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车篷 笑靥 娇生惯养 形迹可疑
B. 寒暄 烟霭 苦思冥想 毛骨悚然
C. 脚踝 厮打 物富民丰 死而不僵
D. 汲取 杜撰 膏腴之地 契而不舍
2、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句是
A. 所守或匪亲
B. 距关,毋内诸侯
C.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D.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3、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所操之术多异故也 故:原因,缘故
B.以致天下怨谤也 谤:诽谤,指责
C.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 恤:顾虑,考虑
D.度义而后动 度:计划
4、下列选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针对“三农”问题,全国政协组织专题调研组,将分赴黑龙江、湖北等地,与全国13个产粮大省联合调研,提出了关于稳定粮食生产、拉动农村消费、增加农民收入的建议。
B.对于重视外语学习而忽略本国语言文字学习和使用的现象,我们要宣传引导,督促有关方面重视并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教学和使用。
C.近视患者都应当接受专业医师的检查,选择合适的眼镜,切忌不要因为怕麻烦、爱漂亮而不戴眼镜。
D.中南大学特批大三学生刘路硕博连读,为其专门制定培养方案,将其作为后备人才,进入侯振挺教授的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邻里之间的是非大多是由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屑小事引起的,不必寻根究底,你们还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吧。
B. 深处春秋鼎盛的时代,我们这些身强力壮的青年应该奋发有为,积极向上,刻苦学习,为国家和社会多作贡献。
C. 这位代表说的虽不是什么崇论宏议,但他说的话发自肺腑,句句实在,没有套话和假话,因此我们要更加重视。
D. 公安人员根据已有的线索,按图索骥,很快找到了那批被盗物资。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每个门槛下面都有一把钥匙
一缕烟,一个家。
顺子站在回村的路口。望着村子里那一缕一缕的炊烟从树梢上冒出来,望着自己家的房子在树林里闪烁着,顺子心里有些紧张又有些害怕。
三年了。他离开村子都三年了。
但顺子的心从没离开过这个村子。村里的人靠种地为生,每天早上,孩子们背了书包去上学,大人们便扛了锄头下地去干活。一把锁锁了门,钥匙就丢在门槛下,家家户户都这样。
在村里,谁都知道谁家的钥匙放在什么地方。有时,老张在地里干活,种子完了,要回家取种子,老李便从地里冒出头对他喊,老张呀,顺道上我家给我捎壶水来吧。老张就会走到老李家门前,从老李家门槛下取出钥匙开了门,拿了水壶。那样子就好像是进自家的门一样。因此,锁在村子里就成了一个摆设,真真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
顺子家的钥匙也是放在门槛下的。顺子的父亲几年前就去世了。尽管那时顺子已远离村子上了高中,一个星期才回家一次,但母亲去地里忙时,还是习惯将钥匙放在门槛下。
顺子明白,母亲是想让他回来随时都能进门。
可是,就在三年前,顺子的母亲突然病倒了,村里人帮忙将她送到了县医院。村长要为顺子母亲筹钱治病,母亲不让。
然而,要治好母亲的病,需要一大笔钱。顺子和母亲相依为命,上哪儿找这么多的钱呀。
顺子整整想了几天,为了救母亲,他决定铤而走险。
顺子有个同学,父亲是企业的老板,很有钱。前两天,他们一家外出旅游去了。
那天晚上,顺子等护士查过房,母亲也睡下后,便一个人悄悄出了门。
他在同学家的那扇门前定定地站了好长时间,还是伸手按下了门铃。他想,这时要是屋里有人,他就会放弃那个念头的。
可他等了好长时间,屋里却是没有动静。
也许这就是老天的安排吧。
那是一款梅花牌的锁子。顺子很是费了一些劲儿,才把它弄开。
顺子很快就找到了钱。顺子还没见过这么多的钱。他的手都有些抖了。哗哗的,他好像都能听得见自己手抖动的声音。
顺子将钱拿出来,又放了一些回去,再想了想,又放了些回去。他将手里的钱掂了掂,确定这些钱足够给母亲治病了,才将钱揣进包里,出了门。
两天,仅仅两天,警察就将顺子从医院里带走了。
顺子被定为盗窃罪,判了三年半。
顺子沿着回村的路,一步一步往前走着。
正是黄昏,在地里干活的村里人都开始回家。回家早的人,正从门槛下面摸出钥匙打开门。顺子借着黄昏作掩护,悄悄地走到自家的门前。
门锁着,那锁看起来冷冰冰的。
顺子习惯地弯下身子,将手伸进门槛下面。竟然摸到了钥匙。三年呀,难道这把钥匙一直在门槛下躺了三年?
