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 今年两会上,广州市政协主席朱振中短短8分钟振振有词的发言,赢得现场9次掌声。
B. 从青岛调过来任区委书记的王作安下车伊始 , 就触摸到这个城市的“敏感部位”。
C. 百年一遇的旱灾黯淡了澜沧江畔蝴蝶的斑斓,折损了香格里拉醉人的风情,但如果款爷们施以援手,相濡以沫 , 那么,灾区百姓将不会焦虑干渴,泪眼婆娑,而是朝气蓬勃,舞姿婀娜。
D. 两会代表们津津乐道地讨论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公开征求意见稿。
2、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莫泊桑是法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其中著名的短篇小说有《项链》、《我的叔叔于勒》、《变色龙》等。
B. 《游侠列传》节选自《史记》,该书作者是司马迁,它成书于西汉,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C. 杜甫,字子美,被后人称为杜少陵、杜工部等,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显示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
D. 《水浒传》是我国古代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章回体小说,又名《忠义水浒传》,相传由罗贯中所著。
3、下列句子的划线部分全部属于补语的一项是
①他写了三篇 ②他唱了三遍
③他休息了三天 ④他浪费了三天
⑤他买了二米 ⑥线长二米
⑦工作了半夜 ⑧工作到半夜才下班
⑨新书买了两次 ⑩新书买了五本
A. ①③⑤⑦⑨ B. ②④⑥⑧⑩ C. ①④⑤⑧⑩ D. ②③⑥⑦⑨
4、下段文字中画线句子中应重读的词语依次是( )
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①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②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③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④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
A.①这样 ②才算 ③外 ④嫡
B.①真 ②今儿 ③外 ④嫡
C.①这样 ②今儿 ③竟不 ④竟是
D.①真 ②才算 ③竟不 ④竟是
5、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陈淏子 ① 亲自实践, ② 善于总结别人的经验,并提到理论的高度。陈淏子曾举了这样的例子: ③ 有的人很喜欢养花,常常从千里之外把心爱的花带回家, ④ 不到半年就枯死了,或者再也不开花了。他说:“这是 ⑤ 不知道它的特性。 ⑥ 掌握了它的特性,没有不长的树木,没有不盛开的花草,这全凭种花人的细心观察。”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除了 还 即使 然而 由于 只有
B. 不仅 而且 虽然 但 因为 只要
C. 既 又 / 却 由于 如果
D. / 也 固然 可是 因为 一旦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荞麦花开
李德霞
一大早,爹从车棚里倒出小四轮儿拖拉机,给水箱注满水,往油箱加满油,又挂上车斗子。车斗子里,有带着尖尖犁铧的铁犁,有满满一麻袋荞麦种子。爹来到东院墙根儿下、隔着院墙喊:“大春哥在家吗?”
“在!”大春正在吃早饭,端着饭碗跑出来,“兄弟,啥事?”
爹说:“上午你有空吗?能不能帮我撒撒荞麦种子?”
大春说:“你要种荞麦?”
爹说:“今年春早,大田没收成。这不刚刚下了场透雨嘛,荞麦生长期短,种荞麦还能赶得上趟。这叫大田不满小田补嘛。”
大春往嘴里扒拉一口饭,边嚼边说:“好好好,我帮你撒。”大春说着回了屋。
爹从东院墙走到西院墙,趴着墙头喊:“二贵兄弟在家吗?”
二贵屁颠儿屁颠儿跑出屋,笑嘻嘻地对爹说:“你和大春说的话,我在屋里都听到了。哥,是要我帮你撒荞麦种子的吧?
