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昭通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密州民田产银,或盗取之,大理当以强。——密州民田盛产银子,有人偷取银子,大理寺用强盗罪名加以判决。

    B.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之者廋耳。——公亮上报说,我们辖境内不窝藏盗贼,恐怕是随从的人隐藏起来了吧。

    C.帝立遣寺丞钟化民赍帑金振之。登云巡方者三,风裁峻厉。——皇帝立即派遣寺丞钟化民携带库银去鼓励百姓振作。登云多次巡视地方,执法严厉。

    D.夫台谏为天下持是非,而使人贱辱至此,安望其抗颜直绳。——台谏是为天下主持是非的,却让人践踏到这种地步,怎么能希望他不顾情面,正直地处理事情呢。

  •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中的“黄昏”是指十二时辰中的戌时,相当于现在的19时至21时,“人定”是指十二时辰的亥时,相当于现在的21时至23时;“鸡鸣外欲曙”中的“鸡鸣”是指十二时辰的丑时,相当于现在的1时至3时。

    B.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原本只称《诗》,汉代被尊为经典,始称《诗经》。共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其中“风”大都是民间歌谣,“雅”是宫廷乐歌,“颂”是宗庙祭祀乐歌。

    C. “初七及下九”中的“初七”是指农历七月七日,即七夕,也称乞巧节,旧时妇女在这天晚上乞巧;“下九”是指农历每月二十九,在汉代,这一天是妇女欢聚的日子。

    D. “华山之阳”是指华山的南面,“汉阳”是指汉水之北,“衡阳”是指衡山之南,“江阴”是指长江之南,“洛阳”是指洛水之北。

  • 3、下面文化常识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越陌度阡”,穿过纵横交错的小路。陌,指东西向的路;阡,指南北向的路。

    B.“羽扇纶巾”,为“手持羽扇,头戴纶巾”之意,这是武将的装束,形容周瑜有武将风度。

    C.“青”常表示颜色,如“江州司马青衫湿”,其中“青衫”指黑色单衣;“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中“青衿”指周代读书人青色交领的服装。

    D.“烽火扬州路”,其中“路”为宋元时行政区域,表示行政区域的字还有“道”“郡”“州”等。

  • 4、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它和《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B.《史记》中世家记帝王,本纪述诸侯,列传叙人臣;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等,表记各个时期的简单大事记。鲁迅评价该书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C.《论语》是语录体的经典之作,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教育原则等。

    D.《大卫·科波菲尔》的作者是英国著名作家查尔斯·狄更斯,这是一部“半自传体”小说,不少地方取材于作者亲历的生活。

  •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是故圣益圣

    B.其可怪也欤

    C.非能水也

    D.不耻相师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这首现代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死 水

    闻一多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

    爽性泼你的剩莱残羹。

     

    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

    铁罐上锈出几瓣桃花;

    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

    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

     

    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

    漂满了珍珠似的白沫;

    小珠笑一声变成大珠,

    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

     

    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

    也就夸得上几分鲜明。

    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

    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

    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

    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

    1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节,总写这沟凝滞的死水。它已经风吹不动,腐烂呆滞,没有一点儿活力和生气,已无可救药。

    B.“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写出了诗人面对“死水”,继失望而产生的恨极心情。

    C.第二、三、四节,诗人对“死水”进行了细致的描绘,具体形象地揭露了旧中国腐朽颓败的社会现状,表达了对旧中国憎恶、愤怒、嘲讽的感情。

    D.第四节,以动衬静,强调了死水的死寂。诗人夸赞“青蛙”的歌声充满活力,并以此有力地突出了死水毫无生机的特点。

    2闻一多创作诗歌讲究“三美”,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本诗就体现了他的“三美”主张,请结合诗句分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名句名篇默写。

    (1)《归园田居》(其一)用鸟和鱼来表达自己对田园和自由的向往。这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

    (2)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诗句是“________。”

    (3)杜甫《登高》中“________”一句,从高处着笔写夔州的特定环境,“______”一句,写出了飘泊无定的悲苦生涯。

    (4)《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初次出场时犹豫不决的情态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5)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以“____________”两句,感慨人生的短暂,于是会情不自禁的洒酒祭奠。

    (6)《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回想宋武帝刘裕挥师北伐,收复失地的威猛气势,以“___________”两句表现出刘裕的英雄气概。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阿房宫的走势,一直通到咸阳。

    (2)《阿房宫赋》中,杜牧运用排比和夸张手法来表现阿房宫的奢华,如写架梁的椽子“________________”,纵横的栏杆“________________”。

    (3)苏洵《六国论》中,写诸侯割地越多、秦国侵犯越厉害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记承天寺夜游》中表现兴奋和喜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它与“解衣欲睡”一句相照应,显得一起一伏,一沉闷一活跃。

    ②《岳阳楼记》中用“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描写了无风时水中的月影。

    ③曹操《短歌行》中,引用了《诗经》中写爱情的“_______________”这两句,来表达求贤若渴的思慕。

    ④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诗人突然从梦中惊醒,内心怅惘失落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赤壁赋》中,苏轼写夜游赤壁时,在天光、水色连成一片的开阔江面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好像凌空驾风而行,畅游之乐从笔下泉涌而出。

    (2)《师说》中强调了从师是为了学道,和他人的年龄大小无关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蚯蚓能“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的“用心一也”和螃蟹虽有六跪而二螯,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学习必须用心专一,才能获得成功。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1)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

    (2)荀子在《劝学》中善用比喻和对比说理,他先以蚯蚓为例说明用心专一的成效,又指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心浮气躁的缘故。

    (3)古代诗人常用“月”这一意象,或感叹人生空幻,或抒发苍茫忧伤,或渲染悲凉辛酸……请在必修上册中选取一句写在横线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一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鹧鸪天·西都作   

