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南充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组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秦王还柱而走 B.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C.失其所与,不知 D.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故木受绳则直

    B.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C.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D.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师不必贤于弟子

  • 3、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一项是( )

    A. 举酒客(劝酒) 正襟坐而问客(端正)某为泾州,甚(闲适)臣洗马(除去)

    B. 书置床上(收拾) 形影相(慰问)   大女郎也(像) 夫人之相(交往)

    C. 其所述(抄写) 其一也(情趣)   遣将守关者(所以)  沛公起如厕(到,往)

    D. 距关,毋诸侯(通“纳”)便为手而又不胜(对等)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不同寻常)  日群行取于市(求取)

  •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说文解字》里没有“饺”这个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用面皮包起羊肉煮来驱寒的,“娇耳”即后来的“饺耳”“饺子”。

    ①它的意义非常单一,可见它被创造的原因,就是饺子的出现

    ②可以看出这种食品的源远流长

    ③它的出现约在魏晋南北朝前后,因物品诞生而造

    ④有研究认为饺子与张仲景的“祛寒娇耳汤”有关

    ⑤“饺”是形声字,表示一种有馅的半圆形面食

    ⑥饺子是中国人的传统食品,从“饺”这个字的诞生

    A. ⑤③⑥②④①

    B. ③④①⑥②⑤

    C. ⑤①③④⑥②

    D. ③⑤①⑥②④

  • 5、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虽说巴黎的布置比伦敦、罗马____________________得多,可是比起北平来还差点儿。

    (2)当家园废失,我知道所有回家的脚步都已踏踏实实地迈上了____________________之途。

    (3)四百多年里,它剥蚀了古殿檐头____________________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

    (4)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乡村社会淳朴的民性也罢,涂染封建宗法社会的背影也罢,都只是《边城》社会环境的构成因素。

    A.匀调   虚妄   轻浮   尽管 B.均匀   虚无   轻浮   无论

    C.匀调   虚无   浮夸   无论 D.均匀   虚妄   浮夸   尽管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白鹿原奏响一支老腔

    我第一次看老腔演出,是前两三年的事。朋友跟我说老腔如何如何,我却很难产生惊诧之类的反应。因为我在关中地区生活了几十年,却从来没听说过老腔这个剧种,可见其影响的宽窄了。开幕演出前的等待中,作曲家赵季平也来了,打过招呼握过手,他在我旁边落座。屁股刚挨着椅子,他忽然站起,匆匆离席赶到舞台左侧的台下,和蹲在那儿的一位白头发白眉毛的老汉握手拍肩,异常热乎,又与白发白眉老汉周围的一群人逐个握手问好,想必是打过交道的熟人了。我在入座时也看见了白发白眉老汉和他跟前的十多个人,一眼就能看出他们都是地道的关中乡村人,也就能想到他们是某个剧种的民间演出班社,也未太注意,赵季平重新归位坐定,便很郑重地对我介绍说,这是华阴县的老腔演出班社,老腔是了不得的一种唱法,尤其是那个白眉老汉……老腔能得到赵季平的赏识,我对老腔便刮目相看了,再看白发白眉老汉,安静地在台角下坐着,我突然生出神秘感来。

    轮到老腔登台了,大约八九个演员刚一从舞台左边走出来,台下观众便响起一阵哄笑声。我也忍不住笑了。笑声是由他们上台的举动引发的。他们一只手抱着各自的乐器,另一只手提着一只小木凳,木凳有方形有条形的,还有一位肩头架着一条可以坐两三个人的长条板凳。这些家什在关中乡村每一家农户的院子里,锅灶间都是常见的必备之物,却被他们提着扛着登上了西安的大戏台。他们没有任何舞台动作,用如同在村巷或自家院子里随意走动的脚步,走到戏台中心,各自选一个位置,放下条凳或方凳坐下来,开始调试各自的琴弦。

