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宿州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 )

    A. 屈原(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他创作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与《诗经》并称“风骚”,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B. 鲁迅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1918-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呐喊》、《坟》、《热风》、《彷徨》、《野草》、《朝花夕拾》、《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墨写的谎说,决掩不住血写的事实。”“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都是先生的名言。

    C. 《诗经》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

    D.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司马迁。《鸿门宴》选自本书的《项羽本纪》。“秋毫无犯”、“劳苦功高”、“人为刀俎,我为鱼肉”、“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游刃有余”等成语,均出自本文。

  • 2、下列各句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是( )

    A.泣涕谋于禁卒,卒感焉 B.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C.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D.若属皆且为所虏

  • 3、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君子博学而日省乎己   参:检验

    声非加疾也,而闻者   彰:清楚

    B.故不积步,无以至千里  跬:一步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则利  砺:磨刀石

    C.吾从而之   师:以…为师

    六艺经传皆习之   通:全面

    D.吾未见其也   明:明智

    郯子之,其贤不及孔子   徒:同类的人

  • 4、依次填入下面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古城长沙__________,__________,集青山之钟秀,汇江河之磅礴,聚人文之荟萃,融烈英之壮美,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岳麓山屏峙其中,秀如琢玉;________;__________。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

    ①文化历史悠久

    ②自然景观优美

    ③湘江奔腾北去,碧如飘带

    ④橘子洲横卧江心,状若长岛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③   C. ②①④③   D. ②①③④

  • 5、填入下列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萨德”①_________导致朴槿惠陷入“亲信门”丑闻的主因,②____丑闻的诱囚之一。有舆论场深挖朴槿惠的丑闻,而使其名誉扫地,最终使韩国陷入政治危机。③_______,韩国经济也似乎到了各种矛盾集中爆发的临界点,至此,韩国目前想解解决当下尴尬的经济局面,能够依靠的就只有中国了,④_____我国当前经济形势尚好,并且好转趋势仍在持续,与韩国双方的合作也在持续,⑤____韩国能否跟上中国步伐,继续做亚洲小龙,还要看韩国今后对中国的态度了.

    A. A   B. B   C. C   D. D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一名叫孙赫的男子在高铁霸占他人座位、出言不逊,并不听警察劝阻。此后网友又陆续曝光出各种各样的坐霸。铁路部门翻遍了整本《铁路安全管理条例》都没有发现什么好用的条款,于是只好回应说:涉事男乘客的行为属于道德问题,不构成违法行为。

    (摘编自201893日《中国新闻周刊》)

    材料二:

    新京报:道德滑坡的观点是转型后才出现的,很大程度上是将此归因于市场经济。在你看来,事实是这样吗?

    高兆明:尽管社会道德状态与市场经济实践有关,但不能将社会普遍道德失范现象归罪于市场经济。

    第一,在市场经济建立以前的几千年历史上,也有道德败坏、拜金主义、极端自私自利的现象。建立起市场经济的社会,未必是道德风尚败坏的社会。

    第二,市场经济本身是否就没有积极的人文价值?黑格尔、斯密、马克思等思想大家对市场经济人文精神的分析很充分,都有自己基本的看法,对市场经济的人文价值并没有采取绝对否定的态度,相反,还在相当程度上给予积极肯定。主体、主体性精神、权利、契约、规则、法治、合作等精神,是市场经济建设对社会人文价值精神的积极贡献。

    (摘自2016123日《新京报书评周刊》)

    材料三:

    黑格尔曾明确区分道德伦理。黑格尔的道德指向个体自我立法、良知美德,伦理指向社会自我立法、秩序规范、正义制度。黑格尔强调道德须以伦理为内容并在伦理中实现,其目的之一是要揭示:只有在正义的社会秩序中,个体的理性能力才能正常发挥,才能真正谈得上自由意志。

    道德类型奠基于互为目的的合作性社会关系。合作性社会关系以相互性为规定之一。互善的相互性尽管不同于互利的相互性,但是在根本上却离不开互利的滋润。在一个开放性社会过程中,如果善意是单向的,如果善意始终没有互善”“互利滋养,那么,除非是在纯粹宗教精神的意义上,否则就是不可持续的。

    (摘自201774日《新京报书评周刊》)

    材料四:

    道德乃是生活在一定社会环境中的人们的反思和选择的产物。人类并非天生完美,更谈不上是一种始终向善的生物。资源的有限、利益的排他、人情的纠缠,往往会影响我们,使我们即便懂得了道德的知识和原则,也依然不能按照这些知识和原则所提出的道德要求来行动。所以,我们不是天生地必然地就生活在一个道德的世界中。我们赖以存在的道德世界,以及我们具体实施的道德活动,实质上,全是我们在讲道德不讲道德的两可之间经过权衡、反思而选择了前者的后果。这恰恰表明,人是具有能动性的自由存在者;道德是奠基于自由意志和自由选择的产物。

