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马鞍山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正确认识我国国情和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是推进和谋划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首要问题,也是高等教育领域统筹推进“双一流”建设的立足点和出发点。

    B.“301条款”是美国贸易法中有关对外国在立法或行政上违反协定、损害美国利益的行为采取单边行动的立法授权条款。

    C.清华、北大等高校相继公布2019年外语类保送生招生简章,报名采用的是网上报名加电子档案传送或纸质报名表邮寄。

    D.随着国人消费观念的转变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近年来旅游部门将开发新的旅游景点,推出新的旅游项目,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市场需要。

  • 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莫言,作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人, 不是最后一个。

    ②发牢骚,   也不可少,然而纸上谈兵,终不免书生之见。

    ③他不顾朋友的劝阻, 走入钱塘江观潮的禁区。浪头扑面而来,瞬间不见他的身影。

    ④学习古代汉语,不能整部书地读,要选择其中的精华读。不是浮光掠影地读,决不能   要仔细看注解,勤查工具书。

    A. 决然  固然  径自  不求甚解   B. 决然  诚然  径直  一知半解

    C. 绝然  诚然  径自  不求甚解   D. 绝然  固然  径直  一知半解

  •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只有当促进艺术电影繁荣成为社会共识,从源头的创作方到受众方的各环节都得到强有力的支持,艺术电影才能真正实现飞跃。

    B.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自从首次飞行任务展开以来,各参研参试单位和全体同志团结拼搏,经历严峻考验,克服重重困难,获得了最后的胜利。

    C.当人体免疫力大幅受损的情况下,“超级真菌”会乘虚而入,使病情雪上加霜,加速

    病人死亡,因此它被贴上了“高致死率”的标签,使人闻之色变。

    D.观众跟随着这档浸润理想情怀的节目,回顾科学技术的研发过程,感知科学家的创造力,把握时代的脉搏,激发前进的动力,受到各界一致好评。

  • 4、对下列词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粪土当年万户侯”,“万户侯”是比喻大军阀、大地主、大官僚。

    B.“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是借代的修辞手法。“江山”代国家;“激扬文字”代评论国家大事、激浊扬清的文章。

    C.“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是反问句,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D.“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使用了对偶和借喻的修辞手法。

  • 5、选出对瓮牖绳枢的翻译和理解正确的一项(  )

    A. 以破瓮做窗户,以草绳系户枢。形容家里穷。

    B. 窗户像破瓮,户枢像草绳。形容房屋破旧。

    C. 以破瓮做窗户,以草绳系户枢。比喻门窗的样子。

    D. 破瓮像窗户,草绳像户枢。比喻家里穷。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题。

    侯仁之

    2013年10月22日地理学巨擘侯仁之在北京去世,享年102岁。他是中国历史地理学创始人,还是将世界文化遗产这一概念引入中国的第一人。一个青年能在30岁以前抓住他值得献身的事业,这是他一生最大的幸福,国家和社会都要因此而蒙受他的利益。他在33岁时所说的这番感言,更像是对自己一生的预言。

    1932年初侯仁之进入燕大历史系学习。师从著名的历史学家顾颉刚、洪业、邓之诚。他们不仅培养了侯仁之扎实的史学考证研究功底,更根据他的学术兴趣,将他一步步引入历史地理学的研究领域。抗日战争爆发后,被迫中断学术生涯的侯仁之投身抗战中,秘密协助爱国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前往解放区或大后方。

    抗战结束后,侯仁之来到利物浦大学跟随现代历史地理学的奠基人达比教授学习。1949年,获得哲学博士学位的侯仁之回到了燕京大学。1950年,侯仁之发表《〈中国沿革地理课程〉商榷》,打破传统沿革地理学的桎梏,从此中国现代历史地理学逐步创立。

    侯仁之对历史地理的实践从北京开始。北京是侯仁之最为熟悉的城市,更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研究对象,侯仁之自称知之愈深,爱之弥坚他的博士论文就曾细致地探讨了这座古城的起源及演变过程,而随着对现代地理学的研究深入,他进一步揭示了北京城起源、发展、历久不衰的深刻地理原因,以及中国古代帝王都城建设中深厚的意识形态背景。

    新中国成立后,侯仁之被北京市计划委员会副主任梁思成教授聘请为该会的委员,他从现代地理学的角度,提出了一些关键性问题,其学术价值超越了地理科学的范围,成为北京旧城改造、城市总体规划及建设的重要参考。在他的积极努力下,长期保护不善的卢沟桥才有了今天的模样,干枯的莲花池得以碧波荡漾,废旧的后门桥今日清水环绕。

    1952年,侯仁之在北大开设了中国第一个历史地理学专业。上世纪50年代开始,每位北大新生入校后听的第一堂课就是侯仁之讲北京,直至82岁高龄,他还为学生开设选修课《北京历史地理》。