    锣鼓敲响,间以两声喇叭嘶鸣,板胡、二胡和月琴便合奏起来,似无太多特点。而当另一位抱着月琴的中年汉子开口刚唱了两句,台下观众便爆出牚声;白毛老汉也是刚刚接唱了两声,那掌声又骤然爆响,有人接连用关中土语高声喝彩,“美得很!”“太斩劲了!”我也是这种感受,也拍着手,只是没喊出来,他们遵照事先的演出安排,唱了两段折子戏,几乎掌声连着掌声,喝彩连着喝彩,无疑成为演出的一个高潮。然而,令人惊讶的一幕出现了,站在最后的一位穿着粗布对门襟的半大老汉找着长条板凳走到台前,左手拎起长凳一头,另一头支在舞台上,用右手握着的一块木砖,随着乐器的节奏和演员的合唱连续敲击长条板凳,任谁也意料不及的这种举动,竟然把台下的掌声和叫好声震哑了,出现了鸦雀无声的静场,短暂的静默之后,掌声和欢呼声骤然爆响,经久不息……

    我在这腔调里沉迷且陷入遐想,这是发自雄浑的关中大地深处的声响,抑或是渭水波浪的涛声,也像是骤雨拍击无边秋禾的啸响,亦不无知时节的好雨润泽秦川初春返青麦苗的细近于无的柔声,甚至让我想到柴烟弥漫的村巷里牛哞马叫的声音……

    我能想到的这些语言,似乎还是难以表述老腔撼人胸腑的神韵;听来酣畅淋漓,久久难以平复,我却生出相见恨晚的不无懊丧自责的心绪。这样富于艺术魅力的老腔,此前却从未听说过,也就缺失了老腔旋律的熏陶,设想心底如若有老腔的旋律不进响动,肯定会影响到我对关中乡村生活的感受和体味,也会影响到笔下文字的色调和质地。后来,有作家朋友看过老腔的演出,不无遗憾地对我说过这样的话,你的小说《白鹿原》是写关中大地的,要是有一笔老腔的画面就好了。我却想到,不单是一笔或几笔画面,而是整个叙述的文字里如果有老腔的气韵弥漫。

    直到后来小说《白鹿原》改变成话剧,导演林兆华在其中加入了老腔的演唱,让我有了一种释然的感觉。从此老腔借助话剧《白鹿原》登上了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舞台。

    后来还想再听老腔,却难得如愿。不过两年之后,我竟然在中山音乐堂再次过足了老腔的瘾。那天,无论白毛老汉,还是其他演员,都是尽兴尽情完全投入地演唱,把老腔的独特魅力发挥到最好的程度,台下观众一阵强过一阵的掌声,当属一种心灵的应和、纯正的观众东府地方的发音,观众能听懂多少内容可想而知,何以会有如此强力的呼应和感染力?我想到的是旋律,一种发自久远时空的绝响,又饱含着关中大地深厚的神韵,把当代人潜存在心灵底层的那一根尚未被各种或高雅或通俗的音律所淹没的神经撞响了,这几乎是本能地呼应着这种堪为大妹的民间原生形态的心灵旋律。

    我在那一刻颇为感慨,他们------无论秦腔或老腔------原本就这么唱着,也许从宋代就唱着,无论元、明、清,以至民国到解放,直到现在,一直在乡野在村舍在庙会就这么唱着,直到今晚,在中山音乐堂演唱,我想和台上的乡党拉开更大的距离,便从前排座位离开,在剧场最后找到一个空位,远距离欣赏这些乡党的演唱,企图排除因乡党乡情而生出的难以避免的偏爱。这似乎还有一定的效应,确凿是那腔自身所产生的震撼人的心灵的艺术魅力…在我陷入那种拉开间距的纯粹品尝的意境时,节目主持人濮存昕却做出了一个令全场哗然的非常举动,他由台角的主持人位置快步走到台前,从正在吼唱的演员手中夺下长条板凳,又从他高举着的右手中夺取木砖,自己在长条板凳上猛砸起来,接着扬起木砖,高声吼唱。观众顿时沸腾起来。这位声名显赫的濮存昕已经和老腔融合了,我顿然意识到自己拉开间距,寻求客观欣赏的举措是多余的。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作者产生神秘感的原因是看见演唱老腔的是白发白眉老汉等一群关中农民

