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滁州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断章

    卞之琳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下列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句“你”是观察者,“风景”是观察对象;第二句,作为观察者的“你”陡然一转,成为观察对象。

    B.诗歌揭示了人与“风景”的关系:“人”是“风景”的组成部分,“风景”里有了人,“风景”就有了灵气,会更生动。

    C.作为一首朦胧诗,它语言含蓄蕴藉,内容丰富深邃,达到了明与隐、实与虚、具体与抽象的和谐统一。

    D.世间人物、事物之间息息相关,相互依存,相互作用;这首诗以优美隐喻的画面,暗示人生中许多“相对”关系。

  • 2、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我刚在姑姑家坐下来,她就有事失陪了,我只好无聊地翻翻闲书,看看电视。

    B. 提到自己的父亲,张师傅动情地说:“家父经常告诫我,做人要堂堂正正。”

    C. 这种壁纸是最近才研制出来的,环保又美观,贴在您家里会让寒舍增色不少。

    D. 同学们围着年轻的李老师说:“我们全班同学都很赏识您的教学方法。”

  •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我的同桌学习非常认真,每堂课都仔细听讲,课间的几分钟也在安之若素地写作业,神情十分专注,因此学习效率极高。

    ②我们既要对事业发展充满信心,又要对可能出现的问题保持警觉,审时度势,推动党和国家的事业稳中求进,行稳致远。

    ③防范并化解风险,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凡事先从坏处着想,努力争取最好结果,做到未雨绸缪,有备无患,把握主动权。

    ④成功必须经历风雨,投人能一步踏上最高层。霍金的人生可谓五风十雨,但经历苦难的他终获成功。

    ⑤尽管某歌手因负面新闻被人民日报、新华网等官方媒体多次批评,但不少的粉丝仍然对他穷追不舍,为其行为百般辩护。

    ⑥在前进的道路上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越是取得成绩的时候,越要如履薄冰,越要居安思危,绝不能犯战略性、原则错误。

    A.①④⑤ B.①③④ C.②③⑥ D.②⑤⑥

  •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中医药是我国医疗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如何将中医药创新成果转化为国家力量则需要下一番功夫不可。

    B.完善食品安全举报的平台和机制,将举报机制纳入食品谣言智能预警处理平台,让消费者打造对食品安全的信心。

    C.这些文献资料从日本侵华的阴谋、战争的决策及战役的部署等方面完整、系统地记录了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全过程。

    D.展览展出的各类化石及模型,揭示了从距今几万年到5亿多年的漫长岁月长河中,古脊椎动物的神奇演化进程。

  •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在距今年欧洲杯开赛不到四个月的时候,卡佩罗教练与英足总因队长人选问题一言不合,拂袖而去,他的辞职令英足总陷入尴尬境地。

    B.为了吸引年轻观众,提高收视率,本届春晚导演组真是煞费苦心,不但通过新栏目“我要上春晚”高调选秀,更换调整主持人也毫不手软。

    C.受利益驱动,地沟油上餐桌、旧皮鞋熬制老酸奶、毒豆芽等食品安全事件雨后春笋般地冒了出来。

    D.《焦点访谈》报道了苏泊尔不锈钢炊具锰含量超标并可导致帕金森症后,苏泊尔一度成为众矢之的,而部分消费者几乎到了谈“锰”色变的程度。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小黑狗

    萧红

    前两个月的一天早晨,我去倒脏水。在房后的角落处,小钰蹲在那里。她的黄头发毛着,我记得清清的,她的衣扣还开着。我看见的是她的背面,所以我不能预测这是发生了什么!

    我斟酌着我的声音,还不等我向她问,她的手已在颤抖,唔!她颤抖的小手上有个小狗在闭着眼睛,我问:

    “哪里来的?”

    “你来看吧!”

