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解说或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悟言一室之内 (省略句)
B.夫晋,何厌之有 (宾语前置句)
C.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如果从它变化的一面去看,那么天地万物的变化曾经一眨眼的功夫都不会停止。
D.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唐代高僧慧褒当初在那里筑舍定居,死后葬在那里。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①曾经一文不名的马云,经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创办了阿里巴巴,并且凭借他的毅力和才智,成为了中国年轻一代创业者的楷模。
②为了国家的安定与富强,周总理宵衣旰食,呕心沥血。
③我校2017届高三毕业生张天宁同学被清华大学录取,得知这个消息举校弹冠相庆。
④每当有人指出小明的缺点,他都振振有词遮辩不停。
⑤因论文涉嫌抄袭而被延期毕业研究生肖某痛定思痛,准备改头换面重新做人。
⑥康震教授在节目朗读者上对海明威的介绍犹如抛砖引玉,激起了我无限的遐想。
A. ①②④ B. ①③⑤ C. ③④⑥ D. ②④⑤
3、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该产品的试用效果非常好,相信它大量投产后将不孚众望,公司一定会凭借产品的优异品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骄人业绩。
B. 美国金融市场的可怕现状,源于其自身完全自由无序的银行操作环境。而这群聒噪的美国立法议员正是这一环境的始作俑者。
C.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为汽车零部件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投入大,突破小,让许多汽车零部件制造商望其项背。
D. 著名歌唱家刘欢为《甄嬛传》演唱的主题曲《凤凰于飞》,真是长歌当哭,如泣如诉,让人感动不已。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清秋的月亮,从东边的篱笆上升起来,在弧形的天顶上踽踽独步,遥望大地。到晨晓,月色也是微淡的了。彼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隐没在西天尽头的朝云里。
①鹅在河岸上吃草,伸头一啄,露水簌簌而下
②露水濡湿了瓦檐和瓦檐下的蛛网
③它自己,微淡微淡的影子
④月亮的那一点黄,那一点红,都化为露水洒给了大地万物
⑤也濡湿了篱笆上朝颜花的叶和花蕾
A. ①⑤②③④
B. ②⑤④①③
C. ①④②⑤③
D. ②⑤①④③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 今以实校之 余船以次俱进
B. 遂乃研核阴阳 蒙冲斗舰乃以千数
C. 吾其还也 君知其难也
D. 不如因善遇之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6、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鲁镇永远是过新年,腊月二十以后就忙起来了。四叔家里这回须雇男短工,还是忙不过来,另叫柳妈做帮手,杀鸡,宰鹅;然而柳妈是善女人,吃素,不杀生的,只肯洗器皿。祥林嫂除烧火之外,没有别的事,却闲着了,坐着只看柳妈洗器皿。微雪点点的下来了。
“唉唉,我真傻。”祥林嫂看了天空,叹息着,独语似的说。
“祥林嫂,你又来了。”柳妈不耐烦的看着她的脸,说,“我问你:你额角上的伤疤,不就是那时撞坏的么?”
“唔唔。”她含胡的回答。
“我问你:你那时怎么后来竟依了呢?”
“我么……”
“你呀。我想:这总是你自己愿意了,不然……”
“阿阿,你不知道他力气多么大呀。”
“我不信。我不信你这么大的力气,真会拗他不过。你后来一定是自己肯了,倒推说他力气大。”
“阿阿,你……你倒自己试试看。”她笑了。
柳妈的打皱的脸也笑起来,使她蹙缩得像一个核桃;干枯的小眼睛一看祥林嫂的额角,又钉住她的眼。祥林嫂似乎很局促了,立刻敛了笑容,旋转眼光,自去看雪花。
“祥林嫂,你实在不合算。”柳妈诡秘的说,“再一强,或者索性撞一个死,就好了。现在呢,你和你的第二个男人过活不到两年,倒落了一件大罪名。你想,你将来到阴司去,那两个死鬼的男人还要争,你给了谁好呢?阎罗大王只好把你锯开来,分给他们。我想,这真是……”
她脸上就显出恐怖的神色来,这是在山村里所未曾知道的。
“我想,你不如及早抵当。你到土地庙里去捐一条门槛,当作你的替身,给千人踏,万人跨,赎了这一世的罪名,免得死了去受苦。”
她当时并不回答什么话,但大约非常苦闷了,第二天早上起来的时候,两眼上便都围着大黑圈。早饭之后,她便到镇的西头的土地庙里去求捐门槛,庙祝起初执意不允许,直到她急得流泪,才勉强答应了。价目是大钱十二千。
她久已不和人们交口,因为阿毛的故事是早被大家厌弃了的;但自从和柳妈谈了天,似乎又即传扬开去,许多人都发生了新趣味,又来逗她说话了。至于题目,那自然是换了一个新样,专在她额上的伤疤。
“祥林嫂,我问你:你那时怎么竟肯了?”一个说。
“唉,可惜,白撞了这一下。”一个看着她的疤,应和道。
她大约从他们的笑容和声调上,也知道是在嘲笑她,所以总是瞪着眼睛,不说一句话,后来头也不回了。她整日紧闭了嘴唇,头上带着大家以为耻辱的记号的那伤痕,默默的跑街,扫地,洗菜,淘米。快够一年,她才从四婶手里支取了历来积存的工钱,换算了十二元鹰洋,请假到镇的西头去。(甲)但不到一顿饭时候,她便回来,神气很舒畅,眼光也分外有神,高兴似的对四婶说,自己已经在土地庙捐了门槛了。
冬至的祭祖时节,她做得更出力,看四婶装好祭品,和阿牛将桌子抬到堂屋中央,她便坦然的去拿酒杯和筷子。
“你放着罢,祥林嫂!”四婶慌忙大声说。
