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中医药是我国医疗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如何将中医药创新成果转化为国家力量则需要下一番功夫不可。
B.完善食品安全举报的平台和机制,将举报机制纳入食品谣言智能预警处理平台,让消费者打造对食品安全的信心。
C.这些文献资料从日本侵华的阴谋、战争的决策及战役的部署等方面完整、系统地记录了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全过程。
D.展览展出的各类化石及模型,揭示了从距今几万年到5亿多年的漫长岁月长河中,古脊椎动物的神奇演化进程。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或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便嬖(pián pì) 羟基(qiāng) 歧(qǐ)路 加冠(guàn)礼 勠力同心
B.肯綮(qìng) 寒喧 精髓(suí) 佚之狐 夜缒(zhuì)而出
C.戗兽(qiàng) 窸窣(xī sū) 接榫(sǔn) 飨士卒 如翚(huī)斯飞
D.嗔目 罪愆(yǎn) 疟疾(nüè) 汗涔涔 偃旗息鼓
3、对下列句中“之”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②是寡人之过也 ③邻之厚,君之薄也
④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⑤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⑥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A.①③④/②⑥/⑤
B.①②/③⑥/④⑤
C.①④/②③⑥/⑤
D.①⑤/②⑥/③④
4、下列句子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将息:养息、休息
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参省:检查反省
C.枫叶荻花秋瑟瑟 瑟瑟:草木萧疏干枯的样子
D.作《师说》以贻之 贻:赠送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群臣怪之 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③刑人如恐不胜 ④函封之 ⑤太子迟之
⑥吾得兄事之 ⑦其人居远未来 ⑧臣活之 ⑨范增数目项王 ⑩常以身翼蔽之
A.①⑧/②③/④⑥⑨/⑤⑦⑩ B.①⑤/②⑨⑩/④⑥/③⑦⑧
C.①⑧/②⑤⑦/③⑨/④⑥⑩ D.①⑤/②⑧/④⑥⑩/⑦/③⑨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哦,香雪
铁凝
如果不是有人发明了火车,如果不是有人把铁轨铺进深山,你怎么也不会发现台儿沟这个小村。
不久,这条线正式营运了,人们挤在村口,看见那绿色的长龙一路呼啸,挟带着来自山外的陌生、新鲜的清风,擦着台儿沟贫弱的脊背匆匆而过。
可是,记不清从什么时候起,列车时刻表上,还是多了“台儿沟”这一站,每晚七点钟,由首都方向开往山西的这列火车在这里停留一分钟。
这短暂的一分钟搅乱了台儿沟以往的宁静,台儿沟的姑娘们刚把晚饭端上桌就慌了神,她们心不在焉地胡乱吃几口,扔下碗就开始梳妆打扮。她们洗净蒙受了一天的黄土、风尘,露出粗糙、红润的面色,把头发梳得乌亮,然后就比赛着穿出最好的衣裳。有人换上过年时才穿的新鞋,有人还悄悄往脸上涂点胭脂。然后,她们就朝村口,朝火车经过的地方跑去。
香雪总是第一个出门,隔壁的凤娇第二个就跟了出来。
姑娘们每次都能发现些新东西,比如妇女天上的金圈圈、手腕上比指甲盖还要小的手表。“皮书包!”香雪也发现了一只棕色人造革学生书包。
哦,五彩缤纷的一分钟,你饱含着台儿沟的姑娘们多少喜怒哀乐!
