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甘孜州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填入横线的语句的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有时,人们把学校简单地看作一种工具,靠它来把最大量的知识传授给成长中的一代。______,知识是死的,______。它应当在青年人中发展那些有益于公共福利的品质和才能,但这并不意味着应当消灭个性,使个人变成仅仅是社会的工具,______。因为由没有个人独创性和个人志愿的统一规格的人所组成的社会,______。相反,______,这些人把为社会服务看作自己最高的人生问题。

    (节选自爱因斯坦《论教育》)

    ①但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 ②将是一个没有发展可能的不幸的社会 ③像一只蜜蜂或蚂蚁那样 ④而学校却要为活人服务 ⑤学校的目标应当是培养独立工作和独立思考的人

    A.①④③②⑤ B.①⑤②④③ C.⑤①③②④ D.⑤②③①④

  • 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150年前马克思宣布了“共产主义幽灵”的出现,欧洲一切反动势力真是茫茫然,吓得手忙脚乱。________。

    ①1983年马克思逝世100周年时,当时的西德曾专门发行832万枚铸有马克思头像的硬币,其中35万枚专供收藏。

    ②这个世界完整地保存了这座房子,还在它的旁边开辟了马克思纪念图书馆。

    ③150年后,当我站在特利尔这座小房子里时,西方人已经不怕马克思了,这窗户外面就是资本主义世界。

    ④联邦政府国务秘书就此事在议会答辩说:“马克思的政治观点在西方虽有争论,但他无疑是一位重要的学者,应该受到人民的尊敬。”

    ⑤在对马克思主义的幽灵经过了那个“神圣的围剿”后,现在已不得不承认它的存在,并认真地从中汲取着养分。

    ⑥而在此前,西德马克上只铸历届总统的头像。

    A.①⑥③⑤④②

    B.③②⑤①⑥④

    C.①⑥③②⑤④

    D.③①⑤⑥②④

  • 3、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

    礼与俗的关系,是俗先于礼,礼本于俗。俗一旦形成礼,礼上升为典章制度和道德准则,就具有规范化的功能和强制性的力量,要求对俗进行教化和整合。   ,成为国家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主流。

    A.所以俗是礼的起源,却高踞于其上

    B.所以礼虽然起源于俗,却高踞于俗之上

    C.所以高踞于俗之上的礼,虽然起源于俗

    D.所以虽然礼起源于俗,俗却高踞于礼之上

     

  • 4、在下列句子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为准备这份提案,两位人大代表走遍了整个地区,________各行各业人士的意见。

    2)人民币被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确定为国际储备货币,分析人士认为储备货币地位若要能________,需要培育世界级的中国国债市场,以吸引海外投资者。

    3)人类对大自然的每一份破坏,都遭到了相应的报复,环境污染的威胁不亚于第三次世界大战,这绝不可________

    A. 征询 名不虚传 视同儿戏

    B. 垂询 名不虚传 等闲视之

    C. 征询 名副其实 等闲视之

    D. 垂询 名副其实 视同儿戏

     

  • 5、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考,在文言里指已经死去的的父亲。皇考,就是在位的皇帝对先皇的称呼。普通人称自己已故的父亲为“先考”;已故的母亲称为 “先妣”;已故父母就合称“考妣”。

    B. 象笏是用象牙做的笏。笏是古代大臣上朝时用的手板,有事可以记在上面备忘。

    C. 授”“迁”“补”“擢”是古代官职任免升降的术语,常见的还有“拜”“转”“徙”“升”等。“授”“拜”“转”“补”是关于任职授官的,“擢”“升”是关于提升职务的,“徙”“迁”是关于调动职务的。

    D. “表”即“奏表”,是古代臣子呈给帝王的一种文书,常含表志陈情、诉说心曲之意,如《出师表》《陈情表》。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父归(节选)

    (日本)菊池宽

    (简谱的中等家庭。傍晩时分。母亲阿贵和儿子贤一郎、新二郎、女儿阿胤一起吃饭。突然门被人打开了,面容憔悴的宗太郎走进屋。贤一郎和母亲的脸色顿时大变,异常激动。新二郎和阿胤睁大了眼睛望着来人。)

    母亲 啊,是你!你真是大变了啊!(对孩子)孩子们,他是你们的父亲。

    新二郎 是爸爸吗?我是新二郎。

    父亲 啊,已经长成棒小伙子啦!我走时你还是个站都站不稳的……

    阿胤 爸爸!我是阿胤。

    父亲 我听说过生了个女儿,长得多秀气啊!