(乙)她像是受了炮烙似的缩手,脸色同时变作灰黑,也不再去取烛台,只是失神的站着。直到四叔上香的时候,教她走开,她才走开。这一回她的变化非常大,第二天,不但眼睛窈陷下去,连精神也更不济了。而且很胆怯,不独怕暗夜,怕黑影,即使看见人,虽是自己的主人,也总惴惴的,有如在白天出穴游行的小鼠;否则呆坐着,直是一个木偶人。不半年,头发也花白起来了,记性尤其坏,甚而至于常常忘却了去淘米。
“祥林嫂怎么这样了?倒不如那时不留她。”四婶有时当面就这样说,似乎是警告她。
然而她总如此,全不见有伶俐起来的希望。他们于是想打发她走了,教她回到卫老婆子那里去。但当我还在鲁镇的时候,不过单是这样说;看现在的情状,可见后来终于实行了。然而她是从四叔家出去就成了乞丐的呢,还是先到卫老婆子家然后再成乞丐的呢?那我可不知道。
我给那些因为在近旁而极响的爆竹声惊醒,看见豆一般大的黄色的灯火光,接着又听得毕毕剥剥的鞭炮,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知道已是五更将近时候。我在蒙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连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我在这繁响的拥抱中,也懒散而且舒适,从白天以至初夜的疑虑,全给祝福的空气一扫而空了,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豫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
(节选自鲁迅《祝福》)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微雪点点的下来了”一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暗示了祥林嫂的命运又将“雪上加霜”,遭遇新的不幸。
B.甲段文字,采用“画眼睛”的手法,说明祥林嫂相信神灵,在无知和虚幻中获得了精神上的安慰。
C.乙段文字,运用动作和神态描写,说明祥林嫂的希望破灭,精神上受到了沉重的打击。
D.柳妈劝祥林嫂的“捐门槛”,主观上不怀好意,客观上是对更弱者不顾情面地戏耍,加速了祥林嫂的精神崩溃。
【2】请根据选文概括柳妈的性格特点。
【3】文末画横线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7、将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1)《望海潮》中写钱塘江堤上树木郁郁苍苍,钱塘江水澎湃浩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念奴娇·赤壁怀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中诗人洒酒祭月,寄托了自己对人生的感慨。
(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写宋文帝刘义隆草率出师北伐,结果落得北望敌军而惊慌失措的三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将自然景观与怀古之情融为一体,具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
(2)《荀子·劝学》中强调人要广泛学习而且经常反省自己才会智慧明达的名句是_____,______。
(3)《沁园春·长沙》中诗人面对祖国山河发出深沉的思考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他哂笑子路是因为子路“______,______”。
(2)杜甫在《登岳阳楼》中由个人身世转写国势危难,感伤涕零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3)《念奴娇·过洞庭》一词中,用两个意象既点出了天空的特征,又写出了秋水长天一色的美景,具体而生动地显示了诗人的才华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在《离骚》中,屈原诉说自己曾因佩戴蕙草而遭到贬逐,也曾因为采摘白芷而加上罪名,但他坚定地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归园田居》中作者以鸟鱼自比,写出对自由生活向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批评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短暂和个体渺小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用原文句子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行路为喻,说明了学习重在积累的道理。
(2)为了强调学习必须持之以恒,用劣马与好马进行对比以说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用比喻的手法,借助木头经过烘烤后发生变化,即使再烘烤也不能复原了,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5)“____________________”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学识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了善于利用客观条件可以弥补自身不足的道理。
(6)以借助舆马可“致千里”为例,论证了君子“善假于物”的道理,同篇中与之相似的例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
苏轼①
