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老张今年65岁,短小精悍,思维敏捷,干起活来一点也不比年轻人差。
B.徐志摩神思飘逸、富于变化的个性在《再别康桥》有令人叹为观止的表现。
C.他最终为自己的腐败堕落付出代价,等待他的将是20年的狱中峥嵘岁月。
D.他三天两头到厂长办公室磨洋工,希望厂里解决职工子女上学难的问题。
2、下列加横线的词语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台湾领导人马英九就职以来,为台湾人民做出了很多贡献,其业绩真可谓罄竹难书。
B.某歌星曾明确向他的歌迷们表示:“对你们的困难,我会鼎力相助的!”
C.同学们现在在考试中基本能够遵守考场纪律,作弊的同学也只是凤毛麟角。
D.张家口市民得知“冬奥会”申办成功的消息时,欢呼雀跃,载歌载舞。
3、下列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 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B. 词依字数多少来划分,分为小令、中调、长调。
C.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国别体史书,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D. 《史记》共130篇,分类为:书8篇、表10篇、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樊哙侧其盾以撞 吾其还也
B. 劳苦而功高如此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
C. 欲诛有功之人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D. 窃为大王不取也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5、下列各组词语,书写有两处错误的一项是
A. 见微知著 首屈一指 始作蛹者 投桃报李
B. 穷兵黩武 寥若辰里 鸠占雀巢 茕茕孑立
C. 积毁消骨 食不裹腹 山青水秀 巧舌如簧
D. 醍醐灌顶 茅塞顿开 首当其冲 同仇敌汽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为他唱歌
春分
1949年元月初,正是寒冬之际,在苏北平原的淮海大地,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军和国民党的部队在这里进行大规模的战略决战。战火在这里已经交织了好多天,所有的村庄都被炮火光顾了多次,大都成为废墟;层层包围和反包围,参战的双方还在源源不断地投入兵力。战争的胜负仿佛在瞬间即可确定,可这个瞬间由于持续的时间过长,而令人感到焦虑。
那天下午6时,太阳已沉入裸露的大地,在运河边一个叫薛庄的仅有十几户人家的小村落,一个长辫子姑娘正和一个年龄与她相仿的解放军战士僵持着。姑娘十七八岁,年轻的脸颊被刮来的夹着雪花的西北风吹得通红。小战士的脸也有点红,但那红不是被风雪吹的,而是因说服不了年轻姑娘而感到无可奈何,或许还夹杂着一种气恼。老村长的及时赶到,使事情最终得到了圆满的解决。原来长辫子姑娘是村里青妇会的,正在为部队准备干粮,而年轻的小战士则是运送干粮的。这本来是正常的支前工作,可因为负责带队的小战士所在的运粮队带的牲口不够,需要借用几户老乡家的,而进门时他发现姑娘家有头正拉磨的毛驴,便想借用一下。没想到姑娘一听这话,扬扬眉说,借用可以,但她必须和战士一起去,完成任务后再把牲口牵回来。小战士说,送干粮去的地方正在打仗,非常危险,她不能去,解放军说话算话,他一定会将毛驴安全送回来。双方谁也说服不了谁。老村长十分清楚,别看是一头小毛驴,可一头牲口对庄户人家来说就是命根子。于是,老村长对小战士说“我们这里是老区,这里的人炮火见得多了,不会给你们添麻烦的;相反,她对这儿的地形熟悉,还可以给你们带个路。”听了老村长的话,姑娘朝小战士眨眨眼,仿佛说,这下你没的说了吧。
姑娘和小战士一起随送粮的队伍趁着夜色出发了。他们一路无语,沿着被炮弹炸焦的土地匆匆而行,只有牲口的蹄声在空寂的夜里显得越发急促。在走了两个多小时后,一条小河挡住了去路。尽管河面不宽,但由于不时有炮火飞过,运粮的牲口受到了惊吓,蹄子还未沾水,屁股便拼命地往后挪,说什么也不愿下河,弄得几个牵缰绳的战士拼着老劲才拉住,急得带队的小战士来回踱步。正当小战士一筹莫展的时候,长辫子姑娘突然对他说:“用东西把牲口的眼睛都蒙住,它们就听话了。”“行吗?”“准行。”果然,被蒙上眼睛的牲口分不清东南西北,只好乖乖地被牵着渡过了河。
过了河,小战士靠近姑娘低声说:“谢谢你,大姐。”
第二天凌晨,送粮队准时到达部队。姑娘牵回了自家的毛驴,说要立即回去。部队首长说,等天亮了再回吧。姑娘说:“你们有任务,我在这里碍事,再说早回去还得准备支前的事。”首长说:“也行,不过这么多牲口你一个人是无法赶回去的,这样吧,还是让小张再辛苦一趟,送你回去。”原来那个年轻的小战士叫“小张”。
长辫子姑娘和小张赶着牲口往回走,此时天已经蒙蒙亮了。走了一夜路的他们并无睡意,姑娘甚至还哼了几声当地的小调。小张也兴奋起来,他告诉姑娘,这一仗打下来,离全国解放就不远了。说话间,两人过了河,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姑娘家所在的村庄了。长辫子姑娘对小战士说:“我已经到家了,你现在可以回去了。”小战士向姑娘敬了一个军礼说:“大姐,谢谢你。”小战士说完,正要转身往回走,忽然呼啸而来的炮弹声在耳边响起,小战士立即将面前的姑娘扑倒在地上。转眼间,爆炸掀起的气浪掩埋了姑娘。当爆炸声停止,姑娘爬起来大声呼喊“小张”时,才发觉刚才那个活蹦乱跳的年轻生命已停止了呼吸。
