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组句子中不全含有词类活用的一组是
A. 扣舷而歌之 粪土当年万户侯
B.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一切不事事
C.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以膏泽斯民
D.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知者不惑
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 名花顷国两相欢, 常得君王带笑看
B. 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C.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彻魂
D.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暗暗生天际
3、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B. 而今安在哉 侣鱼虾而友麋鹿
C.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固一世之雄也
D.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欲呼张良与具去
4、下列语句中,语言使用最得体、恰当的一项是
A.校园绿化带:
在校园内,请您高抬贵脚放过茵茵绿草,好不好?就你有生命,小草就没有么?
B.候车室等公共场所:
吸烟有害健康,你不顾及自己的健康,也不该去戕害别人吧!
C.高铁列车:
全列禁止吸烟!在卫生间内吸烟会造成列车自动停车,由此要负法律责任!
D.高速公路路边交通警示牌
各位驾驶员朋友们,你们好!有个常识想必大家都应该清楚,那就是—如果在开车过程中使用手机,仅仅3秒钟就一定会造成交通事故,血啊!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药物极易被机体吸收,从而克服了中药吸收慢、见效慢,这是中药系列组方的最大特点。
B.一段时间以来,汉字书写大赛、非遗保护等文化现象引人注目,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已越来越为国人所认知。
C.浙江省的“彩虹计划”围绕“支持乡村振兴”为主题,帮助留守儿童的父母返乡创业就业,陪伴孩子成长。
D.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气质,我们的时代将以怎样的面貌被书写,取决于我们每个人的优异表现。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微信综合征
刘七平
阿辉百无聊赖地挤在地铁人流里,准确地说,是困在隐形的手机网络里。人们都在埋头把玩自己的手机,玩游戏,刷微信。阿辉的超薄手机没电了,要不然他会像往常一样,埋头关注微信朋友圈里的动态。
阿辉又试着长按了一下开机键,手机还是黑屏。他长舒了一口气。什么时候开始迷上微信,以至于每天不看微信就心里空落落的?阿辉自己也记不清了。
走在复兴门换乘站的人流中,阿辉忽然决定去附近的大学室友阿鹏家蹭顿晚饭。阿辉想起微信里的一条段子:因为微信,朋友变成了网友,网友变成了朋友。阿辉苦笑了一声,细想起来,自己半年多没跟阿鹏见面了,平时两人只在微信上互动交流。
阿辉敲开了阿鹏的房门,却见阿鹏一脸疲惫地开了门,眼眶泛红。
“大哥你这是咋了?”阿辉一边往客厅走,一边关切地问。
“没什么……”阿鹏在阿辉对面的沙发上坐了下来,问道,“你怎么想起来看我了?也不提前打声招呼……”
“喀,我的手机没电了。内人加班,所以我想来蹭嫂子做的美食。咦,我嫂子呢?”阿辉四周张望着。
“她刚出去了……”阿鹏给阿辉倒了一杯水,转移了话题,“你最近咋样?忙不?”
“我呀,瞎忙,老样子。”阿辉也转移了话题,“借你的充电器使使,我的充电器落家里了。”
阿鹏起身从书房里拿来充电器,递给了阿辉。阿辉打开手机后,登陆了微信,津津有味地浏览着朋友圈里的最新动态。阿辉的手指在手机屏幕上飞舞,一会儿点赞,一会儿分享转发,一会儿留言评论。
“大哥你看这条,超搞笑!”说着,阿辉把手机递给了阿鹏。
阿鹏探头瞅了一眼,兴致不高地说:“我看过这个,没啥意思。”
阿辉看了阿鹏一眼,这才察觉他的心情不太好。
阿辉放下手机,一追问才知道阿鹏和媳妇吵架了。祸根竟是微信。自从阿鹏最近迷上微信后,每天回家后一有空就刷微信,话比从前少了,跟媳妇几乎没什么交流。以前两人经常一起看电视,或者出门遛弯,家长里短,其乐融融。赶上今天媳妇上班累,心情不好,就和阿鹏拌嘴吵起来了。
阿辉有些难为情,劝慰了阿鹏一番。阿鹏领着阿辉来到楼下的一家饭馆,聊了很多知心话。聊到动情处,两人都唏嘘不已。
“面对面聊聊天,挺好,久违的感觉啊。”阿辉一边给两人的杯子里添酒,一边感慨道。
“是啊。来,再干一杯,为了这种久违的感觉。”阿鹏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这时,阿辉媳妇打来电话,说已经到家门口了,发现没带钥匙。阿辉挂了电话,与阿鹏匆匆道别。
赶回家中后,阿辉跟媳妇说起阿鹏吵架的事,媳妇愤慨地说:“微信就是害了不少人,包括你,每天睡觉前抱着个手机看些没用的东西。依我看,微信比女人更有魅力,你干脆跟手机一起过日子算了。”阿辉连忙放下手机,哈腰赔不是。
临睡前,阿辉趁媳妇洗漱的空隙,还是忍不住偷偷登录了微信。通讯录显示有一条未验证消息,竟是父亲的手机号发来的。父亲年初刚学会发短信,如今怎么用上微信了?阿辉迟疑一下,验证通过了。
不一会儿,阿辉收到父亲发来的一条微信语音:儿啊,我刚跟邻居小张学会用微信了,还不太熟练。他说经常在朋友圈里跟你交流,说城里年轻人都好玩微信。有了微信,以后我就不用专门等你的电话了。最近都挺好吧?
