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龙岩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去年毕业典礼上你送我的徽章我敝帚自珍,一直保存着,这是我俩三年友谊的象征。

    ②2013年2月12日,朝鲜悍然进行了第三次核试验引发了国际社会广泛关注,日、韩、美做出紧急应对,致使半岛局势陷入不绝如缕的境地。

    ③第一天学习武术操大家做得都不怎么样,一套操做下来,只有小刘还差强人意

    ④王立群教授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汉初历史,可谓高屋建瓴、深入浅出,得到了学术界同仁的一致好评。

    ⑤真实案件改编,戏骨同台飙戏,剧情扑朔迷离,节奏酣畅淋漓……《破冰行动》从立项起就备受关注,最后的呈现也不孚众望

    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给古丝绸之路的沿线城市带来了活力,很多城市对未来踌躇满志,跃跃欲试。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③⑤⑥

    D.①⑤⑥

  •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B.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C.如会同,端章甫

    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以我的能力,承担此任务实在是绠短汲深,但既然大家如此信任我,我只能勉力而为,争取把事情办好,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②每年八月份,北方的海滨城市大连便迎来了一年中最美丽的季节,整个城市鲜花盛开,草长莺飞,人们沉浸在欢乐的海洋里。

    ③在学校举行的元旦迎新晚会上,高一某班自编自演了一部话剧,两男生将剧中的人物演得绘声绘色,博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

    ④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事情并不鲜见:家庭本来和睦温馨,但因一笔钱财家庭成员反目甚至对簿公堂,亲情在金钱面前缴械投降。

    ⑤如今电商产业发达,顺带而起的快递业务也风生水起,但手机等半大不小的物件在配送过程中却常有遗失,监管是个大问题。

    ⑥曾经一文不名的马云,经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创办了阿里巴巴,并且凭借他的毅力和才智,成为了中国新一代创业者的楷模。

    A. ①③⑥

    B. ①②④

    C. ②③⑤

    D. ③④⑥

  • 4、下列句中加粗词语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A. 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

    B. 相如倚柱,怒发上冲冠。

    C. 身所杀甚众

    D. 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 5、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里。

    B. 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C. 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的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

    D. 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曾经的阳台

    邵宝健

    初夏里的一天,倪雪坤早早起床,把园里的花盆互换了位置,一抬头,愣住了:后园那条小河的对岸,什么时侯起,居然耸立了一幢新楼。

    洒水壶的水柱倾出盆外。

    他看见那幢新楼的第三层的阳台上,站着一个人。

    是个女人。

    是个年轻的姑娘。

    她依傍着栏杆,手撑在栏面上,脚微微踮起。晨风轻拂着她那瀑布似的秀发。

    翌晨,倪雪坤在修剪花枝时,又发现了那个姑娘。同样的位置,同样的姿态,同样的若似盼企的神色。

    当第三天,他又发现那个姑娘的时侯,他才思考她在那儿干什么。无疑的,她是在欣赏他的花卉,由于角度有问题,妨碍了她的视线,为了寻找最佳角度,她才使自己的俯视变成一种生气勃勃的动态。

    他有学问,但不属于知识分子范畴;有力气,但不是体力劳动者。一个普通的矿山公司里的普通的资料员。做什么事情都一丝不苟,一丝不苟到有点拘谨的程度。似乎是那一连串一连串的数字和盈箧满屉的各式资料耗尽了他的热情和活力。邻居熟悉他那踽踽的孤影,他却不熟悉生活的笑。那弯泥墙围住了他种的花卉,也框住了这个年逾四十的单身汉的所有希冀。

    一俟天亮,他就忙碌起来:浇水,施肥,捉虫,修枝,整形。那种旁若无人的忙碌,使他的额头冒出汗珠,眼眸熠熠发亮。手指灵巧,步履轻捷,有一种小伙子般的矫健重现在他的身上。

    一天天过去了。他每天大清早走进园子,一抬头,总会看见那位姑娘。他的花卉有人在观赏。这是姑娘的一双明眸。这么持久,这么专一,这么虔诚,这使他产生了一种不可抗拒的心的撼动。

    一个细雨蒙蒙的黎明,他又看见她候在那里。雨花湿了她的头发和衣裳。她仍在那里踮呀踮呀踮,这种动态在银色的雨丝里添了一分悲凉的色彩,像企盼,更像祈求,使他怦然心动,以至眼角也湿润起来。

