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平潭综合实验区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这是一种有关写作态度的边缘试验。 。与笔端相比,我更看重脚步;与文章相比,我更关注生命;与精细相比,我更倾情糙粝。

    ①未及修改便已经传送出去发表

    ②我早期的散文还有一点“做”的痕迹

    ③没有资料可供查证,没有时间琢磨文句

    ④容易碰擦到我已经离开的某些领域

    ⑤这次终于可以用这种方式来表白了

    ⑥比较彻底地阻断了“做学问”或“做文章”的任何企图

    A.③④⑥⑤①②        B.⑥①⑤②③④

    C.③①⑥②④⑤        D.⑥②④⑤③①

     

  • 2、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在我们生存的这个地球上,恐怕没有哪个民族像中华民族一样,对土地怀有如此恒久深厚、无法割舍的情感。       。“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就是清代诗人汪文柏赞美宜兴紫砂陶土的名句。

    ① 取陶土之精华紫砂,融工艺与人文之精髓而成

    ② 从土壤里升华起来的中华文明

    ③ 著名诗人艾青的传世名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④ 而陶器中堪称千年国粹的当数宜兴紫砂壶了

    ⑤ 就是对这一“中华民族土地情结”生动而艺术的诠释

    ⑥ 其中与土地结合最紧密、也最具有特色的文明产物,除了中华民族瓷器之外就是陶瓷了。

    A. ④①③⑥②⑤   B. ②⑤⑥①④③   C. ③⑤②⑥④①   D. ⑥④①③⑤②

  • 3、下列句子中的特殊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②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③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④若属皆且为所虏

    ⑤大王来何操?     ⑥以其无礼于晋

    ⑦是寡人之过也      ⑧沛公安在

    ⑨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⑩欲呼张良与俱去

    A.①⑨/②③/④⑦/⑤⑧/⑥/⑩   B.①⑨/②③/④⑥/⑤⑦⑧/⑩

    C.①④/②/③⑥/⑤⑧/⑦⑨/⑩   D.①④/②③/⑥/⑤⑧/⑦⑨/⑩

     

  •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群臣之   ②若郑而有益于君  ③人如恐不胜  ④封之  ⑤太子

    ⑥吾得事之  ⑦其人居未来 ⑧臣之   ⑨范增数项王 ⑩常以身蔽之

    A.①⑧/②③/④⑥⑨/⑤⑦⑩ B.①⑤/②⑨⑩/④⑥/③⑦⑧

    C.①⑧/②⑤⑦/③⑨/④⑥⑩ D.①⑤/②⑧/④⑥⑩/⑦/③⑨

  • 5、下列句中加点词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木直中绳,?以为轮 ②吾从而之 ③使人听此朱颜

    道之不传也久矣 ⑤焚百家之言,以黔首 ⑥序八州而同列

    ⑦而学于师 ⑧假舟楫者,非能也 ⑨其圣人也亦远矣

    ⑩秦孝公据崤函之

    A.①⑤/②④⑦/③⑥⑩/⑧⑨

    B.①③⑥/②④⑧⑨/⑤⑦⑩

    C.①③⑤⑥/②⑦/④⑧⑨/⑩

    D.①③⑥/②④⑦/⑤⑩/⑧⑨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散文,完成下面小题。

    父亲的歌

    (1)他不会乐器,甚至五音不全,然而,他却教给了我世界上最美妙的音乐。

    (2)每当我闭目静思,我就能记起父亲教我听歌那个晚上的情景。当时我大约五六岁。夏天的中午,赤日炎炎似火烧,烤得人几乎喘不过气来。晚上,我躺在床上,突然,一道闪电划破了夜空,照亮了那条绿白相间的印花窗帘。雷声从遥远处隆隆而来,似乎显得越来越愤怒,我拉过被子紧紧地包住了头和枕头。软百叶帘咔咔作响,榆树枝条刮擦着屋檐,狂风呼啸着钻进窗子的缝隙,声如鬼叫。忽然,又是一道强烈的闪电,把整个房间照得亮如白昼,紧接着就是一声惊雷,如同成千上万个炮弹在炸响。我真想逃到父母的卧室去,但我被吓呆了,只会放声大哭。