爹呵呵一笑:“耳朵真尖。”
二贵边回屋边说:“这算啥事?我吃完饭就过去。”
工夫不大,大春来了,二贵也来了,俩人爬上车斗子。爹驾驶着小四轮儿,嘣嘣嘣地跑出门去。
来到地里,卸掉车斗子,挂上铁犁,爹端坐在驾驶座上,整装待发。
大春二贵挎个笸箩,里面装着满满的荞麦种子。两个人齐头并进,从这个地头往那个地头走,边走边撒,天女散花一般。
爹发动着小四轮儿,一路向前,泛着青光的犁铧翻卷起层层泥浪。
小半晌的时候,荞麦已种了大半。爹把小四轮儿停在地头,招呼大春和二贵过来歇歇。三个人头顶头围坐在地边,爹抛一支烟给大春,再抛一支烟给二贵。爹看着大春说:“哥,你就没想过种荞麦?”
大春吸一口烟,吐个烟圈儿说:“想过,咋没想过,可我家没荞麦种子呀。”
爹一脸的不高兴,说:“没有种子不会说话吗?我家荞麦有的是,种多少,你说个数。”
大春想了想说:“我家地多,至少也得种二十亩。”
爹顺手捏起一块小石子,在地上划拉个算式,边划拉边说:“二十亩地,按每亩九斤算,二九一十八,要一百八十斤种子,那就是满满一麻袋了。晌午回去,我给你称。”
大春连连点头,说:“好好好,谢谢兄弟!”
爹扭脸面向二贵,问:“你呢?种多少?”
二贵掐灭烟头,说:“连我爹娘的一块种,少说也有十亩。”
爹说:“一九得九,一百斤足够了。”
二贵点头如鸡啄米,说:“够了,够了。”
爹看着大春二贵说:“咱村还有人家想种荞麦的吗?”
大春说:“大田没收成,谁不想种?可没有种子咋种?”
二贵说:“我表弟狗子昨天还找我借荞麦种子哩。”
多说:“你回去跟狗子说,让他下午来找我。”
那时,我家是村里数一数二的种粮大户,家里囤了不少粮食,有小麦,有莜麦,有豌豆,有荞麦……爹往外借荞麦的事,很快传遍了村里的犄角旮旯。刚吃过午饭,就有人拎着编织袋上我家借荞麦来了。
娘悄悄把爹拽到一边问:“咱家荞麦,咋个借法?”
爹说:“乡里乡亲的,借一斗,还一斗啊。”
娘拧着眉头说:“现在荞麦都涨到一斤一块五了,是个好价钱了,那要是秋后跌了价可咋办?”
爹没有正面回答,而是反问娘:“那要是涨了价呢?”
娘瘪瘪嘴,说不出话来。
很快,我家三千多斤荞麦都被村里人借走了。下午,村里没闲人,男男女女齐下地,家家户户种荞麦。
又一场雨过后,荞麦开花了。登高远望,满眼的银白,苍苍茫茫,像覆了一层厚厚的雪。爹最爱看这景儿,常常看得心潮澎湃……
荞麦归仓的时候,又传来好消息:荞麦涨价了,涨到了一斤两块钱。
爹回家,笑眯眯地瞅着娘说:“咋样?赚了吧?”
娘一分为二看问题,说:“这是涨价了,那要是跌价了呢?”
爹说:“荞麦可以跌价,但咱的心不能跌价,也不会跌价。你说是不是?”
