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通知:本校定于2月18日下午三点于校礼堂举行“成人仪式”典礼,请各位家长务必准时参加。
B. 致谢:今天是犬子新婚大喜的日子,您能拨冗光临,我们不胜荣幸,在此我代表全家人对您深表感谢。
C. 请柬:新居落成,搬迁已毕,为答谢您的鼎力相助,明天中午特于府上略备薄酒,敬请届时光临。
D. 书信:毕业以来,学生垂念老师恩情,甚是思念老师,值此教师节来临之际,恭祝恩师身体健康,笑口常开。
2、下列语句中都含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
①失其所与,不知 ②无能为也已 ③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④进兵北略地
⑤共其乏困 ⑥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⑦唯大王命之 ⑧秦伯说,与郑人盟
⑨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⑩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A.①③④⑥⑧⑨
B.①②⑤⑥⑧⑨
C.②③④⑤⑦⑨
D.②③⑤⑥⑦⑩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只见演员手中的折扇飞快闪动,一张张生动传神的戏剧脸谱稍纵即逝,川剧的变脸绝技赢得了观众的一片喝彩。
②著名数学家苏步青有很深的文学功底,古典诗文名句往往能信手拈来,为文章增色不少。
③听说这家晚报和当地电信部门将联合举办高校招生大型电话咨询会,请有关专家答疑解惑,考生和家长都喜出望外。
④就对后世的影响来说,我们一致认为《封神演义》虽然比不上《西游记》,但和《聊斋志异》是可以并行不悖的。
⑤危机发生了,美国解决危机的方式是继续发行更多的国债,用引发危机的方式来治理危机,无异于饮鸩止渴。
⑥伴着落日的余晖,诗人缓步登上了江边的这座历史名楼,极目远眺,晚霞尽染,鸿雁南飞,江河日下,诗意油然而生。
A. ②⑤⑥
B. ②③⑤
C. ②③④
D. ①④⑤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深秋,山风渐渐凛冽了,天也黑得越来越早。
B.我蹦跳了几下,完成了呼吸新鲜空气的任务后就回去了。
C.各地编的冬学政治教材内容太深,为一般冬学教师所不能胜任。
D.血肉造成的“机器”终于和钢铁造成的机器不一样的。
5、下列各句中加横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读书要有心,有心者能在作品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修炼方法,持之以恒,学识就会由此登堂入室。
②欧洲杯决赛场上,随着葡萄牙前锋埃德尔在加时赛第109分钟的一脚劲射破门,整个球场顿时沸腾起来,葡萄牙球迷热情的欢呼声、叫喊声不绝如缕。
③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身边的人和事都是美好的,但在现实生活中,真的没有毫无瑕疵的人或事,因此不必求全责备。
④他查阅了许多繁芜丛杂的资料,终于找到了那篇重要的论文。
⑤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之鲋的鱼盼等着春雨。
⑥在迷人的天山牧场游目骋怀,我眼前的美景宛若一幅火山的油画。
A. ①③⑥ B. ①④⑥ C. ②③⑤ D. ②④⑥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新石器时代中国所在的东亚大陆野马广为散布,曾为原始人类猎取为食。距今7000年至4500 年前,欧亚大陆的游牧民族首先将野马驯化为家马,并渐次传入中原农耕区。 马匹作为重要的驮畜,春秋以前在中原主要用于牵引战车,赵武灵王向匈奴学习“胡服骑射”之后,更多地用于骑乘。由于自然条件所限,中原农耕区繁衍的马匹不但从数量上不能满 足需要,且品种易退化,因此需从临近的蒙古高原输入。蒙古马,是世界上较为古老的马种之 一,体格不大,但身躯粗壮,四脚坚实,耐力好,能够在艰苦恶劣的条件下生存。
汉武帝时,为对抗匈奴,派张骞出使大月氏。张骞路过大宛,了解到当地最为出名的物产 是骏马。这种马与中原习见的蒙古马差异明显,身长体高,速度耐力兼备,是极为优良的战马。 汉使看到这种马前膊流出的汗水中有血,感到奇怪,汉郊祀歌描写道“霑赤汗,沫流赭”,便以 “汗血马”名之,又称“天马”。汉武帝为求“天马”,数次向大宛遣使,而大宛不仅不答应,且杀害汉使,引起汉将李广利两次率军征讨,最终如愿获上等良马数十匹,中等以下的雌雄马 3000 余匹而归。
汗血马的引进数量毕竟有限,而以良种西域名马与蒙古土种马杂交可使后代改良性状。汉 以后,汗血马仍然不断输入中原。据南宋李石《续博物志》卷四记载,唐天宝中,大宛进汗血 马六匹。“汗血马”在元明两代称为“阿鲁骨马”,又名“小西马”,仍然是中亚各地进献的主要贡品之一。
