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伊春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人君神器之重      当:应当         探石穴,靡计不施  发:挖开

    B.翘然鸣:           矜:得意、骄傲  承天            景:大

    C.以金笼进上,细其能 疏:梳理        兹九德            弘:光大

    D.则思谦而自牧       冲:冲动         民日妇卖儿        贴:抵押

  • 2、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汉代时才有《诗经》一说,收录了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B.《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也是汉代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歌颂了主人公焦仲卿和刘兰芝的爱情。与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为“乐府双璧”。

    C.《楚辞》是战国时楚国人屈平的作品,其中运用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由西汉刘向辑录。

    D.《赤壁赋》中,苏轼刚刚经历了“乌台诗案”,被贬到黄州后,他面对着黄州的景色抒发感慨,以“望美人兮天一方”表达了自己对理想执着追求的态度和不甘沉沦的情怀。

  • 3、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相同的一组是( )

    A.不拘于时 不能十步

    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不必贤于弟子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D.何陋之有?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 4、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夏日西斋书事》一诗画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榴花映叶未全开,槐影沉沉雨势来。   ,满庭鸟迹印苍苔。

    A.只道林间无人至   B.小院地偏人不到

    C.门巷深深过客稀   D.寒气偏归我一家

  • 5、下列诗句中,所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C.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D.低眉信手续续谈,说尽心中无限事。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金胡杨背后的阿梦

    伊人轻舞

    ①我知道,自己根本没有资格写意胡杨,因为从来就没有去过西部。我写不出它与众不同的奇异,感受不到它纵横沙漠的无限风光。认识胡杨,大都是通过别人的文章,还有就是搜索“度娘”。但是,自从认识了阿梦,无意中她指给我一条清晰的方向。我的心顿时萌生出,对新疆的各种热爱与向往,这更让我对大漠中的胡杨,产生了想进一步了解的渴望……

    ②我是通过阿梦上传的本人照片,知道阿梦个子不高,微胖。圆圆的脸,适中的眉毛,秀挺的鼻梁上架着一幅细边眼镜。嘴唇的左上方,有一颗不大的痦子,微笑的嘴角,还显露出一排雪白整齐的牙齿……怎么看怎么都象是一位知性的女士,完全不是她口中的“女汉纸”。她的个性签名,同她的人一样,个性突出特点鲜明:“要穷、穷得象茶,苦中一缕清香。要做、做得象兰,高挂一脸秋霜。”这短小精悍的话语,已深深地镌刻在我心中。

    ③在陆陆续续的闲聊中,可以感觉到,阿梦的内心无比自信与“骄傲”。她常地对我们说:“我就是个女汉纸,一个人管理几十亩枣园。”阿梦和爱人一起,于1990年正式落户在距离阿克苏县城一百五十二公里外的一个“开垦”兵团。团部(阿梦管兵团叫团部)现居住一万多人,大都是和阿梦一样招工过去的。他们一起在阿克苏、那片广袤的土地上,各自承包了兵团开垦的几十亩土地,种过棉花,也种过水稻,最近几年种的是新疆最有名的“灰枣”。因此,网友调侃阿梦是“土豪”,或者直呼其“地主”。面对网友的戏谑,阿梦从来都是云淡风轻地说:“是土,但不豪。”阿梦是典型的川妹子,非常喜欢吃辣,还特别喜欢唱歌,那带点川味的歌,时常在“群里”回荡……

    ④每次和阿梦聊天,气氛足够热闹。有一天早晨,她告诉大家说:“一会儿有事要去做,回聊。”网友就问:“去做什么?”阿梦意外的说:“去植树。”大家七嘴八舌地又问:“这样的季节,植树成活率高吗?”阿梦说:“没问题,因为我们植的是胡杨。”网友问:“有报酬吗?”阿梦答:“我们都是义务植树,每年都是这样。”不知怎的,看到屏幕上这了了的几个字,心莫名地刺痛了几下,眼眶突然情不自禁地湿润了。义务,很“生疏”的字眼,多久没有亲耳听到这个词了?阿梦还告诉我:“他们女工五十周岁才能退休,退休前每年都要上缴一部分土地使用税、水费以及三险一金等,这些费用加在一起,她们家每年要缴纳五万元左右。”就算是这样的苛刻条件,植树却是义务的。面对这样一群渴饮天山雪水,风来满面黄沙,吃苦耐劳的人们,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懂得感恩和知足呢?