长辫子姑娘默默地站起身,擦干了眼泪,深深地向小战士鞠了一躬。而后,她将小战士抱在怀里,一步一步向黎明前的村庄走去。
10天后,淮海战役结束,全歼国民党部队55万人。
此后不到10个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而那位叫“小张”的战士被埋葬在运河边。时至今日,没有人知道他的全名,也不知道他是哪里人,家在何处,只有运河两岸的迎春花年年为他开放。
而那个长辫子姑娘在多年后成了我的母亲。这个故事,自我懂事起,每年她都会给我讲述一遍,每次讲述的时候,母亲的双眼都噙满泪水。
母亲说,寻找小张的部队是她今生的一个心结。因为那场战争参战的部队太多,而部队驻防、换防频繁,打完淮海战役之后,听说小张所属的部队又去解放大西南。从新中国成立前到新中国成立后,她多方打听,依旧没个结果。但她相信,小张的部队是不会忘记他的,他的战友们也都不会忘记他。运河边的村民们同样没有忘记这个不知名的小战士。每年清明,小张的坟前会堆满这块土地上开放的数不清的野花。而以小张的生命为代价活下来的母亲,一生都认定自己的命是小张给予的。她说,她活着是因为小张的生命而存在;死了,她要埋葬在小张的坟墓旁,在这古老的大运河边陪他说话,为他唱歌……
(摘自《读者》2011年第19期)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姑娘想和小战士一起去前线送干粮,战士担心姑娘安全没有答应,最后他们在老村长的调解下达成了一起上前线的一致意见。
B.文章中说“他们一路无语,沿着被炮弹炸焦的土地匆匆而行,只有牲口的蹄声在空寂的夜里显得越发急促”,说明他俩还在生气,关系并未缓和。
C.“走了一夜路的他们并无睡意,姑娘甚至还哼了几声当地的小调”一句,表现二人成功送粮后心情的愉悦兴奋,也饱含对战争取得胜利的信心。
D.文章通过对姑娘和小战士两个典型形象的塑造,赞美了小战士的美德,也有力地凸显了军民一心团结一致,共同抗敌的主题。
【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战争场面的描写渲染了一种紧张的气氛,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开展埋下了伏笔。
B.本文通过对人物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细节描写及人物的相互映衬,使得人物形象鲜活,跃然纸上。
C.文中男女主人公作者没有写出他们姓甚名谁,只有他们的外貌特征和身份特征来称呼他们,是因为作者怕战争年代暴露他们身份,也是他们工作的需要。
D.文章标题既指姑娘哼了几声当地的小调给小张听,又指后来成为“我”母亲的姑娘要把这具有崇高奉献和牺牲精神的小战士在大运河旁不断歌颂、传扬,让战士精神永存,让无名英雄不孤单。
【3】文中小战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4】文章结尾划线句“每年清明,小张的坟前会堆满这块土地上开放的数不清的野花”这句话,既是突显小战士形象的关键,也是理解文章主旨的关键,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歌曲《我们的新时代》中,歌词“天下归心相拥第一百个春天”,“天下归心”用的是曹操《短歌行》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典故。
(2)《赤壁赋》概括了曹操军队在攻破荆州顺流而下的军容盛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甫在《登高》中,从空间、时间两方面着笔,把久客最易悲秋、多病独自登台的感情融入诗句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以洒酒祭奠江月的豪举来抒发人生似梦,壮志难酬的感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公西华(赤)认为自己能力不足仍需要学习,对于宗庙祭祀之事,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登高》一诗中,极写诗人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曹操《短歌行》中运用典故,表达诗人虚怀若谷、招揽天下贤才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表现作者性格(或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默写毛泽东《沁园春·长沙》的上阕。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赤壁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比喻手法感叹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
