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加点词的活用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句是( )
A.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B. 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C.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D.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2、对下列各句中“之”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斯天下之民至焉 ②鸡豚狗彘之畜 ③树之以桑 ④未之有也 ⑤邻国之民不加少
A. ①②⑤/ ③/ ④
B. ①③⑤/ ②/ ④
C. ①②④/ ③⑤
D. ①②⑤/ ③④
3、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踌躇(chú) 挑衅(pàn) 自诩(xǔ) 茅塞顿开(sài)
B.颓唐(tuí) 嫉妒(jì) 呜咽(yàn) 脍炙人口(kuài)
C.吮吸(yǔn) 惬意(qiè) 地壳(ké) 明眸善睐(lài)
D.恬静(tián) 豁免(huò) 愠怒(yùn) 争妍斗艳(yán)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当代大学生对苏联歌曲《共青团员之歌》略有耳闻的可谓凤毛麟角,更多的人对此完全不知所云。
②首次参加奥运会的20岁小将陈艾森在男子跳水10米台决赛中,挥洒自如,动作完美,最后以最高分锁定金牌。
③针对南音受众缩小、艺术人才青黄不接等现实问题,应提出在泉州地方高校中构建具有普适性和可持续性的南音传承模式。
④网络文化是技术与文化的最新联姻,使得“沉默的大多数”第一次真正幵门说话,形成了空谷足音式的“新意见”。
⑤祁志样教授的《乐感美学》是近年学界少见的理论著作。高谈阔论、天马行空地大量引证相关材料,是该书一大特色。
⑥摩纳哥,这个领土面积仅大于“梵蒂冈”的国中之国,濒临地中海,与法国本土犬牙交错,深得法国风情的熏染,亦是浪漫得一塌糊涂。
A. ①②⑤ B. ①③⑥ C. ③④⑥ D. ③④⑤
5、选出下面一句话中画横线的词的词性正确的一组( )
明天早晨我和李光同学 在学校集合去爬山。
A.副,连,代,连,动
B.副,介,代,介,名
C.名,连,名,介,动
D.名,介,名,动,名
6、现代文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中国的教育家缺什么
最有价值的知识,到底是什么?一位学者,谈了他的观点:“1884年,英国哲学家、教育家斯宾塞写过一篇标题为《什么样的知识最有价值》的文章,他认为‘最有价值的知识是科学’,其余的知识,如宗教的、习俗的、文学的都在其次。因为科学可以为人类解决遇到的所有难题。他忘了更重要的一点:光有科学的知识和技能是远远不行的,在科学之上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是伦理观、价值观。”
我觉得,他这番话很有道理。伦理观、价值观回答事物的价值问题,科学却只回答事物是什么的问题,由此看来,伦理观、价值观,比科学要重要得多。我发现,许多研究教育的人,如斯宾塞,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有深刻缺陷,他们不相信神明,不关注灵魂,不重视人性,不敬畏良知,不理解美德、审美、情感这些精神事物的价值。由于世界观人生观存在深刻缺陷,其思维的方式,必然是机械的,其判断是非的标准,必然是肤浅的,其得出的结论,不能不离题万里。他们所拟定的教育方面文章、著作,不但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没有帮助,反而把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引入歧途。
在互联网上,一位博友说: “我看见过几次魏先生讲到GDP的世界排位那种幸福。”这位魏先生,在中国,算是一位十分有名的教育家。像这个时代的许多政客一样,这位姓魏的教育家,心中也是只有物质财富的价值,十分看重经济建设方面的成就,如GDP的增长、物质财富的增加,我们社会在其它方面存在的深刻问题,是他所没有看到,或者是他所不愿正视的:如山清水秀的生态环境被破坏得满目疮痍,两极分化严重、基尼系数大大超过国际警戒线,贪污腐败泛滥成灾,道德风气下滑、人们变得鲜廉寡耻、缺乏爱心。养尊处优的位置,使他对这个社会中下层民众生活的艰苦,缺乏感受。而长期的唯物主义和无神论教育,则使他的内心变得贫乏,使他的见地变得鼠目寸光,不懂得人之为人的标志在于人有一颗仁慈的灵魂,不懂得国家之为国家在于对公平正义的敬畏,不懂得精神星空的绚丽远比物质财富的增长更为宝贵。
教育之为教育,很重要的一点,在于它有一个使命,在于它始终张扬精神的价值,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把精神的价值置于物质的价值之上,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把对美德的热爱、对正义的向往置于对物质财富的追求之上。在那位姓魏的教育家那里,我们看到的,却是与此完全相反的情况。这样的教育家,与其说会使我们的教育变得更加健康,会使我们社会的前景变得更加美好,不如说会使我们的教育变得更加糟糕,会使我们社会的前景变得更加渺茫。
在互联网,我看到,有人提出这样的命题:属灵的经济学。我觉得,他从属灵的角度、宗教的角度,来思考经济学,思路很好。同样,我们需要从属灵的角度、宗教的角度,来思考教育学。中国的教育家,对宗教文化了解得很少。必须补上宗教文化的这一课!(节选自《全民阅读网文化时评》2015/4/3,有删改)