    她说着,我只看她毛蓬的头发摇了一下,手上又是一个小狗在闭着眼睛。

    不仅一个两个,不能辨清是几个,简直是一小堆。我也和孩子一样,和小钰一样欢喜着跑进屋去。

    过了四天,别的一只母狗也生了小狗。

    以后小狗都睁开眼睛了。我们天天玩着它们,又给小狗搬了个家,把它们都装进木箱里。

    争吵就是这天发生的:小钰看见老狗把小狗吃掉一只,怕是那只老狗把它的小狗完全吃掉,所以不同意小狗和那个老狗同居,大家就抢夺着把余下的三个小狗也给装进木箱去,算是那只白花狗生的。

    那个毛褪得稀疏、骨格突露、瘦得龙样似的老狗,追上来。白花狗仗着年轻不惧敌,哼吐着开仗的声音。平时这两条狗从不咬架,就连咬人也不会。现在凶恶极了。就象两条小熊在咬架一样。房东的男儿,女儿,听差,使女,又加我们两个,此时都没有用了。不能使两个狗分开。两个狗满院疯狂地拖跑。人也疯狂着。在人们吵闹的声音里,老狗的乳头脱掉一个,含在白花狗的嘴里。

    人们算是把狗打开了。老狗再追去时,白花狗已经把乳头吐到地上,跳进木箱看护它的一群小狗去了。

    脱掉乳头的老狗,血流着,痛得满院转走。木箱里它的三个小狗却拥挤着不是自己的妈妈,在安然地吃奶。

    有一天,把个小狗抱进屋来放在桌上,它害怕,不能迈步,全身有些颤,我笑着象是得意,说:

    “平森,看小狗啊!”

    他却相反,说道:

    “哼!现在觉得小狗好玩,长大要饿死的时候,就无人管了。”

    这话间接的可以了解。我笑着的脸被这话毁坏了,用我寞寞的手,把小狗送了出去。我心里有些不愿意,不愿意小狗将来饿死。可是我却没有说什么,面向后窗,我看望后窗外的空地;这块空地没有阳光照过,四面立着的是有产阶级的高楼,几乎是和阳光绝了缘。不知什么时候,小狗是腐了,左近有苍蝇飞着。我的心情完全神经质下去,好象躺在木板下的小狗就是我自己,象听着苍蝇在自己已死的尸体上寻食一样。

    平森走过来,他已经看见那个小狗了,说:

    “一个小狗死在这没有阳光的地方,你觉得可怜么?年老的叫化子不能寻食,死在阴沟里,或是黑暗的街道上;女人,孩子,就是年轻人失了业的时候也是一样。”

    我愿意哭出来,但我不能因为人都说女人一哭就算了事,我不愿意了事。可是慢慢的我终于哭了!他说:“悄悄,你要哭么?这是平常的事,冻死,饿死,黑暗死,每天都有这样的事情,把持住自己。渡我们的桥梁吧,小孩子!”

    我怕着羞,把眼泪拭干了,但,终日我是心情寞寞。

    过了些日子,十二个小狗之中又少了两个。但是剩下的这些更可爱了。会摇尾巴,会学着大狗叫,跑起来在院子就是一小群。有时门口来了生人,它们也跟着大狗跑去,并不咬,只是摇着尾巴,就象和生人要好似的,这或是小狗还不晓得它们的责任,还不晓得保护主人的财产。

    天井中纳凉的软椅上,房东太太吸着烟。她开始说家常话了。结果又说到了小狗:

    “这一大群什么用也没有,一个好看的也没有,过几天把它们远远地送到马路上去。秋天又要有一群,厌死人了!”

    坐在软椅旁边的是个60多岁的老更倌。眼花着,有主意的嘴结结巴巴地说:

    “明明……天,用麻……袋背送到大江去…”

    小钰是个小孩子,她说:

    “不用送大江,慢慢都会送出去。”

    小狗满院跑跳。我最愿意看的是它们睡觉,多是一个压着一个脖子睡,小圆肚一个个的相挤着。是凡来了熟人的时候都是往外介绍,生得好看一点的抱走了几个。

    其中有一个耳朵最大,肚子最圆的小黑狗,算是我的了。我们的朋友用小提篮带回去两个,剩下的只有一个小黑狗和一个小黄狗。老狗对它两个非常珍惜起来,争着给小狗去纸绒毛。这时候,小狗在院子里已经不成群了。

    我从街上回来,打开窗子。我读一本小说。那个小黄狗挠着窗纱,和我玩笑似的竖起身子来挠了又挠。

    我想:

    “怎么几天没有见到小黑狗呢?”

    我喊来了小钰。别的同院住的人都出来了,找遍全院,不见我的小黑狗。马路上也没有可爱的小黑狗,再也看不见它的大耳朵了!它忽然是失了踪!

    又过三天,小黄狗也被人拿走。

    没有妈妈的小钰向我说:“大狗一听隔院的小狗叫,它就想起它的孩子。可是满院急寻,上楼顶去张望。最终一个都不见,它哽哽地叫呢!”