    ⑤我从阿梦上传的图片里“四下张望”,不仅看见了金色胡杨,还一眼看到那空旷的、一望无际的“荒漠”,以及阿梦家望不到边的枣园,虽然现在只剩下光秃秃的枝桠,但从阿梦喜悦的声音里,完全能够想象出曾经的葱郁茂盛,果实累累的繁荣景象。地上晾晒的那些紫红色灰枣,我觉得每一颗枣,阿梦都会象是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一路精心呵护期盼它们茁壮成长。因为“灰枣”的丰收与销售,是阿梦对明年投入与支出的全部希望。阿梦现在生活的地方,会有许许多多人类似阿梦这样的人,满怀热情,经营着自家的希望。他们和胡杨一样,共同守望头顶上那片迷人的瓦蓝。于是就在阿梦上传金胡杨那天,我冲动地写下了这样的一段话:看到阿梦上传的金胡杨的大气,越发敬佩自然带给人类的是没有掺杂任何虚伪的魅力。胡杨的“三不”神奇,(千年不死、千年不倒、千年不腐)见证了许多我们未曾涉足的历史痕迹。

    ⑥世间的植物千千万,人们似乎数都数不清,更别提记住它们的“姓名”。可唯独“你”,拥有三千年的传说,一亿年的历史,以及喜光、耐旱、排碱、抗风沙等坚韧的个性,才让世世代代的人们,铭记了这个冠有“荒漠英雄”之名的胡杨。而那些站在胡杨背后的广大劳动者,也同胡杨的精神一样,可嘉、可歌、可敬、可提倡……看到这些屹立千年不倒的胡杨,你怎么能说,这不是无数个像阿梦一样善良的西部人,内心所具有的内地人无法比拟的骄傲。

    (节选自《散文网》,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文章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头说自己没资格写胡杨树,是为了引出文章的主人公阿梦,同时有制造悬念、引起下文的作用。

    B. 文章第二、三自然段中,作者通过对所见所闻的描写突出了阿梦这位个性鲜明的知性女士形象。

    C. 文章最后一段写到胡杨时,突然改用第二人称表达,是为了便于直接抒发作者对胡杨的深情赞美。

    D. 文章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借赞美胡杨表达对具有胡杨精神的阿梦和众多新疆开垦兵团人的赞美。

    2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阿梦这一人物的形象特点。

    3请结合全文,并适当联系实际,谈谈你对“荒漠英雄”含义的理解。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中,阐述君子要通过不断地广泛学习和自省来提升自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师说》一文通过“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对比,批判了“今之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错误态度。

    (3)《涉江采芙蓉》中采用对面着笔手法,表现诗人孤独忧愁,徒劳望乡情状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①鹰击长空,_____________________。(《沁园春 长沙》)

    ②山不厌高,海不厌深。____________________。(《短歌行》)

    ③千岩万转路不定,________,栗深林兮惊层巅。(《梦游天姥吟留别》)

    ④无边落木萧萧下,_________________。(《登高》)

    ⑤人生如梦,____________________。(《念奴娇 赤壁怀古》)

  • 9、补写出下列句子空缺的部分。

    (1)《荆轲刺秦王》中,表现送别之人受荆轲“慷慨羽声”感染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2)《沁园春·长沙》中描写远望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劈波斩浪的非凡气魄。

    (4)《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中,荆轲悲壮的唱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再别康桥》中运用拟人手法,表现出油油的青草,多情可爱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 。”