【1】
A. 一位德高望重的学术研究员在《什么样的知识最有价值》中提出科学是判断知识价值的最高标准。
B. 若要对“最有价值的知识”进行排位,那么:科学第一,宗教第二,习俗第三,文化最后。
C. 光有科学的知识和技能是远远不行的,伦理观、价值观必须凌驾于科学之上。
D. 科学虽然可以为人类解决遇到的所有难题,但少了价值观伦理观的科学是残缺的。
【2】
A. 伦理观、价值观,比科学要重要得多是因为伦理观、价值观回答事物的价值问题,科学却只回答事物是什么的问题。
B. 研究教育的人,他们不相信神明,不关注灵魂,不重视人性,对精神事物的价值缺乏理解与认知,思维上可能有一定机械性。
C. 在互联网上有位博友十分看重经济建设方面的成就,看重GDP的增长、物质财富的增加,却忽视了社会风气、生态环境等问题。
D. 长期的唯物主义和无神论教育会使教育家们的内心变得贫乏,使他的见地变得鼠目寸光,不懂得精神星空的绚丽远比物质财富的增长更为宝贵,所以,我们应对唯物主义和无神论说“不”。
【3】
A. 安徽芜湖高考英语听力因故障暂定10日重考,这说明我们的教育会使社会变得更加糟糕,会使我们社会的前景变得更加渺茫。
B. 2015年新课标全国一卷的“孩子举报老爸(材料作文)”有新闻原型。许多考生认为:“练了十几年议论文,被你这一矫情。”昨日这个新闻原型被人肉出来,遭大批高三生恶语相向。这正体现了文化对知识的价值是最低的。
C. 教育的使命在于它始终张扬精神的价值,无论何时何地,都把精神的价值置于物质的价值之上,都把对美德的热爱、对正义的向往置于对物质财富的追求之上。
D. 中国教育家需要从属灵、宗教等多角度来思考教育学,只要这样,教育机制便可水到渠成。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谏太宗十思疏》中人君不必宵衣旰食,劳神苦思,也无须越俎代庖,事必躬亲,就可以达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理想政治境界了。
(2)《答司马谏议书》中作者“立片言而居要”,一开始即点明两人争论原因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阿房宫赋》中和“盖幽、厉尝笑桀、纣矣,炀帝亦笑周、齐矣,不可使后之笑今如今之笑炀帝也”所发议论一致的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六国论》中,作者警告北宋当局不要受敌人威胁,用纳银输绢的办法换取和平的一句是: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中空缺的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哂笑子路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的曾皙在谈自己的志向时,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暮春时节,“________”,成人和童子十几人在沂水中洗洗澡,在舞雩台吹吹风,然后咏而归。
(3)《登岳阳楼》中描写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无际,承载万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4)《桂枝香·金陵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用了杜牧《泊秦淮》的诗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9、将下面的语句补充完整。
(1)《诗经·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体现了女主人公自嫁氓为妻,多年来一直早起晚睡,忙碌操劳。
(2)苏轼《赤壁赋》中用比喻的手法,感叹生命短暂和个体渺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寄寓离情,释却离愁后,表达美好祝愿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冲,孔子没有直接让弟子“各言其志”,而是先用“______,______”这两句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弟子的顾虑,创设一种轻松的氛围。
(2)《阿房宫赋》中,杜牧运用排比和夸张手法来表现阿房宫的奢华,如写架起房梁的椽子“______”,纵横的栏杆“______”。
(3)杜甫《登岳阳楼》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饱含诗人对国家安危、时局动荡的忧思。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中“__________,_________”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少年们劈波斩浪的气魄。
(2)《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记念刘和珍君》中鲁迅召唤人民起来反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六年正月二十日,复出东门,仍用前韵①。
苏轼
乱山环合水侵门,身在淮南尽处村。
五亩渐成终老计,九重新扫旧巢痕②。
岂惟见惯沙鸥熟?已觉来多钓石温。
长与东风③约今日,暗香先返玉梅④魂。