    B. 演员以木砖连续敲击长条板凳发出的响声经常掩盖了观众的掌声与叫好声。

    C. 朋友为小说《白鹿原》没有写老腔的笔墨而感到遗憾,作者对此深有同感。

    D. 老腔从宋代唱到现在,从乡野唱到音乐厅,说明这种表演形式一直很流行。

    2作者对老腔的认识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请结合全文作简要说明。

    3文中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来表现老腔的艺术魅力。请举两例并加以分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李商隐的诗句“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表达了身不能共处,心却能相通的意思。白居易《琵琶行》中与之意思相近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登高》一诗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常用来表达旧事物终将衰落,历史长河仍将向前之意。

    (3)《归园田居》(其一)中,用比喻手法表明自己厌恶官场,向往自由世界的对偶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名句名篇默写。

    (1)__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

    (2)_____________,塞上风云接地阴。

    (3)画图省识春风面,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

    (5)______________,老大嫁作商人妇。

    (6)此情可待成追忆,________________。

    (7)连峰去天不盈尺,__________。飞湍瀑流争喧豗,____________。

    (8)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人们做事开始都能做得很好,但很少能坚持到最后。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指出历代帝王在施政时大多虎头蛇尾,不能善始善终。

    (2)苏洵在《六国论》中借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敏锐地指出了对抗秦国的办法,此举会让对方寝食难安。

    (3)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对偶句描写了秦人对从六国掠夺来的珍宝毫不珍惜、大肆挥霍。

  • 10、(1)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著名诗人谢灵运住过的地方溪水荡漾、猿啼凄清的环境。

    (2)杜甫《登高》一诗中,“_____________”两句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

    (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

  •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写出了剑阁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句着重刻画眼前具象,似画中工笔,形、声、色、态俱备,境界高阔,气象宏大,气氛悲凉。

    (3)《琵琶行》中先刻画了琵琶女演奏的动作,又以一些名曲来表现琵琶女艺术素养的高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李商隐《锦瑟》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句化用典故,表现了诗人对美好情感的追怀及失落、困惑之感。

    (5)西汉初期著名的政论家贾谊在政治上有远见卓识,能洞察隐微,善于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他在《过秦论》一文中认为秦灭亡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临江仙 送钱穆父①

    苏轼

    一别都门三改火②,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樽前不用翠眉辈。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注]①钱穆父:苏轼的友人,时被谪出知瀛州。②改火:指年度的更替。⑧筠:竹。

    (1)“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句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赞扬了友人什么样的品格?

    (2)“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句,有人认为豪放达观,有人认为失意惆怅,你的看法呢?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课内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

    1对下列句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持千金之资币物   币:礼品

    B. 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遗:给予,赠送

    C. 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   谢:感谢

    D. 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被:遭受

    2下列各组加横线词语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 秦王还柱走 倚柱

    B. 乃引匕首提秦王 吾还也

    C. 是寡人过也 项伯乃夜驰沛公军

    D. 次进 常身翼蔽沛公

    3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图穷而匕首见   B. 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C.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D. 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

    4下列句中词类活用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群臣

    A. 太子迟之   B. 项伯杀人,臣活之

    C. 吾得兄事之。   D. 函封之

    5下列对文段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秦王“大喜”“见燕使者”,照应前文荆轲所说的献首、献图“必说见臣”的话。说明荆轲料事准确, 突显其“智”。

    B. 秦武阳的“色变振恐”反衬了荆轲的勇敢,说明荆轲“有所待”的必要性,千钧一发之际,荆轲镇静自若的神态和得体的言辞消弭了危机,更突出了荆轲的沉勇机智。

    C. 廷刺秦王时,秦王袖绝而命不绝,惊、起、绝、拔、操、急,六字传神,形象地写出了秦王反应敏捷,身手不凡的王者特点。

    D. 刺杀失败,荆轲两脚张开像箕一样坐在地上,这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突出了荆轲蔑视强暴、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丰子恺先生素不喜重游旧居之地,他在《缘缘堂随笔》中写道:旧地重游,以前所惯识的各种景物争把过去的事情告诉我,使我耳目不暇应接,心情不胜感慨。而有人却独爱重游:苏轼二度游赤壁,都达夫不远千里回北平,史铁生则常常要到地坛中去……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可记叙你的经历;也可结合材料,抒写你对此的感悟与思考。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⑤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