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联句没有使用对仗的一项是( )
A.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B.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C.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D.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2、下列各句加点词语,古今意义不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汝岂得自由
B. 可怜体无比 便利此月内
C.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D. 便可作婚姻 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
3、下列内容是关于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的叙述,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上古时代,姓和氏是有分别的。夏、商、周三代,姓氏一分为二,贵族男子称氏,妇人称姓。
B.随着分封制的覆灭,姓和氏逐渐合二为一。至少在秦汉时代,姓和氏已经成了一回事。但一般老百姓,原先只有名,是不配有氏的。
C.西方女子结婚后都要改随丈夫的姓氏,如希拉里罗德姆克林顿。在我国香港、台湾地区至今还有很多女性出嫁后在自己名字后冠上夫姓。
D.中华民族具有显著的土著特点,中华大地是黄色蒙古人种的故乡。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是今天中国人的共同祖先。龙山文化、良诸文化等一起发展成为中华文化。
4、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 )
A.篱墙颓圮 拾掇 挥斥方遒(qiú) 喋血(diè)
B.夙兴夜寐 肄业 殒身不恤(yǔn) 弄堂(lòng)
C.信誓但但 火钵 周公吐哺(bǔ ) 敛裾(jū)
D.渐车维裳 斑驳 妖童媛女(yuán) 訾詈(zǐ)
5、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语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 取武阳所持图 荆轲有所待
B. 北蛮夷之鄙人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C. 待吾客与俱 失其所与,不知
D. 仆所以留者 事所以不成者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屋檐三境
梦天岚
①雨水或者冰凌沿着头顶的檐瓦淌下来或者挂着,你的乡村童年就在矮矮的一处干禾上坐着或者躺着,任那断金碎玉般的声音在耳畔不停地叩响,像叩响那扇不曾开启的童之门。
②假若一条狗蹿到你面前,你毫不客气地一脚踹开,那狗就汪汪叫着躲到别人的屋檐下,不消一盏茶的工夫,又会摇着尾巴回来。然后你起身拍拍屁股上沾着的草屑,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那狗就低了眉怯怯地看着你,这时的屋檐自然得就像窗外司空见惯的风景,你也懒得放在心上。
③这大抵是一种境界。
④梧桐叶落了又落,油菜花黄了又黄,那盏老眼昏花的桐油灯在岁月蹒跚里滋滋地亮,时间像个无事生非的顽童,或无端地抽走几块青瓦,或恶作剧地抹上几笔沧桑。你的追求开始像郁郁葱葱的藤藤蔓蔓长长地爬上屋檐,于是你不知不觉地生岀一种攀比,决定揣上几块瓦片出门,因为一颗不安分的心容不得片刻的依恋,你还不懂得沧桑的滋味。
⑤而屋檐就像个沉默的老人,以一种深邃的目光送走你仓促而又灿烂的青春的背影。只是在你的辞别的回眸里,屋檐越发矮了,那斜斜的棱棱角角也越发模糊了,看不见了,惟有前方的路一片清晰。
⑥生活过得有风有雨有酸有甜有苦有辣,你感受到了磨难与艰辛。越来越多的人将你淹没,越来越多的事物将你困扰,偶尔你也会躲在某个无人的角落里汪汪地叫上几声。此刻的屋檐便是一种奢望,一种涌动不止抓肝挠肺的情绪。
⑦这大抵也算是一种境界。
⑧以后的日子渐渐地老迈,在属于你的词汇里不再有“假如”二字。生命需要像屋檐一样的港湾,寂寂地泊着白天和黑夜,让原本属于你的自由、你的梦想在回首中悄无声息地滋长……当你遥遥地恍恍惚惚又看见自家的屋檐,那个古老的童话式的寓言已在岁月里坍塌。因而你懂得了生命更需要像天空一样的宽广,大地一样的辽阔,让你的太阳炙烤着你,让你的月亮濯洗着你,让世俗的尘埃不断覆盖又不断地擦亮你,远方的路程才是人生的真谛。
⑨路总是漫无边际地长。春天风也似地跑了,火爆爆的夏天已远走他乡,踉踉跄跄的秋正一步步滑向深谷,冬天的霜雪预谋着就要爬上你的额际……你的屋檐呢!
⑩哦,这就是你的屋檐,你一脸的自豪——你的屋檐很高,这是你穷尽一生的高度!
【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作者用第二人称“你”来表达了自己对“屋檐”的感悟,表达自己最为深刻的生命体验。
B.作者在第④段中写的“抽走几块青瓦”和“揣上几块瓦片”隐喻了岁月的流逝、时光的远去
C.作者在第⑧段中说,在属于你的词汇里不再有“‘假如’二字”,是说以后的日子渐渐老迈,供你挑选的可能性慢慢就没有了。
D.本文在写作上视角新颖,文章层层递进,哲理和状物在文章中融为一体,含意隽永而意味深长。
【2】作者笔下的“你”的“乡村童年”有哪些特点,结合文本①②段简析。
【3】划横线的三个句子是作者在童年、长大和老去的日子里对“屋檐”的记忆,请分别说说对于作者而言,它们为什么是“自然”的,是“奢望”,是“在岁月里坍塌”了的?
