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依次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江南河港交流,且又地濒大海,湖沼特多,故空气里时含水分;到得冬天,不时也会下着微雨,而这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又是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你试想想,秋收过后, ,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你说够不够悠闲?
①窗临远阜
②河流边三五人家会聚在一个小村子里
③这中间又多是树枝槎桠的杂木树林
④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
⑤在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
⑥门对长桥
A. ②⑥①③⑤④
B. ②④①③⑥④
C. ⑤④②①③⑥
D. ⑤②③④⑥①
2、下列关于费孝通《乡土中国》中选文的观点及内容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A.“礼治”根据的是礼,依靠传统的力量维持;“法治”则根据的是法律,依靠国家的力量维持。(《礼治秩序》)
B.地缘是从商业里发展出来的社会关系,地缘是身份社会的基础,而血缘却是契约社会的基础。(《血缘和地缘》)
C.横暴权力是从社会冲突中发生的,同意权力是从社会合作中发生的,长老权力是从社会继替中发生的。(《名实的分离》)
D.“欲望”是人类在取舍之间不自觉的本能反应,“需要”则是人类自觉的有计划的心理反应。(《从欲望到需要》)
3、找出下列句子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
A.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B.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C. 不然,籍何以至此?
D.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五大道历史体验馆”项目以五大道历史为背景,以洋楼文化为主线,结合历史图片、历史资料、历史物品、历史人物,通过多媒体手段,展现当年的洋楼生活。
B. “全民阅读”活动是丰富市民文化生活,引导市民多读书、读好书,使读书成为一种体现百姓精神追求的生活方式。
C. 由于自贸区致力于营造国际化、法治化、市场化的营商环境,使更多金融、物流和IT等专业人才有机会不出国门,就能拿到远超同行水平的“国际工资”。
D. 一个民族的文明史实质上就是这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即使经历了深重灾难,也绝不放弃文化的传承与融合,从而促进自我发展的精神升华历程。
5、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您能光临此次盛会,实在是我等之幸,这是我的高足,希望您能赐教一二。
B. 近年常困窘境,唯念您垂爱之深,但恐不才难副期望。
C. 虽然事情有些难办,但我一定鼎力支持,请你放心。
D. 这是他尝试创作的一篇拙作,评委老师一致认为文章虽尚显稚嫩,但值得推介。
6、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生活在西湖边
①二十年前,怀着对杏花烟雨、小桥人家的诗意认识,我独自来到杭州。没想到,这一来就再也没有离开。
②我家在庆春门内,步行到西湖只有三十分钟的距离。我家住三楼,是南北通透的户型,家里窗子全都打开,就会有风吹进来。被风轻抚着,我会陷入痴想,这风吹湿过白娘子的油纸伞;岳家军出城时,这风鼓起战旗猎猎作响;夏季大雨时,这风吹皱过西湖水,让“市长”苏东坡写下:“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的诗句。
③风过无痕,可杭州城里赓续千年的历史,总有擦不掉的痕迹。我家住在小营社区,在上世纪50年代末,这里可闻名全国。1958年1月5日,毛主席曾亲临小营巷视察爱国卫生运动,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从那时起,小营巷成为全国爱国卫生运动的榜样,也被誉为“江南第一名巷”。
④和我一样,很多人会好奇,小营是什么营?其实小营的得名与太平天国有关,《杭州与西湖史话》记载,1861年时,太平天国的听王陈炳文曾在此扎营。这段往事藏在封存的卷宗里,只余小营巷这个看不出悲喜的名字。而今,作为听王府旧址的小营巷61号静默在绿树森然的深巷,呈现一派岁月静好的悠然。
⑤小营社区还低调藏着浙江大学的“脱胎”地——求是书院。这里曾是南宋时的普慈寺原址,1897年,杭州知府林启利在此创办新型学校,也是浙江省第一所新型高等学府。岁月更迭,时代变迁,这里逐渐孵化出浙江大学的雏形。从求是书院出发,步行几百米,就能抵达“风雨茅庐”。这个藏在大学路的旧居,是爱国作家郁达夫在1933年购置的寓所。这座典型的中式平房别墅,内有假山点缀,林木参差,环境幽雅,被列为杭州市文物保护单位,成为纪念郁达夫的一处重要场所。社区内另一处粉墙黛瓦的传统民宅,曾哺育过“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钱学森。这所三进木结构的传统民居内有个小花园,钱学森在这里度过了三岁之前的幼儿生活。
