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遂宁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登上仰慕已久的泰山,同学们眼界大开,他们一会儿俯瞰脚下的云雾松柏,一会儿举目仰望远处的落日归鸟,指点江山,心情澎湃。

    B.著名歌唱家刘欢为《甄嬛传》演唱的主题曲《凤凰于飞》,真是长歌当哭,如泣如诉,让人感动不已。

    C.现在的骗术五花八门,就算你炼就了孙悟空的火眼金睛,也防不胜防,当图穷匕见的时候,早就上当受骗了。

    D.现在少数媒体放着有重要新闻价值的素材不去挖掘,反倒抓住某些明星的一点逸闻就笔走龙蛇,这种做法真是令人费解。

     

  • 2、下列对《念奴娇·赤壁怀古》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A.开篇意境雄阔,大江东去让人有“逝者如斯夫”的联想,把永不止息的江水与随岁月消逝的英雄相联系,通古今而观之,有悠久深远的历史感。

    B.称周瑜为周郎,意在突出周瑜的俊逸风流,年纪虽轻但已建功立业,与“小乔初嫁”相呼应,也用以反衬自己华发早生、功业难成。

    C.整首词虚实相生,从眼前写起,回溯到“从前”,又从“从前”回到眼前,眼前的人、景与“从前”的人、景构成一种强烈的对比,构思巧妙。

    D.词的下阅情感深沉,感慨于英雄风流已然逝去,叹息于自我理想落空,最后在江月永恒、江水长流中得到自我超脱。

  • 3、对下列诗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 层林尽染:用拟人手法,活化出山上层层的枫林仿佛人工染成的一样。

    B.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使用了借代,用“江山”代“国家”。

    C. 粪土当年万户侯:使用了比喻的手法,把大军阀、大官僚比喻为万户侯。

    D.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设问,下阙回答了上阙的问题

     

  • 4、下列语句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②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③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④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⑤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⑥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⑦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⑧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A. ①⑤⑧/②/③⑥/④⑦   B. ①⑤/②/③⑥/④⑦/⑧

    C. ①⑤/②⑧/③⑥/④⑦   D. ①⑤⑧/②/③/④⑥⑦

  • 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而出   缒(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送)

    B. 越国以远   鄙(边邑)

    C. 至易水上,既,取道   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和送别)

    D. 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阙(使……侵损、削减)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玻璃   (贾平凹)

    约好在德巴街路南第十个电杆下会面,去了却没看到他。我决意再等一阵,踅进一家小茶馆里一边吃茶一边盯着电杆。旁边新盖了一家酒店,玻璃装嵌,还未完工,正有人用白粉写“注意玻璃”的字样。

    吃过一壶茶后,我回到了家。妻子说王有福来电话了,反复解释他是病了,不能赴约,能否明日上午在德巴街后边的德比街再见,仍是路南第十个电杆下。第二天我赶到德比街,电杆下果然坐着一个老头,额头上包着一块纱布。我说你是王得贵的爹吗,他立即弯下腰,说:我叫王有福。

    我把得贵捎的钱交给他,让给娘好好治病。他看四周没人,就解开裤带将钱装进裤衩上的兜里,说:“我请你去喝烧酒!”

    我谢绝了。他转身往街的西头走去,又回过头来给我鞠了个躬。我问他家离这儿远吗,他说不远,就在德巴街紧南的胡同里。我说从这里过去不是更近吗,老头笑了一下,说:“我不走德巴街。”

    他不去德巴街,我却要去,昨日那家茶馆不错。走过那家酒店,玻璃墙上却贴出了一张布告——

    昨天因装修的玻璃上未作标志,致使一过路人误撞受伤。

    敬请受伤者速来我店接受我们的歉意并领取赔偿费。

    我被酒店此举感动,很快想到王有福是不是撞了玻璃受的伤呢,突然萌生了一个念头:既然肯赔偿,那就是他们理屈,何不去法院上告,趁机索赔更大一笔钱呢?我为我的聪明得意,第二天便给王有福打电话,约他下午到红星饭店边吃边谈。

    红星饭店也是玻璃装修,我选择这家饭店,是要证实他是不是真的在酒店挂伤的。他见了我,肿胀的脸上泛了笑容,步履却小心翼翼,到了门口还用手摸,证实是门口了,一倾一倾地摇晃着小脑袋走进来。

    “我没请你,你倒请我了!”他说。

    “一顿饭算什么!”我给他倒了一杯酒,他赶忙说:“我不敢喝的,我有伤。”

    “大伯,你是在德巴街酒店撞伤的吗?”

