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我们对世界的了解是否充分?__ __因而,不了解世界,或者理解上有错位,就往往会误解我们自身的文化与艺术。
①事实上,我们即使是对西方文化艺术的把握,也有明显的不足
②而中国艺术是否属于“非理性”一路,也大可怀疑
③但我们今天对世界的了解显然还是以西方为中心的
④比如对非洲文化,甚至亚洲文化,往往就不甚熟悉
⑤不要忘记,西方是有非理性主义传统的,并非所有西方艺术都是“理性”的
⑥历史上,中国曾经是了解和包容世界的
A.⑥④③①②⑤ B.①③④②⑤⑥ C.⑥③④①⑤② D.①②⑤⑥④③
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春秋末年,当孔子创立儒家学派时,虽然也遇到过不同的观点,但却很少与别人公开进行争辩。 。 。 , 。 。即使对“乱臣贼子”,也不是公然进行锋芒毕露的批判,而是将自己的是非善恶标准,隐寓于对历史事实的正面论述中。
①反对“巧言”、“利口”
②教导弟子,要“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讷于言而敏于行”
③甚至当着弟子的面提出“余欲无言”
④编写《春秋》,臧否人物,也是采用隐晦的笔法,“寓褒贬,别善恶”
⑤对待不同观点的人,只是主张“道不同不相为谋”
A. ②⑤①④③ B. ①②④⑤③ C. ⑤②①③④ D. ④⑤①③②
3、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在城镇化的时代背景下,拯救濒危的传统工艺美术品,促进传统工艺美术产业的振兴已经迫在眉睫 ,不能再拖延下去了。
②以人民利益为重是我党的宗旨,各级领导干部应该坚持以民为本的原则,上行下效,全力推动社会各项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③适当运用古词语,可以使语言表达既简洁鲜明,又古朴典雅,但是如果理解有误,使用不当,反而会贻笑大方。
④正在加速发展的山西制造业,要形成一个轻重均衡的结构,不仅需要高科技产品,也需要老百姓日常使用的下里巴人。
⑤在南海问题上,我们奉劝菲律宾尽早回到谈判解决问题的轨道上来,也奉劝域外势力及时收手,不要试图浑水摸鱼。
⑥里约奥运首金争夺战打响,在举重队放弃参加女子48公斤级比赛后,女子10米气步枪比赛首当其冲,杜丽和易思玲向金牌发起冲击。
A. ①④⑥ B. ②④⑤ C. ①③⑤ D. ②③⑥
4、填入下面横线处的一段文字,与上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大雁是有灵性的,它只能选择适宜于它生存的环境;同时,大雁也无法改变它的天性——飞翔,它们原是自由的鸟儿,为了生命的自由和自由的生命,远远地避开人群, 。
A.远远地飞走,甚至不愿回来,飞走。
B.远远地飞走,飞走,甚至不愿回来。
C.甚至不愿回来,飞走,远远地飞走。
D.飞走,远远地飞走,甚至不愿回来。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近日,81岁的中国药理学家屠呦呦获得2011年度美国拉斯克临床医学奖的消息路人皆知,这一奖项是中国生物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世界级最高大奖。
B.孙家栋院士向前来参观的人们介绍我国绕月探测工程五大系统的特点,如数家珍,他特别强调这五大系统处处是“中国制造”的。
C.很多90后的青年在很多方面与传统观念有冲突,但我们不能求全责备他们的某些过激言论。
D.元旦前夕,二十多位书画高手在省书画院组织的“壬辰龙年迎新书画大赛”上欢聚一堂,舞文弄墨,一展风采。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戏曲脸谱,是戏曲文化现象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有着深厚的文化意蕴和丰富的历史内容。戏曲脸谱不仅仅是供悦目的,而且是戏曲艺术家与观众进行对话的一种极富表现力的文化语言。正是习惯成自然的民族文化习俗和生活习俗给了这种特殊语言以约定俗成的语义,赋予它多方面的表现功能。戏曲脸谱中折射着中国传统文化的许多方面。
传统文化以儒家文化为主体,儒家文化又以伦理道德为本位,因此,道德化成为传统文化的鲜明特色。在这浓重的道德化的文化氛围中生长的戏曲艺术当然也充满了道德化的色彩。儒家强调忠、孝、节、义,这在戏曲中有充分体现。戏曲的道德化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善恶分明的人物形象,舍生取义的浩然正气,药人寿世的教化功能等方面。戏曲脸谱着重表现人物性格、品德,寓褒贬,别善恶,充满着浓厚的道德评价色彩,这正是儒家文化的伦理道德内容在戏曲脸谱中的体现。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对戏曲脸谱形成了约定俗成的共识,如脸谱色彩的红表忠勇、黑表刚直、白表奸邪、蓝表威猛、黄表阴狠、绿表强悍、紫表耿介等。
戏曲综合了多门类传统艺术成果的同时,也受到传统各门艺术美学思想的影响。从诗歌中引进了“意象”“意境”“趣味”等,从绘画中引进了“神似”“形似”“虚实”等,从小说中引进了“真假”等。戏曲脸谱的审美意识同样也受到各门传统艺术的影响。
脸谱的勾画创作和中国书法的书写创作有相似之处。书法是从一撇一捺的文字书写中产生的艺术形式,脸谱则是从一勾一抹的人物化妆中产生的艺术形式,两者在创作程序上都表现出很强的程式化特征,正所谓无法不成谱。两者在用笔方式上也有相似之处,都讲究线条流畅而有力度,节奏鲜明而神采飞扬。
