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资阳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词产生于隋唐,盛行于宋元。按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中调,长调;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前者视野开阔,气概豪迈,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后者多为闺阁艳词,抒写离愁别绪。

    B.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唐代诗人和文学家,有“诗魔”和“诗王”之称。陶渊明,名潜,字子美,私谥靖节,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长于诗文辞赋,开创了田园诗,为我国古典诗歌开创了一个新的境界。

    C.雪莱(1792~1822),美国著名诗人,代表作品有《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西风颂》《致云雀》《云》等。曹操是三国时代魏国的奠基人和主要缔造者,《蒿里行》《观沧海》《短歌行》《碣石篇》《龟虽寿》等,诗风沉郁顿挫。

    D.郭沫若,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学者、文学家、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剧作家、革命家。代表作诗集《女神》摆脱了中国传统诗歌的束缚,充分反映了“五四”时代精神,在中国文学史上开拓了新一代诗风。闻一多,本名闻家骅,字友三,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代表作《七子之歌》、诗集《死水》。

  • 2、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①匪我期(拖延) ;②纵一苇之所(到);③便可公姥(告诉);④以其乃华山之名之也(南面);⑤举酒客(劝酒);⑥如怨如(羡慕)

    B.①不能之于怀(明白);②虽舍万殊(取向);③则或其欲出者(责怪);④无与士(沉溺);⑤何乃太区区(真挚);⑥之所欣(以前)

    C.言一室之内(面对面);②钱三百万(赠送);③一世之雄也(所以);④足以视听之娱(穷尽);⑤便言多才(美好);⑥府吏丁宁(拜见)

    D.①有穴窈然(深远幽暗);②进不入以尤兮(遭受);③忧心疚(很);④举手长劳劳(忧愁伤感);⑤酒临江(斟酒);⑥与小姑别(退出)

  • 3、下列音节划分不当的一项是(   )

    A. 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B. 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

    C. 它/歌唱在/一片/枯槁的/树顶上

    D.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 4、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全都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①吾从而师之                    用心一也   ③只是当时已惘然

    ④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⑤谨庠序之教   ⑥师不必贤于弟子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以致天下之士

    ⑨古之学者必有师                 ⑩学不可以

    A.①②④⑥⑦⑨

    B.⑤⑥⑦⑧⑨⑩

    C.③④⑥⑦⑧⑨

    D.②④⑤⑦⑨⑩

  • 5、对下列句式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     ②遂霸西戎                     ③国以富强      ④百姓乐用

    ⑤东据成皋之险                 ⑥江南金锡不为用         ⑦西取由余于戎

    ⑧称心快意,几家能彀     ⑨苟以天下之大             ⑩戍卒叫,函谷举

    A.①/②③/④⑥⑩/⑤⑨/⑦/⑧

    B.①②/③⑥/④/⑤⑨/⑦/⑧⑩

    C.①⑧/②③④/⑤⑦⑨/⑥⑩

    D.①⑧/②③/④⑥⑩/⑤⑦⑨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传统与时代精神

    南 帆

    单独谈论文化传统的时候,我们通常总是持肯定的态度。传统总是先于个人而存在。每一个人一无所有地进入这个陌生的世界,传统是我们依赖的坚实拐杖。传统告诉我们应当做什么,说什么,如何为人处世。从家族、地域到民族,强大的传统成为所有社会成员同心同德的强大号召,沿途护送我们完成这一代人肩负的历史使命。因此,传统使“现在”变得复杂了。人们不再遇到一个悬空的今天。今天不是一个片断的“此刻”,今天是从昨天的必然之中诞生出来的。传统负责指明今天与昨天之间的一切内在衔接。

    但是,考虑到传统与时代之间的关系时,情况不再那么简单了。传统会不会成为一种僵硬而沉重的躯壳,窒息一个民族的活力?这时,传统成了一种遮蔽,以至于社会成员无法以自己的智慧应对一个崭新的时代。至少在20世纪的五四时期,一批新文化运动的主将强烈地意识到这种危险。他们激进地主张抛弃传统,以此换取民族涅槃式的新生。他们的动机绝不是背弃自己的民族;相反,复杂而急迫的历史形势迫使他们行使一种特殊的民族认同策略:以放弃文化传统作为拯救民族的手段,同时,与此相对的是,援引西方文化资源与反抗西方文化殖民。

    我们始终要意识到传统在时代文化之中的正确位置。一个时代文化的内部坐标通常隐含了纵横两轴。纵轴来自传统的继承。惯例、规范、不可动摇的原则、整个社会崇拜的权威乃至教条,这些内容来自传统的传递,在时代文化之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时代文化之中的横轴指的是社会历史的横向冲击。这些冲击足够强烈的时候,我们就开始脱离惯例,修改规范与原则,破除各种教条所拥有的权威。这时,传统被改变了,同时,传统也发展了。我们总是从传统开始,但是,应对崭新的时代同时是为传统注入新的内容。我认为,横轴是主动的,活跃的,开拓性的;纵轴是被动的,守成的,循规蹈矩的。任何一个时代文化意义的衡量也是横向的,而不是纵向的。换言之,文化的意义是解决当代的问题,而不是考虑复制传统范式的精确程度。

