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哈密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对相关文史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荀子,名况,战国初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学说的代表人物之一,时人尊称“荀卿”。

    B. 陶渊明,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谥为“靖节”,世称靖节先生。被称为“千古隐逸诗人之宗”。

    C. 鲁迅,原名周樟寿, 1898 年改名为周树人,笔名鲁迅,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新文化运动的旗手。

    D. 孙犁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县人。其作品风格达到了淡雅疏朗的诗情画意与朴素清新的泥土气息的完美统一。

  • 2、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对于什么时候去珠海广场参加公益劳动,班长、团支书、劳动委员说法不一,令全班莫衷一是

    B. 你的这个不情之请让我很为难,过两天我再答复你吧。

    C. 文物鉴定专家提出,市民收藏古玩,一定要多看多摸索,绝不能按图索骥,完全照搬书本。

    D. 峨眉山是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素有“峨眉天下秀”之誉。其巍峨磅礴,重峦叠嶂,山山有奇景,十里不同天,真是巧夺天工

  • 3、下面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车篷   笑靥   娇生惯养   形迹可疑

    B. 寒暄   烟霭   苦思冥想   毛骨悚然

    C. 脚踝   厮打   物富民丰   死而不僵

    D. 汲取   杜撰   膏腴之地   契而不舍

     

  • 4、下列选项中,有关诗词中表现手法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短歌行》中,“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一句中“杜康”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这里采用了比喻的手法,喻指酒。

    B.《归园田居》中,“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中“樊笼”与“尘网”照应,与“归园田居”形成对比,从而突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自然的热爱。

    C.《沁园春·长沙》中,词的上阕虽着重写景,却处处景中寓情。“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既是四周枫林如火的写照,又寄寓着诗人火热的革命情怀。

    D.《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用典贴切,寄意深远。如“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十四字,用刘义隆典,以史为鉴,告诫韩侂胄不可草率用兵。

  • 5、填入下面画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澄河产瓜鱼,____________,背部有细骨一条,烹制后骨亦酥软可吃,极鲜美。这种鱼别处其实也有,有的地方叫水仙鱼,北京偶亦有卖,叫面条鱼。但我的家乡人认定这种鱼只有我的家乡有,而且只有文游台前面澄河里有。

    A. 长四五寸,通体雪白,莹润如羊脂玉,无鳞无刺

    B. 通体雪白,长四五寸,无鳞无刺,莹润如羊脂玉

    C. 长四五寸,通体雪白,无鳞无刺,莹润如羊脂玉

    D. 莹润如羊脂玉,长四五寸,通体雪白,无鳞无刺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创造文艺精品是文艺工作者的基本职责,也是神圣使命。评价一个文艺工作者的艺术成就,关键是看他的作品成色如何、品质如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艺工作者应该牢记,创作是自己的中心任务,作品是自己的立身之本,要静下心来、精益求精搞创作,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

    文艺精品是从生活的土壤之中拔节生长出来的,是对人民伟大实践、伟大创造进行提炼和升华促成的。所以说,文艺创作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还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文艺工作者只有深入生活,感受生活,捕捉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凝聚生活中蕴含的朴素道理,才能让文艺作品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也才能反过来服务于生活、作用于生活,引发广大人民群众的情感共鸣,为社会提供思想动力和精神滋养。

    作家路遥说过:“为了保持生活的逼真感,常选择在和作品很相似的环境中写作,这样可以随时将作品的细节带到环境中去印证,需要的时候可以立即到生活中去补充。”他举例说,写作中篇小说《人生》时,他住在陕北一个小县城的招待所,出城就是农村。有一天晚上,他正好要写德顺爷带着加林和巧珍去县城拉粪的片段。为了逼真地表现这个情节,他当晚一个人来到城郊的公路上,走了很长时间,然后回到书桌旁,直接将刚才捕捉到的鲜活印象融入作品之中,“这比想象得来的印象更新鲜,当然也更可靠”。