日久天长,她们又在这一分钟里增添了新的内容,她们开始挎上装满核桃、鸡蛋、大枣的长方形柳条篮子,站在车窗下,抓紧时间跟旅客和和气气地作买卖,换回台儿沟少见的挂面、火柴,以及姑娘们喜爱的发卡、纱巾,甚至花色繁多的尼龙袜。香雪平时话不多,胆子又小,但作起买卖却是姑娘中最顺利的一个,有时她也抓空儿向他们打听外面的事,打听北京的大学要不要台儿沟人,打听什么叫“配乐诗朗诵”。
香雪是台儿沟唯一考上初中的人,台儿沟没有学校,香雪每天上学要到十五里以外的公社。公社中学虽然女同学不少,但她们的言谈举止,一个眼神,一声轻轻的笑,好像都是为了叫香雪意识到,她是小地方来的,穷地方来的。
“你上学怎么不带铅笔盒呀?”她们问。每到这时,香雪的同桌就把自己那只宽大的泡沫塑料铅笔盒摆弄得哒哒乱响。香雪的心再也不能平静了,她好像忽然明白了同学们对于她的再三盘问,明白了台儿沟是多么贫穷。
深秋,山风渐渐凛冽了,天也黑得越来越早。但香雪和她的姐妹们对于七点钟的火车,是照等不误的,她们仿照火车上那些城里姑娘的样子把自己武装起来,整齐地排列在铁路旁像是等待欢迎远方的贵宾,又像是准备着接受检阅。
火车停了,它对台儿沟表现了少有的冷漠。
香雪顺着车身一直向前走去,它的出现,使她再也不想往前走了。她认清了,放在一个女学生面前的真是一只装有吸铁石的自动铅笔盒。不知怎么的,她就朝车门跑去。当她在门口站定时,还一把攥住了扶手,香雪终于站在火车上了。这时车身忽然悸动,接着车门被人关上了,香雪扑到车门上,看见凤娇的脸在车下一晃。她拍打着玻璃,冲凤娇叫喊着:“凤娇!我怎么办呀!”
列车无情地载着香雪一路飞奔,下一站叫西山口,西山口离台儿沟三十里。这里上车的人不少,下车的却只有一位旅客。
她胳膊上少了那只篮子,她把它悄悄塞在女学生座位下面。在车上,当她红着脸告诉女学生想用鸡蛋换铅笔盒时,女学生一定要把铅笔盒送给香雪,但香雪收下了铅笔盒,到底还是把鸡蛋留在了车上。台儿沟再穷,她也从没白拿过别人的东西。
一轮满月升起来了,照亮了寂静的山谷、灰白的小路,照亮了秋日的败草、粗糙的树干,还有一丛丛荆棘、怪石,还有漫山遍野那树的队伍,还有香雪手中那只闪闪发光的小盒子。她这才想到把它举起来仔细端详。她看清了它是淡绿色的,盒盖上有两朵洁白的马蹄莲。她打开盒盖,觉得应该立刻装点东西进去。她从兜里摸出一只盛擦脸油的小盒放进去,又合上了盖子。只有这时,她才觉得这铅笔盒真属于她了,真的。
她站了起来,忽然感到心里很满意,风也柔和了许多。她发现月亮是这样明净,群山被月光笼罩着,像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那秋风吹干的一树树核桃叶,卷起来像一树树金铃铛。她在枕木上跨着大步,一直朝前走去。台儿沟一定会是“这样的”:那时台儿沟的姑娘不再央求别人,也用不着回答人家的再三盘问。火车上的漂亮小伙子都会求上门来,火车也会停得久一些,也许三分、四分,也许十分、八分。它会向台儿沟打开所有的门窗,要是再碰上今晚这种情况,谁都能从从容容地下车。
台儿沟在哪儿?香雪向前望去,她看见迎面有一颗颗黑点在铁轨上蠕动。再近一些她才看清,那是台儿沟的姐妹们。香雪忽然觉得心头一紧,不知怎么的就哭了起来,那是欢乐的泪水,满足的泪水。面对严峻而又温厚的大山,她心中升起一种从未有过的骄傲。她举起铅笔盒,迎着对面的人群跑去。
迎面,那队伍也流动起来了。同时,山谷里突然爆发了姑娘们欢乐的呐喊。古老的群山终于被感动得战栗了,它发出宽亮低沉的回音,和她们共同欢呼着。
哦,香雪!香雪!
