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本届湖湘文化研讨会在岳麓书院召开,推举您忝列“湖湘文化研究会”理事。
B.见到仍然戴着白花的朋友,他同情地说:“听闻家严前些日子过世,希望你节哀顺变!”
C.一位同学在班上的学习方法交流会上说:“我殷切期望方法不当的同学调整心态,改进方法,取得佳绩。”
D.王老师捧着一幅字画凑到李老师跟前:“区区草字,不成敬意,请您笑纳。”
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人格 , 。 , , , 。
①它要求一个人应有高尚的道德追求
②勇于承担对他人、对社会的道德义务
③是做人的尊严、价值和品质的总和
④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⑤是指人与动物相区别的内在规定性
⑥做到自尊、自爱、自强、自律
A. ③⑥①④⑤②
B. ③⑤①②④⑥
C. ⑤②①⑥④③
D. ⑤③①②④⑥
3、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多年来,诸如“金光大道”、“我们走在大路上”、“高大的”、“雄伟的”、“宽阔的”、“全新的”……这类大词一直很流行。
①唯有如此,才是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形象。
②这些词代表的是对国家形象的想象、象征。
③在我看来,它们更是那些大词的具体化、符号化、空间化、物质化。
④后来,这些大词就不仅仅是文学性的想象了,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世界本身。
⑤许多人说到今天中国城市千篇一律的同质化,都说它们是马赛克、瓷砖、高楼大厦、钢筋水泥的同质化。
⑥转眼之间,一条条“金光大道”、一座座高大、雄伟、宽阔、光芒万丈的城市在中国拔地而起,黑暗望风而逃。
A.④⑥③①②⑤ B.②①⑥③④⑤ C.④②①⑥⑤③ D.②①④⑥⑤③
4、下列选项中,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蕴含的道理最相似的一项是( )
A.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B.蓬生麻中,不扶而直
C.公生明,偏生暗
D.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5、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组是( )
A. 秦王必说见臣
B.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C. 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
D. 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郭沫若的“崛起”
邹士方
郭沫若的《女神》是中国最优秀的新诗诗集,《女神》的诞生使郭沫若成为中国新诗界的巨人,奠定了他在整个新文学史上的地位。《女神》的诞生同一个人很有关系,他可以算作是《女神》的“催产婆”,这个人就是宗白华先生。1918年11月,宗白华开始担任上海《时事新报》副刊《学灯》主编,宗白华就是在这期间发现和扶植了郭沫若。
《学灯》属于“学艺性副刊”,原来占据主要篇幅的是学术性讨论、报道、翻译、名人演讲录及编作者之间的通信。宗白华到来后,把哲学、美学和新文艺(特别是新诗和戏剧)的血液输入《学灯》,使《学灯》大放异彩,成为闻名遐迩的五四时期四大副刊之一。在宗白华的建议下,1919年8月15日《学灯》开辟《新文艺》栏,开始刊载新诗。宗白华从大量来稿中发现了字体秀丽的日本来件,深为留学生的浪漫热情而感动。他没有因为上面陌生的作者名字而看轻作品的实际价值,不久署名“沫若”的诗作《鹭鸶》与《抱和儿浴博多湾中》在9月11日《学灯》刊出。
当时郭沫若在日本福冈九州大学医学部学习,出于爱国热情,他集合几个同学组织了一个小团体“夏社”,出油印小报。在编印小报过程中,他经常阅读上海的《时事新报》,《学灯》引起了他浓厚的兴趣。他在8月29日《新文艺》栏上读到康白情的白话诗《送慕韩往巴黎》,这唤起了他的胆量,遂将自己以前的诗作投寄《学灯》,不想很快刊出,惊喜若狂。在此之前郭沫若虽有创作和翻译,但他知音难觅,作品寄回国内,屡屡碰壁。这次作品第一次变成了铅字,给他的生活道路和创作历程带来了决定性的转折。
闸门已经打开,诗人的才华之泉终于迸发奔流了!宗白华以敏锐的洞察力,判断出年轻诗人胸中蕴藏着不可估量的创造力,看到一颗珍珠正在东洋岛国烁烁闪光,他以惊人的气魄将“无名小辈”的作品接二连三地大量发表,9月下旬至11月下旬就陆续发表了《死的诱惑》《新月白云》《某礼拜日》等十几首。宗白华鼓励比自己年长五岁的郭沫若尽量写诗,为此1920年1月宗在《学灯》取消了《新文艺》栏而代以《新诗》栏。郭凡有诗寄去,宗毫无保留地发表,甚至有时用《学灯》整个篇幅。郭沫若像一座作诗的工厂,产品有了销路,他的诗兴大发,于是他的诗像潮水一样接连不断地在《学灯》上涌现出来。大量地编发一位无名作者的新诗,在《学灯》编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在中国报刊史上也是罕见的。