    文艺创作的基本道理是相通的,书法家欧阳中石多年以来勤勤恳恳,认真体察生活、感悟自然。2013年,他从历年歌颂大好河山、国贤志士的诗作中精选《时代颂》《泰山颂》《长城颂》等九篇辑成《中华颂》,然后创作成书法作品,讴歌新时代的风貌,表达对祖国、人民的深厚挚爱之情。由于这部作品基于作者的亲身感受,又生长在时代的新鲜空气中,一经问世就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这些都充分证明,有火热的现实生活打底子,文艺作品就有了根基,有了来源,有了气色,有了魂魄。

    优秀的文艺作品,重在发掘积极向上的正能量,体现个人的健康生活、高尚节操和理想追求,强调人、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共生和持续繁荣,激励国家、民族的进步与正义事业,表现人对自身、宇宙万物的终极关怀。要实现这样的宏伟目标,作家艺术家应该具备豁达的境界襟怀和高远的理想志向。清代诗评家沈德潜说过:“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第一等襟抱”与“第一等学识”,是创造文艺精品的支柱和根基,让文艺创作过程始终能保持正确的方向,拥有一个明亮的未来。

    其实,这里说的是文艺作品的立意问题。“意”尽管产生于写作之前,却是在创作过程中逐步确立、明晰和提升起来的。优秀文艺作品,都着力反映生活的本质和主流,遵循自然和社会发展规律,更加深刻地指引历史的前进方向。身处新时代的作家艺术家,理当用心用情用功凝视我们身处的这个时空,以深厚的思想底蕴和高超的艺术创造,生动书写人民的火热生活,一鼓作气,精雕细琢,为民族写史、为时代立传、为人民放歌,致力于创造符合时代精神气质、彰显出信仰之美与崇高之美的文艺精品,勇攀文艺“高峰”,实现艺术理想与人生理想的完美结合,追求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高度统一。

    (摘编自孙学峰《创造符合时代精神气质的文艺精品》)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捕捉生活点滴,凝聚生活的朴素道理,就能让文艺作品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

    B.为了逼真地表现小说情节,路遥常选择去和作品很相似的环境中捕捉鲜活印象。

    C.只有以火热的现实生活打底子,文艺作品才能具有根基、来源、气色、魂魄。

    D.新时代的作家艺术家,必须要凝视我们身处的时空,生动书写人民的火热生活。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方式展开论证,在逻辑上也是逐层递进的。

    B.文章注重道理论证和举例论证,既有对创作理论的阐释,又有创作实例进行印证。

    C.文章引用欧阳中石的例子,既巧妙地衔接了上下文,同时又有力支撑了论点。

    D.文末阐明新时代的作家艺术家创作文艺作品时要关注民族性、时代性、人民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采用扎根人民、扎根生活的办法创作出来的文艺作品才可能引发广大人民群众的情感共鸣,为社会提供思想动力和精神滋养。

    B.中国书法界有“作字行文,文以载道,以书焕采,切时如需”的创作理念,这一理念与文中文艺创作的基本道理是相通的。

    C.作家艺术家所拥有的“第一等襟抱”与“第一等学识”,是创造文艺精品的根基,也保障了文艺创作过程始终保持正确的方向。

    D.优秀的文艺作品都反映生活本质和主流,遵循自然和社会发展规律,指引历史前进方向,这就要求作家在写作之前就确定立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下面的句子

    (1)问苍茫大地,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激扬文字

    (3)风萧萧兮易水寒,_________________

    (4)真的猛士,_________________

    (5)惨象,_________________

    (6)不再沉默中爆发,_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从听觉上描写了深秋号角的声音响彻天空,从视觉上用“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衬托出战士浴血奋战的悲壮。

    (2)荀子的《劝学》一文中,用来与“骐骥一跃,不能十步”进行对比论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周瑜的运筹帷幄。

  • 9、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采薇》情景交融,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写出诗人离开家乡时情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离骚》中,表现出诗人忧国忧民,热爱祖国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歌行》中诗人借山、海来抒发自己对人才的渴慕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询问弟子的治国志向,他首先从自己谈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消除弟子顾虑。

    (2)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___________”句和张孝祥 《念奴娇·过洞庭》中”___________”句,均以比喻手法表现了江水(湖水)之美。

    (3)鲁迅评价《史记》不但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而且拥有很高的文学价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诗人坚持理想,即使遭受酷刑也不会改变的决心。

