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表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新医改以来,各医疗机构实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推行公开透明的公立医疗机构药品省级网上集中采购,逐步建立市场为主导的药品价格机制。
B.日前,省公安厅与海关联合破获了一起特大的香烟制假贩假案件,摧毁了涉及10余个省的香烟制假贩假犯罪网络和25名犯罪嫌疑人。
C.教育部有关部门每年都邀请专家,依据以高校人才选拔需求、国家课程标准调整以及考生实际水平变化为标准,对考试大纲进行修订。
D.我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使得这一古老的文明再次吸引了世人的目光。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纷至沓来 没精打彩 巨幅 拌脚石
B.满腹经纶 矫揉造作 噩梦 发源地
C.意兴斓珊 博闻强记 编缉 出洋相
D.直刺九宵 人才倍出 蝉联 惊惧万分
3、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春秋时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晋侯、秦伯围郑”和“粪土当年万户侯”中的“侯”均指侯爵。
B. 古时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音悲凉。
C. 古代在人的称谓上,有尊称,如君、公、仆、足下、陛下等;有谦称,如寡人;有贱称,如“竖子”。
D. 旧时兄弟按伯、仲、叔、季排列。“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中“季父”就是幺叔或幺爸。
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吾尝终日而思矣 而耻学于师
B.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则群聚而笑之
C.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于其身也
D.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吾未见其明也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郯子之徒 日与其徒上高山
B.孔子师郯子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C.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固一世之雄也
D.小学而大遗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6、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馅饼记俗
①在北方,馅饼是一种家常小吃。那年我从南方初到北方,是馅饼留给我关于北方最初的印象。腊月凝冰,凛冽的风无孔不入,夜间街边行走,不免惶乱。恰好路旁一家小馆,灯火依稀,掀开沉重的棉布帘,扑面而来的是冒着油烟的一股热气。但见平底锅里满是热腾腾的冒着油星的馅饼。牛肉大葱,韭菜鸡蛋,皮薄多汁,厚如门钉。外面是天寒地冻,屋里却是春风暖意。刚出锅的馅饼几乎飞溅着油星被端上小桌,就着吃的,可能是一碗炒肝或是一小碗二锅头,呼噜呼噜地几口下去,满身冒汗,寒意顿消,一身暖洋洋。这经历,是我在南方所不曾有的——平易,寻常,有点儿粗放,却展示着一种随意和散淡,充盈着人情味。
②我在京城定居数十年,一个地道的南方人慢慢地适应了北方的饮食习惯。北京人津津乐道的那些名小吃,灌肠、炒肝、卤煮、大烧饼以及茄丁打卤面,乃至砂锅居的招牌菜砂锅白肉,等等,总带着一股大大咧咧的“做派”。至于许多人引为“经典”的艾窝窝、驴打滚等,也无不带着胡同深处的民间土气。在北方市井,吃食是和劳作后的恢复体能相关的,几乎与所谓的优雅无关。我这里说到的馅饼,是京城引车卖浆者流的日常,是一道充满世俗情调的民间风景。
③开头我说了馅饼给我热腾腾的民间暖意,是寒冷的北方留给我的美好记忆。记得也是好久以前,一位来自天津的朋友来看我,我俩一时高兴,决心从北大骑车去十三陵,午后出发,来到昌平城,天黑下来,找不到路,又累又饿,也是路边的一家馅饼店“救”了我们。类似的记忆还有卤煮。那年在天桥看演出,也是夜晩,从西郊乘有轨电车赶到剧场,还早,肚子饿了,昏黄的电石灯下,厚达一尺有余的墩板,摊主从冒着热气的汤锅里捞出大肠和肺头,咔嚓几刀下去,加汤汁,垫底的是几块浸润的火烧。寒风中囫囵吞下,那飘忽的火苗,那冒着热气的汤碗,竟有种难言的温暖。
④时过境迁,京城一天天地变高变大,变得越来越时尚了。它甚至让初到的美国人惊呼:这不就是纽约吗?北京周边不断“摊大饼”,连我这样的老北京也找不到北了。别说是我馋的想吃一盘北京地道的焦溜肉片无处可寻,就连当年夜间路边摊子上冒着油星的馅饼,也是茫然不见!
