1、下列加点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与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跋(bá)涉 麻痹(bì) 戕(qiāng)害 视而不见
B.狭隘(yì) 消遣(qiǎn) 时髦(máo) 卷秩浩繁
C.慰藉(jí) 瞬(shùn)间 蓬(péng)勃 汪洋兴叹
D.殿(diàn)宇 苍穹(qióng) 白炽(zhì)灯 豁然开郎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2014年下半年,广州登革热疫情高发,为防止疫情扩散,保证地铁工地和车站,广州地铁已采取了多项措施,开展了以灭蚊为重点的防治工作。
B. 泛珠三角区域合作至今已有十余载,它顺应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是加强东西部经济合作、推动内地与港澳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重要途径。
C. 法国作家帕特里克•莫迪亚诺获得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至此,共有十余位法国籍作家获得该奖,成为历史上拥有诺贝尔文学奖桂冠最多的国家。
D. 数字出版技术和互联网商业模式的发展,对百科类出版物的应用、发布和制作的要求越来越高,对这类出版物提供的服务需求也日益凸显。
3、下列各项成语运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此时钱塘江不再平静,它掀起了三米多高的巨浪,飞溅起的无数朵浪花发出振聋发聩的响声,犹如万马奔腾,势不可挡。
②据记者了解,职业网络游戏玩家每个月的收入最多时能有四五千元,而顶级电竞选手年收入可以达到百万元。当然,能够每年赚到上百万元的只是凤毛麟角。
③要解决愈演愈烈的医患矛盾,既需要运用法律武器制止违法行为,更需要釜底抽薪,进一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④有些人认为考取名校、选择热门专业才能让自己今后的发展道路更加宽广,其实,从普通学校、非热门专业走出来并大有作为的人俯拾皆是。
⑤如何反腐无疑是当今世界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在很多发达国家,当政客们轮流粉墨登场时,如何反腐成为了执政者及老百姓最关注的问题,韩国也不例外。
⑥在这些定格的瞬间中,微笑、开怀大笑,无论是儿童的,还是老人的,只要是发自心底的笑,都会具有强烈的感染力。看到这样的笑脸,人们总不由得也付之一笑。
A. ②③④ B. ①③⑥ C. ②③⑤ D. ④⑤⑥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A.洗盏更酌 莫辞更坐弹一曲
B.烟涛微茫信难求 低眉信手续续弹
C.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D.凝绝不通声暂歇 如听仙乐耳暂明
5、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阴阳: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我国许多地名与此有关,如“江阴”、“淮阴”、“汉阳”、“汉阴”、“华阴”“河阳”等。《愚公移山》:“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汉阴”指汉水南面。
B.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的变调,音调悲凉;羽,声调激愤。蛮夷:古代用以指边远民族。四夷:中国边区文化较低各族之泛称。即东夷、南蛮、北狄和西戎的合称。
C.《诗经》“六义”指的是风、雅、颂、赋、比、兴,前三者指的是诗的不同体制;后三者指的是诗的不同表现手法。朱熹在《诗集传》中解释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D.《师说》中“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六艺”指的是古人学习的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能。
6、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百年震柳
梁衡
地震能摧毁一座山,却不能折断一株柳。