    母亲 我说……唉,真不知从何说起呢!孩子们都长成人了,这比什么都好。

    父亲 这实在是太好了!我老了,很想念你和孩子,便不由自主地跑了回来。我已经是个活不了多久的人了,希望你们都能原谅我。(望着贤一郎)贤儿,你能替我斟一杯酒么?爸爸很久没有喝过好酒了。嗯,只有你的模样我还记得起来。

    (贤一郎不睬。)

    父亲 新儿,那你替我斟上一杯。

    新二郎 是。

    (正要把酒杯递给父亲……)

    贤一郎 (口气坚决地)放下!不能给他敬酒!

    母亲 贤儿!你在说些什么呀?

    (父亲怒视贤一郎;新二郎和阿胤低头不语。)

    贤一郎 (理直气壮地)我们根本没有父亲!我们哪有什么父亲呢?

    父亲 (抑制着愤怒)你说什么?

    贤一郎 (稍稍冷静下来)如果我们有父亲,母亲也不会在我八岁的时候牵着我的手到筑港去投海。幸好找错了地方,跳进浅水里,才被人救了出来。如果我们有父亲,我也不会十岁就给人家当小杂工。我们从小到大没得到过一点温暖,就是因为没有父亲!

    (母亲、阿胤和新二郎眼含泪花,父亲由愤怒渐渐转为悲伤。)

    新二郎 哥哥,既然妈妈都原谅了他,你也忍一忍,过去的事就不要再提了。

    贤一郎 (更加冷酷地)要说我们真有父亲,他就是从小折磨我们的仇人。在我的脑子里从未有过父爱的记忆,只记得父亲在我八岁之前从不管家里的事,只顾自己花天酒地地在外面胡混,欠下一身债,后来就带着情妇逃跑了,连母亲为我积蓄的十六块钱的存折也偷去了。

    新二郎 (含着泪)但是,哥哥,父亲现在不是……已经老了么?

    贤一郎 新二郎,你怎么能不明不白地称他父亲?他年轻时不顾一切地寻欢作乐,现在上了年纪,动不了啦,才跑回来的。不管你怎么讲,我也决不承认他这个父亲。

    父亲(色厉内荏地) 贤一郎!对你的生身父亲怎么能这样讲话?

    贤一郎 你还好意思说你是我们的生身父亲?二十年前,你已经抛弃了你做父亲的权利!

    (沉默,母亲和阿胤在抽泣。)

    父亲 好吧,我立刻就走!无论落到什么地步,我还能混上碗饭吃。

    新二郎 请等一下!哥哥不管您,我会想办法奉养您老人家。

    贤一郎 新二郎!你受过他的什么好处?我可是尝过他拳头的滋味!你想想,是谁把你抚养大的?你念书的学费是哪里来的?那是我当小杂工挣来的钱!应当说我才是你和阿胤真正的父亲,尽到父亲责任的是我。现在,你愿意奉养他就奉养好了,从今以后咱们断绝来往!

    新二郎 可是……

    贤一郎 我受够了没有父亲的痛苦,所以不想让弟弟妹妹再受那种罪。我晚上连觉也舍不得睡,吃苦受累,才供弟弟妹妹中学毕了业。

    父亲(轻声地) 不必再说了,我回来是你们的累赘。好,我走啦!阿贵,保重吧!

    新二郎(追着走去的父亲) 您身上带钱了吗?不是还没吃晚饭么?您有地方去吗?

    父亲 (沮丧地我本不应该再进这个家门,因为上了年纪,又体弱多病,不知不觉地就走回家里来了。(颤巍巍地站起)唉,算啦!我这把老骨头还愁没地方扔掉么!(望了老妻一眼,开门走出。)

    母亲 (哀求地)贤一郎

    阿胤 哥哥!

    贤一郎 阿新!快去把父亲喊回来!

    (新二郎迅速地跑向门外,三人紧张地等待着。少顷,新二郎脸色苍白地跑回来。)

    新二郎 在南路找遍了也没有找到,我再到北边去找,哥哥,你也来吧!

    贤一郎 (惊慌)怎么,没找到?一定能找到的!

