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泸州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题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俄罗斯巴金阅读基金会主席认为:人们电视看多了,会使注意力分散,思维没有系统,对世界的理解支离破碎,想象力水平大大减低。

    B. 我常想,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脸朝黄土背朝天,暮鼓晨钟地辛勤劳作,几乎没有片刻的喘息,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信念支撑着他们的筋骨呢?

    C. 《赵氏孤儿》公映后,坊间评论不错,导演陈凯歌却对票房成绩不以为然,成、称这么多年的拍摄经验已经让他学会用平常心去对待任何事情。

    D. 北大实行校长推荐制的初衷是为了打破“唯分数”的选材模式,但在实际操作中,无论中学校长怎样扪心自问,还是跳不出在成绩单上打转的怪圈。

  • 2、下列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古代文人作品集的名称内涵丰富,各具特点。如以籍贯命名的《柳河东集》,以作者的字命名的《范文正公集》,以官职命名的《王右丞集》。

    B.古时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仪式,表示已经成人;耄老指年老,“八十九十曰耄”。

    C.古代常用“阴”“阳”表示地理方位,山北为阴,水北为阳。

    D.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后泛指文章辞藻。

  • 3、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包弟送走后,我下班回家,听不见狗叫声,看不见包弟向我作揖、跟着我进屋,我①感到轻松,真有一种甩掉包袱的感觉。②在我吞了两片眠尔通、上床许久还不能入睡的时候,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了包弟,想来想去,我又觉得我③不曾甩掉什么,④背上了更加沉重的包袱。⑤在我眼前出现的不是摇头摆尾、连连作揖的小狗,⑥躺在解剖桌上给割开肚皮的包弟。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反而 但是 虽然 / 但是 而是

    B. 因此 可是 / 就是 于是 而且是

    C. 于是 / 虽然 但是 因而 就是

    D. 反而 但是 不但 反而 / 而是

     

  • 4、下列对课文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毋吾也:因为          率尔:急遽不加思考的样子   会同:诸侯朝见天子       三子者之:才能

    B.牛羊何:区别          于王者:禀报            泰山以超北海:用胳肢窝夹着   然后知轻重:称量

    C.中国:统治             恒产:不变的财产          邪侈:逃避        救死而恐不:足   其无罪:痛惜

    D.春服既:穿定衣服   章甫:古代的一种礼帽   以王为:吝啬     有百姓:确实

  •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与例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现象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食埃土,下饮黄泉

    A. 五亩之宅,之以桑

    B. 然而不者,未之有也

    C. 顺流而行,至于北海

    D. 假舟楫者,非能也,而绝江河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全球经济一体化、文化多元化,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显著特征。多元意味着自由、宽容,也意味着选择。文化多元不仅仅指多种异质文化并存共荣,还指同一文化系统中不同形式形态的文化并存。这对艺术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尤其对于我们传统的中国画。但传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中国画的传承也就是在继承传统艺术精神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多元文化并存,多种艺术形式并存,使人们的精神视野变得开阔,精神选择增多,中国画只是其中一种艺术样式。

      通过以上比较,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画传承面临的精神危机并不是偶然的。有其社会文化心理方面的深层原因。可是谁又能说社会文化的这些发展变化不是人类历史的一种进步呢?我们也都在享受着现代生活的种种便利。那么这样说来,我们应怎样面对中国画精神的传承问题呢?上面只是从当代文化语境的宏观角度作出的分析,虽然当代文化作为背景也会影响艺术的发展,但是艺术作为一种个体的精神追求更适合从微观角度去考量。正如张仃先生针对中国画危机论所说的“只有画家的危机,没有画种的危机”。中国画精神所需的更多是一种内在精神上的坚守,要有一种定力,不为浮躁的世风所影响。如果一心想要得到别人承认,得到市场认可,一时得不到认可就失落就抱怨文化世俗化,那肯定无益于中国画精神的传承。也许做一个梵高那样的艺术家不容易,但那是真艺术。真正的好东西,人们迟早会承认。不过我们也大可不必担心中国画会成为保留画种。我们的中国画不同于传统西洋油画的是,中国画是一种表情写意的艺术,而不像重写实的传统西洋油画,摄影术一出现艺术家们纷纷“抽象”、“立体”去了。

    张仃先生认为,只要中国文化还存在,这种诗性很强的文化就会给中国画提供生命活力。当然,也并不是说中国画对现代人就没有积极作用,虽然上帝死了,人类自由了。然而这句话的隐含意义是我们杀死了他,这才是他对人类在物化路途上失却神圣性之后的精神荒芜发出的真正忧思。当人们在世俗化利益追求中面临因精神空虚、信仰失落所带来的虚无感时就会去寻找意义.寻找人生价值所依,人们在寻找精神家园的过程中,或许会与中国画不期而遇。

      但是,中国画精神的传承具体是要落实到学识和修养的,怎样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和人格涵养?还是要回到那句老话:“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作为一个中国画家所需要的种种修养观念上也不能固守某一个专业,古人尚明白“君子不器”的道理。且不说古人在工诗、能书.擅画通音律、精鉴赏、富收藏、承家学诸方面兼及二者以上者有多少,现代艺术家丰子恺先生就是一个难得的艺术通才。他的书法、漫画、散文、音乐、翻译、艺术教育,哪一样拿出来不让人叹羡不已?博.而后才能精、深。

