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墨香阅读和指尖浏览,到底哪种阅读 ① 通向未来?这个问题 ② 关乎阅读方式的选择, ③ 有着深刻的时代烙印,即阅读场景的变革。如今,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人们 ④ 可以在 ⑤ 时间地点进行阅读。以往在时间和空间上对阅读的限制, ⑥ 被移动互联网的技术全都解除。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A | 更 | 除了 | 还 | 大概 | 所有 | 都 |
B | 才 | 不仅 | 更 | 几乎 | 任何 | 已经 |
C | 更 | / | 也 | 好像 | 任何 | 已经 |
D | 才 | 不仅 | 还 | / | 所有 | 都 |
A. A B. B C. C D. D
2、下列各组句子,文言特殊句式类型不相同的一组是( )
A.若属皆且为所虏 百姓之不见保
B.申之以孝悌之义 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C.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D.然则一羽之不举 大王来何操
3、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芣(fǒu)苢 罅(xià)隙 酣(hān)畅淋漓
B.雕琢(zhuó) 瞥(piē)见 峥(zhènɡ)嵘岁月
C.籼(xiān)稻 赐(cì)予 臻(zhēn)于至善
D.仓廪(lǐn) 喧嚣(qì) 挥斥方遒(qiú)
4、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与现在的用法分析正确的一组是( )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③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④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⑤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⑥蚓无爪牙之利
A.全不相同
B.②③⑤和现在的用法相同
C.全都相同
D.①③⑥和现在的用法相同
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这正是经验丰富的主教练在战术安排上的__________之处:下半场比赛中想方设法消耗对方主力队员的体力,终于扭转劣势,赢得比赛。
②经过几天的___________,又和病人家属作了充分沟通,吴医生最终否定了治疗小组提出的保守治疗方案,决定尽快为病人进行肺部手术。
③早在上个世纪末,当地决策者就___________,提出了从单一的小农业向大农业转移的战略措施,于是一个个生态经济园区应运而生。
A.老谋深算 深谋远虑 深思熟虑
B.老谋深算 深思熟虑 深谋远虑
C.深思熟虑 老谋深算 深谋远虑
D.深谋远虑 深思熟虑 老谋深算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乡下人最大的毛病是“私”。说起私,我们就会想到“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屋上霜”的俗语。“私”的问题是个群己、人我的界线怎样划法的问题。
家庭在西洋是一种界线分明的团体。如果有一位朋友写信给你说他将要“带了他的家庭”一起来看你,他很知道要和他一同来的是哪几个人。而提到了我们的用字,这个“家”字可以说最能伸缩自如了。“家里的”可以指自己的太太一个人,“家门”可以指叔伯侄子一大批,“自家人”可以包罗任何要拉入自己的圈子,表示亲热的人物。
为什么我们这个最基本的社会单位的名词会这样不清不楚呢?在我看来却表示了我们的社会结构本身和西洋的格局是还相同的,我们的格局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
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这种丢石头形成同心圆波纹的性质。亲属关系是根据生育和婚姻事实所发生的社会关系。从生育和婚姻所结成的网络,这个网络像个蜘蛛的网,有一个中心,就是自己。我们每个人都有这么一个以亲属关系布出去的网,但是没有一个网所罩住的人是相同的。以亲属关系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的网络来说,是个别的。每一个网络有个“己”作为中心,各个网络的中心都不同。
在我们乡土社会里,不但亲属关系如此,地缘关系也是如此。在传统结构中,每一家以自己的地位作中心,周围划出一个圈子,这个圈子是“街坊”。有喜事要请酒,生了孩子要送红蛋,有丧事要出来助殓,抬棺材,是生活上的互助机构。可是这不是一个固定的团体,而是一个范围。范围的大小也要依着中心的势力厚薄而定。像贾家的大观园里,可以住着姑表林黛玉,姨表薛宝钗,后来更多了,什么宝琴,岫烟,凡是拉得上亲戚的,都包容得下。可是势力一变,树倒猢狲散,缩成一小团。中国传统结构中的差序格局具有这种伸缩能力。
我们儒家最考究的是人伦,伦是什么呢?我的解释就是从自己推出去的和自己发生社会关系的那一群人里所发生的一轮轮波纹的差序。在我们传统的社会结构里最基本的概念,这个人和人来往所构成的网络中的纲纪,就是一个差序,也就是伦。
孔子最注重的就是水纹波浪向外扩张的“推”字。他先承认一个己,推己及人的己,对于这己,得加以克服于礼,克己就是修身。顺着这同心圈的伦常,就可向外推了。从己到家,由家到国,由国到天下,是一条通路。
在这种富于伸缩性的网络里,随时随地是有一个“己”作中心的。这是自我主义。自我主义并不限于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的杨朱,连儒家都该包括在内。杨朱和孔子不同的是杨朱忽略了自我主义的相对性和伸缩性,他太死心眼儿,一口咬了一个自己不放;孔子是会推己及人的,可是尽管放之于四海,中心还是在自己。
