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围绕实施全面二孩政策进行的法律修正,还专门引入了禁止买卖精子、卵子、受精卵和胚胎,禁止以任何形式实施代孕。
B.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修正案(草案)》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草案中关于是否取消对晚婚晚育夫妻进行奖励的问题受到了普遍关注和欢迎。
C. 李克强每次在外交场合与泰国新任总理巴育碰面时,都强调要落实好两国已经达成的协议,大力促进两国的“铁路合作”和“农产品贸易合作”。
D. 在线旅游行业纠纷不断,成为投诉重灾区。其原因,一方面是国家对在线旅游行业的监督体制的缺失,另一方面则是由行业自身的牟利行为、管理不力造成的。
2、下列对各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现象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朝济而夕设版焉 ②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③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④箕踞以骂曰
⑤范增数目项王 ⑥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⑦项伯杀人,臣活之 ⑧拔剑撞而破之
⑨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⑩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A.①④⑩/②⑦⑧/③/⑤⑥⑨ B.①④/②⑦⑧/③⑤/⑥⑨⑩
C.①④⑩/②⑦⑧/③⑤⑥/⑨ D.①⑩/②④⑦⑧/③/⑤⑥⑨
3、下列文学常识说法错误的是( )
A. 唐人把产生于唐以前没有格律限制的诗称为古体诗。后人沿袭唐人的说法,把唐以前的乐府民歌、文人诗以及唐以后文人仿照他们的体式而写的诗歌,统称为“古体诗”。
B. 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共同发起了“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C. 六艺者,礼、乐、射、御、书、数也。“六艺”中礼、乐、射、御,称为“大艺”,书与数称为“小艺”。
D. 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
4、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跃入(yuè) 闷葫芦(mèn) 各奔东西(bēn) 子衿(jīng)
B.掂量(diàn) 黑魆魆(xū) 喁喁私语(yú) 艾蒿(gāo)
C.渗出(shèn) 诘屈聱牙(jí) 废墟(xū) 拙(zhuō)劣
D.挠痒痒(láo) 抛头露面(lù) 羁(jī)绊 钿头(diàn)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
①进兵北略地 ②函封之 ③箕踞以骂曰 ④樊於期乃前曰 ⑤其人居远未来 ⑥使使以闻大王 ⑦太子迟之⑧发尽上指冠 ⑨群臣怪之
A.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B. ①②③⑧/④/⑤/⑥/⑦⑨
C. ①②③⑧⑨/④/⑤/⑥⑦ D. ①②③/④⑥⑦⑨/⑤⑧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篇文章的优劣,取决于能否映射现实、有无社会观照。倘若文风浮夸自大,标题一惊一乍,事实似是而非,这不仅唐突了读者,也丧失了传播价值,污染了舆论生态。
最近在网上,“美国害怕了”“日本吓傻了”“欧洲后悔了”之类的文章,总能赚取不少莫名点击。然而,纵观这些所谓“爆款”文章,其实却了无新意,一味夸大,文风堪忧。比如,有的任意拔高、以偏概全,高喊《在这些领域,中国创下多个“世界第一”!无人表示不服》:有的自我安慰、贻人口实,鼓吹《别怕,我国科技实力超越美国,居世界第一》;有的内容一厢情愿、断章取义,将国外的只言片语,放大成“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占据中心位置……中国现在是全球第一经济体”等声音。
这些“雄文”的共性,一无事实骨架,二无内容血肉,三无思想含量,徒有浮躁外壳,经不起一点风吹日晒。要知道,文章不会因为浮夸而增色,国家也不会因为自大而变强。挑动极端情绪、肆意传播偏见,容易造成公众走进夜郎自大、自吹自擂的狂妄误区,导致社会陷入信息碎片化、思维程序化的认知闭环。
新闻学有一种观点认为,“最好的编辑一定是个营销专家”。而某些媒体,其浮夸自大的文风,无异于“吸睛涨粉”的气球,一触即破。这类文章的始作俑者,把标题当作一枚带着诱饵的鱼钩,诸如“全球首款”“世界第一”的标题党,给标题大加“刺激”的猛料,以博人眼球,吊人胃口。然而,新闻不是爽文。如果只讲营销不讲营养,只要眼球不讲责任,即使一时流量爆棚,也是在误导大众。
有网友感慨,进入了自媒体时代,新闻越来越多,离真相却越来越远。的确,浮夸自大的文风套路,看似抄了“10万+”的近路,实则误入新闻生产的歧路。据统计,去年新媒体运营行业人数超过300万,各类机构对内容创业者的投资金额超过50亿元,可谓既有前途,又有“钱途”。然而,面对如此大好的形势,自媒体要想创作自如,就更需恪守自律。倘若毫无底线蹭热点,肆无忌惮造噱头,结果只能是漫出道德水位,偏离法治轨道,消解媒体公信力。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有人疑惑,是文章不会写了吗?并不是。还记得,南海仲裁闹剧群情激愤,“中国一点都不能少”的新闻作品却产生共鸣。针锋相对却有礼有节,气贯长虹而又言之有物,这样的文风文气,怎能不引发舆论场同声同气?全媒体时代,真实客观理性的新闻准绳没有变,新鲜有趣优质的价值取向没有变,平实求实务实的文风导向也没有变。只有创作者自律自觉,将文风与世风勾连,给流量和情绪松绑,方能写出真正从容自信的作品。