    (3)很快,父亲来到了我的床沿,用手轻轻地摇着我。见我逐渐安定下来,便说:“听!暴风雨里有歌声呢,你听得见吗?”我不再抽泣,凝神听起来。又一道电光,又一声炸雷。“快听那鼓声!”父亲说,“没有鼓还叫什么音乐?没有节奏,没有深度,没有精神!”鬼哭狼嗥般的风声又响了起来,我紧紧抱住爸爸。“哎!”他小声道,“我们的乐队里又多了一只口琴。你听见了吗?”我侧耳倾听。“不。”我轻声说道,“我觉得这像竖琴。”

    (4)父亲抚弄着我的脸颊,“现在你真的懂了!你闭上眼看看你能否爬上音符骑到它背上去,它将把你带到一个令你吃惊的地方。”

    (5)随即,我便闭上眼睛非常非常细心地听起来。接着,我便骑上竖琴的音符一直跨进了清晨。这一觉睡得真香!

    (6)父亲是位古板的、整天工作不休息的医生。他不会乐器,不识乐谱,甚至五音不全。但他热爱听过的音乐,时常在屋里扯着沙哑的嗓子高声歌唱。当我们取笑他时他便会说:“啊,要是你们不打断我,那该是首多么好听的歌啊!”他有时会坐在日光室里,用那台古老的留声机摇出轻音乐来,但几分钟后,那里除了安宁就什么声音也没有了。一天,我问他音乐停止后他做了什么。

    (7)“噢,”父亲用手捂住胸口,“这是真正的音乐开始的时候,我在聆听我自己的歌。”

    (8)当时,我并不完全理解。随着岁月的流逝,父亲开始教我怎样聆听自己的特殊的歌。有一次,我们在科罗里达州的落矶山脉,观看着奔腾的水流冲击巨岩的边缘。“瀑布里有节奏。”他说,“你听得见吗?”对我来说,瀑布的声音以前听来总是一样的,但现在当我闭上眼睛仔细倾听时,我发现自己确实在奔腾的流水中感受到了波涛汹涌的精妙节奏。

    (9)“音乐蕴含在宇宙的万象中。”父亲说,“音乐存在于季节变换中,存在于你心脏的搏动里,存在于快乐和痛苦中。不要忽略它,随它一起流动,让自己融汇进它的节奏里。”

    (10)几年后,我听到了自己生活中的音乐。那时,我在一所聋哑学校当听说治疗师。我喜欢帮助生活不便的孩子,有一个名叫莎莉·安的孩子的遭遇实在使我心疼。莎莉长着一头卷发,是个漂亮的小姑娘,但由于不适应学校,已经失去信心,放弃了听力学习。我知道得设法让莎莉把注意力集中在听力上。因此,我便用音乐帮她听。这种训练使她发生了兴趣。一天,当我和她一起听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时,我想起了父亲在日光室教我的情形。

    (11)“莎莉·安,”我说,“咱们做些别的吧,我要把音乐关掉,但我希望你继续听。”看来她有些不解。“我不是要你用耳朵,而是用心听。当你的心里响起音乐时,无论你走到哪里,你都会听到美妙的乐曲。”

    (12)此后,每天我们都用部分时间听音乐,然后就关闭录音机。我和莎莉便双手抱拳放在胸前来倾听自己心中的歌。这使她出现了奇迹。她非常喜欢!当我从大厅经过看见她或在操场上见到她时,总见她把双手放在胸前,她的脸像阳光一样闪着光——我知道她在听那支心中的歌。

    (13)不久莎莉的班主任问我:“你怎么训练她的?我讲课时她不像往常那样盯着桌子,而是一直看着我,而且能听懂指导了。你注意到了吗?她走路不再步履蹒跚,而是蹦蹦跳跳了!”