徐门②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潭在城东二十里,常与泗水增减清浊相应。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③,牛衣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注】①苏轼时任徐州太守,公元1078年(北宋元丰元年)春天,徐州发生了严重旱灾,作为地方官的苏轼曾率众到城东二十里的石潭求雨。得雨后,他又与百姓同赴石潭谢雨。②徐门:即徐州。③缲车:缫丝车。④牛衣:蓑衣之类。这里泛指用粗麻织成的衣服。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词的上片从农村习见的典型事物入手,主要通过视觉形象构成一组连续不断的影像,意趣盎然地表现了淳厚的乡村风味。
B. 上片的首句采用了倒装的句式,既描绘出枣花纷纷飘落的样子,又把词人的行踪逗出---行走在枣树下。
C. 上片的后两句,词人通过“村南村北”的“缲车”声和农人卖瓜的叫卖声,表现了农村生产劳动的繁忙景象,表达出词人对丰收的喜悦心情。
D. 词的上片一句一个画面,不仅色彩美,而且有音乐美;下片侧重抒情议论,既有对路途遥远、人体困乏的无奈,又表现了他随遇而安的性格特点。
E. “试问”一词用得十分讲究,既写出了作者满怀希望想讨杯茶解渴的心情,又担心农忙季节,农家无人,自己不便贸然而入的心情。
【2】结合词的内容及相关信息,分析理解词人的形象特点。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熙宁二年二月庚子,神宗以王安石参知政事。初,帝欲用安石,曾公亮力荐之,唐介言安石难大任:“安石好学而泥古,故议论迂阔,若使为政,必多所更变。”帝问侍读孙固曰:“安石可相否?”固对曰:“安石文行甚高,处侍从献纳之职可矣。宰相自有度,安石狷狭少容。必欲求贤相,吕公著、司马光、韩维其人也。”帝不以为然,竟以安石参知政事,谓之曰:“人皆不能知卿,以卿但知经术,不晓世务。”安石对曰:“经术正所以经世务。”帝曰:“卿所设施,以何为先?”安石对曰:“末世风俗,贤者不得行道,不肖者得行无道,贱者不得行礼,贵者得行无礼。变风俗,立法度,正方今之所急也。”帝深纳之。
甲子,议行新法,王安石言:“周置泉府之官,以榷制兼并,均济贫乏,变通天下之财。今欲理财,则当修泉府之法,以收利权。”帝纳其说。安石乃复言:“人才难得,亦难知。今使十人理财,其中容有一二败事,则异论乘之而起。尧与群臣共择一人治水,尚不能无败事,况所择而使非一人,岂能无失?要当计利害多少,不为异论所惑。”乃立制置三司条例司,掌经画邦计,议变旧法,以通天下之利,命陈升之、王安石领其事。初,吕惠卿自真州推官秩满入都,与安石论经义,多合,遂定交。因言于帝曰:“惠卿之贤,虽前世儒者未易比也。学先王之道而能用者,独惠卿而已。”遂以惠卿及苏辙并为检详文字,事无大小,安石必与惠卿谋之,凡所建请章奏,多惠卿笔也。又以章惇为三司条例官,曾布检正中书五房公事。凡有奏请朝臣以为不便者布必上疏条析以坚帝意使专任安石以威胁众俾毋敢言。由是安石信任布,亚于惠卿。而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诸役,相继并兴,号为新法,颁行天下。
(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王安石变法》)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凡有奏请朝臣/以为不便者/布必上疏条/析以坚帝意/使专任安石/以威胁众/俾毋敢言/
B.凡有奏请/朝臣以为不便者/布必上疏条析/以坚帝意/使专任安石/以威胁众/俾毋敢言/
C.凡有奏请/朝臣以为不便者/布必上疏条/析以坚帝意/使专任安石/以威胁众俾/毋敢言/
D.凡有奏请/朝臣以为不便者/布必上疏条析/以坚帝意/使专任安石/以威胁众俾/毋敢言/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庚子,是干支之一,古人用天干与地支配合来记时间(年月日时)的。文中的“庚子”和《登泰山记》“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中的“丁未”一样,是干支纪年。
B.参知政事,中国古代官职名称。唐初以参知政事为他官参预宰相事务的职名。宋朝时权位逐渐提高,曾与宰相共同议政。
C.秩满,意为古代官员任期届满。东晋南朝,官员的考课与任期相结合,以3年为小满,6年为秩满。
D.均输,王安石新法之一,授权主管六路财赋和茶、盐、矾、酒税的发运使,凡朝廷所需之货物,尽量在廉价处或近地收购,存储备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宋神宗在任用王安石前,曾征求过唐介的意见,唐介认为王安石不知变通,如果让他处理政事,一定会遭到很多人的反对。
B.宋神宗欲任用王安石为相,孙固极力反对,他认为王安石文章和德行都很好,但性情偏激,心胸狭隘,没有容人之量。
C.宋神宗问王安石治国理政应把什么放在首位,王安石认为改变社会风气、改立法令制度是迫切需要解决的头等大事。
D.变法过程中吕惠卿和曾布为王安石助力良多:王安石的建议及奏章大多出自吕惠卿之手,反对王安石的朝臣均遭到曾布的阻止。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皆不能知卿,以卿但知经术,不晓世务。
(2)要当计利害多少,不为异论所惑。
【5】王安石任用人才的原则是什么?他如何论证自己的观点?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当下,从踏入小学校园,到当下的高一,你曾一次次地体验过为考试的学习、为升学的学习。可是,即便有一天当我们不再面对考试和升学,学习似乎依然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
那么,不为考试的学习是怎样的?对于为考试的学习和不为考试的学习,你有怎样的见解和感悟?请联系自己的学习和社会生活实际,结合自己的思考,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抄袭、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