我们一旦明白这个能放能收、能伸能缩的社会范围,我们就可以明白中国传统社会中的私的问题了。为自己可以牺牲家,为家可以牺牲族……这是一个事实上的公式。在这种公式里,你如果说他私么?他是不能承认的,因为当他牺牲族时,他可以为了家,家在他看来是公的。当他牺牲国家为他小团体谋利益,争权利时,他也是为公,为了小团体的公。在差序格局里,公和私是相对而言的,站在任何一圈里,向内看也可以说是公的。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差序格局》)
材料二:
差序格局对于中国传统社会最大的影响,就是以“己”为中心的社会关系网的形成,礼治或人治社会的形成,致使现今中国仍难以形成法治社会。传统差序格局逻辑在现代社会延续,法律的解释与执行因人而异,各种规则、制度的执行因人而异,权大于法,潜规则盛行,灰色交易盛行,特权横行。
差序格局造成中国式二元社会的形成。这种二元社会在传统中国社会表现为官民的二元对立,在现代中国表现为城乡二元结构。现代中国社会的城乡二元结构,表现为建国后中国建设的以城市为中心,乡村反哺城市,城乡人之间不同的国民待遇等。
以“己”为中心的差序格局的形成,背后有人性之恶,有人的自私性,中国传统社会的稳定性等重要因素作为因子。
要转变这种格局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转变这种格局首先要限制人性之恶,克服人的自私性,转变以“自我”“家族”或者“集团”为中心的状态,变单一中心的网状结构为无中心或多个中心的平行网状结构,使社会个体处在一个平面上,而不是存在等级之别。而其中的关键就是限制与规范中心的权力。
由于中国社会的传统性以及差序格局稳定性,可以破坏这种差序格局的稳定性,即加速各个阶层人员的流动性,促进个体充分的自由与发展空间。
这种差序格局经过不断的演化与演绎,依然深刻影响着现代中国人的社会关系逻辑与处世逻辑,依然是当代中国式不平等产生的重要影响因素。
(摘编自张少锋《差序格局与中国式不平等》)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西方社会,人们对团体的界线认知分明,所以西方人团结;而在中国,人们对团体的界线认识模糊,所以中国人缺乏团结。
B.传统乡土社会,亲属关系呈现如水波似的同心圆,自己是圆心,根据血缘关系,逐步向外推开,血缘关系越远,亲属关系越淡薄。
C.乡土社会里,人在品德上存在着自私的缺点,要分析这种群体性的特质,须要认清该问题的本质是如何划分群己、人我的界线。
D.乡土社会的亲属关系与地缘关系呈现出的差序格局具有极强的伸缩性,这种特点主要表现为不同的人的圈子大小各不相同。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红楼梦》中攀附贾家的人,在贾家得势时,与贾家攀亲带故;在贾家失势时,避之如恐不及:这就体现了差序格局的伸缩性。
B.以“已”为中心的差序格局不仅对古代社会影响深远,也对现代社会产生了很多不良影响,如,现代社会中长期存在找熟人办事的现象。
C.孔子重视“推”,推己及人的前提是克己复礼,加强自身修养,进而推到家、国、天下,推的范围逐步增广,这说明儒家“伦”即差序。
D.中国传统社会中的伦理的观念,就是差序,是自我主义,先秦诸子的理论虽然各有不同,但是基本上都围绕“自我”这个中心。
【3】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差序格局的表现或影响的一项是( )
A.国民政府规定10户为甲,10甲为保,10保以上为乡镇。
B.城里的小李坐校车上学,农村的小张上学没有校车可坐。
C.公司规章制度规定员工不得迟到,总经理却经常迟到。
D.富贵如龙游尽五湖四海,贫穷似虎惊散九族六亲。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在《登高》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自己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处境,其中蕴含着顽强的抗争精神。
(2)《荀子·劝学》中,以“登高而招”等为喻说明“__________”,只是善于利用外物;论述了只有通过学习和自省,才能做到“__________”的道理。
(3)李煜的《虞美人》中,触景生情,点明时序之变,直接抒发亡国之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操《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比喻新颖,生动形象地抒发了诗人对人生短暂的深沉感慨。
(2)《论语》中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荀子在《劝学》中,也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阐述了两者之间的关系。
(3)苏轼在《赤壁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表现泛舟的快乐,任凭一叶扁舟随意漂荡,在“水波不兴”的辽阔江面上自由来去。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中国古代诗歌,有许多篇幅是交给思乡之情的”,比如《涉江采芙蓉》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表达了思乡而不得归的情感。
(2)《赤壁赋》中,苏轼借“客”之口,以“__________,__________”来感叹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
(3)“月”在白居易《琵琶行》中是重要的意象。诗人江头送客,醉酒惨别,黯然神伤,不禁吟咏“__________”;琵琶女颜色老去,委身商贾,独守空船,不由感叹“__________”。
10、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再别康桥》中,诗人用一个很美的意象比喻柳树,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
