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站在马盂山下,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我开始晕眩了。
① 我又好像掉进了一个自然的大染缸里,花草色彩斑斓绚丽
② 我为花草簇拥,深深地吸了一口气
③ 我暗自惊叹,整个山顶就像一个大花篮
④ 满是浓郁的芳香,整个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刚刚打开的香水瓶边
⑤ 百花盛开,繁花似锦,五颜六色的鲜花将整个山装点起来
⑥ 在各个山头闪亮,真是一座炫目的殿堂
A. ③⑤①⑥②④ B. ②⑤③⑥①④ C. ③⑥①④②⑤ D. ②④③⑤①⑥
2、下列各项加点字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又一媪衣绯(衣服) ②二者凡以投时好耳(都是)
③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竟) ④壁苔阴滑,若被重锦(覆盖)
⑤幸推下流,大开奖饰(有幸) ⑥君侯制作侔神明(等同)
A. ①②⑥
B. ①③④
C. ②⑤⑥
D. ②③⑥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内,通“纳”,接纳
B.瞋目视项王 睁开眼睛
C.项王按剑而跽曰 长跪。两膝着地,上身挺直。
D.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
4、对“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这一标题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奥斯维辛太出名了,人们已经了解了它很多东西,的确没有什么新闻可供报道了。
B.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鲜东西了,每一个参观者都看到同样的东西,也都有同样的感受,那就是震惊,甚至窒息。
C.战争已经结束,这里成了和平的世界,人们过上了安静的生活。这样的新闻没有大事件,没有震撼力,但却是真实的奥斯维辛的生活场景。
D.不能算是新闻,只是一场噩梦。应该尽快忘掉它,远离它,不要再揭旧有的伤疤。
5、下列各项中,对《声声慢》一词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方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品开篇连用叠词,写出一种由愁惨而凄厉的氛围,这是词人血和泪的吞吐,是词人向苍天的悲惨呼告,同时也是词人后期凄凉悲惨生活的真实写照。
B.上阕从一个人寻觅无着,写到酒难浇愁,风送雁声,反而增加了心中的惆怅。“雁过也”三句在内容上承上,在结构上启下,自然地从作者抬头仰望之景过渡到低头俯视所见。
C.“梧桐更兼细雨”两句写桐叶簌簌,秋雨滴滴,像鬼语戚戚、幽灵啜泣。这里是从正面渲染作者的悲苦心情。
D.最后用一个“愁”字来概括,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全词用象征手法,把国破家亡的身世寓于景物描写之中,表现了词作者忧国忧民的心理。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油条佬的棉袄
肖复兴
牛家兄弟俩,长得都不随爹妈。牛大爷和牛大妈,都是胖子,他哥儿俩却很瘦削。尤其是哥儿俩上中学了,出落得更是清秀。那时候,我们大院里的大爷大妈,常拿他哥儿俩开玩笑,说:“你们不是你妈亲生的吧?”牛大爷和牛大妈在一旁听了,也不说话,就咯咯地笑。
牛大爷和牛大妈一辈子老实。他们在大院门前支一口大铁锅,每天早晨炸油条。牛家的油条,在我们那条街上是有名的,炸得松、软、脆、香、透——这五字诀,全靠着牛大爷的看家本事:白矾如何放,是第一关;油锅的温度是第二关;炸的火候是最后一道关。看似简单的油条,让牛大爷炸出了好生意。牛家哥儿俩,就是靠牛大爷和牛大妈炸油条赚的钱供出来的。
大牛上高一时,小牛上初一。那时候,大牛高过小牛一头多,比小牛英俊,也知道美了,每天上学前照镜子,还用清水抹头发,让小分头光亮些。但是,他特别讨厌我们拿他和他爹妈作对比。他也不爱和爹妈一起出门,最不能忍受的是学校开家长会。好几次家长会通知单,他都没有拿回家给爹妈看。
小牛和哥哥不太一样。他常常帮助爹妈干活儿,星期天休息的时候,他还曾帮爹妈炸油条。不过,牛大爷嫌他炸油条的手艺糙,只让他收钱。而且,大牛的学习成绩一直比他好,因此在哥哥面前小牛有点儿低眉顺眼。于是,牛家也习惯了,大牛一进屋就捧着书本学习,小牛一放学就拿扫帚扫地干活儿。
大牛高三那年,小牛初三。两个人同时毕业,大牛考上了工业学院,小牛考上了中专学校。两个人都住校,家里就剩下牛大爷和牛大妈,老两口接着炸油条,用沾满油渍的钞票,供他们读书。
小牛毕业后,在工厂工作,又住回家里。大牛毕业后,被分配到一家研究所,自己租房子住,再也没回家住过。没两年,大牛结婚了。结婚前,他回了趟家,跟爹妈要钱。要多少钱,牛大爷和牛大妈都给了他,但结婚的大喜日子,他不让牛大爷和牛大妈去,怕给他丢脸。
就是从这以后,牛大爷和牛大妈的身子骨儿开始走下坡路。没几年工夫,牛大爷先卧病在床,油条炸不成了。紧接着,牛大妈一个跟头栽在地上,被送到医院抢救过来,落下半身瘫痪。家里两个病人,小牛不放心,只好请长假回家伺候。
大牛倒是回来看过爹妈,但主要目的还是要钱。牛大爷躺在床上一声不吭,牛大妈气得扯过油脂麻花的破棉袄,说:“你看看这棉袄,你爸爸辛辛苦苦炸油条赚钱容易吗?你都工作这么多年了,我们没跟你要过一分钱就不错了!”此后,大牛再也没进这个家门。