阿辉愣坐在床头,眼眶不禁湿了。他快一个月没给父亲打电话了,此刻心里愧疚不已。他马上拨通了父亲的手机:“爸,您还没睡呢?”
“没,我不困。你收到我发的微信了吗?”电话那头传来父亲激动的声音,紧接着是一阵咳嗽声。
“收到了。爸,您的哮喘又犯了?”阿辉关切地问。
“我没事,老毛病了,别担心我。你以后每天在朋友圈里说点工作、生活的事吧,我会经常关注你。”电话那头又传来一阵刺耳的咳嗽声。
“爸,我会经常更新朋友圈的……不,我会经常给您打电话……”阿辉没说几句,一时哽咽得说不出话了。
(《山东文学》2015年第6期)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本文源自生活,极具典型性。阿辉们的生活状态是部分现代人生活的缩影,生活在隐形的手机网络里,生活在缺乏温情的虚幻世界中。
B.文中的阿鹏也是“微信综合征”患者,本是其乐融融的家庭,却因阿鹏迷上微信使夫妻形同陌路,再加上巨大的生活压力,家庭出现危机。
C.文中阿辉的父亲没有落伍于时代,也跟邻居小张学会使用微信,是为了更好地和儿子交流,不用再等儿子的电话。真诚朴实的父爱令人动容。
D.本文擅长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如“阿辉又试着长按了一下开机键”细节,形象地表现了阿辉对微信的依赖以及微信对人的毒害。
【2】本篇小说构思极有特色,请概括本文在情节安排、表现主题上体现出的构思特点。
【3】本篇小说的标题是“微信综合征”,有人觉得改用“莫让亲情等待”好。你认为是原标题好还是改用的标题好?请结合文本说说你的看法。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短歌行》中写诗人以周公自励的典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2)《归园田居》中写诗人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3)《沁园春·长沙》的下阕用夸张手法巧妙回答“谁主沉浮”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体现诗人不愿违背心意趋炎附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琵琶行>并序》中哪两句表现了诗人与琵琶女的感情共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这一神话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锦瑟》中用鲛人眼泣出珠的典故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原创题)《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刘禹锡的一首酬答诗,他接过白居易“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的话头,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自己谪居巴山楚水已久。
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五人墓碑记》中表明作者写作目的的句子是: , 。
(2)《琵琶行》中 , 两句,写的是演奏正式开始之前的准备过程。
(3)杜甫在《登高》中描写秋风落叶飘零,长江奔流的壮阔画面的诗句是 , 。
(4)《蜀道难》中 , 两句写山势高险,即便是善飞的黄鹤、轻捷的猿猴都难越过。
(5)李商隐在《锦瑟》中借庄周梦蝶、望帝啼鹃两个典故来抒发自己感情的名句是 , 。
(6)《声声慢》的主旨句是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使用了杜牧《泊秦淮》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语句,表达对国家安危的担忧。
(2)比喻在文章中是常用的修辞手法,如《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用比喻的方法形象地说明了阿房宫中走廊和屋檐的建筑特征。
(3)治理国家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古人对治国有许多的经验和体会,如孔子认为“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赤壁赋》 中展现一叶扁舟任凭漂荡,浩渺江面上自由来去的情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
(2)《离骚》中表明自己遭到不公正对待的原因之一是在上位者的荒唐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
(3)《诗经·氓》中与“青梅竹马”意境相仿的一句是:总角之宴,______。
1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小题。
晓 行①
张问陶
人语梦频惊,辕铃动晓征。
飞沙沉露气,残月带鸡声。
客路逾千里,归心折②五更。
回怜江上宅,星汉近平明。
注:①这首诗是作者于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由汉阳入帝都途中作。②折:萦绕。
【1】本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简要分析
【2】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诗歌第二联“飞沙沉露气,残月带鸡声”。
13、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吾对曰:‘定于一。’‘孰能一之?’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孰能与之?”对曰:‘天下莫不与□。王知夫苗□?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
(选自《孟子·梁惠王上》)
【1】文中的“对曰:天下莫不与□。王知夫苗□?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三个空框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也 乎 矣
B.矣 哉 也
C.矣 乎 也
D.哉 矣 乎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
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
【3】文中多处用到比喻论证方法,请任举一例并结合文意简析使用这种方法说理的好处。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这个世界瞬息万变。可是对大多数人来说,生活的变化是缓慢的。今天和昨天似乎没有什么不同;明天也可能和今天一样。也许人一生仅仅有那么一两个辉煌的瞬间,甚至一生都可能在平淡无奇中度过……然而只有那种迷失在忙碌之中,眼里熟悉了平淡,心中甘于平庸,生活上安于现状的人,才是真正的平凡。
真正的勇士向来默默无闻,喧哗不止的永远是自视高贵的一群。纵使我们的世界如此平凡,纵使我们是如此渺小,但我们仍要用自己的方式,实现梦想,在乎凡的世界中活出不平凡。
读完上述材料,你产生了哪些感悟与思考?你有过类似的体验和经历吗?请全面理解材料,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作文。要求: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