脸谱的审美意识受到中国画美学思想的重大影响。如中国画中“重神似”而“轻形似”的美学思想,就被运用到戏曲脸谱中,脸谱中的“离形”(拉开与自然物象的距离)、“取形”(以变形的装饰化的手法取自然物象之形)、“传神”(传人物的性格、神情、心理、品德之神),就是中国画中“遗貌取神”的“重神似”的美学思想的体现。脸谱的构图章法也与中国画一样,讲究疏密、插穿、避让、虚实、均衡等。脸谱的勾画笔法也与中国画笔法相通,轻重缓急、顿挫有秩。总之,脸谱的创作与中国画创作一样,有谱有法。只有按照符合自身美学规律的程式和法则勾绘出来的脸谱,才能成为中国戏曲舞台上的人物脸谱,也才具有关的表现形态。
民间美术作品中的脸谱,与戏曲舞台上的脸谱基本上是一致的。但有时也有与戏台上不尽相同的脸谱图案,这既是民间美术中感情的自由发挥的结果,又是对戏曲理解基础上的再创造的结果。不一定合科学规范,但却能传神写意。这样一来,脸谱与民间美术的关系就是相辅相成的了。脸谱给民间美术提供了大量素材;民间美术又给脸谱提供了可供吸取的丰富营养,而且民间美术为脸谱乃至整个戏曲艺术的传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使戏曲人物形象(包括脸谱)深入到百姓生活的许多方面。
脸谱艺术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与戏曲艺术一样,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也是人类文化的精品,我们应该很好地继承和发扬,使富有民族性的脸谱艺术,更加辉煌灿烂。
(《戏曲脸谱与中国传统文化》)
【1】关于戏曲脸谱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戏曲脸谱,有着深厚的文化意蕴和丰富的历史内容,是形成戏曲文化现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B. 戏曲脸谱的一勾一抹和书法中的一撇一捺,在创作程序上都表现出很强的程式化特征,在用笔方式上也有相似之处。
C. 因为戏曲脸谱是按照符合自身美学规律的程式和法则勾绘出来的,所以才成为了中国戏曲舞台上的人物脸谱,同时也具有美的表现形态。
D. 民间美术作品中的脸谱,基本上与戏曲舞台上的脸谱是一致的。但因为民间美术中感情的自由发挥和对戏曲理解基础上的再创造,有时也有与戏台上不尽相同的脸谱图案。
【2】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戏曲综合了多门类传统艺术成果的同时,也受到诗歌、绘面、书法等传统各门艺术美学思想的影响。
B. 脸谱色彩的红表忠勇、黑表刚直、白表奸邪、蓝表威猛、黄表阴狠、绿表强悍、紫表耿介等正是儒家文化的伦理道德内容在戏曲脸谱中的体现。
C. 脸谱中的“离形”“取形”“传神”,就是中国画中“遗貌取神”的“重神似”的美学思想的体现,也说明了脸谱的审美意识受到中国画美学思想的重大影响。
D. 民间美术在脸谱乃至戏曲艺术的传播中是不可或缺的,它与脸谱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说法和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 戏曲脸谱多方面的表现功能使之既能在外表上给予观众美的享受,也是观众与戏曲艺术家对话的一种文化语言。
B. 如果没有了儒家文化,那么戏曲艺术中的道德化的色彩便会消失殆尽。
C. 民间美术的脸谱不合乎科学规范,而戏曲脸谱更合乎科学规范。
D. 我们要像继承戏曲艺术一样继承脸谱艺术,并将之发扬光大,这便是保护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和人类文化的精品的不二选择。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观刈麦》中诗人看到农民在酷夏中的劳碌与痛苦后,感叹“______________”,即可以拿着俸禄,因而“_______________”,喟叹终日。
(2)诗人徐志摩要和康桥离别,又生怕打扰惊醒了他心爱的康桥,《再别康桥》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表现了诗人自己的这种心情。
(3)《荆轲刺秦王》中通过众宾客的穿戴来表现出送行气氛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山路崎岖盘旋,时间飞快流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写孔子哂笑子路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鸿门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比喻一个人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另有所指。
9、补写出下列各句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中展现出青年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劈波斩浪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戴望舒的《雨巷》中塑造了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这个姑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
(3)但我不能放歌,____________________,夏虫也为我沉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鸿门宴》中樊哙所说做大事不拘小节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6)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君之所知也。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运用对偶的手法描写动态景物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曹操《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主客久别重逢,欢快畅谈,念念不忘往日的情谊。
