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签署 发贴子 雍容华贵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B.端详 螺丝钉 额手称庆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C.惊诧 震慑力 眼花瞭乱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D.延袭 扫描仪 不屈不饶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电视剧《孔子》虽博得了有关专家的一致好评,但终因曲高和寡,收视率不高。
②“一带一路”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地缘大战略,各地各部门需要用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谋划改革,切不可目无全牛,否则改革之路会越走越窄。
③北京对“大城市病”开出深度调理药方,从改变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出行结构等入手,对污染排放釜底抽薪。
④《水浒传》中,施耐庵用传神的文笔,把武松、鲁智深等草莽英雄沧海横流的本色揭示得淋漓尽致,武松、鲁智深等人物形象也因此深入人心。
⑤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尽量打破“亡羊补牢”的思维定式,对待工作既不凑合也不麻痹,恪尽职守,力求做到曲突徙薪。
⑥成功必须经历风雨,没人能一步踏上最高层。霍金的人生可谓五风十雨,但经历苦难的他终获成功。
A. ①③⑤ B. ②④⑥ C. ①②③ D. ④⑤⑥
3、下列各项中的省略号作用相同的是( )
①我问他:“你是哪个学校的?”“……”小孩子红着脸,一言不发。
②所谓的小八件,无非是指槽糕、蓼花、卷酥、鸡油饼、绿豆糕……
③母亲看着那块腊肉,惊疑地问:“你……你是……从哪里弄来的?”
④很多年之后,地球上只剩下了最后一个人,忽然响起了敲门声……
⑤桐庐不像有些小村小城,一接触到就使人想起灾难、贫穷、老死、因厄……
A.①③ B.②④ C.③⑤ D.②⑤
4、下列对文化常识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 萧君圭君玉,姓萧,字君圭,名君玉。古人往往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母起的,供长辈呼唤;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或行笈礼时起的,亦表示对本人尊重或供朋友称呼。
B. 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阴,以山北、水南为阳。《游褒禅山记》中“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华山之阳”华山北面。《愚公移山》中“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汉阴”指汉水北岸。
C. “岁在癸丑”中的“癸丑”是古人常用“天干”十个字和“地支”十二个字循环搭配来表示月日的次序。“七月既望”,既望,过了望日之后,至农历十五日。朔日:农历每月的初一。晦日:农历每月的末尾。下九:农历每月十九日,是妇女欢聚的日子。初阳:约在农历十一月,冬至以后立春以前的一段时间。例如《孔雀东南飞》“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
D. “鸡鸣外欲曙” ,“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中“鸡鸣”“黄昏”“人定”均是古代十二时辰之一,“鸡鸣”是丑时,相当于现在的1点至3点;“黄昏”是戌时,相当于现在的19时至21时;“人定”是亥时,相当于现在的21时至23时。
5、指出下列判断有误的一项( )
A.选入课本的鲁迅的几篇小说发表年代的先后顺序是:《一件小事》《孔乙己》《祝福》。
B.《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它得名于宋朝的朱熹。
C.“牺牲”的古义是指祭祀用的牛、羊、猪三牲,后来也泛指祭祀用的肉类。
D.鲁迅的小说集有《彷徨》《呐喊》《故事新编》,《祝福》选自《彷徨》。
6、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传家宝
候发山
村里不时传来炸响的鞭炮,年的气息越来越浓。
