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而无骄尚之情 B. 公车特征拜郎中
C.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D. 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2、给下面的新闻选段所拟的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 )
谈及教育孩子,前有“狼爸”“虎妈”,今又有个“鹰爸”。近日,一段4岁“裸跑弟”的视频被放到网上,迅速引来了网民关注,点击率高达26万多:视频里,美国纽约 -13℃的暴雪中,一名来自南京的4岁幼童,在“鹰爸”的要求下裸跑。“裸跑弟”一边跑,一边带着哭腔,不想再跑了。教师出身的“鹰爸”表示,孩子早产,曾被判可能痴呆,但经过自己三年的极限训练,孩子智商潜力已高达218。对于这种极限教育方式,网友议论纷纷,褒贬不一。有医生指出,极端训练方法对智力发展没有作用。有儿保专家说,循序渐进“冻一冻”有好处。
A. “狼爸”逼4岁儿子雪地裸跑视频在网上疯传
B. “鹰爸”训练4岁儿子雪地裸跑引发各方热议
C. 继“狼爸”“虎妈”之后,“鹰爸”又成网络红人
D. “狼爸”“虎妈”“鹰爸”,是“虐儿”还是“教育”
3、下列加点词语的词类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至易水上,既祖,取道
②素善留侯张良
③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
④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
⑤进兵北略地
⑥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⑦以生吾禾,殖吾稼,筑吾垣,建吾舍
⑧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⑨陆盗禽兽,水盗鱼鳖,亡非盗也
⑩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A. ①③⑥⑧//②//④⑤⑨//⑦⑧⑩
B. ①③⑥⑧//②⑨//④⑤//⑦⑩
C. ①③⑥//②//④⑤⑨//⑦⑧⑩
D. ①③④⑥//②⑨//⑤//⑦⑧⑩
4、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判断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干支纪年法,是中国历法上自古以来一直使用的纪年方法,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总称。把干支顺序相配正好六十为一周,周而复始,循环记录,这就是俗称的“干支表”。
B.朔,农历每月初一;望,农历每月十五;晦,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既望,是指农历十六日。
C.我国古代为了观测天象及日、月、五星的运行,选取二十八个星官作为观测时的标志,称为“二十八宿”。“徘徊于斗牛之间”中的“斗牛”指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D.曹孟德,即曹操,“孟德”是他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用于上对下、长对少的称呼。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女人坊散文精品赏析丛书”共收录铁凝及张抗抗、陈祖芬、毕淑敏、迟子建等五位女作家。作品反映了女作家对生活、对生命、对自然的感性认知和理性思考。
B.有些橱柜商为了争一个橱柜品牌的好名次,不惜通过“假单”来制造假象,这显然违背了销售排行榜原来的初衷。
C.由于语言的不同,再加上文化的差异、时代的差异和个人生活背景之间的差异,一部文学作品在翻译成其他语言的过程中,会丢失某些母语的特征和某些原作的特征。
D.局部生态环境的改善并不能遏制整体恶化的态势,中国每年土地沙漠化的速度与面积仍然在不断扩大。
6、 盲鱼
冯红梅
那天是刘明最兴奋的日子。刘明拎着刚买的一瓶好酒,一条好烟,直奔大学张老师家去。
刘明当年是学校的优等生,深得导师张涵喜爱。师生告别会上,张老师拍着刘明的肩头说他日后必能飞黄腾达。刘明感恩于老师的厚爱,工作之后每隔一二年都会去拜访问候老师,这次是要急于与老师分享他的喜悦。
退休了的老师还住在那个小四合院。庭院整洁宁静,一棵桂树飘香满院,树下一张石桌,张老师正捧着一本书坐在摇椅里,看见刘明进来,放下书招呼刘明赶紧坐下。
“老师,老师,我是向您报喜来的。”刘明一边放下手里的东西一边激动地说,“我的城建局局长的任命书下来了,这不,就赶紧给您报喜来了。”
“好好好,我就说嘛,你前途无量嘛。”张老师笑着把茶水递过去说,“刚好,我新琢磨出一个鱼饵配方,鱼儿特别爱吃呢。咱今天去试试,回头让你师娘给你做鱼吃。”刘明最爱吃鱼。以前在学校时就经常赖在老师家里,吃师娘做的老师钓回来的鱼。一听老师这样说他立刻响应,收拾好渔具,载着老师直奔垂钓园。
垂钓园,鱼塘很多。每个塘子都掩映在绿树环绕之中,彼此以廊亭相接,环境优雅别致,刘明还在观望,老师已经下饵垂钓了。
不知是老师钓鱼的技术依旧娴熟,还是这鱼饵特别对鱼的胃口,老师垂竿一根烟功夫,就抖动竿子,上钩的鱼儿就划出水面落在老师身后的草坪上,刘明乐得取下鱼嘴里的鱼钩把鱼装进水桶。水面波光郁郁,鱼儿频频上钩,刘明大赞老师技艺超群。
“这鱼啊,属高度近视,全凭鱼鳍感官对周围反应。说实话都是盲鱼。只要有鱼饵落下,就不顾死活去争食,所以,就成了被烹饪的角儿了。”老师一边给鱼钩挂上鱼饵一边说。
“哎呀老师,鱼不就是让人吃的嘛。”刘明笑着说。
“快,又一条上钩了。”老师一声喊,只见一道水光划过半空,“好大一条鱼啊!”刘明跑过去一把抱住了大鱼,这是条大红锦,艳丽无比,煞是好看。
“贪吃的鱼儿好上钩啊,今天收获太大了。”老师笑着说,“不论大鱼小鱼,只要闻见香味上钩,就是一条盲鱼。”老师一边收竿一边说:“好了,差不多了,咱回去让你师娘给你做鱼吃喽。”
师娘的厨艺还是那么好,可是刘明第一次没有了吃鱼的欲望。他仿佛看到一条有着人脸的鱼,被一根根鱼竿争抢,刘明一个激灵,举起一杯酒说:“老师,学生敬您,学生也绝对不会是条盲鱼。”
“好,干。”老师美美地“呲溜”一声,喝干了杯中酒,笑了。……
【1】简析文中画线部分的作用。
【2】结合故事情节,概括“张老师”的形象。
【3】小说以“盲鱼”为标题,有什么作用?