⑤前些年牛汉先生住进了小汤山的太阳城公寓,朋友们去拜望他。老爷子请大家到老年食堂用餐,点的是城里难得一见的馅饼。馅饼端上桌时,大家都齐声叫好。在如今的北京,这道普通的小吃已是罕见之物,众人不免有如对故人之感。再则,这里的馅饼的确做得好。五花肉馅,肥瘦适当;大葱粗如萝卜,来自山东寿光;大馅薄皮,外焦里润,足有近寸厚度。牛汉先生的饭局,只是简单的几样菜,主食就是一盘刚出锅的馅饼,外加一道北京传统的酸辣汤,均是价廉物美之物。
⑥这里的馅饼引诱了我们,我们有点沉迷。我带领几位博士生开始频繁地光顾。更多的时候不是为看老诗人,而是专访这里的馅饼。久而久之,到太阳城吃馅饼成了一种不定期的师生聚会缘由,我们谑称之为“太阳城馅饼会”。
⑦面对着京城里的滔滔红尘,遍地风雅,人们的餐桌从胡同深处纷纷转移到摩天高楼,转移的结果是北京原先的风味顿然消失在时尚之中。那些豪华的食肆,标榜的是什么“满汉全席”,“红楼宴”,“三国宴”。商家们竞相出招,一会儿是香辣蟹,一会儿是红焖羊肉,变着花样招引食客。中关村一带白领们的味蕾,被这些追逐时髦的商家弄坏了,他们逐渐远离了来自乡土的本色吃食。面对如此世风,我们突发奇想,决定把事情做大——举行定期的“馅饼大赛”,以正“颓风”!
⑧当然,大赛的参与者都是我们这个小小的圈子中人,他们大都与北大或中关村有关,属于学界中人,教授或者博士等等,亦即大体属于“中关村白领”阶层的人。大赛是一件盛事,女士们此日都是盛装出席,一人一件长款旗袍,亭亭玉立,婀娜多姿。男士为了参赛,也都敬畏规矩,嗜酒者不敢再沾点滴。
⑨一年一场的赛事,接连举行了七八届,声名远播,闻风报名者不乏北大前校长之类的学界俊彦。燕园、中关村一带,大学及研究院所林立,也是所谓的“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高端去所,好奇者未免疑惑,如此大雅之地,怎容得俗人俗事这般撒野!答案是,为了“正风俗,知得失”,为了让味觉回到民间的正常,这岂非大雅之举?
⑩写作此文,胸间不时浮现《论语·侍坐章》的情景,忆及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不觉神往。夫子的赞辞鼓舞了我。学人志趣心事,有事关天下兴亡的,也有这样浪漫潇洒的,他的赞辞建立于人生的彻悟中,是深不可究的。写成此文,沉吟甚久,篇名拟为“馅饼记雅”,询之“杂家”高远东。远东不假思索,决然曰:还是“俗”好,更切本意。文遂成。
(取材于谢冕的同名散文)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就着馅饼吃的食物通常是炒肝、二锅头、酸辣汤等,表明了馅饼平民化的“身份”。
B.初到北方时和旅途劳累中的两次“吃馅饼”的经历都给作者留下了非常美好的回忆。
C.京城越来越时尚,商家在菜品上花样频出,一些人逐渐远离了来自乡土的本色吃食。
D.“馅饼大赛”声名远播,报名者络绎不绝,已实现“让味觉回到民间”的目标。
【2】文章第⑩段作者忆及孔子对曾晳之志的赞叹,认为“夫子的赞辞鼓舞了我”。
①请将《论语·侍坐》章中的曾皙之志补充完整: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__________,_________,咏而归。
②作者说“夫子的赞辞鼓舞了我”,请具体说说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3】作者一开始为什么把本文拟名为“馅饼记雅”?后来又为什么听从建议改为“馅饼记俗”?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中认为,世上不同寻常的景象常常出现在遥远险要的地方,所以“__________”。
(2)《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桑叶之润泽有光,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
(3)《短歌行》一诗中,曹操表示希望尽可能多地接纳人才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南朝宋武帝刘裕当年挥师北伐、收复故土的豪迈气概,借古意抒今情。这也是描写古代英雄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名句。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赤壁战场上,周瑜从容风雅,沉着应战,指挥若定的儒将风度形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今两虎共斗,_______。吾所以为此者,_______!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2)故予与同社诸君子,_____,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_____。(张溥《五人墓碑记》)
(3)___________,不指南方不肯休。 (文天祥《渡扬子江》)
(4)大行不顾细谨,__________。(司马迁《鸿门宴》)
(5)不念居安思危,___________,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6)于是舍人相与谏曰:__________,徒慕君之高义也。(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10、把下列句子补写完整。
(1)廊腰缦回,__________,各抱地势,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2)鼎铛玉石,___________,___________,秦人视之,亦不甚惜。(杜牧《阿房宫赋》)
(3)________________,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牧《阿房宫赋》)
(4)停车坐爱枫林晚,________________。(杜牧《山行》)
(5)________________,秋雨梧桐叶落时。(白居易《长恨歌》)
(6)功名只向马上取,________________。(岑参《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
(7)今夜偏知春气暖,________________。(刘方平《月夜》)
(8)____________,半夜鲤鱼来上滩。(戴叔伦《兰溪棹歌》)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中,作者面对一派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思绪万千,不禁发问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来道出雄心壮志,表现博大胸怀。
(2)成语“沧海一粟”由苏轼《赤壁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这句演化而来。
(3)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了一句话来批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渭上秋夕闲望①
潘阆
秋色满秦川,登临渭水边。残阳初过雨,何树不鸣蝉。
极浦涵明月,孤帆没远烟。渔人空老尽,谁似太公②贤?