    (贤一郎和新二郎发疯似地奔出。)

    (选自中国戏剧出版社《世界独幕剧选》,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剧的语言有丰富的潜台词。如“我们没有父亲”一句,潜台词是父亲没有尽到责任,不配做父亲;我们没有得到父亲的抚养,不会承认这个父亲。

    B.本剧结构严谨,不是通过尖锐的戏剧冲突,而是利用富有性格特征的对话,表现人物的状态。

    C.剧中的“色厉内荏地”属于剧本的舞台说明,父亲出现这样的神情反映出他矛盾的心理:因为权威被藐视而色厉,因为没有尽责而内荏。

    D.本剧虽然篇幅短小,但生动地描写了剧中的每个人复杂、矛盾、充满纠葛的心理活动。

    【2】贤一郎和新二郎对待父亲的态度为何完全不同?请简要概括。

    【3】有评论家用“理与情的矛盾与统一”来评价《父归》中的人物贤一郎,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请结合剧情谈谈你的看法。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登岳阳楼》中,表现诗人站在楼上北望中原,因国家战乱而悲痛不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桂枝香·金陵怀古》中,表达词人对前人怀古只是空叹兴亡的不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哂笑子路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赤壁赋》中扣弦而歌的歌词中,以远眺美人而不得类比渴望皇帝召唤而不能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居易《琵琶行》中,由琵琶声想到珠玉声,写出了乐声的浊重与清脆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瑟”是中国古老的拨弦乐器,代表着高雅的审美,是中国古典诗词常用的意象,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陈情表中李密向晋武帝说明了在前朝任职的目的而打消晋武帝疑虑的两句是“_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中描写如火枫林,寄寓诗人火热的革命情怀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

    (2)《荆轲刺秦王》中通过环境描写来渲染氛围,表现为国捐躯的精神:___________________

    (3)《再别康桥》中运用拟人手法,表现出油油的青草,多情可爱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4)《烛之武退秦师》中说出了晋国秦国联合围攻郑国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

    (5)白居易《观刈麦》中写劳动者珍惜夏日时光,不顾劳累,也忘却了炎热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 11、把下列句子补写完整

    (1)携来百侣曾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她静默地远了,远了,_________________,走尽这雨巷。

    (3)______________________,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4)______________________,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5)荆轲和而歌,_______________________,士皆垂泪涕泣。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别匡山

    李白

    晓峰如画参差碧,藤影风摇拂槛垂②。

    野径来多将犬伴,人间归晚带樵随③。

    看云客倚啼猿树,洗钵僧临失鹤池④。

    莫怪无心恋清境,已将书剑许明时⑤。

    注释:①此诗作于开元十二年(724)李白离开匡山书院时。匡山位于李白故里青莲乡之北五十余里,是他少年读书学剑十年之地。②槛:当指大明寺的围栏。③樵:柴草。④失鹤池:《彰明县志》作“饲鹤池”。⑤书剑:文才武艺,文韬武略。明时:政治清明的时代。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从远近、动静等不同角度描写了匡山晓峰环簇,藤蔓摇曳,清幽秀丽的景致。

    B.颔联描写诗人熟悉的山村,家犬伴随,村人晚归,充满了浓郁而平静的生活气息。

    C.前三联借景抒情,突出了作者渴望归隐的主旋律。

    D.整首诗既清新质朴、优美自然,又瑰丽浪漫、飘逸豪放。

    【2】此诗写于李白离乡之际,表现了诗人复杂的思想情感,请结合诗文内容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杜如晦,字克明,京兆杜陵人也。曾祖皎,周(北周)赠开府仪同、大将军、遂州刺史。高祖徽,周河内太守。祖果,周温州刺史,入隋,工部尚书、义兴公,《周书》有传。父咤,隋昌州长史。如晦少聪悟,好谈文史。

    隋大业中以常调①预选,吏部侍郎高孝基深所器重,顾谓之曰:“公有应变之才,当为栋梁之用,愿保崇令德。今欲汝俯就卑职,为须少禄俸耳。”遂补滏阳尉,寻弃官而归。太宗平京城,引为秦王府兵曹参军,俄迁陕州总管府长史。时府中多英俊,被外迁者众,太宗患之。记室房玄龄曰:“府僚去者虽多,盖不足惜。杜如晦聪明识达,王佐才也。若大王守藩端拱,无所用之;必欲经营四方,非此人莫可。”太宗大惊曰:“尔不言,几失此人矣!”遂奏为府属。