    不可否认,传统至今依然坚实地存在。传统从许多方面植入中国经验,形成种种文化神经,有价值的历史记忆始终活在中国经验之中。不论是肯定、赞颂抑或分析、批判,整个社会需要特殊的思想爆发力开拓崭新的文化空间。这需要依赖传统,同时还需要开拓传统。传统的位置从来不是空无,传统始终是我们的起点。重要的问题是,我们不要把起点误认为是终点。任何一个有出息的时代都不是完整地复制传统,而是深刻地改造、发展和开拓传统。吸收传统之中的创新精神,这就是最好的继承传统。

    1下列关于传统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传统具有强大的号召力,从家族、地域到民族,强大的传统能号召所有社会成员同

    心同德,并帮助人们完成这一代人所肩负的历史使命。

    B. 传统也可能成为一种遮蔽,当时代精神发生变革时,在传统的影响和作用下,社会成员都无法以自己的智慧去应对这个崭新的时代。

    C. 传统是人们依赖的坚实拐杖,它总是先于个人而存在,告诉一无所有地进入这个陌生的世界的每一个人应当如何立身处世。

    D. 传统指明现在与过去之间的一切内在衔接,它使人们明白现实不是悬空的、断裂的,而是从过去的必然之中诞生出来的。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 传统的继承在时代文化之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包括惯例、规范、不可动摇的原则、整个社会崇拜的权威乃至教条等的传递。

    B. 社会历史的横向冲击是主动的,活跃的,开拓性的;传统的继承与传递是被动的,守成的,循规蹈矩的。二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

    C. 传统会发生改变和发展,因为社会历史强烈的横向冲击使人们开始脱离惯例,修改规范与原则,破除各种教条所拥有的权威。

    D. 时代文化的意义在于解决当代的问题,即如何使传统注入新的内容,使传统得到发展,而不是如何精确地复制传统范式。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传统是历史传承的,也是现实创新的,它是时代的起点,但不是终点,只要深刻地改造、发展、开拓而不是完整地复制传统,就能开创一个伟大的时代。

    B. 传统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永远坚实地存在,中华文化传统的生命力取决于其传统文化精华,即传统中植入的活在中国经验中的有价值的历史记忆。

    C. 开拓崭新的文化空间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过程,不论人们对传统持何种态度,它都在这个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人们既要依赖它,又要开拓它。

    D. 20世纪的五四时期,一批新文化运动主将主张抛弃中华文化传统、援引西方文化资源以拯救中华民族,他们的主张未免激进,但动机绝不是背弃自己的民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定风波》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语双关,表面上说的是天气的变化,实际指人生的沉浮变化,表明了作者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2)《雨霖铃》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以景写情,寓情于景。一个“念”字领起,说明所描写之景不是眼前的实景。但虚中见实,由推想的情景中更能表现出一对离人此刻的思绪和心境。

    (3)《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词人心中有对国土沦落的忧愁和愤恨,虽见壮美的远山,但愁却有增无减,似乎连远山都是在“_______________”。

    (4)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诗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醉花阴》中“__________________ ”勾画了暗淡阴沉的天气,烘染了沉郁气氛。

    (6)《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相如的舍人表明他们追随蔺相如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交代了笑子路的原因,正面回答了曾皙的疑问。

    (2)杜牧《阿房宫赋》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且挥霍无度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两句是孟浩然写洞庭湖的名句:杜甫在《登岳阳楼》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同样写出了洞庭湖恢宏的气象。

  • 9、补写出下面句子的空缺部分。

    (1)《蜀道难》中借林间鸟鸣、夜月子规渲染蜀道荒寂凄清意境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诗歌增添了浪漫气息,如“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引用了“五丁开山”的神话故事。

    (3)《秋兴八首(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秋天长江与塞上风景为喻,写时局动荡不安,国家命运暗淡。

    (4)《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不仅使人联想到落叶窸窣之声,江水汹涌之状,也传达出一种伤感之情。

    (5)白居易《琵琶行》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琵琶女犹豫不决而羞涩出场的情状。

    (6)《琵琶行》善于运用各种生动的比喻描绘音乐形象,不仅以声写声,而且还兼有以形写声的特点,如写大小弦合奏时就是这样描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咏怀古迹(其三)》中诗人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远嫁塞外的女子月夜魂归故里的幽怨之情,吐露自己怀才不遇、飘零无依的故园之情。

    (8)《锦瑟》一诗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诗人的迷惘苦痛,让人为之哀惋不已。  

    (9)《琵琶行》中通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邻船寂静、冷月无声来侧面烘托音乐带给人们的强大的感染力。

    (10)满纸荒唐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谁解其中味?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用“_________”一句写出了周瑜的儒将风度。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一句饱含着辛弃疾对曾经的繁华景象和英雄伟业历经历史的雨打风吹而流散殆尽的感慨。