    (2)《诗经·氓》中女主人公回忆了年少时两情融治的欢乐场面,紧接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在《赤壁赋》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世间万物都有不变的一面,我们不必羡慕的观点。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菩萨蛮

    李清照

    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注】①这首词是作者晚年流寓越中的作品。②沉水:即沉水香,一种有名的香料。

    【1】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是说,春风柔和,阳光淡薄,已经是早春的季节了。刚脱掉棉袄,换上夹层的春衫,“我”的心情很好。

    B.三、四句接着写昼寝后情形。“觉微寒”仍扣早春,鬓上梅花妆已经乱了。闲闲叙写,笔致闲适恬静,境界极美。

    C.下阕说故乡之愁时刻也忘不了,除非喝醉。意绪沉痛,笔致非常沉重,与上阕委婉的风格截然不同。

    D.全词上阕写早春之喜,下阕写思乡之苦,以美好的春色反衬有家难归的悲凄,深切感人,构思巧妙。

    【2】末尾两句历来为人推崇,请简要赏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燕太子丹质于秦,亡归。见秦且灭六国,兵以临易水,恐其祸至,太子丹患之。谓其太傅鞫武曰:“燕、秦不两立,愿太傅幸而图之!”太傅曰:“请入,图之。”鞫武曰:“燕有田光先生者,其智深,其勇沉,可与之谋也。”太子曰:“愿因太傅交于田先生,可乎?”鞫武曰:“敬诺。”出见田光,道太子曰:“愿图国事于先生。”田光曰:“敬奉教。”乃造焉。

    太子跪而逢迎,却行为道,跪而拂席。田先生坐定,左右无人,太子避席而请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田光曰:“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虽然,光不敢以乏国事也。所善荆轲,可使也。”太子曰:“愿因先生得交于荆轲,可乎?”田光曰:“敬诺。”即起,趋出。太子送之至门,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曰:“诺。”

    偻行见荆轲,曰:“光与子相善,燕国莫不知。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也,幸而教之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光窃不自外,言足下于太子,愿足下过太子于宫。”荆轲曰:“谨奉教。”田光曰:“光闻长者之行,不使人疑之,今太子约光曰:‘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是太子疑光也。夫为行使人疑之,非节侠士也。”欲自杀以激荆轲,曰:“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遂自刭而死。

    轲见太子,言田光已死,明不言也。太子再拜而跪,膝下行,流涕,有顷而后言曰:“丹所请田先生无言者,欲以成大事之谋,今田先生以死明不泄言,岂丹之心哉?”

    (选自《战国策·燕策》,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

    B. 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

    C. 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

    D. 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太傅,古代官职名,和太师、太保一起,位列“三公”。文中的“太傅”是太子太傅,太子太傅一般认为就是太子的老师。

    B. 足下,古代下称谓上,或同辈相称,用“足下”,意为“您”,属称对方的敬辞。

    C. 再拜,古代一种隆重的礼节,拜两次,表达敬意。

    D. 《战国策》是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著作,西汉刘向编定为三十三篇。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面对强大的秦国,燕太子希望太傅帮助他,为他出谋划策。太傅向他推荐了田光,田光向太子推荐了荆轲。

    B. 太子丹为了国事,亲自去拜访鞫武、田光和荆轲等贤人侠士,这充分表明他是一个礼贤下士的人。

    C. 田光年纪大了,劝说荆轲为太子出力,最后以自杀来激励荆轲并表明忠心。

    D. 太子丹听说田光死了,很伤心,双腿跪行,流着眼泪说自己要田光不要泄密的本意是想要和田光商议重大事情,并不是要他去死。

    4把下列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烛之武退秦师》)

    (2)见秦且灭六国,兵以临易水,恐其祸至,太子丹患之。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 西晋·陈寿《三国志·蜀书九》

    来而不可失者,时也;蹈而不可失者,机也。 宋·苏轼《代侯公说项羽辞》

    学如弓弩,才如箭镞。 清·袁枚《续诗品·尚识》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明·王阳明《教条示龙场诸生》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 北宋·潘阆《酒泉子·长忆观潮》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唐·刘禹锡《乐天见示伤微之、敦诗、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因成是诗以寄》

    以上六句是近期热播的《百家讲坛》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中点评到的经典名句,读过后,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的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