约在百年前,1920年12月16日晚8时,在宁夏海原县发生了一场全球最大的地震,震级8.5,裂度12,死27万人,震波绕地球三圈,余震三年不绝,史称环球大地震。是日晚8时,忽风暴大起,四野尘霾,大地颤动。霎时山移、地裂、河断、城陷。黄土高原经这一抖,如骨牌倒地,土块横飞。老百姓惊呼:“山走了!”有整座山滑行三四公里者,最大滑坡面积竟毗连三县,达两千平方公里。山一倒就瞬间塞河成湖,形成无数的大小“海子”。所有的地标都被扭曲、翻腾得面目全非。大地瞬间裂开一条237公里长的大缝,横贯甘肃、陕西、宁夏。裂缝如闪电过野,利刃破竹,见山裂山,见水断水,将城池村庄一劈两半,庄禾田畴撕为碎片。当这条闪电穿过海原县的一条山谷时,谷中正有一片旺盛的柳树,它照样噼噼啪啪,一路撕了下去。但是没有想到这些柔枝弱柳,虽被摇得东倒西歪,断枝拔根,却没有气绝身死。狂震之后,有一棵虽被撕为两半,但又挺起身子,顽强地活了下来,至今仍屹立在空谷之中。
这就是那棵有名的震柳。它身高膀阔,蹲在那里足有一座小楼那么大。枝叶茂盛繁密,纵横交错,遮住了半道山沟。但我不知道这株柳,该称它是一棵还是两棵。它同根、同干,同样的树纹,头上还枝叶连理。但地震已经将它从下一撕为二,现在两半个树中间可穿行一人。而每一半,也都有合抱之粗了。人老看脸,树老看皮。经过百年岁月的煎熬,这树皮已如老人的皮肤,粗糙、多皱,青筋暴突。纹路之宽可容进一指,东奔西突,似去又回,一如黄土高原上的千沟万壑。这棵树的树龄已经有500年,就是说地震之时它已是400岁的高龄,而大难后至今又活了100岁。
看过树皮,再看树干的开裂部分,真让你心惊肉跳。平常,锯开一根木头,无论从哪个方向切入,那剖面上的年轮图案都幻化无穷,美不胜收,以至于木纹装饰成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风景,木纹之美也成了生命之美的象征。但是现在,面对树心却找不到一丝的年轮。如同五马分尸,地裂闪过,先是将树的老根嘎嘎嘣嘣地扯断,又从下往上扭裂、撕剥树皮,然后再将树心的木质部分撕肝裂肺,横扯竖揪,惨不忍睹。但是这棵树并没有死。地震揪断了它的根,却拔不尽它的须;撕裂了它的躯干,却扯不断它的连理枝。灾难过后,它又慢慢地挺了过来。百年来,在这人迹罕至的桃源深处,阳光暖暖地抚慰着它的身子,细雨轻轻地冲洗着它的伤口,它自身分泌着汁液,小心地自疗自养,生骨长肉。百年的疤痕,早已演化成许多起伏不平的条、块、洞、沟、瘤,像一块凝固的岩石,为我们定格了一段难忘的岁月。
柳树这个树种很怪。论性格,它是偏于柔弱一面的,枝条柔韧,婀娜多姿,多生水边。所以柳树常被人用作多情的象征。唐人有折柳相送的习俗,取其情如柳丝,依依不舍。贺知章把柳比作窈窕的美人:“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但在关键时刻,这个弱女子却能以柔克刚,表现出特别的顽强。西北的气候寒冷干旱,是足够恶劣的了,它却能常年扎根于此。在北国的黄土地上,柳树是春天发芽最早、秋天落叶最迟的树,它尽力给大地最多的绿色。“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柳树有一种特殊的本领,遇土即根,有水就长,干旱时就休息,苦熬着等待天雨,但绝不会轻生去死。它的根系特别发达,能在地下给自己铺造一个庞大的供水系统,远远地延伸开去,捕捉哪怕一丝丝的水汽。它木性软,常用来做案板,刀剁而不裂;枝性柔,立于行道旁,风吹而不折。
我想,那海原大地震,震波绕地球三圈,移山填河,夺去27万人的生命,而这一株裂而不死的古柳却能够存活下来,它肯定是要对后人说点什么。一百年了,它站在这里,敞开胸怀袒露着伤痕;又举起双臂,摇动着青枝。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篇,不仅概述了海原地震的发生过程,而且还详细描述地震所造成的巨大破坏,为下文表现“震柳”生存环境的恶劣作铺垫。
B. 作者在文中列举了很多详实的数据,比如地震发生的具体时间、大地裂缝的长度、古柳的树龄、遇难的人数等,是为了增强文章叙事的真实性。
C. 本文格调昂扬,文笔凝练,“山移、地裂、河断、城陷”简洁准确概括了地震的强度,而“阳光暖暖地抚慰”“细雨轻轻地冲洗”则充满了生命的温暖。
D. 文章运用对比手法,将平常木头剖面上年轮图案的美与震柳“惨不忍睹”的丑进行对比,目的在于引发读者对遭受巨大创伤的古柳的同情。
【2】文章第五段插入关于柳树的介绍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文章结尾说“这一株裂而不死的古柳”“肯定是要对后人说点什么”。你认为它会对后人说些什么呢?请根据文本分析探究。
7、默写。
①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中的“______,________”两句连用借喻,强化了厌倦尘网、向往田园的情绪。
②《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仙府石门打开,诗人看到了“______,________”辽阔的壮丽景象,真是别有洞天。
③《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犹豫不决而出场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④韩愈的《师说》中,对于为子择师自己却耻于学习这种现象,韩愈最后的评价是“______,________”。
⑤《赤壁赋》中,用蛟龙和寡妇听到箫声的表现和感受来突出箫声的悲凉与幽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中空缺部分。