⑥离开小营社区,前往西湖的庆春路上,一路走来,人文渊薮,溢彩流芳,从古至今的繁华地,更盛产激荡人心的故事。有民间传说的白蛇许仙、梁山伯和祝英台的爱情故事,有岳飞、于谦、张苍水这样千古流芳的豪情英雄。孤山上半坡梅林让人想起隐逸在此的“梅妻鹤子”林逋,堤坝名称也时刻纪念入仕作为的白居易、苏轼、杨孟瑛、阮元……而巷弄深处,也生活着一代代寻常的百姓人家,素朴的人生足迹同样书写着杭州城祥和安乐的内蕴。
⑦我工作在西湖边,15楼的位置能饱览西湖风光。每天上下班,我都会穿越庆春路,路过马市街临庆春路的一排店铺。有户人家就生活在路边的风雨连廊下。门左边是爸爸配钥匙、补胎的地方,右边是妈妈的缝纫织补摊位,有个虎头虎脑的十一二岁的儿子。我每天下班都看得到他家在街边的连廊里吃晚饭。热乎乎的天气里,吃热乎乎的饭,一台大功率的旧电扇呼呼吹着热风。有时是番茄蛋汤,霉干菜烧肉;有时是一大盆冬瓜炖排骨,排骨是肉眼可见的数量非常多。一家三口,亲热围坐一处,临着车水马龙的庆春路,过着自己的烟火人生。
⑧一面明净湖水,三面苍翠青山,这钟灵毓秀的气韵生出恢宏和散淡之气。千余载的悠悠岁月,几多风云变幻,未变的却是西湖文化的大气磅礴和婉约浪漫的内核。西湖边的日子,始终是平民百姓有梦想生活,官员才子有情怀有担当。生活在这个时代的杭州,西湖不仅是我等百姓引以为傲的精神符号,也是我们日常生活的实体。这些日子,秋风渐渐爽朗,山岚沉浮,湖水明净,又是在平湖秋月看月亮的好时节了。
【1】自选角度赏析第②段画线部分。
【2】第⑦段中描写了风雨连廊下一家人的生活情景,分析其作用。
【3】联系全文具体分析西湖文化历经千载仍长盛不衰的原因。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携来百侣曾游,__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____________,古来万事东流水。(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江山如画,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4)《归园田居》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人用鸟和鱼来比喻,表达了自己渴望自由,渴求摆脱束缚,向往回归自然的急迫心境。
8、名篇名句默写
(1)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_____________。
(2)鹰击长空,鱼翔浅底,__________________。
(3)她静默的远了,远了,_____________,走尽这雨巷。
(4)寻梦?撑一支长篙,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不仁;失其所与,不知;____________,不武。
9、补写出下列各句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表明人各有各的乐趣,而他穷其一生追求美德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
(2)《阿房宫赋》中杜牧总结了秦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后,借古讽今,画龙点晴地表明写作动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庄子在《逍遥游》中说宋荣子能做到明辨内外、荣辱之境,因此宋荣子才会 “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鹃,是我国古诗词中最常见的意象,因其啼声甚哀,往往传达一种凄凉之情或思念之意。《琵琶行》中的“____,____”两句就表达了一种凄凉之意。
(2)《论语》中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在荀子的《劝学》中,也有一句直接提到了学与思的关系的句子是:___,__。
(3)《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诗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语句:_____,___。
(4)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孙权时期的旧迹已被岁月洗涤净尽的两句是“____,___”。
(5)杜甫《登高》中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鸿门宴》中樊哙劝说刘邦离开时不必辞行的理由是“如今人___,_______,何辞为?”。
(2)在《谏太宗十思疏》中,肯定人民力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文章
陆游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粹然无疵瑕,岂复须人为?
君看古彝器①,巧拙两无施。
汉最近先秦,固已殊淳漓②。
胡部③何为者,豪竹杂哀丝。
后夔④不复作,千载谁与期?