    “你……那酒店怎么啦?”

    “这么说,你真的在那儿撞的!”

    “这……”

    老头瓷在那里,似乎要抵赖,但脸色立即赤红,压低了声音说:“是在那儿撞的。”一下子人蔫了许多,可怜得像个做错事的孩子。

    “这就好。”我说。

    “我不是故意的。”老头急起来。“我那日感冒,头晕晕的,接到你的电话出来,经过那里,明明看着没有什么,走过去,咚,便撞上了。”

    “你撞伤了,怎么就走了?”

    “哗啦一声,我才知道是撞上玻璃了.三个姑娘出来扶我,血流了一脸,把她们倒吓坏了,要给我包扎伤口,我爬起来跑了。我赔不起那玻璃呀!”

    “他们到处找你哩。”

    “是吗?我已经几天没敢去德巴街了,他们是在街口认人吗?”

    “他们贴了布告……”

    老头哭丧下脸来,在腰里掏钱,问我一块玻璃多少钱。

    我嘿嘿笑起来。

    “不是你给他们赔,是他们要给你赔!”

    “赔我?”

    “是赔你。”我说,“但你不要接受他们的赔偿,他们能赔多少钱?上法院告他们,索赔的就不是几百元几千元了!”

    老头愣在那里,一条线的眼里极力努出那黑珠来盯我,说:“你大伯是有私心,害怕赔偿才溜掉的,可我也经了一辈子世事,再也不受骗了!”

    “没骗你,你去看布告嘛!”

    “你不骗我,那酒店也骗我哩,我一去那不是投案自首了吗?”

    “大伯,你听我说……”

    老头从怀里掏出一卷软沓沓的钱来,放在桌上:“你要肯认我是大伯,那我求你把这些钱交给人家。不够的话,让得贵补齐。我不是有意的,真是看着什么也没有的,谁知道就有玻璃。你能答应我,这事不要再给外人说,你答应吗?”

    “答应。”

    老头眼泪花花的,给我又鞠了下躬,扭身离开了饭桌。

    我怎么叫他,他也不回头。

    他走到玻璃墙边,看着玻璃上有个门,伸手摸了摸,没有玻璃,走了出去。

    我坐在那里喝完了一壶酒,一口莱也没吃,从饭馆出来往德巴街去。趁无人理会,我揭下了那张布告:布告继续贴着,只能使他活得不安生。顺街往东走,照相馆的橱窗下又是一堆碎玻璃,经理在大声骂:谁撞的,眼睛瞎了吗?!

    我走出了狭窄的德巴街。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发现王有福正是受伤的路人后,“我”劝他到法院上告酒店,寻求更多赔偿,因为“我”不仅热心帮助朋友,也有打官司的经验。

    B. 王有福不情愿承认自己误撞酒店玻璃受伤,主要是因为妻子有病,家庭生活很困难,害怕酒店迫究责任,让他赔偿报失。

    C. “我”经过照相馆时,见经理面对碎玻璃大骂,这一细节暗示此地这类纠纷不少,王有福担心的“投案自首”之事是经常发生的。

    D. 玻璃墙伤人事件的背后,交织着伦理观念、法治观念、诚信意识等不同理念的矛盾、困惑与冲突,是转型期中国社会的一面镜子。

    2“我”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3是否状告酒店,“我”与王有福的态度不同。你更认同谁的态度?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后天不断广泛学习改造获得的。“金”要锋利,需“就砺”;人要改造成为“_______________”的君子,就要“_______________”,可见,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2)“_______________”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最终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_______________”说明了利用学习可以弥补自己不足的道理。

    (3)中国是一个有着尊师传统的国家,韩愈在《师说》中指出教师的职能和任务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古诗词中“眼泪”与“悲愁”总是结合在一起,白居易《琵琶行》“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琵琶女梦到少年事的伤感。

    (2)《劝学》中,作者以蚯蚓为例,论证了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的道理,而与这个例子形成对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把下列句子补写完整。

    ①指点江山,激扬文字,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③我欲因之梦吴越,__________

    ④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上片中描写了壮美的景色,请写出相应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

  • 10、名句默写。

    (1)《短歌行》借用《诗经》中姑娘思念情人来比喻渴望得到贤才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2)《登高》中用来描绘秋天草木摇落,江水流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3)《琵琶行》用比喻的手法,表现出乐曲的激越和雄壮的是:_____________