    倪雪坤本来就富有恻隐之心,只是坎坷的遭遇才使他的外貌习惯于一种冷酷的表情。此刻,他那颧骨很峭、呆板的缺乏温情的脸上,执著的思纹柔和起来。他在想,该用一个什么办法,才能让阳台上的姑娘观赏花卉的时侯,不必那么踮呀踮呀踮呀。苦恼又一次在他的那颗近乎麻木的心上滋生。

    苦恼排除了。办法很巧妙,把花盆移置到墙顶上去。倪雪坤为自己能想出这个办法非常得意。

    今天,他摆上一盆白兰花;明天换上麻叶海棠,鹅黄的香水月季,花朵成片的夏鹃,开小黄花的潇洒的雀梅,形似蝴蝶的三色堇,秀巧的小叶迎春,都一一被置上墙顶。只要盛开着的,都被他选中。那古老的壁面斑驳的泥墙顶上,天天有美丽的色彩,奇妙的植形,优雅的花姿。这个已经习惯了孤独的单身汉,他的内心深处,仍然不失别人能赏识他的“作品”的渴望。只不过,他把这种渴望掩盖起来,就像缓缓流淌的河面掩盖着河底的潜流一样。有了心的回音。

    有一天,他仔细地朝阳台那边端详,发现她在朝他微笑。不过他又发觉,她的手撑在栏杆上,那双脚仍然在朝上踮。这是怎么回事呢?难道说,她还够不到可以怡然观赏的高度?这使他又忧郁起来。于是,他在墙顶置花盆的地方添加了几层砖。这样,置花的时侯,他得用两只骨牌凳叠起来,登上去,才够得到砖头的位置。

    他天天登上那个高度,风雨无阻;她天天出现在阳台上,从不迟误。有一天,他欣喜地发现,她的脚不再踮起,神情是那么自然,那么欢愉,目光抚慰地向下观赏。

    他甚至还分明听到,夜里,会飘来歌声,那种很年轻的姑娘才会唱得出的脆玲玲的歌,是从那个阳台发出的。

    一天,正当把一串红置在墙顶的砖上,感觉到脚下的凳子悠晃了一下。他跌落下来,发出一阵沉重的声音。他趴在地上,一只骨牌凳压在他的臀部。他没有哼一声,爬起来,掸掸沾在衣上的尘土,嘴边留着苦笑,赶去上班。只是到了晚上,当他躺在床上,他才低声地哼哼唧唧起来。他的膝盖和手肘上,出现了微肿的紫块。

    第二天,倪雪坤身上的疼痛还未消退,又去叠那只凳子。他开始注意置设时的稳度和登攀时的力度。这位业余花匠回家的时侯,步履开始轻快。他的小屋有了变化。

    灰尘被擦去了,烟蒂被清除了,地上变得光洁,玻璃窗变得明亮。而他的同事们突然发现他刮光胡子后,原来还有这样一个漂亮的年轻的下颏。

    天渐渐冷了。

    夜晚,有些花卉要捧进屋子里来。屋子里有炉子、热水瓶、暖杯、电灯,以及棉质的东西;有窗,有门,能抵挡风寒。

    假日里,他在电器商店逗留片刻后,买回一台电唱机。他兴冲冲回到自己的家。唱片在旋转着。一支关于春天、夏天、花朵和泉水的歌。优美的委婉旋律在四壁回荡。他笑了。

    他仍然一清早,就把一盆鲜花置在墙顶上。这一天,倪雪坤把那盆取名“豆蔻年华”的黄色月季,捧上墙顶,一仰首,却不曾见到她。不知为什么,他痴痴地候在小园,很久很久,还是不见她露面。他上班第一次迟到了十分钟。

    第二天,第三天,他仍然不见看花姑娘的倩影。他还是一盆换一盆地等待着她再次露面。唱片蒙上了灰尘。他一支接一支地抽起烟来。他尝到了一种比孤独更要痛苦得多的不能言状的怅惘。她怎么啦?一切都不是那么容易想象的。细想起来,他这一生中没有这样地惦念过谁。