牛大爷和牛大妈在病床上躺了五六年,先后走了。牛大妈是后走的,看着小牛为了伺候他们老两口,连个对象都没找,心疼得很。但那时,她的病很重,已说不清话了。咽气前,牛大妈一直指着牛大爷那件破棉袄,不知道什么意思。
处理完老人的后事,小牛又开始处理爹妈的东西,看见那件破棉袄,又想起母亲临终前那个动作。他拿起棉袄,抖了一下,里面哗哗响。他忍不住拆开棉袄——棉花中间竟然夹着一张张十元的票子。那时候,十元钱就属于大票子了。据大院里知情的街坊说,老爷子足给小牛留下两百多张大票子,也就是说有两千多元。那时候,一般干部的月工资也就三四十元。
这之后,小牛离开了大院。谁也不知道他搬到了哪里。我再也没见到他们哥儿俩。
好多年过去了,往事突然复活,是因为最近听到张宇唱的一首歌,歌名叫《蛋佬的棉袄》。歌曲讲了一个蛋佬的故事。蛋佬年轻时,常嫌母亲唠叨。长大懂事后,他靠母亲给他的棉袄里藏着的金条作本,在外卖鸡蛋讨生活。他攒了钱回家,要让母亲“富贵终老”,母亲却已经去世了。“蛋佬恨自己没能回报,夜夜狂啸,成了午夜凄厉的调……他那件棉袄,四季都不肯脱掉。”唱得一往情深,让我鼻酸,禁不住想起牛大爷那件破棉袄。
【1】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恰当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段,交代小说的主要人物,写“牛家兄弟俩,长得都不随爹妈”,是为后文将牛家兄弟与牛大爷、牛大妈对比作铺垫,第一、二两段是故事的开端。
B.“那时候,十元钱就属于大票子了”,暗示了社会环境,表明当时人们生活水平低,收入低。“老爷子足给小牛留下两百多张大票子”,这票子凝聚了父母伟大的爱。
C.牛大爷卧病在床,大牛回家,牛大妈“扯过油脂麻花的破棉袄”给大牛看,临终前,牛大妈又“一直指着牛大爷那件破棉袄”,两次用意都是希望儿子靠双手勤劳致富。
D.本文选材典型,牛家的故事很具有代表性,有着深刻的社会意义。故事情节自然完整,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语言看似平淡,娓娓叙述之中,包含着作者强烈的爱憎情感。
【2】文中刻画大牛和小牛的形象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谏太宗十思疏》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人们开始都能做得很好,但很少能坚持到最后。
(2)《答司马谏议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王安石借盘庚之事道出了自己的行事准则:三思而后行,确认正确,无怨无悔。
(3)《游园·皂罗袍》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化用谢灵运的“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句意,写出杜丽娘联想到自己的身世、遭遇后,从胸中涌出无限哀怨。
8、名句默写
(1)呼尔而与之, ; ,乞人不屑也。
(2) , ,国恒亡。
(3)《曹刿论战》中曹刿断定敌方确系溃败的依据是: , 。
(4)《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描写邹忌外貌的句子是: , 。
(5)又前而为歌曰:“ ,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徐志摩《再别康桥》一诗中作者思路急转由梦境到现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匠心独运地把无形的离别化为有形,有声,有实的实物。
(2)《离骚》中屈原诉说自己因佩戴蕙草而遭到贬斥,也曾被加上采摘白芷的罪名,但他坚定地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游人任凭一叶扁舟随意飘荡,在水波不兴的辽阔江面上自由来去的情景。
10、在横线上填写古诗文原句。
(l)________,以望复关。不见复关,__________。(《氓》)
(2)总角之宴,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思其反。(《氓》)
(3)________,兰泽多芳草。________?所思在远道。(《涉江采芙蓉》)
(4)________,食野之苹。我有嘉宾,________。(《短歌行》)
(5)________,海不厌深,________,天下归心。(《短歌行》)
(6)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________,________。(《归园田居》)
(7)________,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________。(《归园田居》)
(8)永和九年,________,暮春之初,________,修禊事也。(《兰亭集序》)
(9)仰观宇宙之大,________,________,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兰亭集序》)
(10)或取诸怀抱,________,或因寄所托,________。(《兰亭集序》)
(11)________,而不知其所止;________,羽化而登仙。(《赤壁赋》)
(12)其声呜呜然,________,____,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赤壁赋》)