顺子进了门,反手将门关上。想了想,他又拿出那把锁,把手从门缝伸出去,将门锁上,也许是出于习惯,他锁上门后,顺手将钥匙放在了门槛下。这样,从他门前经过的人,就不会发现他回来了。他这次回来,只是想偷偷地看一眼这个家,看一眼他的母亲。他是没脸再在这里待下去的。
顺子走到窗前拉好窗帘,才打开灯。
屋子里的一切都和三年前一样,不一样的是,三年前,每次回到家里,母亲就会忙前忙后,而现在,母亲却一动不动地待在墙上的相框里。
那天晚上,顺子睡得很沉。直到第二天快中午时,他才被开锁的声音弄醒。
他竖起耳朵听了听,确实是开锁的声音,而且就是他家的门。顺子赶忙起床,他从卧房里走出来时,见一个女人正推开他家的门,走了进来。
女人看见顺子,吃了一惊。接着,她的脸由吃惊变为了惊喜。
女人说,顺子,你回来了?
这女人是村里蒋木匠的媳妇,她怎么进到我家里来了?
顺子的疑惑写在了脸上。蒋木匠的女人便说,顺子,回来了好呀,村里人都说你是个孝子,你娘走时对村长说,要他帮着看好这个家等你回来。村长便安排人每隔一段时间,就来你家帮着打扫打扫,他想让你回来时,家里是干干净净的。这不,今天轮到我了。
蒋木匠的媳妇说着,就开始扫地抹桌子。
顺子也在抹,不过他抹的是脸上的泪,不知怎的,那泪越抹越多。
蒋木匠的媳妇打扫完屋子,便出了门。顺子也跟着蒋木匠的媳妇走出了门。那时已近中午,顺子看见村子里的人开始陆续从地里回来,他们走到门前,从门槛下掏出钥匙打开了门上的锁。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 顺子的父亲去世后,顺子和母亲相依为命。顺子在外读书一个星期才回家一次,母亲将钥匙放在门槛下,希望顺子能常回家看看。
B. “那锁看起来冷冰冰的。”“冷冰冰”三字写出了顺子的情绪低落:母亲去世使他感到家的温暖不再,出狱回村又担心遭受冷落。
C. 蒋木匠的媳妇从吃惊到惊喜,顺子从疑惑到释疑,小说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表现了他们两人在乍一见面之后的心理变化。
D. 小说从顺子出狱回家写起,而将因盗窃入狱等情节穿插在故事中间,这种把情节高潮置于开头的写法,造成悬念,增加了情节波澜。
E. 小说写了法律对人的规范和良好的社会风尚对人的感化,侧重表现了风尚引人向善的作用,展现了人性的淳朴和社会的和谐之美。
【2】顺子的内心矛盾复杂,有哪些具体表现?请简要分析。
【3】有人认为这篇小说的结尾匆匆收笔,显得仓促。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7、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中面对大千世界,诗人发出慨叹,表现诗人的雄心壮志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2)《氓》中以“淇”和“隰”的有界来喻示爱情的终结和痛苦的无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3)《再别康桥》集中表现了离别的惆怅诗句:__________,______, 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毛泽东在《沁园春 长沙》中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再别康桥》中,诗人用:________,________巧妙地写出了康河畔柳树的姿态之美。
(3)《荆轲刺秦王》中通过众宾客的穿戴来表现出送行气氛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氓》以桑叶的枯黄飘落,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5)《氓》以“淇”和“隰”的有界来喻示爱情的终结和痛苦的无边的句子是:_____ , 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的志向是暮春时节,换上春天的衣服,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少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唱着歌回来。
(2)《念奴娇·过洞庭》上阕写月下洞庭与天地一片澄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下阕中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的胸怀,与之气象交融、体现了诗人高洁的人格。
(3)《阿房宫赋》中以一连串的对比夸张地表现阿房宫的奢华,如房屋的柱子“____________________”,突出的钉头“____________________”。二者形成鲜明对比。
(4)在《六国论》中,苏洵指出“不赂者以赂者丧”。比如齐国没有贿赂秦国,却随五国迁灭,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燕赵两国处在秦国把其他国家快要消灭干净的时候,“____________________”,战败亡国,确实是不得已的事。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____________”一句描写了女主人公“以望复关”之前的动作,“____________”一句写出了女主人公看不到心上人的悲伤状态。
(2)苏轼的《赤壁赋》中,“____________”一句描写出作者与朋友乘坐的小船在江面上自由漂荡的状态,“____________”一句描写出作者感觉像凌空驾风而行的状态。
(3)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山间春、夏的美景。