    十三个小狗一个不见了!和两个月以前一样,大狗是孤独地睡在木台上。

    平森的小脚,鸽子形的小脚,栖在床单上,他是睡了。我在写,我在想,玻璃窗上的三个苍蝇在飞……

    (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以“我”的视角呈现小钰衣着形貌、言谈举止,生动地刻画了小钰观察小狗时候的出神、入迷以及激动和喜爱的心情。

    B.作者写到“老狗把小狗吃掉一只”,后在下文又描述了老狗“毛褪得稀疏、骨格突露、瘦得龙样”的状态,表现了老狗的不幸命运。

    C.文中小黑狗突然失踪,不仅小钰,“别的同院住的人”也都积极帮忙寻找,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透露出一丝温情与暖意。

    D.文中“我”对小狗的态度与房东太太生活富足、悠闲自在的态度截然相反,表现了人世间有产阶级的冷漠,暗示了当时的社会生活环境。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注重细节刻画,比如写小狗憨厚的睡态、颤抖的走姿,“大耳朵”“小圆肚”等,生动形象、栩栩如生,与其结局对比,增强了感伤的意味。

    B.本文以小见大,似浅实深,借写狗表现对人世的感慨,表现的是寻常的生活场景,却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贫穷与苦难,表达了作者的现实关怀。

    C.本文以描写为主,灵活运用记叙、抒情多种表达方式,详细地交代了几只小狗由出现到消失、院子由热闹到平静的经过,还有“我”情绪的波澜。

    D.本文构思巧妙,讲究叙述的章法,开篇借助回忆勾连起往事,接下来按照小狗命运发展进行叙写,线索清楚,自然将读者带入情境,产生共鸣。

    【3】文章结尾意味深长,请分析画线句子的含义。

    【4】作者在文中写到“我愿意哭出来,但我不能因为人都说女人一哭就算了事,我不愿意了事。可是慢慢的我终于哭了!”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我”在此时的情感变化。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的《登高》中发出“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由秋及人,写自己年老多病,拖着残躯独自登上高台,那种异乡怀人的情感喷薄而出,心中苦闷跃然纸上。

    (2)《归园田居(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露了诗人清高孤傲与世俗不合的性格,其率真本性与质朴的乡村自然有共同之处。

    (3)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意思是江水不舍昼夜地滔滔流去,作为某一段江水,确乎从这里消失了,而作为整个江水,则始终长流不绝、不曾消失。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古代有星宿分野之说,李白在《蜀道难》中借此叙说入蜀山势高峻、行路艰险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2)白居易的《琵琶行》中,“____________”两句用比喻的修辞形象生动地描摹出乐音达到高潮并戛然而止时的效果。

    (3)“沧海”以其一望无际、水深呈青苍色而得名,使用这一意象的唐诗有“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中国自古以来都有着尊师重道的传统美德,韩愈在《师说》中指出教师作用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表明君子与一般人没什么不同,然而学识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 ”。

    (3)《涉江采芙蓉》中抒发了主人公担忧此生无缘相聚的忧伤,又表达出自己对爱情的忠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补写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中国古代思想家荀子在《劝学》中以“劣马”为喻,强调坚持的重要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韩愈在《师说》中,对当时耻于学习的现象发出两句慨叹“____________”。其中,“久”字写出了当时耻师现象已成陋习,“难”字写出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

    (3)《劝学》中“ _________________”,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4)《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写出了春天到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

    (5)烛之武劝说秦伯,貌似谦恭,却极有份量,以一个假设句“____”否定了秦出兵的合理性,也由此掌握了谈话的主动权,以退为进,柔中有刚。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归去来兮辞》中诗歌正文照应小序中“皆口腹自役”的一句是“ ___________”。

    (2)傍晚时分,一叶叶小渔船飘荡在鄱阳湖的水面上,船歌相呼应和,悠长而辽远。此景此情正应了王勃《滕王阁序》中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逍遥游》中写宋荣子荣辱不惊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注)①柳宗元曾积极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后又贬为柳州刺史。而一同参加革新运动的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都因此而分别贬至更荒远的漳州、汀州、封州、连州任刺史。②飐(zhǎn):吹动。③薜荔:一种蔓生植物,也称木莲。④文身:身上刺花纹。古时南方少数民族的一种习俗。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诗人登上柳州城楼,见原野荒芜、海天茫茫,触景生情,“愁”涌心头。