(13)舳舻千里,旌旗蔽空,________,_____,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赤壁赋》)
(14)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________,羡长江之无穷。(《赤壁赋》)
(15)________,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________,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赤壁赋》)
(16)古人之________,往往有得,________。(《游褒禅山记》)
(17)而世之________,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________.(《游褒禅山记》)
(18)________,可以无悔矣,________?(《游褒禅山记》)
(19)写鬼写妖高人一等,________。(颂蒲松龄)盛唐诗酒无双士,________。(颂李白)
(20)________,心在苍生,万户争传新乐府:堤建西湖,神归东洛,________。(颂白居易)
11、填写下列诗文。
(1)曹操《短歌行》中诗人通过想象与贤才久别重逢,谈心宴饮,诉说往日情谊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流露出诗人对人生的许多失意和深沉感慨,此时诗人感到最能抚慰心灵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在诗人看来,徜徉山水的乐趣才是最快意的。
(3)杜甫《登高》中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艰,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发后文对历史人物的缅怀。
(5)荀子《劝学》中,强调君子与常人本性没有差别,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学者不管师者年龄大小,而向其专心学道的立场。
12、下面是对《再别康桥》有关词语的分析,选出错误的一项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的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A. 作者用“新娘”来比喻“金柳”,显得艳丽妩媚,表现了作者无限欢喜和眷恋的感情。
B. “招摇”二字,生动地写出了康桥对诗人热忱欢迎的态度。
C. 诗人为承受康河清波的爱抚,情愿做一条水草,这里的“甘心”二字,写出了诗人对康桥的永久恋情。
D. 用 “彩虹”来修饰“梦”,表明梦境的美好,也表明梦境的短暂虚幻。
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谏太宗十思疏
魏征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
B.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
C.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
D.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宗”是古代帝王的谥号,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开国皇帝一般被称为“太祖”或“高祖”,后面的皇帝一般称为“宗”。
B.“疏”是奏文的一种,是古代官员向皇帝进言以使下情上达的进谏文书。“疏”用途广泛,论谏、劝请、陈乞、待罪、推辞、辞官等,均可用“疏”。
C.“神器”指帝位,古人认为君权神授,所以称帝位为神器。
D.“豫游”意为出游,游乐。帝王秋天出游为“豫”,春天出游为“游”。
【3】下列对原文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提出全文的论点:人君必须“君安思危,戒奢以俭”。
B.第二段重点论述历代元首“善始者繁”“克终者寡”的现象。
C.第三段提出人君必须做到“十思”,才能做到“垂拱而治”。
D.本文骈散结合,既有骈句的整齐华美,又有散文的自然流畅。
【4】请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2)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
【5】本文主要采取了什么论证方法?请简要说明。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8年夏天,关于新生代审美进入“阴柔时代”的话题很受关注。
新华社评论“油头粉面A4腰,矫揉造作兰花指”流行的“花美男”是一种刻意强化并扭曲呈现出来的“人设”,这种病态文化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不可低估。
《人民日报》刊文称“现代社会进一步拓展了审美的场域,提供了更为多元的生活方式,也为对男生的审美提供了更为多元的面向”。
《半月谈》也展开讨论来探讨新生代审美是否进入“阴柔时代”。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评论。
要求:1.卷面干净整洁;2.开头三要素完整;3.主体段使用排比;4.主体段首句(中心句)独立成段;5.开头段和结尾段照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