(2)《劝学》中阐述“学”与“思”的关系,强调既要重视思考,更要重视学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由现实转入梦境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中国是一个有着尊师传统的国家,韩愈在《师说》中指出教师职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登高》中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由写景过渡到写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登高》中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前人也曾把这两句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2)《师说》中,韩愈认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赤壁赋》中描绘秋江的朗爽与澄净,也恰好体现作者怡然自得的心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两小题。
春 日
吴锡畴①
韶光大半去匆匆,几许幽情递不通。
燕未成家寒食雨,人如中酒落花风。
一窗草逆濂溪老②,五亩园私涑水翁③。
无赋招魂难独笑,且排春句答春工。
【注】 ①吴锡畴:南宋末年诗人,死后第三年南宋灭亡。②濂溪老:即周敦颐,晚年定居于庐山,世称濂溪先生。③涑水翁:指司马光,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世称涑 水先生。
(1)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第三联中“逆”“私”二字的妙处。
(2)怎样理解第一联中的“幽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杨大眼,武都氐难当之孙也。少有胆气,跳走如飞。然侧出,不为其宗亲顾待,颇有饥寒之切。太和中,起家奉朝请。
时高祖自代将南伐,令尚书李冲典迁征官,大眼往求焉。冲弗许,大眼曰:“尚书不见知,听下官出一技。”便出长绳三丈许,系髻而走,绳直如矢,马驰不及,见者莫不惊欢。冲曰:“自千载以来,未有逸才若此者也。”遂用为军主。
出为征虏将军、东荆州刺史。时蛮酋樊秀安等反,诏大眼为别将,隶都督李崇,计平之。大眼妻潘氏,善骑射,自诣军省大眼。至于攻陈游猎之际,大眼令妻潘戎装,或齐镳战场,或并驱林壑。及至还营,同坐幕下,对诸僚佐,言笑自得,时指之谓人曰:“此潘将军也。”
大眼善骑乘装束雄竦擐甲折旋见称当世抚巡士卒呼为儿子及见伤痍为之流泣。自为将帅,恒身先兵士,冲突坚陈,出入不疑,当其锋者,莫不摧拉。南贼前后所遣督将,军未渡江,预皆畏慑。传言淮泗、荆沔之间有童儿啼者,恐之云“杨大眼至”,无不即止。王肃弟子秉之初归国也,谓大眼曰:“在南闻君之名,以为眼如车轮。及见,乃不异人。”大眼曰:“旗鼓相望,嗔眸奋发,足使君目不能视,何必大如车轮。”当世推其骁果,皆以为关张弗之过也。
又出为荆州刺史。常缚蒿为人,衣以青布而射之。召诸蛮渠指示之曰:“卿等若作贼,吾政如此相杀也。”又北清郡尝有虎害,大眼搏而获之,斩其头悬于穰市。自是荆蛮相谓曰:“杨公恶人,常作我蛮形以射之。且深山之虎尚所不免。”遂不敢复为寇盗。在州二年而卒。
大眼虽不学,恒遣人读书,坐而听之,悉皆记识。令作露布,皆口授之,而竟不多识字也。
(节选自《魏书五•杨大眼传》)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恒身先兵士,冲突坚陈 陈:通“阵”,战阵
B. 当其锋者,莫不摧拉 当:抵挡
C. 召诸蛮渠指示之曰 指示:指使,给……下指示
D. 吾政如此相杀也 相:表动作偏指一方,“你们”
【2】下面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大眼善骑/乘装束雄/竦擐甲折/旋见称当世/抚巡士卒/呼为儿子/及见伤痍/为之流泣
B. 大眼善骑乘/装束雄竦/擐甲折旋/见称当世/抚巡士卒/呼为儿子/及见伤痍/为之流泣
C. 大眼善骑乘/装束雄竦擐甲/折旋见称/当世抚巡士卒/呼为儿子/及见伤痍/为之流泣
D. 大眼善骑乘/装束雄竦/擐甲折旋/见称当世/抚巡士卒呼/为儿子及见伤痍/为之流泣
【3】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杨大眼身怀绝技,且善于推荐自己,得到尚书李冲和众人的赞许。
B. 杨大眼夫妇善骑射,大眼对妻子赏识有加,喜欢和她出征、狩猎。
C. 当地哭闹的儿童听到杨大眼的名字也会停止哭泣,足见他深得民心。
D. 杨大眼很聪明,巧用警告之法震慑荆蛮之人;听他人读书都能记住。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冲弗许,大眼曰:尚书不见知,听下官出一技。
(2)又出为荆州刺史。常缚蒿为人,衣以青布而射之。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前天(星期六),某校高三学生习明偷偷跑去网吧玩游戏,而且很晚才回家,被爸爸和妈妈严厉地责骂了一顿。昨天下午,习明写完作业后,无事可做,又溜进了网吧。爸爸妈妈知道后,非常生气,狠狠地抽了习明两个耳光。昨晚,习明并没有表现出什么异常;但今天一大早,习明拿着他爸爸包里的一千多元现金,离家出走了。事发后,家长很担心,立即和老师、亲朋好友等四处找人,并报告警察以寻求帮助。
此时此刻,假如你是习明,你想对习明的爸爸妈妈说些什么?假如你是习明的爸爸或妈妈,你有什么话想对习明说?假如你是习明的好朋友或班主任,又想对习明(或习明的爸爸妈妈)说些什么呢?请任选其中一个人物,并明确倾诉对象,把想说的话写成一封不少于800字的书信。
要求:
(1)作文时,请补充副标题“致的一封信”,并自拟一个主标题;
(2)文章要符合一般的书信格式;
(3)书信的内容必须紧扣材料内容及含意,主旨要鲜明、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