过罢年,我就整整撑了40年。父亲吧嗒了一口烟,很享受地“呲溜”了一口。
春子低着头,怔怔的样子。
我老了,干不动了。父亲一直看着春子,眼光里有疼爱,有欢喜,有期待。
春子瞅着升腾的火苗,没有说话。
因老家遭了大水,你老爷(曾祖父)带着一家老小落脚到这里。感念这里的人好,你老爷会些木工手艺,就自造了一条小船,摆渡,不取分文报酬。你老爷临死立下遗嘱,子孙后代义渡乡亲……父亲不像是自言自语,像是说给春子听。
春子的目光溜出门外,望着眼前缓缓流动的小河,心里生起无端的怨恨。
你老奶(曾祖母)去世时,你老爷上午忙完丧事,下午就到渡口去了……到你爷爷这一辈,他结婚那天,拜了天地后,直奔渡口……轮到我,那就多了。有一年,我下河救人,上岸后发起了高烧,在医院躺了半个月才出院。你打工没回来,我就掏了1000元雇人摆渡了半月……说到这里,父亲的脸上有了神采,连那一道道皱纹里都放出光来。
乡亲们的情啥时候才能还完?春子忍不住说道。
还不完!咋能还完呢?若是当年他们不收留你老爷,只怕早就变成孤魂野鬼了,哪会有我?更别说你了。说到这里,父亲指了指墙角的蓑衣和竹篙,说,还有外面的船,这就是咱的传家宝。从你老爷到我这一辈,先后渡坏22只木船,撑破一百多把竹篙……到你这里,不能断了,还要传给我的孙子。
这有什么可骄傲和自豪的?春子又带气又带笑。他在外面打工,每月四五千块的收入,实在不愿意回来。
这时候,门外传来踢踢踏踏的凌乱的脚步声。有人过河!父亲站了起来,要去拿墙角的竹篙。
“大叔,过年了,陪你喝两盅。”随着话音,门口一暗,进来几个村民。一个个手里都不空,提溜着水果,还有酒和菜肴。春子认得,其中一个是老村长。
看到春子,老村长说道:“春子也在啊,啥时间回来的?过了年不走了吧?”
不等春子说话,父亲呵呵一笑,豪气地说,不走了,不走了,该接班喽。
春子站起来给老村长打过招呼,回家了。娘还在家忙年呢。
回到家,娘刚蒸出一笼馍,有花卷,有菜包,有蒸馍,冒着袅袅的热气和丝丝的香气。家的味道,年的味道,一下子把春子包围了,心里的不快消失得无影无踪。
春子刚要伸手抓个花卷吃,娘拍了一下他的手,说还没敬河神呢,等会儿吃。
听说要敬河神,春子心里又生出隐隐的不快。
娘似乎知道春子的心思,说你爹让你回来就回来吧,有地,饿不死,挣那么多钱干嘛?人这一辈子,名声比啥都重要。
娘,别说了,我这次回来就不走了。春子看到娘的头上一片雪白,心里动了一下。
过罢年,春子真的就接替了父亲摆起了渡。让人万万想不到的是,春子破例收取费用,一个人一次两元钱。
父亲强压住心头的火气说,你到底要干啥?你不是我的儿子!
春子说,我收钱,乡亲们就没有亏欠感了。
放屁!是咱欠乡亲们的!有好多天,父亲都不敢出门,不敢面对乡亲们。
其实,父亲的猜测和担心完全是多余的。对于春子摆渡收费,有不少村民倒还是理解的。老村长知道父亲的心思,还特意赶来安慰他,说收费是应该的,早应该收费了。
私下里,有人曾给春子算过一笔账,一个人一次两元,一船按10人计算,每天大概30个来回,每个月至少有两三万的收入。乖乖,春子要发大财了。
父亲再出门时,明显感觉到了乡亲们的目光跟先前有很大的不同,见了面也没有过去的热乎劲了。
春子也有类似的体会,乡亲们的眼神。较之以往,少了温度,少了情谊,多了冷冰冰,多了敌意。有时当着他的面,指鸡子骂狗,话也说得难听。
报应,报应啊。父亲没少这样哀叹。儿大不由爹,父亲干生气也没办法。
一年后,村里来了一支建筑队,在小河上架起了一座桥。
没有人再坐船了。春子的小船、竹篙和蓑衣真的成了文物。有村民还幸灾乐祸的,见到春子,还假惺惺地关心,说有了桥,春子要失业了。春子淡淡一笑,没有说话,没有一点失落的样子
当桥竣工那天起,春子又到外地打工去了。那天,父亲忍不住告诉老村长,说那座小桥是春子出资修建的。
老村长的嘴巴半天没合拢,然后哈哈一笑,末了说了一句,狗日的春子。
狗日的春子。父亲自言自语重复了一句,然后嘿嘿呵呵地笑了,眼角里,皱纹里,都塞满了骄傲和自豪。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A. 小说的标题具有多重作用。本文以“传家宝”为题,既交代了小说的行文线索,又设置了悬念,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 春子之所以不愿回村义渡,是因为外面打工能挣四五千元,而义渡是不收村民一分钱的;就算渡船收费,也要被人指指点点。
C. “春子看到娘头上一片雪白,心里动了一下”,说明他突然意识到娘已老了,作为儿子,应该回家替父母分担负担。
D. 春子摆渡收费前后村民对春子父子的态度迥然不同,有时竟当着他们父子的面指桑骂槐,表现了部分村民对收费的不理解。
E. 作者对塑造人物的手法信手拈来,小说运用了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细节、侧面描写等多种手法刻画了春子这一人物形象。
【2】“父亲忍告诉村长,说那座小桥是春子出资修建的“一句照应了前文的哪些内容?