(3)陶渊明《归园田居》用白描手法静态描写房屋周围树木茂盛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师说》中的“_______,_______”两句为“师生共学,教学相长”提供了可能。
(2)《赤壁赋》中多处用典,其中与《诗经》有关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
(3)恋人看重的是深情的寄托,所以《诗经·静女》中男子认为茅草“_______”,主要是因为“______”。
12、古代诗歌阅读,完成下面小题。
雨 过
周紫芝
池面过小雨,树腰生夕阳。云分一山翠,风与数荷香。
素月自有约,绿瓜初可尝。鸬鹚莫飞去,留此伴新凉。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是( )
A.这首诗描写夏天傍晚雨过天晴之后的风光
B.颔联分别从视觉和嗅觉的角度,描绘了一幅雨过天晴,宁静秀美的画面
C.颈联想象洁白的月亮像与人有约似的,到了某个时间就出来,瓜果刚刚种下来就可以品尝了
D.尾联希望“鸬鹚不要飞走,与我一起分享这良辰美景”,这正是作者的内心世界情感
【2】有人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凄凉心酸之情,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请从抒情角度分析。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萧相国何者,沛丰人也。高祖为亭长,常左右之。及高祖起为沛公,何常为丞督事。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
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何进言韩信,汉王以信为大将军。汉王引兵东定三秦,何以丞相留收巴蜀,填抚谕告,使给军食。汉二年,汉王与诸侯击楚,何守关中,侍太子,治栎阳。为法令约束,立宗庙社稷宫室县邑。辄奏上,可,许以从事;即不及奏上,辄以便宜施行,上来以闻。
汉五年,既杀项羽,定天下,论功行封。群臣争功,岁余功不决。高祖以萧何功最盛,封为酂侯,所食邑多。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锐,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高帝曰:“诸君知猎乎?”曰:“知之。”“知猎狗乎?”曰:“知之。”高帝曰:“夫猎,追杀兽免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且诸君独以身随我,多者两三人。今萧何举宗数十人皆随我,功不可忘也。”群臣皆莫敢言。
汉十一年,陈豨反,高祖自将,至邯郸。未罢,淮阴侯谋反关中,吕后用萧何计,诛淮阴侯。上已闻淮阴侯诛,使使拜丞相何为相国,益封五千户,令卒五百人一都尉为相国卫。诸君皆贺,召平独吊。召平谓相国曰:“祸自此始矣。愿君让封勿受,悉以家私财佐军,则上心说。”相国从其计,高帝乃大喜。
(节选自《史记·萧相国世家》)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B.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C.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D.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亭长是管理亭的官吏。亭即驿亭,是由驿站所设置的供行旅途中歇宿的处所。
B.关中是古代地区名,所指范围大小不一,一般泛指函谷关以西战国末秦故地。
C.所食邑即收食禄的封地,由皇帝封赐给臣下,受封者以其中民户赋税为食禄。
D.相国是辅佐君主治国理政的最高长官。韩信死后,丞相萧何被刘邦拜为相国。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萧何勤勤恳恳,长期辅佐刘邦。萧何在刘邦做亭长时就经常帮助他。楚汉战争中,萧何以丞相身份留守巴蜀、关中,使刘邦有稳固的后方。
B.萧何深谋远虑,志在经世济民。汉军攻入咸阳,将士们忙着哄抢财宝,萧何却收藏秦律令图籍档案,使刘邦能了解天下地形、户口等情况。
C.萧何不善征战,论功却排第一。天下平定论功行赏时,刘邦以猎狗为喻,坚持认为萧何之功最高。经过刘邦的开导,武将们对萧何心悦诚服。
D.萧何忠于刘邦,献计斩杀韩信。楚汉战争中,萧何为帮助刘邦战胜项羽,举荐了韩信;刘邦称帝后,因韩信谋反,萧何又帮吕后杀死了韩信。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当下,从踏入小学校园,到当下的高一,你曾一次次地体验过为考试的学习、为升学的学习。可是,即便有一天当我们不再面对考试和升学,学习似乎依然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
那么,不为考试的学习是怎样的?对于为考试的学习和不为考试的学习,你有怎样的见解和感悟?请联系自己的学习和社会生活实际,结合自己的思考,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抄袭、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