好的舆论可以成为发展的“推进器”、民意的“晴雨表”、社会的“黏合剂”、道德的“风向标”不好的舆论可以成为民众的“迷魂汤”、社会的“分离器”、杀人的“软刀子”、动乱的“催化剂”。新闻讲事实,讲真相,讲正道,来不得半点虚假和浮夸,那些热衷于耍噱头、故弄玄虚、哗众取宠的路数可以休矣。
石羚在《表达当守正,修辞立其诚》中写道:曾经,读者反感“裹脚布”式的八股文章和“板着脸说话”的态度。现在,一些网络媒体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有的热衷故弄玄虚,语不惊人死不休;有的沉迷卖萌八卦,失于轻佻……种种不良文风,需要引起警惕。归根结底,“修辞立其诚”,内容真实、情感真切、态度真诚,才是不可移易的竞争力。
(节选自林峰《文章不会写了吗?》有删改)
【1】下列对“文风”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浮夸自大的文章,从标题到内容大多以偏概全、断章取义,一味夸大事实。
B.浮夸之作无事实、无内容、无思想,外强中干,极少具有积极的社会价值。
C.好的舆论是社会的黏合剂,民意的晴雨表,对社会能产生积极的作用。
D.浮夸作品多哗众取宠以博人眼球,其作者受到利益的驱使而罔顾社会责任。
【2】下列对文中相关论据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以“爆款”文章的标题为例,指出文风不良的文章存在“一味夸大”的弊端,树立了批判的靶子。
B.作者举新媒体运营的数据,意在证明自媒体创作虽有“前途”和“钱途”,但若浮夸会步入新闻生产的歧途。
C.本文以加“刺激”猛料来“吸睛涨粉”的“标题党”为例,批评文风浮夸的作者重利轻责,误导大众。
D.本文以新闻作品“中国一点都不能少”引发社会共鸣为例,说明言之有物、言而有文的文章方可行而致远。
【3】下列语句的内涵与文章中作者所论述的主要观点最接近的一项是( )
A.凡作传世之文者,必先有可以传世之心。
B.改章难于造篇,易字艰于代句。
C.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D.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在《春望》中借花鸟以抒发自己悲愤情感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
(2)《沁园春· 长沙》中表现词人年轻时意气奔放、强劲有力的诗句:__________, ________。
(3)《论语》中孔子论述学习与思考的辨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操《短歌行》中引用《诗经》思念情人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自己对人才的渴求。
(2)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诗人个性鲜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3)杜甫《登高》中的“________”从空间上表现羁旅之苦,“___________”于时间上体现孤病之感。
(4)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词人感慨生命短暂,并洒酒凭吊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5)苏轼《赤壁赋》中借“蛟龙”“妇人”的反应来烘托箫声感染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为政》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指出,成为教师的条件是温习学过的知识进而又能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
(2)《曹刿论战》中曹刿请见鲁庄公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歌行》中,作者借用《诗经》中姑娘思念情人来比喻渴望得到有才干的人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以鸟和鱼为喻来表达对田园和自由向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梦游天姥吟留别》流露出诗人对人生的几多失意和深沉的感慨,此时此刻诗人感到最能抚慰心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诗人看来,徜徉山水的乐趣,才是最快意的。
10、名句名篇默写。
(1)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和每天反省来提升自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2)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_______”和“________”令人叹为观止。