7、名句名篇默写。
(1)《沁园春.长沙》中引起诗人对往昔生活回忆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
(2)孔子在《论语.为政》中认为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就会失去主见,一味空想而不钻研,则终究会一无所得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
(3)《三峡》中郦道元引用渔歌来反衬三峡深秋清幽寂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联想是回忆的一种形式,表象联想是表象之间彼此互相引起的。《琵琶行》中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琴声想到珠玉声,是声音的类比联想。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引导曾皙不要有所顾虑,可以畅所欲言地说出自己的理想,因为每个人只是说说各自的志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洵《六国论》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说明燕国灭亡的原因是用刺客作为对付秦国的策略,才招致祸患。
9、名句填空
(1)看万山红遍,______________;漫江碧透,______________。(《沁园春.长沙》)
(2)又前而为歌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刺秦王》)
(3)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___________,_________。(《记念刘和珍君》)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月”这一意象在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多次出现:借“月”渲染离别时的凄惨气氛的是“_________”,以“月”烘托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艺的是“__________”,用“月”表现琵琶女独守空船的孤独寂寞的是“__________”。
(2)《氓》写女子为人妇后,早晚辛苦劳动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
(3)《声声慢》一词中从动作、环境到心理感受多层次地表现出寡居之人闷坐无聊、茫然若失而四顾寻觅的恍惚悲凉心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柳永《雨霖铃》一词中虚设别后情景,把离别伤痛推向高潮的句子是“______, 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连用多个比喻,论证君子如能广泛地学习且每天省察自己,就能做到“_________”;通过登高而招、顺风而呼等四组比喻,说明“__________”,只是善于利用外物而已。
(2)《赤壁赋》中“客”的箫声悲凉异常,“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极尽描写这一音乐声足以让天地万物为之动容。
(3)在《沁园春长沙》中,作者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喜见外弟又言别
李益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写自己和表弟从“问姓”到“称名”,从“惊初见”到“忆旧容”,层次清晰地写出了由初见不识到交谈相认的神情变化的细节,绘声绘色,细腻传神。
B.颈联中“沧海事”化用了沧海桑田的典故,突出了十年间个人、亲友、社会的种种变化,同时也流露出了作者对社会动乱的无限感慨。
C.“语罢暮天钟”运用了夸张的艺术手法,写出诗人与表弟交谈时间之长,倾诉内容之丰富,交谈气氛之热烈甚至盖过钟声,从而表现出他们之间情谊的深长。
D.全诗以凝炼的语言和生动的描写,再现了乱离中人生聚散的典型场面,抒发了真挚的至亲情谊。
【2】请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
13、阅读下面一篇文言短文,完成后面各题。
杜甫,字子美,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曾祖依艺,位终巩令。祖审言,位终膳部员外郎,自有传。父闲,终奉天令。
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天宝末,献《三大礼赋》。玄宗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十五载,禄山陷京师,肃宗征兵灵武。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谒肃宗于彭原郡,拜右拾遗。房琯布衣时与甫善,时琯为宰相,请自帅师讨贼,帝许之。其年十月,琯兵败于陈涛斜。明年春,琯罢相。甫上疏言琯有才,不宜罢免。肃宗怒,贬琯为刺史,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时关畿乱离,谷食踊贵,甫寓居成州同谷县,自负薪采梠,儿女饿殍者数人。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
上元二年冬,黄门侍郎、郑国公严武镇成都,奏为节度参谋、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赐绯鱼袋。武与甫世旧,待遇甚隆。甫性褊躁,无器度,恃恩放恣。尝凭醉登武之床,瞪视武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虽急暴,不以为忤。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畯野老相狎荡,无拘检。严武过之,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永泰元年夏,武卒,甫无所依。及郭英乂代武镇成都,英乂武人粗暴,无能刺谒,乃游东蜀依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崔宁杀英乂,杨子琳攻西川,蜀中大乱。甫以其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乱,乃溯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耒阳聂令知之,自棹舟迎甫而还。永泰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时年五十九。
子宗武,流落湖、湘而卒。元和中,宗武子嗣业,自来阳迁甫之柩,归葬于偃师县西北首阳山之前。
(节选自《旧唐书﹒杜甫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玄宗奇之,召试文章 奇:认为……奇
B.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 宵:在夜里
C.严武过之,有时不冠 过:指出过错
D.自棹舟迎甫而还 棹:用桨划
【2】下列句子中,全部表现杜甫凄苦人生的一项是
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 ②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
③贬琯为刺史,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 ④自负薪采梠,儿女饿殍者数人
⑤瞪视武曰:“严挺之乃有此儿!” ⑥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④⑥ D.②③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甫出生于官宦之家,虽然没有考中进士,但因为文章写得好,仍然在天宝末年受到皇上的赏识。
B.杜甫因为自幼同房琯就有深交,所以在房琯讨伐叛军,兵败陈涛斜被免去宰相职务时,极力上疏救助,终因此招祸,也被免职。
C.严武和杜甫是世交,所以严武对待杜甫很优厚,在很多时候也能原谅杜甫的放肆行为。
D.由于郭英乂对待杜甫不好,高适也已经死去,杜甫只好携家出川,生活颠沛流离,最后死在耒阳。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时琯为宰相,请自帅师讨贼,帝许之。
⑵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
14、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位70岁的老先生,携一幅祖传名画参家电视台组织的鉴定活动。他对主持人说,父亲告诉他,这幅画可能价值数百万元,所以他总是战战兢兢地收藏着。由于自己不懂艺术,这次便拿来请专家们鉴定。专家鉴定结果很快就出来了,这是赝品。主持人问老先生:“这个结果,一定会让您很失落吧?”老先生憨厚地笑了,说:“这样也好啊,至少以后不用再担心有人来偷这幅画,还可以放心地把它挂在客厅里了。”
老先生是睿智的,尽管他失去了“珍宝”,但是收获了安稳。得失之间,鉴证人生智慧。
请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