【注】①彝器:古代青铜器中礼器的统称。②淳漓:淳厚与浇薄。③胡部:胡乐。④后夔:相传为舜的乐官。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陆游认为,文章不应刻意去雕琢,好文章是技艺高超的人偶然间得到的。
B.诗人说古代那些无论精巧还是笨拙的青铜祭器,都是天成的,没有改变。
C.“豪竹”和“哀丝”都运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分别喻指竹乐器和弦乐器。
D.诗中两个问句都是反问语气,这种语气既强调语意,又能引发读者思考。
【2】本诗的写作思路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金主亮死,中原豪杰并起。耿京聚兵山东,称天平节度使,节制山东、河北忠义军马,弃疾为掌书记,即劝京决策南向。僧义端者,喜谈兵,弃疾间与之游。及在京军中,义端亦聚众千余,说下之,使隶京。义端一夕窃印以逃,京大怒,欲杀弃疾。弃疾曰:“丐我三日期,不获,就死未晚。”揣僧必以虚实奔告金帅,急追获之。义端曰:“我识君真相,乃青兕也,力能杀人,幸勿杀我。”弃疾斩其首归报,京益壮之。京令弃疾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不为迎合以讲和方定议不行迁司农寺主簿,出知滁州,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召见。寻知潭州兼湖南安抚。以湖南控带二广,与溪峒蛮獠接连,草窃间作,岂惟风俗顽悍,抑武备空虚所致。乃奏疏曰:“乞依广东摧锋、荆南神劲、福建左翼例,别创一军,以湖南飞虎为名,止拨属三牙、密院,专听帅臣节制调度,庶使夷獠知有军威,望风慑服。”诏委以规画,先以缗钱五万于广西买马五百匹,诏广西安抚司岁带买三十匹。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如期落成,开陈本末,绘图缴进,上遂释然。军成,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咸淳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过弃疾墓旁僧舍,有疾声大呼于堂上。若鸣其不平,自昏暮至三鼓不绝声。枋得秉烛作文,旦且祭之,文成而声始息 。德祐初,枋得请于朝,加赠少师,谥忠敏。
(节选自《宋史·辛弃疾传》有删减)
【1】下列对文中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不为迎合/以讲和方定/议不行/
B.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不为迎合/以讲和方定/议不行/
C.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不为迎合/以讲和/方定议不行/
D.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不为迎合/以讲和/方定议不行/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节度使,唐代始设的地方军政长官,因受职时,朝廷赐以旌节而得名。初设于边防重镇,唐末内地普遍设置,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B.建康,是今南京市在六朝时期的名称,东吴、东晋、刘宋、南齐、南梁、南陈六代京师之地,因此,后人称南京为“六朝古都”。
C.长短句,古代文体,在宋代以后,是旧体诗词中词的别称,但是在北宋时期,却是词的本名;在唐代,长短句还是一个诗体名词。
D.夷獠,是古代对西南少数民族之称。古代汉族自称为华夏,把华夏东、南、西、北四方的少数民族分别称为夷、蛮、狄、戎。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辛弃疾智谋过人,嫉恶如仇。和尚义端是在他说服下投奔耿京的,后来窃取了耿京的大印出逃,辛弃疾预料到义端必然投奔金帅,成功追杀义端,得到了耿京的肯定。
B.辛弃疾心忧百姓,关注民生。在担任潭州知州兼湖南安抚使时,他认为那里是因为风俗顽悍,獠人的骚扰才常常发生,上疏建议筹建飞虎军,让獠人不敢再骚扰百姓。
C.辛弃疾忠心国事,执行力强。他在中原时就曾劝说耿京归附宋朝,后来在创建飞虎军时,遭受来自枢密院的阻挠,但辛弃疾反而做得更努力,阻挠者最终没能改变他。
D.辛弃疾很有文才,词作悲壮激烈,有《稼轩集》流传于世。咸淳年间,史馆校勘谢枋得经过辛弃疾墓旁的僧舍时,听到堂上有大呼的声音,像是在替辛弃疾鸣不平。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
(2)自昏暮至三鼓不绝声,枋得秉烛作文,旦且祭之,文成而声始息。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红楼梦》中,香菱想拜黛玉作师,黛玉的回复中有这样几句“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若真心要学,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然后再把陶渊明、应玚,谢、阮、庾、鲍等人的一看……”。“你只看有红圈的都是我选的,有一首念一首。不明白的问你姑娘,或者遇见我,我讲与你就是了。”香菱按照黛玉所说,学诗若痂,终有所成。
以上材料中,黛玉给香菱提出的学诗建议,或紧抓“意趣”,或注重积累,或善于思考、质疑解惑。此等建议最终产生良好的效果。这个现象也能在更广泛的领域给人以启示,引发深入思考。请你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