    侯仁之有多个美誉,有人称他为活北京,有人赞他为北京史的巨擘,而更多的人熟知他,是因为他是我国申遗第一人

    1980年春,侯仁之接受了美国和加拿大几所学校的讲学邀请,在远渡重洋之时,他还肩负着一个特殊使命——应美国匹兹堡大学师生的强求,带去两块中国城砖。侯仁之有些纳闷,两块寻常的城砖,北京的小胡同、大杂院里常能见到,为什么会引起外国学者强烈的兴趣?一边是视为寻常物,一边却被视为宝贝,城砖的不同际遇令侯仁之陷入沉思。在美国考察期间,侯仁之第一次听说国际上有个《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尽管当时公约诞生已10多年,但在国内还很少有人知道它的存在。

    回国后,一刻不停歇,侯仁之以全国政协委员的身份起草提案:建议我国尽早参加《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并准备争取参加世界遗产委员会,获得通过。不久之后,中国终于成为世界遗产公约缔约国。1987年,故宫、长城、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一批成功入选的世界遗产,侯仁之也因此成为中国申遗第一人。

    (有删改)

    相关链接

    侯仁之回忆:到了年底,政府再也不许提抗日了。我们该怎么办呢?我买了本杂志,里面有一篇文章,满腔热情地勉励青年不要空谈救国,要到民间去要把自己的脊梁竖起来,真正去唤醒民众。那作者的署名是顾颉刚。之后,原本想学医的侯仁之萌生了报考顾颉刚所在燕京大学历史系的念头。 (维基百科)

    侯仁之的教书育人名言是:为师之道如叩钟,大叩大鸣,小叩小鸣。他指导学生,不是耳提面命式的灌输,是引导学生去发现、思考。燕南园61号大门常向年轻人敞开,学生可以随时到他家里请教。 (《人民文摘》)

    ③“先生是出色的学者,充满激情。他的激情不仅是对于学问和历史地理专业的激情,还有对于民生和国家大事的激情,他是一位忧国忧民的知识分子。侯仁之的学生、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韩茂莉说。(《东方早报》)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侯仁之最终成为中国历史地理学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是因为受到了历史学家顾颉刚、英国现代历史地理学家达比的影响。

    B.1950年,侯仁之发表《〈中国沿革地理课程〉商榷》,打破传统沿革地理学的桎梏,建立起了中国现代历史地理学。

    C.在北京旧城改造中,侯仁之充分意识到卢沟桥、莲花池、后门桥对北京城的发展意义重大,在他的疾呼下,这些一度破败不堪的遗迹都得到整治修复。

    D.美国匹兹堡大学的师生强烈要求侯仁之去讲学时带上在北京的小胡同、大杂院里常能见到的中国城砖,这让侯仁之很纳闷并始终不得其解。

    E.作为学者,侯仁之一生勤勉,时刻关心脚下的土地,言传身教,给学生以最宝贵的精神馈赠,赢得了世人的尊重。

    (2)侯仁之对北京知之愈深,爱之弥坚的主要表现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答:  

    (3)侯仁之身上体现着哪些可贵品质?请简要分析。

    答:  

    (4)一个青年能在30岁以前抓住他值得献身的事业,这是他一生最大的幸福,国家和社会都要因此而蒙受他的利益。请结合全文,联系现实谈谈你对侯仁之这番话的理解。

    答: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塑造了一个自信的子路形象,他设想一个中等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并且“____________________”,但他仍可以治理有方,做到国富民强。

    (2)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用典贴切自然。“_________”乃化用谢眺“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_________”一句语出杜牧《台城曲》,感叹南朝陈亡国惨剧。

    (3)“舟”是古典诗词中的经典意象,或寄托羁旅漂泊、孤苦无依之感,或表达远离喧嚣,追求自由之意,如:“____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学习重积累,《老子》有“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名言;《劝学》与此表达意思相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也以“行千里”为喻。

    (2)明朝杨慎的《临江仙》开篇“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不禁让人联想到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千古风流人物”

    (3)“猿啼”在古诗中多为哀音,甚是“凄凉”,如杜甫《登高》里“_________________”一句;“猿啼”也不总是哀音,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_________________”一句。

    (4)曹操慨叹人生短暂“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苏轼在《赤壁赋》中也有类似悲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把下列句子补写完整。

    (1)曹操在《短歌行》中,借用《诗经》中的句子,表达自己对人才的渴望,这两句是“___________”。

    (2)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后天不断广泛学习改造获得的。“金”要锋利,需“就砺”;人要改造成为“______”的君子,就要“________”,可见,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用《劝学》中的原文语句填空)

    (3)谈笑间、________。………人生如梦,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故不积跬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以成江海。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官盛则近谀。

    (3)鹰击长空,鱼翔浅底,____________________

    (4)锲而舍之,___________;锲而不舍,______________

    (5)纵一苇之所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__,善假于物也。

    (7)可堪回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十二章》中表达君子既要拥有华丽的文采,又要拥有朴实敦厚的品质,要做到文质兼修才能成为君子的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桂枝香·金陵怀古》中,词人感叹六朝的历史像流水一样流逝掉,未曾给当朝人留下什么教训和反思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登岳阳楼》颔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了洞庭湖浩瀚壮阔的景色,被世人千古传诵。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唐多令