    (14)父亲教我的歌还帮助我度过了为人妻、为人母的困难时期。有一年12月的一个冰雪夜,我心急火燎地奔向医院的候诊室,我那17岁的儿子保罗此刻正在死亡线上挣扎。一场车祸夺去了他的女友的生命,也使他陷入了昏迷。

    (15)时间一小时一小时地过去,我的心情也越来越恐惧。我真想冲进夜幕里大哭一场。突然我想起了多年前的那一情景:狂风尖叫着透过卧室的窗子,声如鬼哭狼嗥,那时,父亲第一次教了我怎样倾听歌声。这美好的回忆使我再次镇定下来,凝神谛听。

    (16)起先,我只能听到候诊室的火炉发出的嗡嗡声,随后,这声音里出现了大提琴低沉的音调,在它后面又出现了微弱的短笛声。我坐下来,闭上眼睛,聆听这“火炉大提琴”奏出的声音,爬上那炉火之音的脊背……保罗终于幸存下来了,我的歌声也随他一起幸存下来了。

    (17)后来,在一个夜晚,我的音乐被电话打断了。我一听到弟弟的声音,就知父亲去世了。他死于心脏病,非常突然。我倒在床上合上双眼,我的眼眶里没有泪水,只是一片黑暗。我躺了许久,没有动,希望醒来时发现这是个梦。

    (18)但父亲真的去了。当我站在他的坟前时,坟上的纸幡儿还在二月的冷风中飘动。我的感觉几乎麻木了。一连几个星期,我总是沉默地踱步。

    (19)一天晚上,我独自一人静坐在起居室里。冬天的寒风灌进烟囱,那肃穆的声音似乎是我的哀思的回响。突然,内心响起了一声呼唤:听!我很快安定下来。壁炉的燃烧声既不像口琴声,也不像竖琴声。不,那是音色丰富、珠圆玉润的长笛声。

    (20)马上,我感觉自己在微笑。此时,我知道在某个地方有位老人带海腥味的灵魂正倾听着同一支天上的乐曲——他的所有人间生活的回声。我合上双眼,又骑上烟囱旁边的音符,一直到敲响了晨钟。

    (取材于玛·摩·黑尔格的同名散文)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在第4段中,父亲说“你现在真的懂了”,是因为风声听起来确实像竖琴声,女儿形容得更准确。

    B.在“我”的帮助下,莎莉有了明显进步,说明用心倾听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是最有效的方法。

    C.文中写父亲不会乐器、不识乐谱、五音不全,意在说明热爱音乐不需要掌握乐理知识和歌唱技能。

    D.作者在文中描写声音的时候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等,形象生动、细致传神。

    【2】“前后呼应”指文章前面的交代或伏笔与后面的一些文字相照应,是一种常用的写作手法。“前后呼应”不仅使文章内容相互关联,而且能加深语意的表达效果。作者在本文中也多次使用了这种写作手法,请选择一组进行赏析。

    【3】请概括“父亲的歌”的内涵,并结合全文,分析“父亲的歌”在我生命中发挥的作用。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中“__________”两句与“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有异曲同工之妙,从正面强调了持之以恒的重要性。

    (2)《沁园春•长沙》上阕使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近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

    (3)韩愈在《师说》中认为师生各有所长,可以互相学习,其原因是“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上片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湘江寒秋图,并即景抒情,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问题。

    (2)《短歌行》中运用典故来比喻作者渴望得到贤才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琵琶行》中把琵琶女的命运与诗人的身世联系起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9、(1)人生如梦,__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四十三年,望中犹记,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_____________,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4)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蔺相如给门下舍人解释自己为何一再忍让廉颇的原因是:吾所以为此者,_____________________ 

    (5)遥岑远目,献愁供恨,_____________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6)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__________ 。(苏轼《定风波》)