除中亚之外,漠北也是中原良马的重要来源。《旧唐书•铁勒传》载,蒙古高原西北部的骨利 干,于贞观中“献良马十匹”,“太宗奇其骏异,为之制名,号为十骥。唐代来自中亚的良马在当 时口碑中最知名者,乃为唐太宗所喜爱的六匹骏马,太宗逝后,为之刻像陪葬,称为昭陵六骏。
蒙元是域外良马进入中原的另一个重要时代。由于蒙古帝国地跨亚欧大陆,其西北与中欧 相接,西南临地中海,因此元代对遥远地域的良马有了更多认识,知道除了中亚的汗血马以外, 还有产于阿拉伯与地中海地区更好的脱必察马,即“大西马”。有专家考证,出土于我国甘肃武 威的铜奔马即著名的“马踏飞燕”,其原型就是来自大宛的汗血宝马。
由于看惯矮小蒙古马的蒙元贵族非常珍视“西马”,有些回回商人投其所好,远赴西亚购取,花费巨大。元仁宗即位之初,监察御使哈散沙奏请禁止,得到仁宗的批准。但实际上,延祐七年(1320年)仁宗去世后,察合台兀鲁思汗怯别每年都数次遣使进西马等方物,元亦给以年例 或回赐,其中仅泰定二年(1325 年)一次就赐钞 4 万锭。
古代中国兼有东亚大陆的农耕区及与之毗邻的蒙古高原。游牧民族所驯化的马匹不仅是古代 亚欧人跋山涉水长途往来的主要载畜,它本身也是丝路沿线各族人民之间互通有无的重要交换物。
(选自《光明日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马很早就被人驯化,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原地区的人们就开始驯化野马,使其成为驮载的工具。
B. 春秋以前,马在中原地区,主要是用于牵引战车,是赵武灵王向匈奴学习,才更多地用于骑乘。
C. 汗血马的引进地域非常广泛,除了西域外,还有漠北的广大地区,以及阿拉伯区域和地中海地区。
D. 我国甘肃省武威的铜奔马塑像即著名的“马踏飞燕”,其原型是产于大宛的大西马。
【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通过讲述“马匹”引入中原地区的历史发展过程,分析了它在丝路沿线各民族间交往的重要作用。
B. 汉武帝派军队出征大宛,唐太宗给十马命名,这说明中国历代所有君王都非常重视西方的良马。
C. 蒙元时代蒙古贵族对脱必察马花费巨资引进的事例,证明该马在当时贵族生活中有着很高的身价。
D. 文章分别介绍了蒙古马、汗血马、大西马,不同种类、不同地域的论述分析,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如果汉武帝不派张骞出使西域,那么大宛的“汗血马”就不会那么早传入中原地区。
B. 在文中所讲述的各种马匹中,拿蒙古马与汗血马相比,作者认为蒙古马要逊色于汗血马。
C. 元仁宗即位之初,曾极力禁止对“西马”的购取,这是因为购马之风引起了奢侈生活的攀比。
D. 汉武帝以后,为了满足良马的需求,除了继续引进外,还以良种西域名马与蒙古土种马杂交的方式扩充数量。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展现了李白对达到理想彼岸的乐观自信情怀。
(2)苏轼在《赤壁赋》中,写了与友人夜晚泛舟赤壁时把酒吟诗的快哉乐事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名句默写
①《诗经·氓》中运用比兴手法,劝诫女子不要痴迷于爱情的两句诗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诗经·采薇》中直抒胸臆表现戍卒痛定思痛时的无限悲伤的两句诗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离骚》中屈原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的两句诗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涉江采芙蓉》中描绘游子望乡的很有画面感的两句诗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赤壁赋》中苏轼用奇绝想象来来形容客吹洞箫时乐声之悲凉与幽怨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期望达到的理想政治境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答司马谏议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王安石对变法将招致非议责难早有预料。
(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哂笑子路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任选四句)
(1)《诗经》中有两句写姑娘思念情人的诗,曹操在《短歌行》中借它来表达自己对人才的渴望,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2)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3)杜甫在《登高》中用________,________,为我们绘制了一幅气势磅礴的长江秋日图。