在现代文学史上,宗白华不仅是郭沫若新诗的最初编发者,而且是第一位评论者和鉴赏家。他在给郭沫若的信中说:“我很希望《学灯》每天发表你一篇新诗,使《学灯》有一种清芬,有一种自然的清芬。”对于《凤凰涅槃》和《天狗》二诗,他热烈地赞颂:“你的凤歌真雄丽,你的诗是以哲理做骨子,所以意味浓深。不像现在有许多新诗一读过后便索然无味了。所以白话诗尤其重在思想意境及真实的情绪,因为没有辞藻来粉饰他。”“你《天狗》一首是从真感觉中发出来的,总有存在的价值,不过我觉得你的诗,就是形式方面还要注意。你诗形式的美同康白情的正相反,他有些诗,形式构造方面嫌过复杂,使人读了有点麻烦,你的诗又嫌简单固定了点,还欠点流动曲折,所以我盼望你考察一下,研究一下。你的诗意诗境偏于雄放直率方面,宜于作雄浑的大诗,所以我又盼望你多作像凤歌一类的大诗,这类新诗国内能者甚少,你将以此见长。但你小诗的意境也都不坏,只是构造方面还要曲折优美一点,同作词中小令一样。要意简而曲,词少而工。”
对于宗白华的扶植和帮助,郭沫若是永远不忘的,他认为由于宗白华给予他很大的鼓励使他有最初的一本《女神》的集成,他甚至感激地称宗白华为“我的钟子期!”
(选自《艺术大师的流年碎影》,有删改)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宗白华可以算作是《女神》的“催产婆”,《女神》是中国最优秀的新诗诗集,《女神》奠定了郭沫若在新文学史上的地位。
B.《学灯》之所以成为闻名遐迩的五四时期四大副刊之一,与宗白华引入哲学、美学和新文艺,并将其与过去的学术讨论等内容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密切相关。
C.宗白华用大量发表当时并无名气的郭沫若的诗作,打破《学灯》编辑的惯例,激发了郭沫若的创作热情。
D.这篇传记通过记述宗白华发现郭沫若并扶植他“崛起”的故事,既赞扬了宗白华的伯乐之功,也肯定了郭沫若的新诗创作才华。
【2】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宗白华认为郭沫若的诗有一种自然的清芬,内容富于哲理,意味深浓,形式简单固定,欠流动曲折,意境偏于雄放直率,宜作雄浑大诗。
B.郭沫若不仅具有爱国的热情,还有过人的胆量和惊人的创作才华,这是他成功的基础和必要条件。
C.郭沫若对《学灯》有着浓厚的兴趣,就将自己以前的诗作投寄《学灯》,没想到被刊载,这唤起他的胆量,他的生活和创作从此发生决定性的转折。
D.宗白华不重名气只重才情的选诗标准,使郭沫若得以被发现,宗给了郭以知音般的理解,激发了他的创作激情,给他的生活和创作带来决定性的转折。
【3】宗白华为郭沫若的“崛起”提供了帮助,以下内容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宗白华把哲学、美学和新文艺的血液输入《学灯》,减少学术性讨论行等内容,使《学灯》成为远近闻名的副刊。
B.宗白华不在意郭沫若是“无名小辈”,而看重作品的实际价值,并且敏锐地判断出郭沫若具有不可估量的创造力。
C.宗白华欣赏郭沫若的诗作并提出了不少中肯的创作意见,既鼓舞了郭,也帮助郭提高了创作水平。
D.宗白华以惊人的气魄接二连三大量发表郭沫若的诗作,给了郭向世人展示才华的机会。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的《登高》中发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
(2)李煜在《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一词中用比喻、夸张、设问手法写出愁思的多与深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离骚》中表现屈原坚守前圣的美好品行,甘愿为正道而献身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氓》的这两句“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以比兴的手法表现女主人公的年轻美丽。
③《兰亭集序》中作者表达了生死本不相同,长寿短命也不一样观点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
④《赤壁赋》中侧面描写箫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游褒禅山记》中王安石认为 __________________ ,是自己不必后悔的,也是别人不会讥笑的。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归园田居(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露了作者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为全诗定下一个基调,同时又是一个伏笔,它是诗人进入官场却终于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
(2)《论语》中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在荀子的《劝学》中,也有一句直接提到了学与思的关系,这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中国是一个有着尊师传统的国家,韩愈在《师说》中指出教师作用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题文)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_”一句写南朝宋文帝北伐的结果,作者借此事慨叹南宋近事,讽喻当朝统治者。
(2)韩愈在《师说》中将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士大夫之族从师的态度进行对比,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质疑来批评不愿从师的士大夫。