    后从征薛仁杲、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尝参谋帷幄。时军国多事,剖断如流,深为时辈所服。累迁陕东道大行台司勋郎中,封建平县男,食邑三百户。寻以本官兼文学馆学士。天策府建,以为从事中郎,画象于丹青者十有八人,而如晦为冠首,其见重如此。隐太子深忌之,谓齐王元吉日:“秦王府中所可惮者,唯杜如晦与房玄龄耳。”因谮之于高祖,乃与玄龄同被斥逐。后又潜入画策,及事捷,与房玄龄功等,擢拜太子左庶子,俄迁兵部尚书,进封蔡国公,赐实封千三百户。

    贞观二年,以本官检校侍中,摄吏部尚书,仍总监东宫兵马事,号为称职。三年,代长孙无忌为尚书右仆射,仍知选事,与房玄龄共掌朝政。至于台阁规模及典章人物,皆二人所定,甚获当代之誉,谈良相者,至今称房、杜焉。

    其年冬,遇疾,表请解职,许之,禄赐特依旧。太宗深忧其疾,频遣使存问,名医上药,相望于道。四年,疾笃,令皇太子就第临问,上亲幸其宅, 抚之流涕,赐物千段;及其未终,见子拜官,遂超迁其子左千牛构为尚舍奉御。寻薨,年四十六。太宗哭之甚恸,废朝三日,赠司空,徙封莱国公,谥曰成。太宗后因食瓜而美怆然悼之遂辍食之半遣使奠于灵座其后太宗忽梦见如晦若平生及晓以告玄龄言之獻欷令送御馔以祭焉。明年如晦亡日,太宗复遣尚宫至第慰问其妻子。终始恩遇,未之有焉。

    (《旧唐书·杜如晦》有删改)

    注释:①常调:按常规迁选官吏。

    1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太宗后因食瓜/而美怆然/悼之/遂辍食之半/遣使奠于灵座/其后太宗忽梦见如晦/若平生/及晓以告玄龄/言之獻欷/令送御馔以祭焉

    B.太宗后因食瓜/而美/怆然悼之/遂辍食/之半遣使奠于灵座/其后太宗忽梦/见如晦若平生/及晓/以告玄龄/言之獻欷/令送御馔以祭焉

    C.太宗后因食瓜而美/怆然悼之/遂辍食/之半遣使奠于灵座/其后太宗忽梦/见如晦若平生/及晓以告玄龄/言之獻欷/令送御馔以祭焉

    D.太宗后因食瓜而美/怆然悼之/遂辍食之半/遣使奠于灵座/其后太宗忽梦见如晦若平生/及晓/以告玄龄/言之獻欷/令送御馔以祭焉

    2下列对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若大王守藩端拱”一句中,“端拱”一词有多个义项,在这句中,应为“闲适自得,清静无为”之意。

    B.从文中的表述来看,唐朝所采用的官制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一一三省六部制,它确立于隋朝,此后-直到清末,六部制基本沿袭未改。

    C.文中最后一段出现“解职”一词,这与“致仕”词义恰好相反。

    D.文中多次出现与官职调动相关的一个词“迁”,在古代还有“左迁” “右迁”的说法,右迁为升官,左迁为降职。

    3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解读错误的一项是

    A.杜如晦家世显赫,世代为官。曾祖父被追赠为开府仪同、大将军、遂州刺史,高祖父曾任河内太守,祖父任温州刺史、工部尚书,父亲曾任昌州长史。

    B.杜如晦聪慧明达,深受器重。隋朝时,吏部侍郎高孝基对他另眼相看,说他是栋梁之材。太宗认为他是王佐之材,在秦王府众人被外迁之际,奏请把他留下。

    C.杜如晦功勋卓著,多次被封赏。在跟随太宗征讨天下之际就被高祖封为建平县男,待太宗即位后,升迁为太子左庶子,不久又升任兵部尚书,进封蔡国公。

    D.杜如晦生前辉煌,死后亦荣耀。他死后,太宗很伤心,三日不朝,追赠他为司空。在第二年他的忌日当天,太宗还专门派人到他家里去慰问他的妻子儿女。

    4把下列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画象于丹青者十有八人,而如晦为冠首,其见重如此。

    (2)太宗深忧其疾,频遣使存问,名医上药,相望于道。

    5学习了《烛之武退秦师》后,翻译下面的语句

    (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我们都是平凡的人,我们所经历的事大多是平常的小事,但我们若深入观察,仔细领悟,会发现在凡人小事的背后,其实也有很多令我们感动或者让我们深思的东西。

    请以“凡人小事的背后”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