    邓剡①

    雨过水明霞,潮回岸带沙。叶声寒,飞透窗纱。堪恨西风吹世换,更吹我,落天涯。

    寂寞古豪华,鸟衣日又斜。说兴亡,燕入谁家?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

    【注】①邓剡:南宋人,宋亡后不仕新朝,坚守节操。此词为作者被俘后押送元朝大都途中路过建康(南京)时所作。

    1下面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叶声寒”中的“寒”字,既点明季节,又饱含了作者国破家亡的主观感受。

    B. 上阕前四句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为读者描绘出一幅明丽的黄昏秋江图。

    C. 下阕前四句,化用典故写出南宋覆亡、物是人非的历史事实。

    D. “堪恨西风吹世换”运用对比,明写恼恨“西风”使季节更换,暗写痛恨元朝统治者使南宋灭亡。

    E. 上片“寓情于景”;下片词人通过燕、雁等意象,体现出他已被浓缩了的主体感受。

    2下片中“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一句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陆贾者,楚人也。以说客从高祖定天下,名为有口辩士,居左右,常使诸侯。及高祖时,中国初定,尉他(人名)平南越,因王之。高祖使陆贾赐尉他印为南越王。陆生(陆贾)至,尉他魋髻箕倨见陆生。陆生因进说尉他曰:“足下中国人,亲戚昆弟坟在河北真定。今足下反天性,弃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故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剖符通使。君王宜郊迎,北面称臣,乃欲以新造未集之越,屈强于此。汉诚闻之,掘烧王先人冢,夷灭宗族,使一偏将将十万众临越,则越杀王降汉,如反覆手耳。”于是尉他乃蹶然起坐,谢陆生曰:“居蛮夷中久,殊失礼义。”归报,高祖大悦,拜贾为太中大夫。

    陆生时时前说称《》《》。高帝骂之曰:“乃公居马上而得之,安事《诗》《书》!”陆生曰:“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昔者吴王夫差极武而亡秦任刑法不变卒灭嬴氏向使秦已并天下行仁义法先圣陛下安得而有之。”高帝不怿而有惭色,乃谓陆生曰:“试为我著秦所以失天下,吾所以得之者何,及古成败之国。”陆生乃粗述存亡之征,凡著十二篇。

    吕太后用事,欲王诸吕,畏大臣有口者,陆生自度不能争之,乃病免家居。有五男,乃出所使越得橐中珠,卖千金,分其子,子二百金,令为生产。陆生常安车驷马,从侍者十人,宝剑直百金,谓其子曰:“与汝约:过汝,汝给吾人马酒食,十日而更。”陆生竟以寿终。

    (节选自《史记·郦生陆贾列传》,有删改)

    [注]①魋髻:发髻梳成一撮,形状如椎,为蛮夷打扮,形容傲慢而不讲礼节的样子。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昔者吴王夫差极武而亡秦/任刑法不变/卒灭嬴氏/向使秦已并天下/行仁义/法先圣/陛下安得而有之/

    B.昔者吴王夫差极武而亡/秦任刑法不变/卒灭嬴氏/向使秦已并天下/行仁义/法先圣/陛下安得而有之/

    C.昔者吴王夫差极武而亡秦/任刑法不变/卒灭/嬴氏向使秦已并天下/行仁义/法先圣/陛下安得而有之/

    D.昔者吴王夫差极武而亡/秦任刑法不变/卒灭/嬴氏向使秦已并天下/行仁义/法先圣/陛下安得而有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多用来泛指黄河中下游的中原地区,因居于天下之中而称之为“中国”,与“四夷”相对。

    B.剖符,古代天子分封王、侯,要给被封者一种符信,中分为二,天子与受封者各执其一,作为信约。

    C.北面,古代君主面向南方而坐,臣子朝见君主则面向北方,因此“北面”一词有向别人臣服的意思。

    D.《诗》《书》,《诗经》《尚书》的简称,儒家“五经”中的两部,另外三部是《礼记》《周易》《论语》。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陆贾能言善辩,口才出众。他常出使各国,曾代表朝廷出使南越,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成功游说尉他归顺汉王朝。

    B.陆贾有胆有识,敢于直言。汉高祖只重武功轻视文治,陆贾直言进谏,但未说服汉高祖,后来他又写文章继续劝谏。

    C.陆贾急流勇退,老有所养。他自度无法与吕后相争,称病在家;把千金均分给五个儿子,轮流食宿,最后得以善终。

    D.陆贾聪明睿智,知机识变。他为官时能展示自身才干,不辱使命,说服了尉他;退隐时能妥善安排家务,保全自身。

    4“陆生乃粗述存亡之征”的目的是什么,请你结合原文简要概括。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船停在码头是最安全的,但那不是造船的目的;人待在家里是最舒服的,但那不是人生的意义。最美好的生活方式,莫过于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奔跑在理想的路上!回头,有一路的故事;低头,有坚定的脚步:抬头,有清晰的远方。

    读完以上材料,你有何感想?请以“我想要的生活”为副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