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克州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荷塘月色》是现代抒情散文的名篇,文章描写了荷塘月色美丽的景象,抒发作者因置身于良辰美景而生出的“淡淡的喜悦”,以及终究难以排遣的“淡淡的哀愁”。

    B.《史记》是纪传体历史文学巨著,记载了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共约三千年的历史,是二十四史的第一部,被鲁迅赞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C.《兰亭集序》“岁在癸丑”使用天干地支纪年法,古人常用“天干”十个字和“地支”十二个字循环相配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丑”是地支中的第三个字。

    D.《赤壁赋》描写了“七月既望”的秋夜江景。“既望”指的是农历每月的十六日,“朔”指的是农历每月初一,“晦”则指的是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 2、选项中加点字解释不完全正确的项是

    A.榛莽 砍伐   白露江   笼罩

    B.怒者民  与,相与 未成一篑   土筐

    C.金就则利 磨刀石   六艺经传皆习之  通晓

    D.山川相同“缭”,盘绕 觞满酌   拿起

  • 3、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A. 夫晋,何厌之有   B. 金千斤、邑万家   C. 燕王拜送于庭   D. 吾属今为之虏矣

  • 4、下列句子停顿不正确的一组是( )

    A. 假舆/马者   B. 故/木受绳则直

    C. 善/假于物也   D. 吾尝/跂而望矣

  • 5、下列加点词语读音全对的一项是( )

    A.秦(quē)        视(wǔ)        士卒(xiǎng)          以药之(cuì)

    B.酒(zhī)        失其所(yù)        尽裂(cì)          济而夕设版焉(zhāo)

    C.玉(jué)          (shèng)            其乏困(gòng)        而出(zhuì)

    D.刀(zǔ)            力攻秦(lù)          目(chēn)            人之力不及此(fū)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金黄的稻束

    郑敏

    金黄的稻束站在

    割过的秋天的田里,

    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

    黄昏的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

    收获日的满月在

    高耸的树巅上,

    暮色里,远山

    图着我们的心边

    没有一个雕像能比这更静默

    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你们

    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

    秋天的田里低首沉思,

    静默。静默。历史也不过是

    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

    而你们,站在那儿,

    将成为人类的一个思想。

    1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金黄的稻束站在/割过的秋天的山里”一句涉及的时间,从全诗看,除了“秋天”外,还隐指“暮色”降临之前。

    B.“黄昏的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把“皱”与“美丽”并列,寓有讴歌母亲的劳动和感叹时光流逝之意。

    C.“你们/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的诗句中“你们”指诗歌的主要形象“金黄的稻束”。

    D.“历史也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这实际上就是稻束“低首沉思”的内容。

    2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以“金黄的稻束”为中心形象展开联想,通过稻田、路上、天空、远山等空间性的位移,传达一个时间性的主题。

    B.诗歌赋予“金黄的稻束”以积极、强烈的视觉印象和消极、“静默”无言的听觉感受,意在利用两者的不协调,把关注点从外在画面转向内在的生命感受。

    C.“金黄的稻束”“收获日的满月”等形象都具有圆满意味,但诗歌未写收获日的快慰和满足,却引人思考劳动者母亲的“疲倦”。

    D.“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一句中的主体,应该是美丽的母亲,而不是如雕像一样站在“秋天的田里”沉思的“稻束”。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侍坐》篇中,孔子对于弟子言志后均有反馈,对于子路是“哂之”,而对于曾点是“与之”,对于公西华则是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个反问句肯定了他的才华,同时也饱含着惋惜之情。

    (2)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有“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句,描绘了洞庭景象,杜甫《登岳阳楼》中也有与之意境相近的描绘洞庭景象的诗句,这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人写诗词常有化用之句,如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______________”一句就化用了谢朓的诗句“澄江静如练”,“______________”用的是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诗意。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琵琶行》中通过环境描写来深化送别友人时凄凉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赤壁赋》中,写天上的满月从东面山上升起,似乎也像游人一样,深深陶醉在这良辰美景之中,有意把脚步放得很慢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师说》中,韩愈指出当时士大夫对于从师学习普遍存在“____________________”的错误观念,使得传统的从师风尚在当时社会不能恢复。

    (4)崔护《题都城南庄》中的“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写出了桃花依旧但不见人面的物是人非之感;李煜《虞美人》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也写出了这样的感受,抒发了作者的亡国伤感之情。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没有直接让弟子言志,而是先用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学生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他说“___________,毋吾以也”。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从冉有述志时说“如其礼乐,___________”中可以看出他比较谦虚。

    (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问志,曾皙用“浴乎沂,___________”两句描绘了暮春时节人们在沂水边快乐游玩的情景,表达了对和谐美好生活的向往。