    (摘自20180824日《光明日报》)

    【1】下列对材料中“道德”的相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市场经济不一定会带来道德败坏,相反它还伴随主体、主体性精神、权利、契约等积极的社会人文精神。

    B.道德体现个体自我立法、良知美德,我们应该期待来自个体美德方面对社会道德滑坡现象的抵抗与克服。

    C.道德是人们反思和选择的产物,想要让我们的意志按照道德要求来行动,我们必须掌握道德的知识和原则。

    D.人类并非完美,然而我们在讲道德与不讲道德的两可之间做出的选择,表明人是具有能动性的自由存在者。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黑格尔等对市场经济人文精神的分析,可以证明将社会普遍道德失范现象归罪于市场经济的做法是不恰当的。

    B.大多数人会在高铁上抵制类似“坐霸”这种不文明、不道德的行为,说明公众普遍追求公共道德与秩序。

    C.在合作性的社会关系里,“善意”通常不能是单向的,它始终需要“互善”“互利”滋养,否则不可能持续。

    D.道德活动受到人性、资源、利益、人情等因素影响,道德世界其实是人们自由意志和自由选择的产物。

    【3】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4】运用材料三中的“道德”与“伦理”两个概念,对“坐霸孙赫”这一事例加以分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采薇》中有两句被王夫之评价“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其中表现主人公回乡时情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花草赠亲朋是古人表达情感的常有行为。《涉江采芙蓉》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3)苏轼在《赤壁赋》中写月光皎洁,雾气缭绕,水天一色,游人心胸开阔,了无拘束,于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恍如飞仙。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中表现青年学子撰写文章评论国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烛之武退秦师》中说出晋国秦国联合围攻郑国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鸿门宴》中樊哙说做大事不必注意细枝末节,行大礼不讲小的谦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按要求填空。

    (1)长桥卧波,___________。(《阿房宫赋》杜牧)

    (2)___________,一番洗清秋。(《八声甘州》柳永)

    (3)许浑在《金陵怀古》中以“松楸远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宫。”写朝代的更替,历史的无情。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中类似写法的句子是__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短歌行》中作者借用《诗经》中姑娘思念情人来比喻渴望得到有才干的人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比喻的手法写出诗人脱离官场,回归田园后喜悦心情。

    (3)《赤壁赋》中,客人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心中与神仙为伴,同明月长存的愿望。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公西华认为自己能力不足,仍需要学习,对于宗庙祭祀之事,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对秦奢侈靡费而不知怜惜的人发出的愤激的质问。

    (3)关于荆轲刺秦王,历来颇多赞语,古人也有对此非议的,如宋朝的苏洵在《六国论》中就这样评论刺秦事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各题

    杏花

    王安石

    石梁度空旷,茅屋临清炯。

    俯窥娇饶杏,未觉身胜影。

    嫣如景阳妃,含笑堕宫井。

    怊怅有微波,残妆坏难整。

    [注]①石梁:石桥。②景阳妃:指南朝陈后主的嫔妃张丽华、孔贵嫔等。隋军攻破台城时,后主与张、孔二人藏身于景阳宫井中。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开头二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而两个形容词“空旷”“清迥”都形容水面。

    B. 从石桥和茅屋写起,并着意于如镜的水面,为下文写倒影的妩媚作了铺垫。

    C. 诗人爱看水中之影,俯瞰娇美的杏花,似乎并未觉得杏花比水中倒影更美。

    D. 尾联承接上联而来,“残妆坏难整”写花影凌乱,形象生动而富有静态的美。

    E. 诗咏临水之花,不着“花”“水”二字,而花的风姿神韵呈现含蓄深邃的美感。

    2诗的颈联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请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周弘正,字思行,汝南安城人。弘正幼孤,及弟弘让、弘直,俱为伯父侍中护军舍所养。年十岁,通《老子》、《周易》。舍每与谈论,辄异之,曰:“观汝神情颖晤,清理警发,后世知名,当出吾右。”河东裴子野深相赏纳,请以女妻之。十五,召补国子生,仍于国学讲《周易》,诸生传习其义。以季春入学,孟冬应举,学司以其日浅,弗之许焉。博士到洽议曰:“周郎年未弱冠,便自讲一经,虽曰诸生,实堪师表,无俟策试。”起家梁太学博士,累迁国子博士。