    外面的风很凛冽。该拿进屋的花卉,全部搬进了屋,占了整个空间的一半位置。

    屋外飘着雪花。

    冬夜,圣洁、静谧。……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 小说开头倪雪坤“一抬头,愣住了”和“洒水壶的水柱倾出盆外”的细节描写,表现了他内心的触动——有了改变自己的打算。

    B. 阳台上的姑娘持久、专一、虔诚地欣赏花卉,表现出她对倪雪坤的爱慕之情,这使倪雪坤“怦然心动,以至眼角也湿润起来”。

    C. 小说注重于细微处写人,多次写到倪雪坤的步履轻捷,还写他刮胡子、买电唱机等,人物这些自身的表现反映了其内心的变化。

    D. 小说用恶劣的天气来象征邪恶势力,如“天渐渐冷了”“外面的风很凛冽”“冬夜”等描写,暗示人生的美好必然会受到破坏。

    E. 倪雪坤代表了一类人,他们囿于生活不被人重视,但邂逅的美好令其重新展示生命的活力,这种美好在他们的生命中格外重要。

    2小说中多次写到“花”,请简要分析“花”这一物象的作用。

    3小说在刻画倪雪坤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那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默写。

    (1)《蜀道难》中运用夸张修辞方法,写出秦蜀之间崇山叠岭、不可逾越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劝学》中作者连用“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揖”四个比喻,从见、闻、陆、水等方面阐明了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利用和借助外界条件所起的重要作用,从而说明人借助学习,就能弥补自己的不足,取得更显著的成效。最后由此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柳宗元曾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说:“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这与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描述的现象一样。

    (4)《马嵬》一诗中主要运用对比手法,其中写出昔乐今苦,昔安今危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蜀道难》中写水石激荡,山谷空鸣的场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6)《蜀道难》中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7)《明湖居听书》写小玉说书时,“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忽听霍然一声,人弦俱寂”。《琵琶行》中也有类似情景,侧面表现琵琶女演奏之后的音乐效果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

    (8)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感叹的方式收束对蜀道凶险的描写,转入后文对人事的关注。

    (9)《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

    (10)《秋兴八首》(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波浪在地而兼天涌,风云在天而接地阴。在景物描绘之中,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因时局动荡不安、前途未卜的处境和作者胸中翻腾起伏的忧思与郁郁不平不平之气。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以比喻表达诗人惆怅、抑郁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登飞来峰》中体现“掌握了正确的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就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这一道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陶渊明《饮酒》(其五)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暗用了《庄子·物外篇》中“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两句,表现了诗人面对良辰美景神往而又迷惘的情形。

    (4)唐代陆龟蒙《别离》诗中有“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由此句可以联想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将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补充完整。

    (1)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曹操进攻江东之前喝酒吟诗的英雄气概。

    (2)姚鼐《登泰山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述了作者登上山顶时看到的青山覆盖白雪,反射的光照亮天际的壮美景象。

    (3)“梦”是一种常见的意象,古代文人经常用梦来描写人生际遇或抒发人生感慨,请你从本学期所学的诗词中举出两句含“梦”字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名句默写

    (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____________________

    (2)携来百侣曾游,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悠悠我心。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池鱼思故渊。

    (5)______________________,依依墟里烟。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

    (7)千岩万转路不定,____________________

    (8)熊咆龙吟殷岩泉,___________________

    (9)_____________________,使我不得开心颜。

    (10)人生如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12)今年欢笑复明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表面赞叹楚怀王气韵宏远,实则怨楚怀王不能明白自己心迹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贾谊《过秦论》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形象地描写了秦始皇派遣得力的将领、士兵守卫要塞,盘问过往行人的情景。

    (3)在《念奴矫·赤壁怀古》一词中,苏轼想象丰富,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声色方面写了滔滔的江流。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回答后面小题。

    中吕山坡羊·道情  

    (元)宋方壶

    青山相待,白云相爱,梦不到紫罗袍共黄金带。一茅斋,野花开,管甚谁家兴废谁成败,陋巷箪瓢亦乐哉!贫,气不改;达,志不改。

    【1】这是一首表达贫士志气的曲作,请问,曲中的贫士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2】这首曲子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   崔琰宇季圭,清河东武城人也。少朴讷,好击剑,尚武事。年二十三,乡移为正,始感激,读《论语》、韩诗。至年二十九,乃结公孙方等就郑玄受学。学未期,徐州黄巾贼攻破北海,时谷籴县乏,玄罢谢诸生。琰既受遣,而寇盗充斥,西道不通。自去家四年乃归,以琴书自娱。

