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美国科学家2月11日宣布第一次直接探测到引力波的存在,这是物理学界里程碑式的重大成果,也证明了爱因斯坦预言的正确性。
B.每一类益生菌的功能是不一样的,如果希望改善人体肠道健康、促进消化,那么应该饮用具备促进消化的益生菌,如嗜酸乳杆菌和双歧杆菌。
C.2016年是有气象记录以来最热的一个年份,共有近一亿左右的人受到各种灾害影响,其中与气候和强厄尔尼诺现象有关的灾害占到92%。
D.2016年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按照中央的重点部署,各地要围绕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为重点开展工作。
2、下列各句中加横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他回到教室,发现那本蓝色的笔记本不胫而走。
②有人要卖马,牵骏马在集市站了三个早晨,仍然无人问津。
③当前,总有些中学生夙兴夜寐,沉迷于电脑游戏而不能自拔,结果毁了身体,荒了学业。
④虽然这道题比较难,但是在老师的反复讲解下,同学们终于大彻大悟了。
⑤科技使自然造福于人类,但面对自然对人类的某些惩罚,它却束手无策。
⑥半个月过去了,风平浪静,然而老赵心里的愁闷却与日俱增了。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⑤⑥ D.③④⑥
3、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朝济而夕设版焉 假公济私
B.披帷西向立 披荆斩棘
C.靡计不施 所向披靡
D.即道人意中事,无毫发爽 神清气爽
4、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不可,直不百步耳
B. 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C. 拜送书于庭
D. 员径八尺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您刚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明亮,只是摆设略显单调,建议您挂幅油画,一定会使居室蓬荜生辉。
B. 读诗,应当口传心授,一边读一边思考它的意义和道理。
C. 这家自己开办的农村阅览室图书流动很快,从未发生久假不归的现象,大家对书籍的渴望可见一斑。
D. 虽然计算机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但拥有了它并不意味着一切工作都会那么轻而易举,一挥而就。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诸君来此求学,必有一定宗旨,欲知宗旨之正大与否,必先知大学之性质。今人肄业专门学校,学成任事,此固势所必然。而在大学则不然,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外人每指摘本校之腐败,以求学于此者,皆有做官发财思想,故毕业预科者,多入法科,入文科者甚少,入理科者尤少,盖以法科为干禄之终南捷径也,因做官心热,对于教员,则不问其学问之浅深,唯问其官阶之大小。官阶大者,特别欢迎,盖为将来毕业有人提携也。现在我国精于政法者,多入政界,专任教授者甚少,故聘请教员,不得不聘请兼职之人,亦属不得已之举。究之外人指摘之当否,姑不具论。然弭谤莫如自修,人讥我腐败,而我不腐败,问心无愧,于我何损?果欲达其做官发财之目的,则北京不少专门学校,入法科者尽可肄业法律学堂,入商科者亦可投考商业学校,又何必来此大学?所以诸君须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入法科者,非为做官;入商科者,非为致富。宗旨既定,自趋正轨。诸君肄业于此,或三年,或四年,时间不为不多,苟能爱惜光阴,孜孜求学,则其造诣,容有底止。若徒志在做官发财,宗旨既乖,趋向自异。平时则放荡冶游,考试则熟读讲义,不问学问之有无,惟争分数之多寡;试验既终,书籍束之高阁,毫不过问,敷衍三四年,潦草塞责,文凭到手,即可借此活动于会,岂非与求学初衷大相背驰乎?光阴虚度,学问毫无,是自误也。且辛亥之役,吾人之所以革命,因清廷官吏之腐败。即在今日,吾人对于当轴多不满意,亦以其道德沦丧。今诸君苟不于此时植其基,勤其学,则将来万一因生计所迫,出而任事,担任讲席,则必贻误学生;置身政界,则必贻误国家。是误人也。误已误人,又岂本心所愿乎?故宗旨不可以不正大。此余所希望于诸君者一也。
(摘编自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1917年)
材料二:
大学是传播和创新知识的场所,教学和学术研究都是高度个性化的创造性劳动,只有在宽松的氛围中,才能碰撞出创造的思想火花。学生也只有在错误和失败中,才能成长和坚强。因此,大学有责任营造宽松自由的学术氛围,无论是教师学生,还是校长院长,没有高低贵贱,不论学派亲疏,大家都心平气和,平等地争论学术,探讨学校发展。
古人云,“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家族兴衰,德行为要;大学发展,也必须坚持自己的精神传统和核心价值。我们不能为世俗而拋弃学术的独立与尊严,也不能为名利而哗众取宠、放任自流。我认为,大学的文化应当是简单的、纯洁的,不允许有尔虞我诈、奉承迎合,也不应有急功近利、好大喜功,真理才是我们永远的追求!大学必须守护真理的纯洁,不允许任何不良风气玷污青年人的灵魂;大学有责任代表社会良知,维护核心价值,我们只有把师生的个人理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完美结合,才能真正实现中国大学的使命。
(摘编自林建华《“大学是个大家庭”——北大校长林建华在全校教师干部大会上的讲话》,2015年)