11、名句默写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屈原表明人各有各的乐趣,而他穷其一生追求美政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归园田居》 中用白描手法静态描写房屋周围树木茂盛特点的对偶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庄子》中说,每个人寿命的长短,听凭造化,最后归结于消亡。正如《兰亭集序》中所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各题。
春宿左省
杜甫
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
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
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
注:①至德二载(757)九月,唐军收复了被安史叛徒所控制的京师长安;十月肃宗自凤翔还京,杜甫于是从鄜州到京,仍任左拾遗。左拾遗掌供奉讽谏,大事廷诤,小事上封事。所谓“封事”,就是密封的奏疏。这首作于乾元元年(758)杜甫在左拾遗任上。②掖垣:门下省和中书省位于宫墙两边,像人的两腋,故名。金钥,即金锁,开宫门的锁钥声。玉珂,即马铃。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颔联描绘出一幅宫廷月夜图:夜空在群星的照耀下,宫殿中的千门万户也似乎在闪动;宫殿高入云霄,靠近月亮,仿佛照到的月光也特别多。
B.颈联“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诗人采用虚写的手法想象夜中值宿时的情况,写诗人夜不敢寝,听到宫门开启的钥匙,想起上朝马铃的音波。
C.尾联中“数问”一词表现出诗人因为第二天要上奏封事焦急等待天亮的状态,刻画了诗人为国为民、勤勉尽职的形象。
D.全诗按空间顺序写诗,构思严谨。叙述详明而富于变化,描写真切而生动传神。
【2】全诗构思严谨,首联虽无一字点题却又字字点题,试结合诗歌首联进行分析。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送职方郎中王君赴任序
守令之誉,出于私爱狎昵者,固不足信;见于贤士大夫之称许,宜若可信矣。然君子好扬人之善而讳称人之恶,故犹有不足征者。然则如之何而可?亦惟闾阎之细民,田野之鄙夫,心不留毁誉,言不知触讳,感悦而归之,斯可信矣。此古之观风者所以采民谣而识循吏,知教化也。
余友王韦庵,永乐中为深泽令,在县且二十余年,示民以教化,字之如子,民实爱戴之如父母。尝坐擅发官廪赈民,逮于理,得输役以赎。民驱牛车二百辆代之役,弥月而竟,迎令还治,歌舞填道。又尝疾遘几危,民彷徨奔走,以香燃膊祷于神,谒医救疗之,无不至。疾间,则刲羊豕,巷歌醉饱以相庆。其得民若此类者不可殚纪。去县之日,民摭其善政为歌谣,言虽不能成章而意以独至。后为东朝官,营居室于长安西门,其民有不远数百里,操畚锸负砖瓦来趋其事者数十人,不浃旬而成。此余所目见者也。
及出为松江同知,首奏免逋租数十万,理冤狱,活无辜民以千数,劬力于民隐,如居深泽时。细民悦而归人,亦如深泽之民。每由公事至旁郡,求直者累累然相属于道,至拥其舟不得行。若是以观,君之所为,其得誉于人,非惟不出于私爱狎昵者之中,而见称于贤士大夫之文章,亦非过情矣。直不知视古之循良又何如邪?
内艰服除,来朝京师。大司马王公素知其贤,言于上,以为职方郎中。国家太平六七十年,内外军政虽有成法,然历年既久,宁无蔽欺之弊?皇上所以究心于此,分遣大臣巡行四方清理之,正欲辨别其是非真伪,以为取舍,庶使军之部伍有稽,而民之版图不乱,其法甚良而密,而职方实莅其事。今大司马既委君以此任,君当为知己者用,则将忘己之利害,以别白其是非,使枉者直,抑者伸,无告者依依有所赖,亦如深泽、松江之民,则君之才之德,为大臣之所荐闻,为天子之所举用,可无负矣,岂不毅然大丈夫哉!慎毋致人曰:“功名不及于居守令时。”则甚不可也。
【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出于私爱狎昵者 狎昵:亲昵
B. 字之如子 字:养育
C. 直不知视古之循良又何如邪 直:只
D. 累累然相属于道 属:嘱托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然君子好扬人之善而讳称人之恶 / 庶使军之部伍有稽,而民之版图不乱
B. 君当为知己者用 / 为天子之所举用
C. 民驱牛车二百辆代之役 / 分遣大臣巡行四方清理之
D. 其得誉于人 / 而见称于贤士大夫之文章
【3】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首奏免逋租数十万,理冤狱,活无辜民以千数。
(2)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
【4】本文是一篇赠序,请简要概括本文的写作目的。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华英学校在60年校庆活动中,邀请了三位大学在读的校友回母校做报告,他们分别介绍了自己的大学生活,都谈到了自己大学的校训对个人成长的影响,这些校训分别是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意思是君子应努力向上,发愤图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同济大学“同舟共济”;浙江大学“求是,创新”。
学校计划举行讨论会,围绕三所大学的校训展开讨论。在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和浙江大学的校训中,你对哪所大学的校训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