说这话时,爹像个哲学家。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情节简单,没有太过复杂的矛盾冲突,主要围绕种荞麦、借荞麦、荞麦涨价等情节塑造人物形象,展现农村生活场景。
B.小说不仅着力塑造“爹”这一形象,而且对文中其他形象也进行了细腻刻画,如大春的热情爽快、二贵的爱听墙角、“娘”的心胸狭窄。
C.小说语言简洁而不失生动,朴素而略含诗意,如“泛着青光的犁铧翻卷起层层泥浪”“满眼的银白,苍苍茫茫,像覆了一层厚厚的雪”。
D.小说对农村的风俗人情进行了细致描绘,村民之间互帮互助,处处洋溢着温暖的人情味,展示出我国农民淳朴、善良的整体风貌。
【2】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爹”是一个怎样的人。
【3】艺术往往来源于生活,优秀的文学作品总是能带给人生活的真实感,本文也不例外,文中很多细节都体现出了“生活的真实感”。请简要分析。
7、默写出下列空缺处的文字。
(1)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__________,__________。(《荆轲刺秦王》)
(2)越陌度阡,__________。__________,心念旧恩。(曹操《短歌行》)
(3)《离骚》中用反问句表明屈原即使受挫也不会改变自己志向的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4)《赤壁赋》中,写作者隐逸江畔,与麋鹿为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操的《短歌行》中引用了《诗经》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原写姑娘思念情人,诗中引用来比喻渴望得到贤才。
(2)《劝学》中,荀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劣马的执着为喻,强调为学必须持之以恒。
(3)苏轼在《赤壁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让我们感受到在广阔天地间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超脱世俗的快乐与自由。
9、名句名篇默写
(1)、尔来四万八千岁, 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_______。 地崩山摧壮士死,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_______, 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2)、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3)、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白。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_______,相逢何必曾相识!
(4)、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_______,_______。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5)、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_______,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赤壁赋》中写万物皆有主,只有清风明月,听到即为音乐,看到则为风景,而且“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乃大自然之宝藏。
(2)对于学习和思考的关系,《论语》中有“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观点,《劝学》中也有类似的论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歌中常通过侧面描写来体现音乐魅力。如白居易的《琵琶行》就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侧面表现了琵琶女结束弹奏后,其音乐具有让人回味无穷的效果。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沁园春·长沙》中,词人面对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思绪万千,不禁发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道出了词人的雄心壮志,展现了博大的革命者胸怀。
(2)《归园田居(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露了诗人清高孤傲,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性格,起到统摄全篇的作用。
(3)曹操在《短歌行》中表明自己也有周公一样的胸襟,期望天下贤才都能心悦诚服地归顺于已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木兰花·乙卯①吴兴寒食
张 先
龙头舴艋吴儿竞,笋柱②秋千游女并。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
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注]①乙卯,即1075年,时年词人八十六岁。②笋柱,指竹制的秋千架。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阕中的“竞”字,既写出划桨人的矫健和行船的轻疾,又可以令人想象夹岸助兴的喧天锣鼓和争相观看的男女老少的情景。
B.词的上阕景中有人,人为景乐,这种浓墨重彩、翠曳红摇的笔墨,平添了许多旖旎春光,洋溢着节日的欢乐气息。
C.下阕的“暝”字,突出远山色彩暗淡,衬托游人去后夜幕降临的情景;“静”字渲染出笙歌已放、池院寂寥的气氛。
D.这首词尾句中“杨花”的意象,因其随风飘荡的特点而含有飘离之感,渲染了词人游乐后落寞、悲伤的心情。
【2】有人说,这首词体现了词人的情趣。请结合整首词简要分析。
13、阅读苏轼《赤壁赋》节选部分,完成后面题目。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邀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1】请分条具体说明这一段中“客”因何而悲。
【2】“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语出 ________ 时代的曹操所写的《 》。
【3】“孟德困于周郎”指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往事。
【4】作者列举那一段往事的写作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乡土中国》是费孝通先生所著的一部研究中国乡村社会特点的学术著作,对研究中国乡土社会的传统文化、社会结构具有开创性意义;其通俗自然的用语和深入浅出的阐述,大大增强了该书的可读性。
近日,我市精神文明办将开展“留住乡土中国”主题照片征集活动。你翻开家中的旧相册选出了符合主题的4张照片,分别是一次大家族聚会的合影、一处已消失的家乡建筑、一位值得敬仰的族中老人、一次传统节日活动的留影。
请从中选择一张你认为最好的照片提交,并写一篇推荐稿,可以讲讲照片背后的故事,也可以谈谈你选择照片的原因或由照片生发的感悟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文体不限,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