    时于城西立士林馆,弘正居以讲授,听者倾朝野焉。弘正启梁武帝《周易》疑义五十条,又请释《乾》、《坤》、《二系》。弘正博物知玄象,善占候。及梁武帝纳侯景,弘正谓弘让曰:“乱阶此矣。”京城陷,弘直为衡阳内史。王僧辩之讨侯景也弘正与弘让自拔迎军僧辩得之甚喜即日启元帝仍遣使迎之及弘正至礼数其优朝臣无与比者授黄门侍郎。

    时朝议迁都,朝士家在荆州者,皆不欲迁,唯弘正言于元帝曰:“至如黔首万姓,若未见舆驾入建邺,谓是列国诸王,未名天子。今宜赴百姓之心,从四海之望。”时荆陕人士咸云周是东人,志愿东下,恐非良计。弘正面折之曰:“若东人劝东,谓为非计,君等西人欲西,岂成良策?”元帝乃大笑之,竟不还都。

    及江陵陷,弘正遁围而出,归于京师,敬帝以为大司马王僧辩长史,行扬州事。太建五年,授尚书右仆射,祭酒、中正如故。寻敕侍东宫讲《论语》、《孝经》。太子以弘正朝廷旧臣,德望素重,于是降情屈礼,有师资之敬焉。周弘正特善玄言,兼明释典,虽硕学名僧,莫不请质疑滞。六年,卒于官,时年七十九。曰简子。

    (节选自《陈书·周弘正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王僧辩之讨侯景也/弘正与弘让自拔/迎军僧辩得之甚喜/即日启元帝/仍遗使迎之/及弘正至/礼数甚优/朝臣无与比者/

    B.王僧辩之讨侯景也/弘正与弘让自拔/迎军僧辩得之甚喜/即日启元帝仍遗使/迎之/及弘正至/礼数甚优/朝臣无与比者/

    C.王僧辩之讨侯景也/弘正与弘让自拔迎军/僧辩得之甚喜/即日启元帝仍遗使/迎之/及弘正至/礼数甚优/朝臣无与比者/

    D.王僧辩之讨侯景也/弘正与弘让自拔迎军/僧辩得之甚喜/即日启元帝/仍遣使迎之/及弘正至/礼数甚优/朝臣无与比者/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易》,“五经”之一,其他“四经”为《尚书》《诗经》《论语》《春秋》。

    B.占候,我国古代星占家根据天象的不同变化来附会人事,推测吉凶祸福。

    C.四海,古代认为中国四周环海,因而称四方为“四海”,泛指天下各处。

    D.谥,即谥号,古代帝王、贵族等有地位的人死后所加给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弘正受到肯定。周弘正十岁就懂《老子》《周易》,其伯父认为他名声将远超自己;因受赏识,他成为裴子野的女婿。

    B.周弘正洞察力强。梁武帝接纳降将侯景的时候,周弘正就认为战乱会从此开始;后来侯景果然反叛,还将京城攻陷了。

    C.周弘正据理力争。对那些家在荆州不主张将国都迁回建邺的官员,只有周弘正敢于当面批驳他们,并据理提出反对意见。

    D.周弘正知识渊博。他精通儒学、道学和佛学,不但儒生们都学习他的见解,而且连得道高僧有了疑问,也要向他请教。

    【4】把课内句子和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

    (2)太子以弘正朝廷旧臣,德望素重,于是降情屈礼,有师资之敬焉。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作文。

    《边城》是一首“不知魂已断,空有梦相随”的恋歌,是一首“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的赞歌,是一首“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的挽歌,翠翠天真、善良、忧郁的个性特征是其中最鲜明、生动而又完整的音符。也正如汪曾祺所说,翠翠是沈从文“含蕴既久,一朝得之”的形象,是“沈从文长时期的‘思乡情结’茹养出来的一颗明珠”。

    《老人与海》是美国现代著名作家欧内斯特·米勒·海明威最具代表的作品之一,这篇小说不仅使海明威获得了1953年美国普利策奖,同时还获得1954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堪称他的巅峰巨著。也无可争议地奠定了其文学大师的地位。瑞典文学院院士霍尔斯陶穆曾评价:《老人与海》是一部异常有力,无比简洁的作品,具有一种无可抗拒的美。整篇小说文字简单,全部加起来仅有两万七千个单词,但一个有血有肉,顽强拼搏,自信乐观,个性鲜明的硬汉形象却跃然纸上,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年级组织的课外阅读活动中,同学们品读了《边城》和《老人与海》,现在,请以高一学子文华的身份,给《边城》的作者沈从文或者《老人与海》的作者海明威写一封信,表达你在阅读过程中的所思所获。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