(4)《劝学》中,借“木受绳”与“金就砺”的比喻,说明君子如果能做到________,则________。
(5)韩愈在《师说》中阐述了择师的标准,除了对地位和年龄不作要求外,更重要的是:________,________。
(6)《赤壁赋》中,诗人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叹人生的短暂与渺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①通过动作描写表现荆轲义无反顾精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②《论语》中讲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才能考验出一个人坚强不屈品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③《沁园春·长沙》中与“霜叶红于二月花”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下列小题。
山中问答
唐·李白
问余何意栖碧山, 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 别有天地非人间。
(注) 窅(yao)然:远去貌。 闲:安然、泰然。
【1】从体裁上看,这是一首_____诗,作者的号是________
【2】选出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A.本诗“笑而不答”的“笑”字值得玩味,它不仅表现出诗人喜悦的神态,还带有几分神秘的色彩,造成悬念。
B.诗中“桃花流水窅然去”写花随溪水,窅然远逝的景色,表现出了“流水落花春去也”的衰飒情调。
C.全诗虽然只有四句,但是有问、有答,有叙述、有描绘、有议论,其间转接轻灵,活泼流利。
D.全诗在用笔上有虚有实,实处的描写很形象,虚处的用笔一触即止,虚实对比,蕴意幽邃。
【3】诗的最后两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试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做具体分析。
13、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小题。
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 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俯足以畜妻子 蓄:供养
B.明君制民之产 制:限制
C.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夺:耽误
D.乐岁终身苦 乐岁:丰年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故民之从之也轻 ②鸡、豚、狗、彘之畜
③然后从而刑之 ④然后驱而之善
A.①②两个“之”字相同 ③④两个“而”字也相同
B.①②两个“之”字相同 ③④两个“而”字不同
C.①②两个“之”字不同 ③④两个“而”字也不同
D.①②两个“之”字不同 ③④两个“而”字相同
【3】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在文章的这个部分提出了自己的“仁政”的主张,这正是孟子的目的所在。
B.孟子在谈话中首先从“养”“教”两个方面概述了“仁政”的基本内容,这二者的关系是在施“教”的基础上有“养”。
C.为了进一步说服齐宣王,孟子在谈话中提出了从田宅桑畜直到礼义庠序的王道仁政模式图。
D.孟子的这一番话,充分体现了善于论辩、富有气势的特点。
【4】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2)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3)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4)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14、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作文。
记忆天空群星灿烂,记忆枝头繁花似锦;记忆是陈年的老窖,记忆是经典的华章,记忆是人生一笔宝贵的财富。曾经如花般灿烂的笑颜、曾经流淌温暖的画面、曾经深深忏悔的泪水……这一切都是难以磨灭的。难以磨灭的记忆也一定是触动心灵的。
请以“难以磨灭的记忆”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