(2)在《荆轲刺秦王》中通过神态描写表现众宾客同仇敌忾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3)《<论语>十则》中,阐述了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也是一种乐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作者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裁剪荷叶做上衣,缀缝荷花花瓣做下装,暗喻自己品行高洁。
(2)《涉江采芙蓉》写主人公担忧此生不能与心爱的人相守相聚,黯然神伤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归园田居(其一)》用鸟和鱼来表达自己对田园和自由的向往,这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歌行》中用“朝露”来做比喻,抒发对人生短暂的感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5)《兰亭集序》中,诗人在兰亭集会时一仰一俯看到的景象是:“_____,______。”
12、阅读诗歌,完成文后小题。
种菜
苏辙
久种春蔬早不生,园中汲水乱瓶罂。
菘葵经火未出土,僮仆何朝饱食羹。
强有人功趋节令,怅无甘雨困耘耕。
家居闲暇厌长日,欲看年华上菜茎。
【1】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鉴赏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颔联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写种下的菜种在干旱的天气里像被火烤坏了,不能生长出来。
B.首句“久种春蔬早不生”与尾句“欲看年华上菜茎”在内容和情感上都有所呼应,结构紧密。
C.本诗首颔颈三联中,前后两句皆为因果关系,前一句为因,后一句为果,设计独到,颇具匠心。
D.本诗写种菜却被旱情所阻,全诗无一“旱”字,但句句与旱情相关联,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2】诗歌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13、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许允妇是阮卫尉女,德如妹,奇丑。交礼竟,允无复入理,家人深以为忧。会允有客至,妇令婢视之,还答曰:“是桓郎。”桓郎者,桓范也。妇云:“无忧,桓必劝入。”桓果语许云:“阮家既嫁丑女与卿,故当有意,卿宜查之。”许便回入内,既见妇,即欲出。妇料其此出无复入理,便捉裾停之。许因谓曰:“妇有四德,卿有其几?”妇曰:“新妇所乏唯容尔。然士有百行,君有几?”许云:“皆备。”妇曰:“夫百行以德为首。君好色不好德,何谓皆备?”允有惭色,遂相敬重。
许允为吏部郎,多用其乡里,魏明帝遣虎贲收之。其妇出戒允曰:“明主可以理夺,难以情求。”既至,帝核问之,允对曰:“‘举尔所知’,臣之乡人,臣所知也。陛下检校,为称职与不?如不称职,臣受其罪。”既检校,皆官得其人,于是乃释。允衣服败坏,诏赐新衣。初允被收,举家号哭,阮新妇自若,云:“勿忧,寻还。”作粟粥待。顷之,允至。
许允为晋景王所诛,门生走入告其妇,妇正在机中,神色不变,曰:“早知尔耳!”门人欲藏其儿,妇曰:“无豫诸儿事。”后徙居墓所,景王遣钟会看之,若才流及父,当收。儿以咨母,母曰:“汝等虽佳,才具不多,率胸怀与语,便无所忧;不须极哀,会止便止;又可少问朝事。”儿从之。会反,以状对,卒免。
(选自《世说新语·贤媛》)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明主可以理夺 夺:改变
B.举尔所知 举:全都
C.勿忧,寻还 寻:不久
D.早知尔耳 尔:(会)这样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妇有四德,卿有其几? ②有蒋氏者,专其三世矣
B.①新妇所乏唯容尔。 ②子为父死,无所恨。
C.①许允为晋景王所诛。 ②窃为大王不取也。
D.①夫百行以德为首。 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验证许允妇料事无误的一组是( )
①桓果语许云:“阮家既嫁丑女与卿,……卿宜查之。”
②妇料其此出无复入理,便捉裾停之。
③允有惭色,遂相敬重。
④既检校,皆官得其人,于是乃释。
⑤作粟粥待。顷之,允至。
⑥妇正在机中,神色不变,曰:“早知尔耳!”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④⑤
D.②③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许允妇容貌奇丑,以致在拜堂之后丈夫竟然不肯入洞房。然而她凭自己的准确判断和机智应对,赢得了丈夫的尊重。
B.许允担任吏部郎时,大多任用同乡,魏明帝为此派卫队将领去逮捕他。许允听从妻子的告诫据理力争,最终无罪获释。
C.丈夫被晋景王杀害,是许允妇早已料到的事,所以当事情果真发生的时候,她镇静自若,照旧织布,神色不变。
D.许允被害,门生担心他们母子的安全,想把许允的儿子藏起来。后来全家迁到许允墓地居住,孩子才免遭祸患。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不须极哀,会止便止;又可少问朝事。儿从之。会反,以状对,卒免。
14、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今年春节,因为疫情严重,很多在外打工的学生家长留在了打工地过年,没能回家与家人团圆。
时值新学期开校,请你给远在广东打工的父母写一封信,你可以告诉他们家乡的年味、家乡一年来的变化,也可以给他们讲述你在春节期间的所作所为、所见所闻,还可以谈谈你新学期的打算,抒发你对他们的思念之情。
要求:书信署名统一为“小华”,文中不得出现真是姓名;内容自选,立意自定;须符合信格式;不得套作,不得抄袭;卷面整洁,字迹清楚;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