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电视剧《毛岸英》以毛泽东之子毛岸英一生的生活为背景,展现了以毛岸英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青年风华正茂的学习、生活、战斗的故事。
B.登上“广东屋脊”石坑崆,同学们眼界大开,他们一会儿俯瞰脚下的云雾松柏,一会儿举目仰望远处的落日归鸟,指点江山,心情澎湃。
C.那位老人七十多岁了,但老当益壮,身板硬朗,手脚麻利,做起事来切齿拊心,劲头十足。
D.奔波在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可谓是劳苦功高,他们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爱戴。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尽心焉耳矣
B.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D.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3、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组是( )
①人有时候很多无奈 的心情都是自作自受,给自己一点空间,给未来一点期待,生活才会更加自由洒脱。
②要写好作文,就必须关注生活,从生活中吸取丰富的营养,去铸炼自己高尚的情操, 自己的文化素养。
③看看博友,或婉转缠绵,或热烈激扬,或平实可亲,或高贵典雅,如行云流水,总是让我驻足 。
A.彷徨 积淀 留连
B.徜徉 积淀 留恋
C.彷徨 沉淀 留恋
D.徜徉 沉淀 留连
4、以下对《三体》中两个星球文明之间的猜疑链理解,选择正确的一项是
A. 互相猜疑你是否善意,善意的话就进行交流;
B. 互相猜疑你是否恶意,恶意的话就消灭你;
C. 与善恶无关,只要发现对方的存在,为了自己的生存,就要隐藏自己清理对方;
D. 以上解释都不对。
5、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这次对你公司的惠顾,令我眼界大开,你们的经营确实具有很多创新理念,佩服。
B.话说,来得早不如来得巧,今天得了您的这幅墨宝挂在寒舍,寒舍立马篷荜生辉。
C.某编辑通过QQ给一位作者留言:“您的大作白璧微瑕,我们已经作了雅正。”
D.这两个孩子,一个是我当年最喜欢的徒弟,一个是我最好的朋友的女儿,我一定会玉成他们的这段姻缘。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甲】在人生价值取向上,我们应摆正“名”(功名、权位)、“利”(金钱、财货)与“身”(生命)之间的关系,三者相比,哪一个更为重要呢?【乙】对此,历来有两种不同的人生价值取向;一是世俗之人的价值观,即“物重于身”。二是道家提出的珍惜生命、爱护生命的价值观,即“身重于物”。在春秋战国的动乱时代,道家学派力倡“身重于物”的价值观,在名利权势背后,发现了人类自身的生命价值,唤起人类主体意识的觉醒,是一种骇人听闻之论,在这里,老子对人类文明存在的问题做出剖析和反省,由物质文明造成的争利之心和由道德文明造成的争名之心,激起人们对财富、权力、贤名的强烈占有欲,驱使人们去争夺、盗窃、抢掠、杀害,以致出现了“重物轻身”的本末倒置现象。【丙】对此,清代学者金樱指出“以外物言,无论功名富贵”,主张“毋嗜欲杀身”。
【1】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骇人听闻 B. 反省 C. 以致 D. 本末倒置
【2】文段中画横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A. 甲 B. 乙 C. 丙
7、补写出下列句中的空缺部分。
(1)孔子曰:“学而时习之”,又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荀子在《劝学》中提出“______”的中心观点,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对学习的认识。
(2)《赤壁赋》中用侧面描写的手法描写客动人的箫声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
(3)《师说》中强调从师是为了学道,和年龄大小无关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小船像一片叶子任意漂荡在浩渺的江面上。
(2)荀子《劝学》中,作者通过分析“见者远”“闻者彰”“致千里”“绝江河”的原因,最后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一句写周瑜的儒将装束,“______________”一句表明周瑜的赫赫战功。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涉江采芙蓉》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话,诗角度变了,转为从远在洛阳求仕的游子方面写。在这样一个季节里,自然想起家乡采莲一事,只是举目远望,回乡的路途绵延无尽。