【3】父亲的人物形象有何特征?请简要分析。
【4】小说中“传家宝”的内涵是什么?文中表现了作者对“传家宝”怎样的态度?
7、名句名篇默写
(1)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词人用“_____,_______”两句来借酒抒怀,寄情江月,排解心中的无限苦闷。
(2)苏轼在《赤壁赋》中从侧面的角度来突出箫声的悲凉与幽怨的句子是“____,_______”。
(3)在《登泰山记》中,形象地描绘日出前的气候和周围的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
(4)李煜《虞美人》中遥望金陵想象,并传达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的句子是“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操《短歌行》中“___,____”两句,是借酒的典故来表达消除心中忧愁的愿望。
(2)前庭后院,栽花种树,是古人追求的理想居住环境。陶渊明在《归园田居(其一)》中对这一美好环境进行描写的句子是“____,____”。
(3)杜甫《登高》中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来表现自己深秋客居异乡、年老孤独无依的两句诗是“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运用视听结合手法,以辽阔的意境表现诗人登到半山腰时豪情勃发,壮志凌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曹操《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比喻新颖,生动形象地抒发了诗人对人生短暂的深沉感慨。
(3)《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作者感叹自己多愁善感,过早长出花白头发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除下列名句和文学常识的空缺部分
(1)指点江山,激扬文字,______________。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__。 (荀子《劝学》)
(3)孔子曰:“三人行,______________。” (韩愈《师说》)
(4)后人哀之而不鉴之,______________。 (杜牧《阿房宫赋》)
(5)驾一叶之扁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渺沧海之一粟。(苏轼《赤壁赋》)
(6)文学名著《红楼梦》,以“大旨谈情,实录其事”自勉,取得了非凡的艺术成就,成为了我国古代最伟大的_______________(填创作手法)长篇小说。一般认为,该部小说有两条情节主线,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和贾府由盛而衰的过程。
(7)德国“废墟文学”帮助二战后德意志人民反省法西斯战争实质,产生了一批影响深远的优秀作家,其中包括《流浪人,你若到斯巴……》作者________________。其作品多贯穿着强烈的正气与德意志精神,因此他也被誉为“______________”。
11、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上片提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问题,道出了诗人的雄心壮志。
(2)《短歌行》中,运用比喻的手法感慨人生短暂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晋书·陶潜传》中记载陶渊明“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由此“折腰”一词便有了屈身事人之意,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白居易《琵琶行》一诗中琵琶女演奏琵琶过程中,声虽“暂歇”,却产生更好效果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5)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①
苏轼
霜降水痕收,浅碧鳞鳞露远洲。酒力渐消风力软,飕飕,破帽多情却恋头。
佳节若为酬②,但把清尊断送秋。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
【注】①这首词是苏轼贬谪黄州期间所作。②若为酬:怎样应付过去。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霜降水痕收,浅碧鳞鳞露远洲”句,描绘大江两岸晴秋景象,勾勒出清爽阔大的秋景。
B.“破帽多情却恋头”,句中“破帽”喻指纷扰的世事,诗人借此自嘲难以摆脱尘俗的纠缠。
C.“佳节若为酬,但把清尊断送秋”两句,苏轼既是慨叹自身忧愁凄苦,也是向徐君猷诉苦。
D.“明日黄花蝶也愁”句言良辰易逝,好花难久,因此对盛开之菊,更应开怀畅饮,尽情赏玩。