(原载《青年文学》1982年第5期,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每晚七点钟,由首都方向开往山西的这列火车在台儿沟停留一分钟,这给台儿沟带来热闹,也反映出了台儿沟的落后与贫穷。
B.与其他姑娘关注穿着打扮不同,香雪打听的内容是北京的大学和“配乐诗朗诵”,这体现出她有别于常人的高远的精神追求。
C.火车上的女学生要把铅笔盒送给香雪,但香雪执意用鸡蛋交换,表明她有强烈的自尊心,不轻易接受他人施舍的心理特点。
D.香雪返回台儿沟时,心中升起一种从未有过的骄做,说明这次历险虽给香雪带来了考验,也让她感受到了成熟蜕变的喜悦。
【2】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火车象征着现代文明,它为台儿沟打开了扇瞭望外面世界的窗口,唤醒了山村姑娘心中的精神向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B.“迎候贵宾”“接受检阅”,姑娘们将自己客体化,自觉地将自己放在低微的地位上,体现了她们谦卑有礼的形象特征。
C.作者通过人物外貌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了山村少女们纯真善良、清白无瑕的心灵,洋溢着浓郁的浪漫主义气息。
D.作者选取了第三人称的叙述视角,把叙述者确定在村外人的位置上,根据情感抒发的内在逻辑将情节片段加以组接。
【3】结合全文,请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深刻含义。
古老的群山终于被感动得战栗了,它发出宽亮低沉的回音,和她们共同欢呼着。
【4】自动铅笔盒多次出现,简析其对香雪这个人物形象刻画的映衬作用。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操《观沧海》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描写了海水荡漾、峰峦矗立的景象。
(2)在《沁园春长沙》中,作者面对一派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思绪万千,不禁发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道出雄心壮志,表现博大胸怀。
(3)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___________________。(《荆轲刺秦王》)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柳永的《雨霖铃》中运用动作和神态描写,刻画两人离别时难舍难分的形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痛心于在由北魏太武帝拓跋焘行宫改建的祠庙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景象,认为人们早已遗忘战败的屈辱史。
(3)《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诗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心情,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中,作者在饱览湘江秋色后慷慨激昂地反问:怅寥廓,__________,谁主沉浮?
(2)《雨巷》中,作者对丁香姑娘进行了全方位描写: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____________,丁香一样的忧愁。
(3)《再别康桥》一诗中,作者对母校万分不舍:在康河的柔波里,______________。
(4)《荆轲刺秦王》里,描写了荆轲视死如归的细节: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______________。
(5)《纪念刘和珍君》里,鲁迅认为爱国学生是真的猛士,______________,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6)《鸿门宴》中,樊哙劝刘邦及时脱身不必在乎小节:大行不顾细谨,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就在沉默中灭亡。(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2)风萧萧兮易水寒,_________________!(《荆轲刺秦王》)
(3)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4)她静默地远了,远了,____________,走尽这雨巷。(戴望舒《雨巷》)
(5)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徐志摩《再别康桥》)
(6)徐志摩在《再别康桥》中用拟人手法写出水草随波起伏,仿佛在向诗人点头致意,表现康桥对诗人欢迎态度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荆轲刺秦王》中“易水诀别”描写士兵们被荆轲的慷慨歌声感染,同仇敌忾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在横线上填写出作品原句。
①谈笑间,__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②人生如梦,__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③______________,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定风波》)