    另外,中国画精神的传承也应包含创新的因素。创新这个词已被人们谈的太多了。也有不少人正在做着这方面的行动。技法上的创新也许更容易突破,但精神体验上的创新也不应忽视。中国画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精神上的游弋,一种理想状态的追求,古人这方面的成就已达到精熟。那么怎样把中国画与现代生命体验更好地融合起来呢?或许还有待人们去认真思考和实践。

    (摘编自《当代文化语境下中国画精神的传承》2016年8月版)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们这个时代的显著特征是全球经济一体化、文化多元化,而多元意味着自由、宽容,也意味着选择,对艺术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对我们传统的中国画更是如此。

    B. 多元文化并存与多种艺术形式并存,是人们的精神选择增多,而中国画只是其中一种艺术样式,但由于社会文化心理方面的因素,中国画面临的精神危机不是偶然的。

    C. 真正的好东西,人们迟早会承认的,我们不必去担心中国画是否成为保留画种,如果一心一意想要得到别人承认,得到市场认可,就不可能做一个像梵高那样的艺术家。

    D. 中国画精神的传承具体是要落实到学识和修养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能固守某一个专业,要像古人那样“君子不器”,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和人格涵养。

    2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中国画的传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中国画的传承也就是在继承传统艺术精神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可既然有传承也有创新,那么我们对中国画就不必有什么危机意识。

    B. 从当代文化语境的宏观角度分析,当代文化作为背景也会影响艺术的发展,而中国画精神的传承问题更适合从微观角度去考量,因为中国画艺术是一种个体精神追求的表现。

    C. 张仃先生对人类在物质化路途上的精神荒芜表示忧虑,同时也认为,当人们在世俗化利益追求中面临精神空虚时,就会去寻找人生的价值所依,或许会与中国画不期而遇。

    D. 作者认为,中国画精神的传承应包含创新的因素,也有不少人做着这方面的努力。技法上的创新也许更容易突破,但在精神体验上的创新不是很容易,我们也不能忽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张仃先生针对中国画危机论时说“只有画家的危机,没有画种的危机”,这句话告诉我们:中国画精神所需的更多是一种画家内在精神上的坚守,不为浮躁的世风所影响。

    B. 中国画不同于传统西洋油画,中国画是一种表情写意的艺术,而不像重写实的传统西洋油画那样“抽象”“立体”,只要中国文化存在,就会给中国画提供生命力。

    C. 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工诗词,善书画;现代丰子恺的书法、漫画、散文、音乐、翻译、艺教等都令人羡慕不已。这些通才型的艺术家让人明白“博而后才能精深”的道理。

    D. 中国画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精神上的游弋,一种理想状态的追求,这方面的成就古人已达精熟,只要我们去思考和实践,就能把中国画与现代生命体验融合起来。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面句子的空白处的名句。

    (1)王曰:“善。”乃下令:“________________,受上赏”。

    (2)______________,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风烟望五津。

    (5)求之不得,__________。悠哉悠哉,___________

    (6)淇则有岸,___________。总角之宴,__________

    (7)屈心而抑志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固前圣之所厚。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离骚》中,“____________”句屈原以美女自比,表现了自己遭人嫉妒;“______________”句用鸟来比喻说明自己决不随波逐流。

    (2)《氓》中女主人公追述自己早起晚睡,每日操劳的婚后生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虽身处逆境但仍然胸怀宽广、心忧天下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故木受绳则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

    (2)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师说》

    (3)寄蜉蝣于天地,   。哀吾生之须臾, 。(苏轼《赤壁赋》)

    (4)细草微风岸,     ,月涌大江流。《旅夜书怀》

    (5)莫唱当年长恨歌,      ,泪比长生殿上多。(袁枚《马嵬》)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操《短歌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将贤才喻为光照宇内、可望不可即的明月,表达对贤才来归的渴望。

    (2)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荀子·劝学篇》中“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的观点有相同之处。

    (3)白居易《琵琶行》中,通过对听者反应和江中月影的描写,侧面表现了琵琶女的技艺高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补写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运用意象叠加手法、被称为“古今俊语”为人传诵的两句名句是:_____________《雨霖铃》

    (2)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写出周瑜有儒将风度,且指挥若定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借古讽今,用“元嘉草草,封狼居胥,____________”来告诫南宋统治阶级不要草率北伐,重蹈覆辙。《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4)以景见情,以物拟人,委婉曲折地写出了抒情主人公憔悴的面容和愁苦的神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5)词中用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出极目远眺所见山之情态的句子是:“遥岑远目,献愁供恨,___________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歌开头交代诗人辞别往日最喜爱的湖上亭,看到和照的春风微微拂过,这美丽的景色让人心旷神怕,身心愉悦。