    (7)杜甫《登高》一诗中作者表达世事艰难,自己命途多舛,穷困潦倒,无酒可喝,心中愁闷无法宣泄的一联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从“______”的细节可以看出子路的性格率直,从冉有述志时说的“____________”可以看出其谦虚的特点。

    (2)《论语·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皙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临风、一路酣歌的美丽动人的景象:“________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登天姥仙山的所见所闻,只见东方的海中涌出一轮红日,四周是苍翠的群山,耳际是山顶的天鸡的叫声。

    (2)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借助描写“风雨”来抒发情感的名句。而《荀子·劝学》中则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形象论述积累的重要性。

    (3)苏轼在《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楼

    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

    (注)①玉垒:山名。②西山寇盗:指吐蕃。③梁父吟:《三国志》说诸葛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1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首联提挈全篇,花伤客心,以哀景写哀情,和“感时花溅泪”(《春望》)一样,同是正衬手法。

    B. 颌联上句就时间上驰骋遐思,下句在空间上拓宽视野,饱含着诗人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和对民族历史的追怀。

    C. 颈联上句说大唐气运久远;下句是针对吐蕃的觊覦寄语相告:“莫再徒劳无功地前来侵扰!”

    D. 尾联中《梁甫吟》是诸葛亮遇刘备前喜欢通读的乐府诗篇,用来比喻这首《登楼》,含有对诸葛武侯的仰慕之意。

    E. 全诗即景抒怀,融自然景象、国家灾难、个人情思为一体,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2首联诗人写到“花近高楼伤客心”,结合全诗谈谈诗中“伤客心”的原因都有哪些?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面小题。

    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召诸县父老豪桀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或说沛公曰:“秦富十倍天下,地形彊。今闻章邯降项羽,项羽乃号为雍王,王关中。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沛公然其计,从之。

    十一月中,项羽果率诸侯兵西,欲入关,关门闭。闻沛公已定关中,大怒,使黥布等攻破函谷关。十二月中,遂至戏。沛公左司马曹无伤闻项王怒,欲攻沛公,使人言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令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欲以求。亚父劝项羽击沛公。方飨士,旦日合战。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号百万。沛公兵十万,号二十万,力不敌。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项羽乃止。沛公从百馀骑,驱之鸿门,见谢项羽。项羽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生此!”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归,立诛曹无伤。

    《史记·高祖本纪》

    1对于文中划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

    B. 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

    C. 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

    D. 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

    2下列关于文中加点内容的分析,完全正确的一项

    A. “符节”是中国古代朝廷传达命令、征调兵将以及用于各种事务的一种凭证,用时双方各执一词,合之以验真假,如兵符、虎符等。

    B. “诸侯”指古代帝王统辖下的列国君主的统称,也指封地内的百姓。

    C. “乡邑”上古指乡遂的家乡,秦汉以后多指县以下的小镇。

    D. “封”即“封号”。“封号”是古时帝王封授的爵号或称号,“雍王”是项羽给章邯的封号。

    3对这段文字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刘邦接受子婴投降后本想在秦王宫廷中休息,在张良、樊哙的劝阻下,才封闭宫室,还军霸上。

    B. 刘邦入关中后,约法三章:杀人者处死刑,伤人者和抢劫者依法治罪。赢得了百姓的信任,都希望刘邦能做关中王。

    C. 项羽到函谷关时,关门紧闭,最后是用武力攻克了函谷关,才进入了关中。

    D. 曹无伤与项伯为了封官求赏,都在紧急时刻向对方透露机密消息。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

    (2)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

    (3)沛公从百馀骑,驱之鸿门,见谢项羽。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诗文之所以代变,有不得不然者。一代之文,沿袭已久,不容人人皆道此语。今日千数百年矣,而犹取古人之陈言一一而模仿之,以是为诗可乎?故不似则失其所以为诗,似则失其所以为我。

    这段话告诉我们,写诗须从模仿入手,但是又必须有创造。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