【2】“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结合下阙简要分析。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白,字太白,兴圣皇帝九世孙。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白之生,母梦长庚星,因以命之。十岁通诗书,既长,隐岷山。州举有道,不应。苏頲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然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轻财重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日沉饮,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南入会稽,与吴筠善,筠被召,故白亦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帝坐沈香子亭,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頮面,稍解,授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与知章、李适之、汝阳王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酒中八仙人”。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白浮游四方,尝乘月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安禄山反,转侧宿松、匡庐间,永王璘辟为府僚佐。璘起兵,逃还彭泽,璘败,当诛。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会赦,还寻阳,坐事下狱。时宋若思将吴兵三千赴河南,道寻阳,释囚辟为参谋,未几辞职。李阳冰为当涂令,白依之。代宗立,以左拾遗召,而白已卒,年六十余。
白晚好黄老度牛渚矶至姑孰悦谢家青山欲终焉及卒葬东麓。元和末,宣歙观察使范传正祭其冢,禁樵采。访后裔,惟二孙女嫁为民妻,进止仍有风范,因泣曰:“先祖志在青山,顷葬东麓,非本意。”传正为改葬,立二碑焉。告二女,将改妻士族,辞以孤穷失身,命也,不愿更嫁。传正嘉叹,复其夫徭役。
文宗时,诏以白歌诗、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
(选自《新唐书·李白传》,有改动)
【1】对文中画波浪线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白晚好黄老度/牛渚矶至/姑孰悦谢家/青山欲终焉/及卒/葬东麓
B.白晚好黄老/度牛渚矶/至姑孰悦谢家/青山欲终/焉及卒/葬东麓
C.白晚好黄老/度牛渚矶至姑孰/悦谢家青山/欲终焉/及卒/葬东麓
D.白晚好黄老度/牛渚矶至姑/孰悦谢家/青山欲终/焉及卒/葬东麓
【2】下列对文中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皇帝的命令称“诏”“敕”“圣旨”“谕旨”“上谕”等。假托或假冒皇帝的命令,称为“矫诏”。
B.“翰林”是朝廷中负责起草皇帝诏书的。古代负责诏书起草的工作非常重要。
C.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如:连辟公府不就。
D.解官:解免官职,也称“解印”“解绶”。类似的还有致仕,旧指交还官职,即辞官。致仕制度,即官员的退休制度。文中的“解官”就是退休的意思。
【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白十岁就通诗书,成年后,州郡凭有道科举荐他,可是他没有应举。在长安李白拜见贺知章,知章见到李白的诗文,颇为感叹。
B.李白曾游历并州(今山西太原),见到大将郭子仪,郭子仪认为李白很奇特。
C.李白是个骜放之人,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诗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便道出了他的心声;在朝堂上使高力士脱靴又为一例。
D.在贺知章的推荐下,李白得以步入仕途,担任翰林供奉。玄宗皇帝爱李白的才华,几次召见宴请。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
(2)力士素贵,耻之,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学校是人生的第二个驿站,是一个人成长的摇篮。小学、初中、高中,你分手了一批又一批同学和老师,又结识了一批又一批新同学和新老师,在教室,在宿舍,在餐厅,在整个校园,发生过多少关爱的故事,盛开过多少友谊的花朵,谱写了多少段刻苦求学的乐章,回忆青春的美丽与风采。
请以“校园”为话题,自己命题,自由立意,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记叙文。要写出自己的感受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