    B.柳条、棘蔓是如此的修长,在和风的轻轻吹拂之下,柔软而又轻盈,好像是他们舍不得离开诗人一样,尽力挽留。

    C.诗人视花鸟为挚友,物我交融、彼此两忘,故能忧乐与共,灵犀相通,发而为诗,故本诗又包含了天真烂漫之趣。

    D.本诗又采用反客为主的手法,表面上是写柳条、肺蔓、黄莺对诗人的不舍,实则表现诗人对湖上亭的不舍。

    【2】有人认为,这首诗中的“系”和“啼”两个字用得最好,可以当作诗眼。请结合诗歌加以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吕希哲字原明,少从焦千之、孙复、石介、胡瑗学,复从程颢、程颐、张载游,闻见由是益广。以入官,父公著友王安石劝其勿事科举,以侥幸利禄,遂绝意进取。安石为政,将置其子雱于讲官,以希哲有贤名,欲先用之。希哲辞曰:“辱公相知久,万一从仕,将不免异同,则畴昔相与之意尽矣。”安石乃止。公著作相,二弟已官省寺,希哲独滞管库,久乃判登闻鼓院,力辞。公著叹曰:“当世善士,吾收拾略尽,尔独以吾故置不试,命也夫!”希哲母贤明有法度,闻公著言,笑曰:“是亦来知其子矣。”终公著丧,始为兵部员外郎。范祖禹,其妹婿也,言于哲宗曰希哲经术操行宜备劝讲其父常称为不欺暗室臣以妇兄之故不敢称荐令方将引去窃谓无嫌诏以属崇政殿说书。其劝导人主以修身为本,修身以正心诚意为主。其言曰:“心正意诚,则身修而天下化。若身不能修,虽左右之人且不能论,况天下乎?”擢右司谏,辞,未听,私语祖禹曰:“若不得请,当以杨畏、来之邵为首。”既而不拜。会绍圣党论起,御史刘拯论其进不由科第,以秘阁校理知怀州。中书舍人林希又言:“吕大防由公著援引,故进希哲以酬私恩。凡大防辈欺君卖国,皆公著为之唱;而公著之恶,则希哲导成之,岂宜污华职。”于是但守本秩,俄分司南京,居和州。徽宗初,召为秘书少监,或以为太峻,改光禄少卿。希哲力请外,以直秘阁知曹州。旋遭崇宁党祸,夺职知相州,徒邢州,罢为宫祠。羁寓淮泗间,十余年。希哲乐易简俭,有至行,晚年名益重,远近皆师尊之。

    (节选自《宋史·吕希哲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言于哲宗日/希哲经术操行/宜备劝讲其父/常称为不欺暗室/臣以妇兄之故/不敢称荐/今方将引去/窃谓无嫌/

    B.言于哲宗日/希哲经术操行/宜备劝讲/其父常称为不欺暗室/臣以妇兄之故/不敢称荐/今方将引去/窃谓无嫌/

    C.言于哲宗日/希哲经术操行/宜备劝讲/其父常称为不欺暗室/臣以妇兄之/故不敢称荐/今方将引去/窃谓无嫌/

    D.言于哲宗日/希哲经术操行/宜备劝讲其父/常称为不欺暗室/臣以妇兄之/故不敢称荐/今方将引去/窃谓无嫌/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荫,是指封建时代子孙因先世有功劳而得到封赏,如“封妻荫子”“荫庇”。

    B.省寺,古代朝廷“省”寺”两类官署的并称。亦泛指中央政府官署。唐朝时,“省”有中书、尚书、门下三省。

    C.说书,一般指流行于民间的一种说唱艺术。宋朝陪侍天子内廷讲说经书的职官也叫“说书”。文中使用的是后一义项。

    D.卒,古人对人身故有多种描述方式,士之死称为“卒”,诸侯或有爵位的高官之死称为“苑”。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吕希哲才名卓显。吕希哲师从焦千之、孙复等人,后又与二程、张载三人交游,王安石因其名声,想先任用吕希哲。

    B.吕希哲无意仕途。其父曾官至宰相,且与王安石是好朋友。但吕希哲却无意于官场,并推辞相关任命,这一点吕希哲的母亲比较了解。

    C.吕希哲注重修养。吕希哲被皇帝下诏任命为崇政殿说书,他劝导君主以修身为根本,修身以正心诚实为主,并因此升职担任右司谏。

    D.吕希哲操行不改。绍圣和崇宁年间,吕希哲都受到政敌的谗言攻讦,仕途受阻。吕希哲晚年时却名声更高,远近的人都像尊重老师一样尊重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当世善士,吾收拾略尽,尔独以吾故置不试,命也夫!

    (2)会绍圣党论起,御史刘拯论其进不由科第,以秘阁校理知怀州。

    5绍圣时期吕希哲为何“但守本秩”,请结合文本分析。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曾皙)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论语·先进》

    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够?——林觉民

    我的梦想是:在威胁人类健康与生命的疾病斗争中,中医药学进一步发挥威力,为维护世界人民的健康与福祉做出贡献。——屠呦呦

    我梦见我种的水稻长得像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那么大,我和我的朋友,就坐在稻穗下乘凉。——袁隆平

    上述材料中四个人所表述的理想哪一个对你更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题目自拟,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