    (6)《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夸张地极写北地荒寒,使人不胜苦处的句子是:“ ___________。”

  • 10、把下列句子补写完整

    (1)《沁园春•长沙》中,词人用“________”一句,高度概括了大自然万事万物在美好秋景中的生存状态;“_______”一句高度概括了“同学少年”经历的革命岁月。

    (2)《雨巷》首节中最能体现诗人理想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再别康桥》中康河的流水和水草呈现出的安闲、自在,正是诗人徐志摩心向往之的境界, “__________________!”便直接抒发了这种情感。

    (4)《荆轲刺秦王》写易水送别场面时,通过送别人衣着来渲染别离气氛的句子是: “ _______ ”,借助对大风和河水的描写来烘托慷慨悲壮气氛的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

    (5)《记念刘和珍君》描写真正的革命者不管现实多么残酷,斗争多么艰苦,都决不回避,都要勇敢地面对它、正视它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反问道出了从师学习的必要性。

    (2)《登高》中,杜甫写登高所见秋江之景,视线由高处转向江面洲头,用“______________”一句,描写出一幅精美的画面;用“______________”表现忧愁绵绵不绝。

    (3)《沁园春·长沙》中景物描写富有层次,其中最具动态美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别岁(节选)

    苏轼

    东邻酒初熟,西舍豕亦肥。

    且为一日欢,慰此穷年悲。

    勿嗟旧岁别,行与新岁辞。

    去去勿回顾,还君老与衰。

    【注】选诗是苏轼写于嘉祐七年(1062)冬末的组诗《馈岁》《别岁》《守岁》中的一部分。组诗的原题为:“岁晚相与馈问,为‘馈岁’;酒食相邀,呼为‘别岁’;至除夜,达旦不眠,为‘守岁’。蜀之风俗如是。余官于岐下,岁暮思归而不可得,故为此三诗以寄子由。”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二两句运用互文手法,通过对东邻西舍酒熟肉肥的正面描写,来突出浓厚的新年氛围。

    B.三四两句中,“一日欢”与“穷年悲”对举,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悲喜变化,情感细腻,令人动容。

    C.组诗虽是诗人因为在外做官,过年时思念故乡和亲人不得归而作,但其主旨却远不止于此。

    D.选诗虽然语言平易,但画面感强;虽然情感充沛,但表达含蓄;虽写吃喝小事,但含义丰富。

    【2】本诗后四句以议论为诗,给我们怎样的人生启示,有何作用。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建中辛巳,余始赵氏。时先君作礼部员外郎,丞相作吏部侍郎,侯年二十一,在太学作学生。赵、李族寒,素贫俭,每朔望谒告出,衣取半千钱,步入相国寺,市碑文归。相对展玩,自谓葛天氏之民也。

    后二年,出仕宦,便有饭蔬衣綀,穷遐方绝域,尽天下古文奇字之志。日就月将,渐益堆积。丞相亲旧或在馆阁,多有亡诗、逸史,鲁壁、汲冢所未见之书,遂尽力传写,浸觉有味,不能自己。后或见古今名人书画,一代奇器,亦复脱衣市易。尝记崇宁间,有人持徐熙《牡丹图》求钱二十万。当时虽贵家子弟,求二十万钱岂易得耶?留信宿,计无所出而还之。夫妇相向惋怅者数日。

    后连守两郡,竭其俸入以事铅椠。每获一书,即同共勘校,整集签题。得书画彝鼎,亦摩玩舒卷,指摘疵病,夜尽一烛为率。故能纸札精致,字画完整,冠诸收书家。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叶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甘心老是乡矣!