④元嘉草草,封狼居胥,____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⑤寻寻觅觅,冷冷清清,______________。(李清照《声声慢》)
⑥天也,______________!(关汉卿《窦娥冤》)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1】下面对这首诗歌的内容和手法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点出昭君村在荆门,诗人在夔州白帝城发挥想象力,由近及远,构想出群山万壑随着险急的江流,奔赴荆门山的雄奇壮丽的图景。
B.颔联写尽了昭君一生的悲剧。“一去”二字,是怨的开始,“独留”两字,是怨的终结,用了对比的手法。
C.颈联写汉元帝从图画里认识了昭君,所以就造成了昭君葬身塞外的悲剧。昭君虽骨留青冢,魂灵还会在月夜回到生长她的父母之邦。
D.尾联借千载作胡音的琵琶曲调,点明全诗写昭君“怨恨”的主题。
【2】这首诗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分析。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人,年十五六时,袖文一编,投著作郎顾况。况能文,而性浮薄,后进文章无可意者。览居易文,不觉迎门礼遇曰:“吾谓斯文遂绝,复得吾子矣。”贞元十四年,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元年,授整屋县尉,居易所著歌诗皆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士君子多之,而往往流闻禁中。章武皇帝纳谏思理,渴闻谠言,二年,召入翰林为学士。三年,拜左拾遗,上欲加河东王锷平章事,居易谏曰:“锷诛剥民财,以市恩泽,与之宰相,深无益于圣朝。”请罢河北用兵,凡数千百言,皆人之难言者。五年,除京兆府户曹参军。十年七月,贬为江表刺史,追诏授江州司马。十三年冬,量移忠州刺史。十四年三月,停舟夷陵,时季弟行简从行。冬,召还京师,明年,知制诰,加朝散大夫,始著绯。长庆元年,移宗亲试制举人,又与贾餗、陈岵为考策官。凡朝廷文字之职,无不首居其选。求外任,除杭州刺史。秩满,除太子左庶子。宝历中,复出为苏州刺史。文宗即位,征拜秘书监,九月,召居易与僧、道对御讲论。居易论难锋起,辞辨泉注,上疑宿构,深嗟挹之。居易初入翰林,蒙英主特达顾遇,颇欲奋厉效报,苟致身于訏谟之地,则兼济生灵。蓄意未果,流徙江湖,几沦蛮瘴。自是宦情衰落,无意于出处,唯以吟咏情性为事。大和以后,凡所居官,未尝终秩,率以病免。会昌中,以刑部尚书致仕。与香山僧结香火社,每肩舆往来,白衣鸠杖。大中元年卒,时年七十六。居易尝写其文集送江州东西二林寺洛城香山圣善等寺无子以其侄孙嗣遗命不归下邦可并于香山家人从命而葬。
(节选自《旧唐书•白居易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居易尝写其文集/送江州东西二林寺/洛城香山圣善等寺/无子/以其侄孙嗣/遗命不归下邦/可葬于香山/家人从命而葬焉/
B.居易尝写其文/集送江州东西二林寺/洛城香山圣善等寺/无子/以其侄孙嗣/遗命不归下邦/可葬于香山/家人从命而葬焉/
C.居易尝写其文/集送江州东西二林寺/洛城香山圣善等寺/无子/以其侄孙嗣遗命/不归下邦/可葬于香山/家人从命而葬焉/
D.居易尝写其文集/送江州东西二林寺/洛城香山圣善等寺/无子/以其侄孙嗣遗命/不归下邦/可葬于香山/家人从命而葬焉/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量移,在古代大多是指官吏因罪被贬谪到远方,遇赦酌情调迁近处任职。
B.古代常用“伯仲叔季”表示兄弟长幼之序,“季弟”都指在兄弟中排行第四。
C.著绯,也作“着绯”,即穿红色的官服:古代用不同颜色的官服,表示官吏品级的高低。
D.古代官吏的任期也有年限,“秩满”指任期届满,与文中“终秩”同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白居易初心远大,诗文针砭时弊。他入仕之初常存兼济天下之心,他写的讽喻诗备受有识之士推崇,其至传进了宫中,他也由此被皇帝看重,元和二年受召官拜左拾遗。
B.白居易敢言直谏,图报知遇之恩。他敢于直言不讳地揭发一方大员盘剥民财,博取恩宠的丑恶,也能洋洋洒酒进谏人们难以出口之言,可算是不计利害,尽忠职守。
C.白居易文才横溢,也曾得到赏识。他帮助穆宗选拔人才,处理朝廷的文字工作;在御前讲佛论道,辩才无碍,让皇帝简直觉得他事先有所准备,因此得到文宗的赞叹。
D.白居易生不逢时,晚年独善其身。他还没来得及实现夙愿,中途就遭逢贬谪,几乎命丧南方;仕途几经沉浮,退职后和香山僧人来往频繁,过起了闲云野鹤般的生活。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览居易文,不觉迎门礼遇曰:“吾谓斯文遂绝,复得吾子矣。”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王羲之《兰亭集序》)
14、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求学路上,身边总有一些对你产生重要影响的人,至亲、良师、益友……他们可能影响了你求学的理想、态度或方法等让你的求学之路发生转变。
请选择一个具体人物,以“求学路上,幸好有你”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文体特征鲜明,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