    (3)《琵琶行》中,琵琶女二次演奏时弦声一度低到极致,弦似乎凝结,听者此时个个屏息凝神,内心情感激越无比。这正是“__________”。

    (4)深秋,通城白鹭劲飞,草花繁茂;香模柿子,缀金流丹;栾树挂果,秋虫夜。……也一番《沁园春·长沙》中“__________”的勃勃生机。

    (5)安土重迁是我们的民族传统之一。这种浓厚的怀旧守故心理,可以用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的“_______________”两个比喻向来描述。

    (6)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写出了自己的傲骨。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操在《短歌行》中运用比喻修辞手法,表示自己希望尽可能多地接纳人才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直抒胸臆,点明全诗主旨。

    (3)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承上启下,由写景转为抒情。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下面小题。

    金黄的稻束

    郑 敏

    金黄的稻束站在

    割过的秋天的田里,

    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

    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

    收获日的满月在

    高耸的树巅上,

    暮色里,

    远山围着我们的心边,

    没有一个雕像能比这更静默。

    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

    你们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

    秋天的田里低首沉思,

    静默。静默。历史也不过是

    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

    而你们,站在那儿,

    将成为人类的一个思想。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诗歌以“金黄的稻束”为中心形象展开联想,通过稻田、路上、天空、远山等空间性的位移,传达一个时间性的主题——对劳动中生命力的消逝的沉思。

    B. “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一句中的主体,应该是美丽的母亲,而不是那如雕像一样站在“秋天的田里”沉思的稻束。

    C. “金黄的稻束”“收获日的满月”等形象都具有圆满意味,但诗歌未写收获日的快慰和满足,却引人思考劳动者母亲的“疲倦”。

    D. 诗歌赋予“金黄的稻束”以积极、强烈的视觉印象和消极、“静默”无言的听觉感受,意在利用两者的不协调,把关注点从外在画面转向内在的生命感受。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为太守陈宠功曹,当职割断,不避豪右。宠风声大行,入为大司农。和帝问曰:“在郡何以为理?”宠顿首谢曰:“臣任功曹王涣以简贤选能,主薄镡显拾遗补阙,臣奉宣诏书而已。”帝大悦,涣由此显名。州举茂才,除温令。县多奸滑,积为人患。涣以方略讨击,悉诛之。境内清夷,商人露宿于道。其有放牛者,辄云以属稚子,终无侵犯。在温三年,迁兖州刺史,绳正部郡,风威大行。后坐考妖言不实论。岁余,征拜侍御史。永元十五年,从驾南巡,还为洛阳令。以平正居身,得宽猛之宜。其冤嫌久讼,历政所不断,法理所难平者,莫不曲尽情诈,压塞群疑。又能以谲数发擿奸伏。京师称叹,以为涣有神算。元兴元年,病卒。百姓市道莫不咨嗟。男女老壮皆相与赋敛,致奠醊以千数。涣丧西归,道经弘农,民庶皆设盘案于路。吏问其故,咸言平常持米到洛,为卒司所钞,恒亡其半。自王君在事,不见侵枉,故来报恩。其政化怀物如此。民思其德,为立祠安阳亭西,每食辄弦歌而荐之。延熹中,桓帝事黄老道,悉毁诸房祀,唯特诏密县存故太傅卓茂庙,洛阳留王涣祠焉。自涣卒后,连诏三公特选洛阳令,皆不称职。永和中,以剧令勃海任峻补之。峻擢用文武吏,皆尽其能,纠剔奸盗,不得旋踵。一岁断狱,不过数十,威风猛于涣,而文理不及之。峻字叔高,终于太山太守。

    (选自《后汉书·王涣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

    B.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

    C.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

    D.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豪右,指旧时的富豪家族、世家大户;汉代以右为尊,所以习惯上称为“豪右”。

    B.顿首,即以头叩地而拜,是古代交际礼仪;又常常用于书信、奏表中作为敬辞。

    C.茂才,即秀才,东汉时为避光武帝刘秀名讳,改为茂才,后世有时也沿用此名。

    D.京师是古代京城的通城,现代则称为首都:“京”“师”单用,旧时均可指国都。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涣初入仕途,才干受到赏识。他在太守陈宠手下担任功曹,遇事敢于决断;陈宠入朝为大司农,回答皇上询问时褒奖他善于简贤选能,王涣由此得以显赫。

    B.王涣扫除积弊,境内风清气正。他担任温县县令,以谋略清平,商人露宿于道;升任兖州刺史后,又依法整肃下属部门,极有声威。

    C.王涣办案严谨,治事宽猛相济。他对于疑难案件以及法理难平者,探寻本来面目,尽力还以公正;又能够揭发奸隐之事,深受外界称叹,被誉为神算。

    D.王涣政绩卓著,后任难以比肩。他死于洛阳令任上,皇上下令特选其继任者,均不称职;后来选用任峻,任峻充分发挥文武属吏才干,仍然忙得无法分身。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民思其德,为立祠安阳亭西,每食辄弦歌而荐之。

    (2)一岁断狱,不过数十,威风猛于涣,而文理不及之。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许多经典的诗词名句,读来总会引起人们的感慨和深思。下面三则诗句,哪一则最能打动你?请以该诗句的思想感情为立意作文。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 (郑板桥)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王安石)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范仲淹)

    要求:合理引用上述一句诗句,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抄袭,不虚套作,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