    大将军袁绍闻而辟之。时士卒横暴,掘发丘陇。琰谏曰:“昔孙卿有言:‘士不素教,甲兵不利,虽汤武不能以战胜。’今道路暴骨,民未见德,宜敕郡县掩骼埋胔,示憎怛之爱,追文王之仁。”绍以为骑都尉。后绍治兵黎阳次于延津琰复谏曰天子在许民望助顺不如守境述职以宁区宇绍不听遂败于官渡。

    太祖破袁氏,领冀州牧,辟琰为别驾从事,谓琰曰:“昨案户籍,可得三十万众,故为大州也。”琰对曰:“今天下分崩,九州幅裂,二袁兄弟亲寻干戈,冀方蒸庶暴骨原野。未闻王师仁声先路,存问风俗,救其涂炭,而校计甲兵,惟此为先,斯岂鄙州士女所望于明公哉!”太祖改容谢之。于时宾客皆伏失色。

    太祖征并州,留琰傅文帝于邺。世子仍出田猎,变易服乘,志在驱逐。琰书谏曰:“盖闻盘于游田,《》之所戒,鲁隐观鱼,《春秋》讥之。世子宜遵大路,慎以行正,思经国之高略。唯世子燔翳捐褶,以塞众望,不令老臣获罪于天”。

    太祖为丞相,琰复为东西曹掾属徵事。魏国初建,拜尚书。时未立太子,临淄侯植有才而爱。太祖狐疑,以函令密访于外。惟琰露板答曰:“盖闻春秋之义,立子以长,加五官将仁孝聪明,宜承正统。琰以死守之。”植,琰之兄女婿也。太祖贵其公亮,喟然叹息,迁中尉

    (节选自《三国志·崔琰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后绍治兵黎阳/次于延津/琰复谏曰/天子在/许民望助顺/不如守境/述职以宁区宇/绍不听/遂败于官渡/

    B.后绍治兵黎阳/次于延津/琰复谏曰/天子在许/民望助顺/不如守境述职/以宁区宇/绍不听/遂败于官渡/

    C.后绍治兵/黎阳次于延津/琰复谏曰/天子在许/民望助顺/不如守境述职/以宁区宇/绍不听/遂败于官渡/

    D.后绍治兵/黎阳次于延津/琰复谏曰/天子在/许民望助顺不如守境/述职以宁区宇/绍不听/遂败于官渡/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论语》是四书之一,五经指的是《诗》《书》《礼》《易》《春秋》,四书之名始于宋朝,五经之名始于汉武帝。

    B.太祖,帝王尊号,多为创基立业者,常见于开国皇帝,也有为其先人追授者。

    C.干戈,具体“干”指盾牌,上古时期,秦称“盾”,山东六国称“干”;“戈”指进攻的类似矛的武器,后“干戈”用作武器的通称,后引申为战争。

    D.露板,亦作“露版”,这里指不缄封的奏章,文中意在说明崔琰的公正无私。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崔琰能文能武,才华出众。年少时喜爱击剑,热衷武事。长大后,他发奋读书,研读《论语》、韩诗,后随名师学习,战乱发生后才被迫中止。

    B.崔琰刚直敢言,体恤民生。曹操占据冀州后,先考察户籍,计算军队数量。崔琰指贵他不关心民生疾苦,辜负了百姓的期望,曹操向他道歉。

    C.崔琰尽职尽责,忠于职守。他告诫曹丕不要沉溺于个人享乐,而应遵循正道,端正言行,思考治国的道理,毁弃游乐的东西,不要让大家失望。

    D.崔琰做事公正,不徇私情。虽然曹操内心已经认定曹植为太子,可崔琰依然坚持礼制要求,公开建议曹操让曹丕继承正统,为此甚至不惜一死。

    4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1)学未期,徐州黄巾贼攻破北海,时谷籴县乏,玄罢谢诸生。

    (2)太祖贵其公亮,喟然叹息,迁中尉。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请以“岂能尽如人意”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不少于7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