(1)携来百侣曾游,__________________ 。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
(2)__________________,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
(3)____________________,不似春光。毛泽东《采桑子 重阳》
(4)________________,乌蒙磅礴走泥丸。毛泽东《七律 长征》
(5)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_________________,冷漠、凄清,又惆怅。戴望舒《雨巷》
(6)波光里的艳影,__________________。徐志摩 《再别康桥》
(7)寻梦?撑一支长篙,_________________。徐志摩 《再别康桥》
(8)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______________。《烛之武退秦师》
(9)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________________。《烛之武退秦师》
(10)__________________,不仁;失其所与,不知。《烛之武退秦师》
(11)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____________,将焉取之?《烛之武退秦师》
(12)______________,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荆轲刺秦王》
(13)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_____________,士皆垂泪涕泣。《荆轲刺秦王》
(14)_________________,皆白衣冠以送之。《荆轲刺秦王》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冉有对自己治国能力中的不足的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里也侧面看出他的谦逊。
(2)《季氏将伐颛臾》一文中,孔子声色俱厉地批评冉有口是心非、遮遮掩掩的两面派态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孔子认为对待未臣服归顺的百姓,应该“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乾坤日夜浮。(《登岳阳楼》杜甫)
(4)良辰美景奈何天,______________!(《游园》汤显祖)
(5)六朝旧事随流水,_______________。(《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
(6)______________,不知今夕何夕!(《念奴娇·过洞庭》张孝祥)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渺沧海之一粟。
(2)既替余以蕙纕兮,_________。
(3)_________ ,悠悠我心。
(4)狗吠深巷中, ____________。
(5)舞幽壑之潜蛟,_____。
(6)_________,无食桑葚。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中有两句写姑娘思念情人的诗,曹操在《短歌行》中借它来表达自己对人才的渴望。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表现作者性格(或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句子或对自由生活的向往的句子)
(3)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里写梦幻中的天姥山天黑之后,熊龙的吼叫使山林震颤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杜甫《登高》中,以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几句,刻画出了周瑜的儒将风度和运筹帷幄的形象。
(6)有些人离家在外,一时生活不太如意,当偶然遇到和自己境遇相似的人时,往往会发出《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
12、阅读下列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
题盘豆驿水馆后轩
韦庄
极目晴川展画屏,地从桃塞接蒲城。
滩头鹭占清波立,原上人侵落照耕。
去雁数行天际没,孤云一点净中生。
冯轩尽日不回首,楚水吴山无限情。
【注】①韦庄,唐末诗人,曾因战乱避祸于江南。盘豆驿,古驿站名,在今河南灵宝。