7、根据语境补写出下面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前赤壁赋》中形容乐声的悲伤感人,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侧面写出了箫声的感染力。
(2)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神仙世界出现前,天空黑云笼罩、水面烟雾迷蒙的景象。
(3)荀子在《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4)苏轼在《后赤壁赋》中,一只“翅如车轮,____________”的孤鹤拉长声音擦舟西去,已经孤寂的作者更添悲悯,为下文写梦埋下了伏笔。
(5)姚鼐在《登泰山记》中,“____________”一句写出了日观峰附近积雪之厚,照应了前文的“大风扬积雪击面”,再次突显了天气的恶劣。
(6)曹操在《短歌行》中借用《诗经》中姑娘思念情人来比喻渴望得到有才干的人才的诗句是:____________,悠悠我心。
(7)杜甫在《登高》中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艰,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
(8)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词人运用比喻手法从视觉角度描写赤壁雄奇壮阔的景物的语句是:____________。
(9)中国是一个有着尊师传统的国家,韩愈在《师说》中指出教师作用的一句是:“师者,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用之如泥沙?
(2)____________,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3)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间如梦,_____________ 。
(5)元嘉草草,封狼居胥,___________。
(6)子曰:“岁寒,____________________。”
(7)乡为身死而不受,_______________,是亦不可以已乎?
9、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的诗句: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
(2)《沁园春·长沙》中面对大千世界,诗人发出慨叹,表现诗人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鸟、鱼作比,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2)《沁园春·长沙》表现革命者关注国家大事的言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诗经》中有两句写姑娘思念情人的诗,曹操在《短歌行》中借它来表达自己对人才的渴望。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卫风·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是女子对少时欢乐的回忆,这与成语“青梅竹马”语意相仿。
(2)荀子在《劝学》中以车马舟楫进行比喻之后,得出了“_______,_________”的规律,启示我们无论做什么都应该善于寻求帮助。
(3)李煜《虞美人》中,春花秋月之外,“___________”也是勾起作者故国之思的景象,而“__________”则是作者无尽愁绪的形象描绘。
12、阅读毛泽东《沁园春•长沙》,回答问题。
【1】这首词对动词的使用,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请以“鱼翔浅底”中的“翔”为例说说这一用法。
【2】这首词中的数词,富于力学的美感。请结合实例简要分析。
【3】面对眼前“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壮丽景色,诗人联想到什么?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4】“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描绘了什么景象?有何深刻的含义?
13、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兰亭集序
王羲之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或因寄所托 所托:爱好的事物
B.放浪形骸之外 放浪:任性不羁,放荡,放纵
C.况修短随化 随化:听任安排
D.亦将有感于斯文 斯文:这此(集会)的诗文
【2】下列语句中“之”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A.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B.及其所之既倦
C.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D.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3】下列对文段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一段写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生命之痛。
B.第二段交代作序目的,同时凸显兰亭集会的盛大。
C.作者深入思考生死的问题,否定人生虚妄的观点。
D.语言骈散结合,以散为主,音节齐整又富于变化。
【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2)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1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问著名主持人窦文涛:“从无名小卒到名嘴,在这一步步行进的过程中,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他的回答是“解开你身上的绳子”。他还说“人的一生是被一根又一根绳子捆住的,好多条条框框束缚着你”。
读了上面的文字,你有什么所思所感?结合自己的体验,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1)立意自定,题目自拟。(2)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3)不得少于800字。(4)不要抄袭、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