【注】①此诗作于潘阆早年落拓江湖之时。②太公,即吕尚,相传他垂钓于渭滨溪,周文王和他相遇,谈得极为投机,即拜为师。后帮助武王伐纣灭殷,建立周朝。
【1】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鉴赏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景、叙事,“满”字突出了秋意的浓烈,“渭水边”是诗人选取的登临之地,为下文详细具体描写秦川秋色作了铺垫。
B.颈联中的“明月”二字,照应了诗题中的“秋夕”,“没远烟”写出了水面上孤帆疾驰的情状,又含时间、空间上的变化过程。
C.尾联使用对比手法,拿“渔人”的“空老”和“太公”的“贤”进行对比,揭示出“渔人”悲剧命运的根源在于自身才德不够。
D.该诗通过对渭上秋夕幽美景色的描绘,借助太公垂钓的典故,表达了诗人热爱自然、又不愿老死江湖,渴望得到重用的情感。
【2】本诗颔联写了哪些意象(景色或者事物)?运用了什么手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分析。
13、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左右免胄而下。超乘者三百乘。王孙满尚幼,观之,言于王曰:“秦师轻而无礼,必败。”
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且使遽告于郑。
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使皇武子辞焉,曰:“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资饩牵竭矣。为吾子之将行也,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杞子奔齐,逢孙、扬孙奔宋。
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也。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灭滑而还。
晋原轸曰:“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奉不可失,敌不可纵。纵敌患生,违天不祥。必伐秦师。”栾枝曰:“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先轸曰:“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秦则无礼,何施之为?吾闻之,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谋及子孙,可谓死君乎?”遂发命,遽兴姜戎。子墨衰绖,梁弘御戎,莱驹为右。
夏,四月,辛巳,败秦师于崤,获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以归,遂墨以葬文公。晋于是始墨。
文嬴请三帅,曰:“彼实构吾二君,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君何辱讨焉!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若何?”公许之。
先轸朝,问秦囚。公曰:“夫人请之,吾舍之矣。”先轸怒曰:“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堕军实而长寇仇,亡无日矣。”不顾而唾。
公使阳处父追之,及诸河,则在舟中矣。释左骖,以公命赠孟明。孟明稽首曰:“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使归就戮于秦,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若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
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曰:“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不替孟明。曰:“孤之过也,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 市:贸易
B. 吾子淹久于敝邑 淹:留
C. 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 厌:厌烦
D. 不以累臣衅鼓 衅:涂抹
【2】下列各组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同的一项是( )
A. 以乘韦先 以乱易整,不武
B. 未报秦施而伐其师 图穷而匕首见
C. 犹秦之有具囿也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D. 若从君惠而免之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3】下列对文中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乘韦:四张熟牛皮。“乘”是四张的意思,因为古代的车称为一乘,一般驾车的马有四匹,因此“乘”字也可做“四”字用。
B. 衰绖:衰,是一种麻衣;绖,是一种麻的腰带。两者在古代都是办丧事时穿的丧服,在晋国一直是黑色的。
C. 左骖:靠左边的马。一般来说,在马车上,位于两边的马被称为骖,后来由此引申有陪乘的意思。
D. 孤:自己称呼自己。与“寡人”一样,是古代帝王的一种自我谦称,因为“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所以这样称呼。
【4】把文中划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2)孤之过也,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说,是勤劳的人在创造世界。从引导“绿色革命”的“水稻之父”袁隆平,到“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的张秉贵,从“探界者”钟杨到无数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的中国制造者,无一不是凭着废寝忘食殚精竭虑的辛勤书写着时代的风貌。
也有人说,是懒惰的人改造了世界。懒得爬楼梯的人发明了电梯,懒得写信的人发明了电话,懒得计算的人发明了电脑,懒得走路的人制造出了汽车、火车和飞机,而懒得什么都不想做的人已经研发出了人工智能……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谈一谈你的理解与认识。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