【1】这首诗表达的感情是什么?前两联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第三联为什么要描写去雁和孤云?请简要分析。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及项梁渡淮,信杖剑从之,居麾下,未得知名。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未得知名。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 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信拜礼毕,上坐。王曰:“丞相数言将军,将军何以教寡人计策?”信谢,因问王曰:“今东乡争权天下,岂非项王邪?”汉王曰:“然。”曰:“大王自料勇悍仁强孰与项王?”汉王默然良久,曰:“不如也。”信再拜日:“惟信亦为大王不如也。然项王所过无不残灭者,天下多怨,百姓不亲附,特劫于威强耳。名虽为霸,实失天下心。故曰其强易弱。今大王诚能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诛!大王之入武关,秋毫无所害,除秦苛法,与民曰,法三章耳,秦民无不欲得大王王秦者。今大王举而东,三秦可传檄而定也。”于是汉王大喜,自以为得信晚。遂听信计,部署诸将所击。八月,汉王举兵东出陈仓,定三秦。汉二年,出关,收魏、河南,韩、殷王皆降。合齐、赵共击楚。四月,至彭城,汉兵败散而还。信复收兵与汉王会荥阳,复击破楚京、索之间。以故楚兵卒不能西。六月,魏王豹谒归视亲疾,至国,即绝河关反汉,与楚约和。汉王使郦生说豹,不下。其八月以信为左丞相击魏魏王盛兵蒲坂塞临晋信乃益为疑兵陈船欲度临晋而伏兵从夏阳以木罂缻渡军袭安邑魏王豹惊,引兵迎信,信遂虏豹,定魏为河东郡。
(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其八月/以信为左丞相/击魏/魏王盛兵蒲坂/塞临晋/信乃益/为疑兵陈船/欲度临晋/而伏兵从夏阳以木罂缻渡军/袭安邑/
B.其八月/以信为左丞相/击魏/魏王盛兵蒲坂/塞临晋/信乃益为疑兵/陈船欲度临晋/而伏兵从夏阳以木罂缻渡军/袭安邑/
C.其八月/以信为左丞相/击魏/魏王盛兵蒲坂/塞临晋/信乃益为疑兵/陈船欲度临晋/而伏兵从夏阳/以木罂缻渡军袭安邑/
D.其八月/以信为左丞相/击魏/魏王盛兵蒲坂/塞临晋/信乃益/为疑兵陈船/欲度临晋/而伏兵从夏阳/以木罂缻渡军/袭安邑/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布衣,指布制的衣服,是古代应人之服,用来代指平民。古代指平民的词还有“黎庶”“黔首”“元元”“民氓”等。
B.三秦,项羽灭秦后,把秦关中之地分封给三个秦朝降将,其所辖地就称三秦。今把陕西的陕南、陕北、关中并称“三秦”。
C.斋戒,指古人在祭祀行大礼等严肃庄重的活动前要沐浴更衣、整洁身心,不饮酒,不吃荤,不游乐,以示虔诚和庄敬。
D.谒,在此处指“谒见”,有觐见、拜见之意,是臣下、属下以恭谨的礼仪拜见君王或上级,拜见时还有一定的礼仪要求。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信出身贫寒,却不甘居人后。先后投奔项梁、项羽都因不受重用而逃走;又投奔刘邦,也因不受重用再次逃走。
B.韩信才华出众,深受萧何赏识。萧何在韩信逃离时,毫不犹豫追回了他,又极力请求刘邦礼待重用韩信。
C.韩信见识独到,颇能看清形势。他冷静分析了刘邦和项羽的优劣形势,指出刘邦夺取天下的关键是民心。
D.韩信足智多谋,善于带兵打仗。刘邦与齐王、赵王合击楚军却大败,韩信收集了败军在彭城击败了楚军。
【4】把文中划模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
(2)(李蟠)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14、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韩愈说:“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毛泽东说:“要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
梁启超说:“片言之赐,皆事师也。”
高尔基说:“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活伴侣和导师。”
韩非子说:“万物可以为师。”
生活中的人、物、事等,凡能使人受教益的,皆可视以为师。请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以使我学习到人生道理的人、物、事等为对象,以“你,是我的老师”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文体不限,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