【注】①苏轼被贬黄州后,曾作诗赠友人,本诗与之前作的两首诗用韵相同。②九重,指朝廷。新扫旧巢痕,暗指当时王安石革新官制,苏轼曾任职过的史馆被撤除。③东风,春风,此处有暗指君王意。④玉梅,二度开放的梅花通体如玉。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里诗人所写的黄州的环境特点与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写“住近湓江地低湿”,“地僻无音乐”,“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的浔阳的环境特点相似。
B.颔联写苏轼早就做好了“终老”的打算,“新扫旧巢痕”点明他作“终老计”的原因。
C.尾联中“与东风约今日”点明了标题“复出东门”的缘由,又引出末句“暗香先返”。
D.这首诗感事抒怀,写景与抒情浑然一体,而且寓意丰富,显得婉转含蓄、情意温厚。
【2】诗的颈联、尾联写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纠结。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1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知伯帅赵、韩、魏而伐范、中行氏,灭之。休数年,使人请地于韩。韩康子欲勿与,段规谏曰:“不可。夫知伯之为人也,好利而鸷愎,来请地不与,必加兵于韩矣。君其与之。与之,彼狃(贪),又将请地于他国,他国不听,必乡之以兵;然则韩可以免于患难,而待事之变。”康子曰:“善。”使使者致万家之邑一于知伯。知伯说,又使人请地于魏,魏宣子欲勿与。赵葭谏日:“不如与之。”宣子日:“诺。”因使人致万家之邑一于知伯。知伯说,又使人之赵,请蔡、皋狼之地,赵襄子弗与。知伯因阴结韩、魏,将以伐赵。
三国之兵乘晋阳城,遂战。三月不能拔,因舒军而围之,决晋水而灌之。围晋阳三年,城中巢居而处,悬釜而炊,财食将尽,士卒病羸。襄子谓张孟谈曰:“粮食匮,城力尽,士大夫病,吾不能守矣。欲以城下,何如?”张孟谈曰:“臣闻之,亡不能存,危不能安,则无为贵知士也。君释此计,勿复言也。臣请见韩、魏之君。”襄子曰:“诺。”
张孟谈于是阴见韩、魏之君曰:“臣闻唇亡则齿寒,今知伯帅二国之君伐赵,赵将亡矣,亡则二君为之次矣。”二君曰:“我知其然。夫知伯为人也,粗中而少亲,我谋未遂而知,则其祸必至,为之奈何?”张孟谈曰:“谋出二君之口,入臣之耳,人莫之知也。”二君即与张孟谈阴约三军,与之期日,夜,遣入晋阳。张孟谈以报襄子,襄子再拜之。
张孟谈因朝知伯而出,遇知过辕门之外。知过入见知伯曰:“二主殆将有变。”知伯曰:“不然。吾与二主约谨矣破赵三分其地寡人所亲之必不欺也子释之勿出于口。”知过见君之不用也,遂去不见。
襄子使张孟谈见韩、魏之君曰:“夜期杀守堤之吏,而决水灌知伯军。”知伯军救水而乱,韩、魏翼而击之,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知伯军而禽知伯。
(选自《战国策·赵策》,有删改)
注释:春秋后期,晋国内乱,主要有六家卿族,分别是知氏、韩氏、赵氏、魏氏、范氏和中行氏。他们拥有自己的领土和军队,经常相互攻打,其中知氏实力最强。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吾与二主约/谨矣破赵/三分其地/寡人所亲之/必不欺也/子释之/勿出于口
B.吾与二主约谨矣/破赵三分其地/寡人所亲/之必不欺也/子释之/勿出于口
C.吾与二主约/谨矣破赵/三分其地/寡人所亲之/必不欺也/子释/之勿出于口
D.吾与二主约谨矣/破赵三分其地/寡人所亲之/必不欺也/子释之/勿出于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
A.邑:西周实行分封制,地方长官为诸侯与大夫两级,诸侯的封地叫“邑”。
B.釜:一种器物,圆底而无足,必须安置在炉灶之上或是以其他物体支撑煮物,如曹植《七步诗》中“豆在釜中泣”便是此意。
C.三军:春秋时期分上、中、下三军。三军将领称将,上军将、中军将、下军将,中军将则是三军统帅。
D.辕门:指古代帝王巡狩、田猎的止宿处,以车作为屏障,出入处仰两车,使车辕相向以表示门。后指军营营门或地方高级官署的外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知伯贪得无厌,他向韩国、魏国、赵国索要土地,韩国、魏国忌惮知伯的为人,都给了他土地,唯独赵国没给。
B.三国之兵围攻赵国的晋阳城,守城几年后,晋阳城内物乏人疲,赵襄子想要献城投降,张孟谈不同意他这样做。
C.张孟谈见到韩国和魏国的国君后,不仅向其分析利害关系,晓之以理,还向其保证只要三军联手就可打败知伯军。
D.知伯顺利向韩魏索要了土地,盲目自信,不能明察形势,且不接受别人的意见,是知伯最终兵败的重要原因。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闻之,亡不能存,危不能安,则无为贵知士也。
(2)知伯军救水而乱,韩、魏翼而击之,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知伯军而禽知伯。
【5】韩庚子、魏宣子二君,和知伯相比,最大的优点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14、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在南方生长的竹子,一般生长两年才能成为有用的竹材。然而有些人出于急功近利的心理,没有等到竹子过冬,便把它们砍了下来,运到市场上去。这样的竹子叫作“一年竹”。表面看,“一年竹”似乎比生长两年的竹子更圆润饱满、俊俏挺拔,因而很受顾客欢迎。 然而由于缺少了寒冬的历练,“身子骨”没有经受过风雪霜的洗礼,这种竹子缺少韧性,易脆易折,不能成为上好的竹材;倘若用来做笛子,不仅音色不美,而且大都会因用力吹奏而在表面出现裂缝,无法使用。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定文体;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