    (4)《念奴娇·赤壁怀古》描绘周瑜自信乐观,从容破敌的是:_____________

    (5)《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李白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一吐长安三年的郁闷之气,道出古时多少怀才不遇之人的心声。

  • 11、默写填空。

    (1)淇则有岸,_________________

    (2)携来百侣曾游,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子无良媒。

    (4)她静默地远了,远了,____________________,走尽这雨巷。

    (5)____________________, 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6)荆轲和而歌,_________________,士皆垂泪涕泣。

    (7)____________________,谣诼谓余以善淫。

    (8)____________________,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各题。

    书项王庙壁

    王象春

    三章既沛秦川雨,入关又纵阿房炬,汉王真龙项王虎。

    玉玦三提王不语,鼎上杯羹弃翁姥,项王真龙汉王鼠。

    垓下美人泣楚歌,定陶美人[注]泣楚舞,真龙亦鼠虎亦鼠。

    [注]定陶美人:刘邦的宠姬戚夫人是山东定陶人,故称。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沛公刘邦进入秦都城咸阳以后,与百姓约法三章,秦川一带的百姓如久旱逢雨。

    B.前三句以龙、虎为喻,分别喻指刘邦、项羽,因为明显刘的政治策略要高于项。

    C.中三句运用对比手法,写项羽看重情意,刘邦不顾亲情,诗人称赞项而贬斥刘。

    D.本诗题为“书项王庙壁”,却平分笔墨写刘、项二人的种种做法,有些文不对题。

    【2】在成败殊途的刘邦和项羽身上,诗人认为他们二人有怎样的共同点?为什么会这样认为?请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一)阅读下面的节选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贾母便说:“你们去罢,让我们自在说话儿。”王夫人听了,忙起身,又说了两句闲话,方引凤、李二人去了。贾母因问黛玉念何书。黛玉道:“只刚念了‘四书’。”黛玉又问姊妹们读何书。贾母道:“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

    一语未了,只听外面一阵脚步响,丫鬟进来笑道:“宝玉来了!”黛玉心中正疑惑着:“这个宝玉,不知是怎生个惫懒人物,懵懂顽童?”——倒不见那蠢物也罢了。心中想着,忽见丫鬟话未报完,已进来了一位年轻的公子: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束着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宫绦,外罩石青起花八团倭缎排穗褂;登着青缎粉底小朝靴。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项上金螭璎珞,又有一根五色丝绦,系着一块美玉。黛玉一见,便吃一大惊,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只见这宝玉向贾母请了安,贾母便命:“去见你娘来。”宝玉即转身去了。一时回来,再看已换了冠带:头上周围一转的短发,都结成小辫,红丝结束,共攒至顶中胎发,总编一根大辫,黑亮如漆,从顶至梢,一串四颗大珠,用金八宝坠角;身上穿着银红撒花半旧大袄,仍旧带着项圈、宝玉、寄名锁、护身符等物;下面半露松花撒花绫裤腿,锦边弹墨袜,厚底大红鞋。越显得面如敷粉,唇若施脂;转盼多情,语言常笑。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看其外貌最是极好,却难知其底细。后人有《西江月》二词,批宝玉极恰,其词曰: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袴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贾母因笑道:“外客未见,就脱了衣裳,还不去见你妹妹!”宝玉早已看见多了一个姊妹,便料定是林姑妈之女,忙来作揖。厮见毕归坐,细看形容,与众各别: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贾母笑道:“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他?”宝玉笑道:“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贾母笑道:“更好,更好,若如此,更相和睦了。”宝玉便走近黛玉身边坐下,又细细打量一番,因问:“妹妹可曾读书?”黛玉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宝玉又道:“妹妹尊名是那两个字?”黛玉便说了名。宝玉又问表字。黛玉道:“无字。”宝玉笑道:“我送妹妹一妙字,莫若‘颦颦’二字极妙。”探春便问何出。宝玉道:“《古今人物通考》上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况这林妹妹眉尖若蹙,用取这两个字,岂不两妙!”探春笑道:“只恐又是你的杜撰。”宝玉笑道:“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偏只我是杜撰不成?”又问黛玉:“可也有玉没有?”众人不解其语,黛玉便忖度着因他有玉,故问我有也无,因答道:“我没有那个。想来那玉是一件罕物,岂能人人有的。”宝玉听了,登时发作起痴狂病来,摘下那玉,就狠命摔去,骂道:“什么罕物,连人之高低不择,还说‘通灵’不‘通灵’呢!我也不要这劳什子了!”吓的众人一拥争去拾玉。贾母急的搂了宝玉道:“孽障!你生气,要打骂人容易,何苦摔那命根子!”宝玉满面泪痕泣道:“家里姐姐妹妹都没有,单我有,我说没趣;如今来了这们一个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可知这不是个好东西。”贾母忙哄他道:“你这妹妹原有这个来的,因你姑妈去世时,舍不得你妹妹,无法处,遂将他的玉带了去了:一则全殉葬之礼,尽你妹妹之孝心;二则你姑妈之灵,亦可权作见了女儿之意。因此他只说没有这个,不便自己夸张之意。你如今怎比得他?还不好生慎重带上,仔细你娘知道了。”说着,便向丫鬟手中接来,亲与他带上。宝玉听如此说,想一想大有情理,也就不生别论了。