    朱敦儒

    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分付与疏狂。曾批给雨支风券,累上留云借月章。

    诗万首,酒千觞。几曾着眼看侯王?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

    【注】①清都:指与红尘相对的仙境。②支风券:支配风雨的手令。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天上掌管山水,专管给雨支风、留云借月之事,于词人而言可谓美差。

    B.上阕虚实结合,将词人随性的生活与神奇的仙境结合,呈现出一幅光怪陆离之境。

    C.下阕以夸张手法起势,写词人诗思之丰富,酒量之大,个性鲜明的形象跃然纸上。

    D.洛阳牡丹自唐就负有盛名,但词人却舍牡丹而“插梅花”,是为取其品性以自比。

    【2】有人说从这首词里可以读到李白。请从内容和形式的角度谈谈你的理解。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鲁有父子讼者,康子曰:“杀之。”孔子曰:“未可杀也。夫民不知子父讼之不善者久矣,是则上过也。上有道,是人亡矣。”康子曰:“夫治民以孝为本,今杀一人以戮不孝,不亦可乎?”孔子曰:“不教而诛之,是虐杀不辜也。三军大败,不可诛也;狱讼不治,不可刑也;上陈之教,而先服之,则百姓从风矣;行不从,而后俟之以刑,则民知罪矣。夫一仞之墙民不能逾百仞之山童子升而游焉凌迟故也今是仁义之凌迟久矣能谓民弗逾乎》曰:‘俾民不迷。’昔者君子导其百姓不使迷,是以威厉而不试,刑错而不用也。”于是讼者闻之,乃请无讼。鲁哀公问政于孔子,对曰:“政在使民富且寿。”哀公曰:“何谓也?”孔子曰:“薄赋敛则民富,无事则远罪,远罪则民寿。”公曰:“若是,则寡人贫矣。”孔子曰:“《诗》云:‘恺君子,民之父母。’未见其子富而父母贫者也。”文王问于吕望曰:“为天下若何?”对曰:“王国富民,霸国富士,仅存之国富大夫,亡道之国富仓府,是谓上溢而下漏。”文王曰:“善。”对曰:“宿不祥。”是日也,发其仓府,以振鳏寡孤独。武王问于太公曰:“治国之道若何?”太公对曰:“治国之道,爱民而已。”曰:“爱民若何?”曰:“利之而勿害,成之勿败,生之勿杀,与之勿夺,乐之勿苦,喜之勿怒。此治国之道。使民之义也,爱之而已矣。民失其所务,则害之也;农失其时,则败之也;有罪者重其罚,则杀之也;重赋敛者,则夺之也;多徭役以罢民力,则苦之也;劳而扰之,则怒之也。故善为国者,遇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

    (节选自《说苑·政理》,有删改)

    【注】①吕望,即姜子牙,姜姓、吕氏,名尚,字子牙。又称太公望、吕尚。商末周初政治家、军事家。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夫/一仞之墙民不能逾/百仞之山/童子升而游焉/凌迟故也/今是仁义之凌迟久矣/能谓民弗逾乎/

    B.夫一仞之墙/民不能逾/百仞之山/童子升而游焉/凌迟故也/今是/仁义之凌迟久矣能谓民弗逾乎/

    C.夫/一仞之墙/民不能逾百仞之山/童子升而游焉/凌迟故也/今是/仁义之凌迟久矣/能谓民弗逾乎/

    D.夫一仞之墙/民不能逾/百仞之山/童子升而游焉/凌迟故也/今是仁义之凌迟久矣/能谓民弗逾乎/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躬行不从”与“躬耕于南阳”(《出师表》)两句中的“躬”字含义相同。

    B.“《诗》曰”中的“《诗》”指《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为“五经”之一。

    C.“恺悌君子”与“申之以孝悌之义”(《齐桓晋文之事》)两句中的“悌”字含义相同。

    D.“宿善不祥”与“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两句中的“善”字含义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强调了教化百姓的重要性,还认为执政者要先做好表率,这样以后还有人不服从,再用刑罚惩治他,这样人们就知道什么是罪过了。

    B.针对鲁哀公“薄赋敛”会让国君贫穷的担忧,孔子用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来类比君王与百姓的关系,告诉他百姓富足了君王不会贫穷的道理。

    C.吕望(太公)认为行王道的国家使百姓富足,行霸道的国家使士大夫富足;还建议周文王立即实行。周文王听从了建议,当天就进行赈济。

    D.关于怎样爱护百姓的问题,吕望(太公)阐述了自己的看法:使百姓得利而不受损害,给百姓衣食而不掠夺他们,不耽误农时,不加重赋税等。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狱讼不治,不可刑也;上陈之教,而先服之,则百姓从风矣。

    (2)故善为国者,遇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

    【5】孔子和吕望(太公)对于君主为政治国的看法有什么共同之处?请简要分析。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日,在湖北武汉地铁2号线金银潭站,一段女孩当众连踹母亲6脚的视频在网上引发热议。目击者称,一位母亲拎着大包小包的行李,和双手插兜、两手空空的女儿在地铁站内发生争吵,原因是女孩妈妈不知道这趟车终点是金银潭,上错了车。下车后,女孩就用脚猛踹母亲和行李箱,这位妈妈走开后,女孩又踹了几脚在母亲身上。连踹了6脚后,旁边的路人看不下去了,上前挡了一下,女孩还差点动手打了这名路人。目击者称:“如果女孩还继续,我就报警,实在太过分了!”上车后,这位妈妈还在安慰女孩,连说“没事”,让她“别生气”。

      这则新闻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以朋友的身份给这位母亲写一封信,谈谈你的感悟和思考。要求:不少于800 字;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