    B.颔联中的“芙蓉”“薜荔”和《离骚》一样用香草象征诗人与诸友的高洁品质。

    C.颈联写景远近结合,重岭密林遮住了视线,把曲折的江流比作内心百结的愁肠。

    D.尾联写诗人与朋友都被贬到荒远之地,各滞一方,音书断绝,不能互致问候。

    【2】请结合诗句分析本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愁思”?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韩愈,退之,昌黎人。父仲卿,无名位。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

    登进士第。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为巡官。府除,徐州张建封又请其为宾佐。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宫市之弊,谏官论之不听。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量移江陵府掾曹。愈自以才高,累被摈,作《进学解》以自喻,执政览其文而怜之,以其有史才,改比部郎中、史馆修撰。逾岁,转考功郎中、知制诰,拜中书舍人。俄有不悦愈者,摭其旧事,言愈前左降为江陵掾曹,荆南节度使裴均馆之颇厚,均子锷凡鄙,近者锷还省父,愈为序饯锷,仍呼其字。此论喧于朝列,坐是改太子右庶子

    元和十二年八月,宰臣裴度为淮西宣慰处置使,兼彰义军节度使,请愈为行军司马。淮、蔡平,十二月随度还朝,以功授刑部侍郎,仍诏愈撰《平淮西碑》,其辞多叙裴度事。时先入蔡州擒吴元济,李愬功第一,愬不平之。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

    愈性弘通,与人交,荣悴不易。少时与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友善。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而籍终成科第荣于禄仕后虽通贵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论文赋诗如平昔焉。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而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大抵以兴起名教、弘奖仁义为事,凡嫁内外及友朋孤女近十人。

    (节选自《旧唐书·韩愈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而籍终成/科第荣于禄仕/后虽通贵/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论文赋诗如平昔焉/

    B.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而籍终成科第/荣于禄仕/后虽通贵/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论文赋诗/如平昔焉/

    C.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而籍终成科第/荣于禄仕后虽通贵/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论文赋诗/如平昔焉/

    D.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而籍终成/科第荣于禄仕/后虽通贵/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论文/赋诗如平昔焉/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们选取与名的含义相关的字以表德行、特性,体现精神追求或自我期待,这是中国独特的语言文化现象。

    B.登进士第,指考中进士。进士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殿试及第者之称,殿试是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

    C.黜,指官职的贬退;文中“言愈前左降为江陵掾曹”中的“左降”等也表降职贬官;“转考功郎中”中的“转”则指提拔任用。

    D.“元和十二年”是唐宪宗的年号纪年。在古代也用干支法纪年,如《赤壁赋》中“壬戌之秋,七月既望”,那一年为壬戌年。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愈刻苦自励,擅写文章。他学习儒家经典很刻苦,不需要别人奖励、督促;曾把文章投送给公卿,受到郑余庆的称赞而出名。

    B.韩愈说话直率,直言获罪。他讲话不去刻意躲避和忌讳什么,曾当面向皇帝陈述宫市的弊端,后被贬阳山做县令,移职江陵。

    C.韩愈很有史才,傲视权贵。他写了《进学解》自明心志,被委任为比部郎中和史馆修撰;遇到有权有势的豪门贵族,多不予理睬。

    D.韩愈奖掖后进,弘扬仁义。他对待后进和颜悦色,尽管有时自己早饭也供应不上;他资助内外亲戚以及朋友的孤女出嫁的接近十人。

    4把下面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师说》)

    ⑵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登泰山记》)

    5文中说韩愈“改太子右庶子”,原因有哪些?请根据原文简要说明。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5月中旬,由关晓彤、张一山、范丞丞主演的电视剧《曾少年》,在南京大学取景,本以为娱乐圈的三大顶流齐聚南大,一定会引起粉丝的轰动。没想到的是,学生对三大明星的到来,根本没有反应,大家都是该干嘛干嘛。一位网友说:我们追的不是漂亮的脸蛋,我们追的是实力和内涵。

    5月22日13时07分,“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在湖南长沙逝世。在长沙,有超过十万市民自发前来悼念袁隆平院士,有从远处赶来,有人用快递送来鲜花。在网络吊唁厅,很快有超过1000万名缅怀者献花致祭。其中有很多很多的青年学生,这让我们看到了新一代人中的正能量。

    某中学刊物设置了“青春偶像”专栏,向同学们征稿,请你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议论文,阐述你的感受与思考。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明确,不得套作,不得脱离材料含义范围,字数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