    (选自《红楼梦》第三回,有删改)

    ……

    这里宝玉昏昏默默,只见蒋玉菡走了进来,诉说忠顺府拿他之事;又见金钏儿进来哭说为他投井之情。宝玉半梦半醒,都不在意。忽又觉有人推他,恍恍忽忽听得有人悲泣之声。宝玉从梦中惊醒,睁眼一看,不是别人,却是林黛玉。

    宝玉犹恐是梦,忙又将身子欠起来,向脸上细细一认,只见两个眼睛肿的桃儿一般,满面泪光,不是黛玉,却是那个?宝玉还欲看时,怎奈下半截疼痛难忍,支持不住,便“嗳哟”一声,仍就倒下,叹了口气,说道:“你又做什么跑来!虽说太阳落下去,那地上的馀热未散,走两趟又要受了暑。我虽然捱了打,并不觉疼痛。这个样儿,只装出来哄他们,好在外头布散与老爷听,其实是假的。你不可认真。”此时林黛玉虽不是嚎啕大哭,然越是这等无声之泣,气噎喉堵,更觉得利害。听了宝玉这番话,心中虽然有万句言词,只是不能说得,半日,方抽抽噎噎的说道:“你从此可都改了罢!”宝玉听说,便长叹一声,道:“你放心,别说这样话。就便为这些人死了,也是情愿的。”

    一句话未了,只听院外人说:“二奶奶来了。”林黛玉便知是凤姐来了,连忙立起身说道:“我从后院子去罢,回头再来。”宝玉一把拉住道:“这可奇了,好好的怎么怕起他来。”林黛玉急的跺脚,悄悄的说道:“你瞧瞧我的眼睛,又该他取笑开心呢。”宝玉听说赶忙的放手。黛玉三步两步转过床后,出后院而去。凤姐从前头已进来了,问宝玉:“可好些了?想什么吃,叫人往我那里取去。”接着,薛姨妈又来了。一时贾母又打发了人来。

    (选自《红楼梦》第三十四回,有删改)

    1对《西江月》二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纵然生得……草莽”一句中,“草莽”指丛生的杂草,比喻没有学问,这里的学问当然是借统治阶级的眼光来看的。

    B. “行为偏僻性乖张”是指宝玉要求独立不羁、个性解放,表面上是用世俗观念批判宝玉,实际上却是宝玉叛逆性格的写照。

    C. “愚顽怕读文章”指宝玉只知在内帏中厮混,厌恶读书,包括“四书”、《西厢记》、《牡丹亭》等都怕读,也是他厌恶功名利禄的表现。

    D. “那管世人诽谤”则更是对他叛逆性格的赞扬,也预示了作为封建贵族家庭里的富贵闲人的不幸结局――富贵分散,家道败落。

    2黛玉回答自己读书之事前后说法矛盾。下列解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听了贾母的话,黛玉自觉失言,因而小心更正。

    B. 反映了黛玉“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心理状态。

    C. 反映了黛玉的机敏、多虑和自尊。

    D. 对贾母之言近乎实情,对宝玉之言只是谦虚。

    3宝玉挨打,众人齐来探视,唯黛玉探望宝玉是在黄昏,而且是悄悄进来的,这是为什么?显示出黛玉怎样的心理?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88年5月,共青团团歌《光荣啊,中国共青团》诞生,“我们是初升的太阳,用生命点燃未来。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壮丽的事业,激励着我们继往开来。”歌词传遍校园。

    2022年5月,庆祝建团百年主题曲《有我》发布,“那未来如何登场,有我担当,定是你只能叫好,那种辉光。”“我的样子,就是中国的模样。”“当炬火,去化作那道光。”旋律在朋友圈频频转发。

    以上材料引发你怎样的联想?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