    收书既成,归来堂起书库大橱,簿甲乙,置书册。如要讲读,即请钥上簿,关出卷帙。或少损污,必惩责揩完涂改,不复向时之坦夷也。是欲求适意而反取憀栗。余性不耐,始谋食去重肉,衣去重采,首无明珠翡翠之饰,室无涂金刺绣之具,遇书史百家字不阙、本不讹谬者,辄市之,储作副本。于是几案罗列,枕席枕藉,意会心谋,目往神授,乐在声色犬马之上。

    至靖康丙午岁,侯守淄川。闻金人犯京师。四顾茫然,盈箱溢箧,且恋恋,且怅怅,知其必不为己物矣。建炎丁未春三月,奔太夫人丧南来。既长物不能尽载,乃先去书之重大印本者,又去画之多幅者,又去古器之无款识者,后又去书之监本者,器之重大者。凡屡减去,尚载书十五车。

    己酉夏五月,至池阳,被旨知湖州,过阙上殿。遂驻家池阳,独赴召。六月十三日,始负担舍舟,坐岸上,葛衣岸巾,精神如虎,目光灿灿射人,望舟中告别。余意甚恶,呼曰:“如传闻城中缓急,奈何?”戟手遥应曰:从众必不得已先去辎重次衣被次书册卷轴次古器独所谓宗器者可自负抱与身俱存亡勿忘之遂驰马去  

    (节选自李清照《〈金石录〉后序》)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从众必不得/已先去辎重/次衣被/次书册卷轴/次古器/独所谓宗器者/可自负抱/与身俱存亡/勿忘之/遂驰马去

    B. 从众/必不得已/先去辎重/次衣被/次书册卷轴/次古器/独所谓宗器者/可自负抱/与身俱存亡/勿忘之/遂驰马去

    C. 从众必不得/已先去辎重/次衣被/次书册卷轴/次古器/独所谓宗器者/可自负抱与身俱/存亡勿忘之/遂驰马去

    D. 从众/必不得已/先去辎重/次衣被/次书册卷轴/次古器/独所谓宗器者/可自负抱与身俱/存亡勿忘之/遂驰马去

    2下列对文中第一段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旧时女子出嫁,称为“归”。女人以夫为家,故谓嫁曰归也。”此外,女子出嫁亦称“适”。

    B. 太学是汉代出现的设在京师的全国最高学府及教育机构。太学祭酒兼掌全国教育行政。隋代以后改为国子监,而国子监内同时也设太学。

    C. 古时记月法中用到的“朔”“望”“晦”“既望”中的“既望”是指每个月十五后的某一天。

    D. “质”有抵押的意思。相关的词语还有质库(当铺);质鬻(典押出卖);质卖(典押和出卖);质债(抵债);质当(典当;质押)。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节选的序文部分,集中笔墨详细叙述了李清照夫妇二人收藏金石书画等的聚散经过。其中有苦,亦有乐。

    B. 李清照的父亲当时是“礼部员外郎”,赵明诚的父亲是“吏部侍郎”,她是以仕宦嫁与仕宦,但二人婚后生活却过得很节俭。

    C. 夫妇两人每天坐在归来堂烹茶,往往会指着堆积的书籍比赛记忆力,谁胜谁先喝茶。得胜者常常故意把茶给泼了,反而喝不成。点滴小事,看似琐屑,却颇有情致。

    D. 这些节衣缩食穷心尽力搜罗而得、“渐益堆积”以至于“盈箱溢箧”的金石书画,却不得不在金兵南侵时忍痛割舍,真乃人生一大痛事。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赵、李族寒,素贫俭,每朔望谒告出,质衣取半千钱,步入相国寺,市碑文归。

    (2)或少损污,必惩责揩完涂改,不复向时之坦夷也。是欲求适意而反取憀栗。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名安徽籍男子在武汉街头行走时,突发脑出血跌坐在地,显得很痛苦,五名大学生路过,担心遇上“碰瓷”,拍照取证后再救人。施救后该男子情况稳定。

    此举在网络上引发争议。有网友为学生的行为点赞,觉得这样挺好的,既保护了自己,又做了好事。但也有网友认为,做点好事都需要留证据?对此,被救者家属表示理解,在保护自己的情况下,再去救别人,这是对的。

    对以上事件你怎么看?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进行写作,体现你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