    (4)在《齐桓晋文之事中》,孟子围绕“恒产、恒心”指出,士属于“___________”;但对于民而言,则无恒产,因无恒心。

    (5)在《齐桓晋文之事》中,孟子希望齐宣王能够推己及人,懂得推恩的两句是:老吾老,___________;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6)在《齐桓晋文之事》中,孟子在说明了“养民”措施后,用“谨庠序之教,___________”两句指出了教育民众的具体方法。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表明自己因为德行美好而遭到小人诽谤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

    (2)《氓》中与“青梅竹马”意境相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论语》中,孔子认为只有艰难困苦的环境才能考验一个人是否具有坚强不屈的品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说人在宇宙中如一稊米,苏轼则在《赤壁赋》中说:“____________ 。”

    (2)《短歌行》中写诗人通过想象贤才踏着田间小路,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我的诗句是:“__________ 。”

    (3)《涉江采芙蓉》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的感情由欢乐转为悲哀,写出了主人公心中无限的凄凉寂寞。

    (4)李商隐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表示对美好而又行将消逝的事物的留恋。而在李煜的《虞美人》中却以“______________”表达了美好的事物给自己带来的烦恼。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铁罐上绣出几瓣桃花/再让油腻织成一层罗绮/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在这节诗中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以下几个小题。

    燕太子丹质于秦,亡归。见秦且灭六国,兵以临易水,恐其祸至,太子丹患之。谓其太傅鞫武曰:“燕、秦不两立,愿太傅幸而图之!”太傅曰:“请入图之。”鞫武曰:“燕有田光先生者,其智深,其勇沉,可与之谋也。”太子曰:“愿因太傅交于田先生,可乎?”鞫武曰:“敬诺。”出见田光,道:“太子愿图国事于先生。”田光曰:“敬奉教”。乃造焉。

    太子跪而逢迎,却行为道,跪而拂席。田先生坐定,左右无人,太子避席而请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田光曰:“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虽然,光不敢以乏国事也。所善荆轲可使也。”太子曰:“愿因先生得交于荆轲,可乎?”田光曰:“敬诺。”即起,趋出。太子送之至门,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曰:“诺。”

    偻行见荆轲,曰:“光与子相善,燕国莫不知。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也,幸而教之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光窃不自外,言足下于太子,愿足下过太子于宫。”荆轲曰:“谨奉教。”田光曰:“光闻长者之行,不使人疑之,今太子约光曰:‘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是太子疑光也。夫为行使人疑之,非节侠士也。”欲自杀以激荆轲,曰:“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遂自刭而死。

    轲见太子,言田光已死,明不言也。太子再拜而跪,膝下行流涕,有顷而后言曰:“丹所请田先生无言(   ),欲(  )成大事(  )谋,今田先生以死明不泄言,岂丹之心哉?”

    选自《战国策·燕策》,有删改)

    7【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愿太傅幸而图之    图:考虑,计议

    B.乃造焉   造:到……去,拜访

    C.明不言也   明:明白,知道

    D.太子再拜而跪   再:两次

    8【2】将文言虚词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最恰当的一项是

    丹所请田先生无言(  ),欲(  )成大事(  )谋

    A.   B.

    C.   D.

    9【3】用“/”线给文中划曲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

    B.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

    C.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

    D.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

    10【4】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面对强大的秦国,燕太子希望太傅帮助他,为他出谋划策。太傅向他推荐了田光,田光向太子推荐了荆轲。

    B.太子丹为了国事,亲自去拜访鞫武、田光和荆轲等贤人侠士,这充分表明他是一个礼贤下士的人。

    C.田光年纪大了,劝说荆轲尽心为太子出力,最后以自杀来激励荆轲并表明忠心。

    D.太子丹听到田光死了,很伤心,双腿跪行,流着眼泪说自己要田光不要泄密的本意是想要和田光商议重大的事情,并不是要他去死呀。

    1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子跪而逢迎,却行为道,跪而拂席。

    (2)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也。

    (3)光窃不自外,言足下于太子,愿足下过太子于宫。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最近,一篇题为“物质幸福时代已经结束,新时代来临”的文章在朋友圈刷屏。文章说:“所谓新幸福,就是摆脱金钱、时间、场所等外物的束缚,让我们重新拥有自由。”并给出了一些获得幸福的方法:

    一、从“厉行节约”到“主动选择简朴”。

    二、与其一味推销自己,不如提供帮助。

    三、做不依赖任何平台、靠实力说话的人。

    四、以愉悦的心态面对辛苦。

    怎样才能获得幸福?请选择其中的一个方面,结合自己的经历、感悟或思考,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