(3)《赤壁赋》中,苏子认为,清风与明月,不但可听可看,而且“________,_____”,是自然界无穷无尽的宝藏,谁都可以共同享受。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空缺的部分。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表现孔子不以长者自居,采用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使弟子毫无顾虑地说出各自志向的句子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子路认为自己用三年时间治理一个“千乘之国”,可以达到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效果。其中孔子用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话解释了其“哂之”的原因。而曾皙的志向是暮春时节,换上春天的衣服,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少年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唱着歌回来。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桂枝香·金陵怀古
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晩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登临送目”领起上片写景,“故国”点题,为下片的怀古伏笔;“晚秋”点明登临季节,天气初肃为写景抒怀奠定基调。
B.“似、如”二字运用比喻的手法,彩舟、星河,色彩对比鲜明;云淡、鹭起,动静相生。全片由远而近,描绘了一幅肃爽的金陵晚秋图景。
C.作者举了陈后主和宠妃张丽华的例子,他们的奢靡生活,使得国家灭亡,而且亡国的悲恨还在不断继续着。
D.本词立意新颖,直抒胸臆,境界开阔,风格高峻,《古今词话评价》为:金陵怀古,诸公寄调《桂枝香》者三十余家,惟王介甫为绝唱。
【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安世字子孺,少以父任为郎。用善书给事尚书,精力于职,休沐未尝出。上行幸河东,尝亡书三箧,诏问莫能知,唯安世识之,具作其事。后购求得书,以相校无所遗失。上奇其材,擢为尚书令,迁光禄大夫。
昭帝即位,大将军霍光秉政,以安世笃行,光亲重之。久之,天子下诏曰:“右将军光禄勋安世辅政宿卫,肃敬不怠,十有三年,咸以康宁。夫亲亲任贤,唐、虞之道也,其封安世为富平侯。”大将军光薨后数月,御史大夫魏相上封事曰:“车骑将军安世事孝武皇帝三十余年,忠信谨厚,勤劳政事,国家重臣也,宜尊其位,以为大将军。”上亦欲用之。安世闻之,惧不敢当。请闻求见,免冠顿首曰:“老臣诚自量不足以居大位,继大将军后,唯天子财哀,以全老臣之命。”上笑曰:“君言太谦。君而不可,尚谁可者!”安世深辞弗能得。
尝有所荐,其人来谢,安世大恨,以为举贤达能,岂有私谢邪?绝勿复为通。有郎功高不调,自言,安世应曰:“君之功高,明主所知。人臣执事,何长短而自言乎!”绝不许。已而郎果迁。莫府长史迁,安世问以过失。长史曰:“将军为明主股肱,而士无所进,论者以为讥。”安世曰:“明主在上,贤不肖较然,臣下自修而已,何知士而荐之?”其欲匿名迹远权势如此。
安世自见父子尊显,怀不自安,为子延寿求出补吏,上以为北地太守。安世尊为公侯,食邑万户,然身衣弋绨,夫人自纺绩,家童七百人,皆有手技作事,内治产业,累织纤微,是以能殖其货,富于大将军光。天子甚尊惮大将军,然内亲安世,心密于光焉。
元康四年春,安世病,上疏归侯,乞骸骨。天子报曰:“将军年老被病,朕甚闵之。虽不能视事,折冲万里,君先帝大臣,明于治乱,朕所不及,得数问焉,何感而上书大将军、富平侯印?薄朕忘故,非所望也!愿将军强餐食,近医药,专精神,以辅天年。”安世复强起视事,至秋薨。天子赠印绶,送以轻车介士,谥曰敬侯。
(选自《汉书•张安世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用善书给事尚书。 用:因为。
B.其人来谢,安世大恨 恨:遗憾
C.绝勿复为通 通:通报,举荐
D.是以能殖其货 殖:增加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君而不可,尚谁可者 ②因人之力而敝之
B.①尝有所荐,其人来谢 ②吾其还也
C.①为子延寿求出补吏 ②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D.①以安世笃行,光亲重之 ②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的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皇上巡视河东,曾经丢失三箱书,张安世把书中的内容详备地写出来,皇上认为他的才能不同一般,提拔他做了尚书令,调任光禄大夫。
B.霍光死后,有人奏请皇上让张安世接任大将军之职。张安世得知此事,不喜反忧,向皇帝极力推辞。
C.张安世身兼选贤拔能的大权,这本是能给他带来利益的肥差,可他却从不让被提拔的人知道是他荐举的结果。
D.张安世对家人的要求尤其严格。儿子为光禄勋,他认为父子俱为显贵,不宜同朝为官,便请求将儿子调离京城做北地太守。
【4】翻译下面两句话。
(1)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2)阙秦以利晋,唯君图。
(3)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朗读者”是中央电视台推出的一档文化情感类节目,节目每一期都有一个主题词,第一季共十二期,十二个主题词分别如下:遇见,陪伴,选择,礼物,第一次,眼泪,告别,勇气,家,味道,那一天,青春。
请从中选择2到3个关键词写一篇文章,讲述自己的某段人生经历或表达自己的某种人生思考。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