(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词人借古抒怀,将写景咏史和抒情融为一体,词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起承上启下作用,过渡自然。
11、补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空缺的部分。
(1)《离骚》中描写屈原退隐后,骑马到达长满兰草的水边高地和疾驰在长满椒树的山岗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涉江采芙蓉》抒发了主人公担忧此生无缘相聚的忧伤,又表达出自己对爱情的忠贞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兰亭集序》里, 描写王羲之和众人在兰亭集会时, 抬头低头看到的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兰亭集序》里,王羲之批判了当时士大夫阶层虚妄的生死观,表达自己对生和死的看法的名句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公安县杯古①
杜甫
野旷吕蒙营,江深刘备城。
寒天催日短,风浪与云平。
洒落君臣契,飞腾战伐名②。
维舟倚前浦,长啸一含情。
注:①本诗作于大历三年(公元768年)深秋。是年夏,吐蕃进犯灵武、邠州,京城震动。杜甫因好友严武去世,便离开蜀地到荆楚一带的公安县暂住。②此二句主要写了三国时刘备君臣的关系及吕蒙的战绩。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构思精巧,用笔着力表现出“山野”之“旷”,“江水”之“深”。
B.颔联中,“催”字将深秋季节里昼短夜长的自然情状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
C.颈联用典,表现出了作者对刘备和吕蒙两人赫赫战功的歌颂和向往。
D.整首诗层次清晰明了,首叙古迹形胜,次写想象之景,后直抒怀古情思。
【2】本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告子曰:“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人性之无分于善于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
孟子曰:“水信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①;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
(《孟子·告子章句下》)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②也。
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③亡焉。然则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故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义之道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用此观之,然则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
(节选自《苟子·性恶》)
【注】①颡:额头。②伪:通“为”,人为。③文理:条理,秩序。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故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义之/道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
B.故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义之道/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
C.故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义之道/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
D.故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义之/道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
【2】下列与“搏而跃之”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蟹六跪而二螯
B.生而有耳目之欲
C.忠而被谤
D.耳得之而为声
【3】下列与“马之千里者”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人之可使为不善
C.甚矣,汝之不惠
D.然则人之性恶明矣
【4】翻译下列语句。
(1)水信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
(2)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眼光是一种关注,有时透出严厉,有时充满温情;眼光是一种洞察,很多东西往往取决于你是否有敏锐独到的眼光……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议论文;④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