(2)《明湖居听书》写小玉说书时,“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忽听霍然一声,人弦俱寂”,展现了听书人的投入,侧面反映出说书人的技艺卓绝。《琵琶行》中也有类似情景,以表现琵琶女的高超技艺,这些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曹操的英雄形象历来备受文人称赞,苏轼在《赤壁赋》中,写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把曹操把酒临风,举矛吟诗的潇洒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10、补写出下列句中的空缺部分。
(1)六朝旧事随流水,_____________。(《桂枝香·金陵怀古》)
(2)____________,稳泛沧海空阔。(《念奴娇·过洞庭》)
(3)虎兕出于柙,__________,是谁之过与?(《季氏将伐颛臾》)
(4)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皙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临风,一路酣歌的美丽动人的景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杜甫《登岳阳楼》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了洞庭湖浩瀚无边的景象。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不谋而合。
(2)苏轼《赤壁赋》中,从侧面衬托箫声的悲凉与幽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甫《登高》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寓情于景,不仅描写了落叶飘零、长江汹涌之状,也传达了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无限感慨。
12、阅读下面这两首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其二)①
李白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②乘流直上天?
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注】①唐肃宗乾元二年秋,李白与被贬谪的李晔、贾至同游洞庭湖,作诗记游写下本诗。②耐可:愿得、怎么能够。
念奴娇·过洞庭
张孝祥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1】下列对这两首诗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诗后两句写洞庭湖面辽阔,水天相接,其中“买酒白云边”更是想象奇妙。
B.两首诗词境界澄澈如画,然李诗没有具体精细的描绘,而是即景发兴,启人逸思。
C.张词称“妙处难与君说”,综观上阕,主要就是“妙”在洞庭风光之美,独一无二。
D.张孝祥挹西江、斟北斗,以万象为宾客,奇思妙想中表现出包怀天地的大胸襟。
【2】试分别简要分析两首诗词中“月”的意象特点。
13、阅读下文,回答下列小题
(1)子良笃好释氏,招致名僧,讲论佛法,道俗之盛,江左未有。或亲为众僧赋食、行水,世颇以为失宰相体。
(2)范缜盛称无佛。子良曰:“君不信因果,何得有富贵、贫贱?”缜曰:“人生如树花同发,随风而散;或拂帘幌坠茵席之上,或关篱墙落粪溷之中。坠茵席者,殿下是也;落粪溷者,下官是也。贵贱虽复殊途,因果竟在何处?”子良无以难。
(3)缜又著《神灭论》,以为:“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也。神之于形,犹利之于刀。未闻刀没而利存,岂容形亡而神在哉!”此论出,朝野喧哗,难之终不能屈。
(4)太原王琰著论讥缜,曰:“呜呼范子!曾不知其先祖神灵所在!”欲以杜缜后对。缜对曰:“呜呼王子!知其先祖神灵所在,而不能杀身以从之!”
(5)子良使王融谓之曰:“以卿才美,何患不至中书郎。而故乖刺为此论,甚可惜也。宜急毁弃之。”缜大笑,曰:“使范缜卖论取官,已至令、仆矣,何但中书郎耶!”
《资治通鉴》
【1】本文的编撰者是 ,第(1)段中“江左”指的是 。
【2】赏析第(2)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3】概括第(3)段范缜的观点。(用自己的话)
【4】下列对第(4)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琰是一个唯心主义者。 B.王琰借不孝来批驳范缜。
C.范缜以其之道还施彼身。 D.范缜认为王琰不敬祖先。
【5】概括范缜的形象特点,并对此进行评价。
1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在人生的路上,有一条路每个人非走不可,那就是年轻时候的弯路。不摔跟头,不碰壁,不碰个头破血流,怎能锻炼出钢筋铁骨,怎能长大呢?一个家庭、社会、国家乃至整个人类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请以“非走不可的弯路”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得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