【注】:林建华,2015—2018年任北大校长。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蔡元培认为,每个人求学都有一定的目的,但大学是研究学问的地方,进入北大这所大学,要把目标统一到求学上来。
B.蔡元培强调大学时期要“植其基”,这里的“基”既包括学问的根基,也包括求学目的纯正、道德品行端正等内容。
C.蔡元培和林建华都认为,北大师生不应以追名逐利为目的,而应追求真理,守护真理,代表社会良知,维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D.在林建华看来,宽松自由的学术氛围既包括平等地争论学术,也包括允许学生犯错,错误和失败也是学生成长之路。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蔡元培演讲的对象是学生,他认为当时的北大极其腐败,对此现象深为不满,提出了“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的主张。
B.蔡元培希望学生爱惜光阴,专心求学。虚度光阴,学问无成,不但耽误自己,投身社会后还可能贻害他人和国家。
C.林建华演讲的对象是教师干部,演讲的内容具有概括性,重在摆出观点,明确方向,提出要求,亮明态度。
D.林建华提出把个人理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完美结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是对北大精神的继承和发扬。
【3】蔡元培和林建华的演讲,虽时代不同,各有侧重,但在演讲的内容上仍有不少共同的地方,请简要概括其观点的共同之处。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孤舟一系故园心。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鱼鳖不可胜食也。
(3)《蜀道难》写水石激荡,山谷空鸣的场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登高》中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身世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锦瑟》一诗中回环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惆怅苦痛,让人为之哀惋不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琵琶行》中音乐由“冷涩”到“凝绝”,是一个“声渐歇”的过程,诗人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佳句描绘了余音袅袅、余意无穷的艺术境界,令人拍案叫绝。
(7)《论语》中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在荀子的《劝学》中,也有一句直接提到了学与思的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今人常用杜甫《登高》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表达旧事物终将衰落,历史长河仍将向前之意。
(2)《饮酒》(其五)反映诗人陶渊明的生活志向,其中表现他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的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词人从视觉、听觉角度,同时运用比喻生动描写赤壁雄奇壮阔的景物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琵琶行》中在琵琶女第三次音乐演奏之后,由歌女的不幸,痛感自己的被贬,推己及人,既为琵琶女的不幸身世而泣,也为自己的壮志难酬而哭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赞叹刘裕北伐时驰骋战场,所向披靡的赫赫战功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写孔子哂笑子路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登岳阳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旅夜书怀》中的“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都形象地反映了他生前生活的窘迫和仕途的坎坷。
(3)窦巩在《南游感兴》中写道:“伤心欲问前朝事,惟见江流去不回。日暮东风眷草绿,鹏鹃飞上越王台。”《桂枝香•金陵怀古》中,与此诗有相似感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写出曹操希望人才能够穿过小路屈驾来访。
(2)《劝学》中在写“_______,______”后紧接着得出要广泛学习,反省自己的结论。
(3)韩愈在《师说》中分析了从师与年龄大小无关后,以反问句总结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4)《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写出自然界中的万物可以不受限制地被享用。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中作者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烛之武退秦师》中烛之武阐明晋对郑的利害关系,希望秦伯能郑重考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回顾了自己“布衣”的出身,并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自己的志趣:当时只想着能活下去,并不想做什么高官。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六月十四日宿东林寺①
陆游
看尽江湖千万峰,不嫌云梦芥吾胸。
戏招西塞山前月,来听东林寺里钟。
远客岂知今再到,老僧能记昔相逢。
虚窗熟睡谁惊觉?野碓②无人夜自舂。
[注]①陆游在1170年游历庐山,住宿东林寺。宦游8年后,1178年宋孝宗召他东归,途经九江庐山麓,再次住宿东林寺。②野碓(duÌ):此处指田野用水力舂米的水碓。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歌首联叙事,对于一个“看尽江湖千万峰”的人来说,一个云梦泽哪里会芥蒂在胸中。
B. 颔联写诗人留宿东林寺,想邀明月一起来听寺里的钟声,表现了对幽静的东林寺的喜爱。
C. 颈联中“远客”是诗人自谓,他没想到今日又旧地重游,而且老僧还记得昔日相逢的情景。
D. “谁惊觉”的“谁”字不仅指人,也包括各种声音。意思是,究竟是谁把我从熟睡中惊起的呢?
【2】本诗后两联抒发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 请简要分析。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舞阳侯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与高祖俱隐。初从高祖起丰,攻下沛。高祖为沛公,以哙为舍人。从攻胡陵、方与,还守丰,击泗水监丰下,破之。……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时独沛公与张良得入坐,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到营。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项羽目之,问为谁。张良曰:“沛公参乘樊哙。”项羽曰:“壮士。”赐之卮酒彘肩。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项羽曰:“能复饮乎?”哙曰:“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且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项羽默然。沛公如厕,麾樊哙去。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诮让项羽,沛公事几殆。……黥布反时,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哙等见上流涕曰:“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
……
太史公曰:“吾适丰沛,问其遗老,观故萧、曹、樊哙、滕公之家,及其素,异哉所闻!方其鼓刀屠狗卖缯之时,岂自知附骥之尾,垂名汉廷,德流子孙哉?”(节选自《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项羽既飨/ 军士中酒/ 亚父谋欲杀沛公令/ 项庄拔剑舞坐中/ 欲击沛公项伯/ 常屏蔽之
B.项羽既飨军士/ 中酒/ 亚父谋欲杀沛公令/ 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 沛公项伯常屏蔽之
C.项羽既飨军士/ 中酒/ 亚父谋欲杀沛公/ 令项庄拔剑舞坐中/ 欲击沛公/ 项伯常屏蔽之
D.项羽既飨/ 军士中酒/ 亚父谋欲杀沛公/ 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 项伯常屏蔽之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沛公”,指刘邦,因其起兵于沛(今江苏沛县),故称“沛公”。
B.“再拜”,拜两次,古代隆重的礼节。
C.“舍人”, 古代豪门贵族家里的门客。
D.“流涕”,指流泪。古代的“涕”一般指鼻涕。而“泗”指眼泪。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樊哙既有政治头脑,又勇敢豪爽。当刘邦处于危险境地时,他不顾个人安危,闯入营帐,义正词严地谴责项羽,帮助刘邦脱离险境。
B.司马迁在最后的议论中,对樊哙等人从普通平民通过自己的努力使自己名垂汉廷,恩德惠及子孙表示惊异,表达了作者对这些人物的赞叹。
C.刘邦因患病独卧宫中,不见朝臣,精神疲惫。樊哙直入宫内,以赵高篡权的教训,说服刘邦,使刘邦精神振作起来。
D.教材中的《鸿门宴》也有樊哙闯帐一节,本文与之相比少了怒视项羽这一细节,人物形象不及《鸿门宴》生动传神。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哙曰:“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
(2)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增广贤文》中说“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我们要深刻体悟前人的智慧,才能更好把握当下与未来。
1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2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庖丁解牛》
3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烛之武退秦师》)
4习近平:“广大青年要肩负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
结合对上面材料的整体理解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