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烟涛微茫信难求(确实,实在) 云霞明灭或可睹(或许)
B.艰难苦恨繁霜鬓(很,极) 潦倒新停浊酒杯(刚刚)
C.采之欲遗谁?(遗留) 所思在远道(远方的道路,犹言“远方”)
D.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隐藏)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归来)
2、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书》即《尚书》,与《诗》《礼》《易》《乐》《春秋》并称为“六经”,是儒家的六部经典。
B.桐城派,也称为“桐城古文派”,世通称“桐城派”,是我国清代文坛上最大的散文流派。其代表人物方苞、刘大櫆、姚鼐并称为“桐城派三祖”。
C.干支纪年法是中国历法上自古以来就一直使用的纪年方法。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总称。干支按照一定顺序相配,60年为一周,周而复始,循环记录,这就是俗称的“干支表”。干支纪年以每年冬至换年。
D.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讲究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侧重写景,借景抒情。
3、下列各项中,只有一个通假字的一组是( )
A.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秦伯说,与郑人盟。
B. 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C. 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D. 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一次去青海湖,湖面如无边无际的大海一样。 , , , , 。青藏高原上的纳木错湖,海拔高达4500米,堪称举在天上的湖。 ,好像大地佩戴的一块翡翠坠子。青藏高原上的湖泊美在何处?我觉得:美在清澈,美在水色。
①像晴朗的夜空 ②走近岸边 ③远望湖水湛蓝湛蓝 ④湖水是绿色的 ⑤湖水如蒸馏水一样清澈 ⑥卵石历历可数
A.②④⑥⑤①③ B.③①②⑤⑥④ C.④⑥⑤①③② D.⑤③①④②⑥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戳没,杀戮和没收。重要的人杀掉,其他人等收为奴婢。
B.太子,封建社会只有皇位的继承者,才能称太子或皇太子。
C.参乘,又称“车右”。古时乘车,警卫在左,尊者在右,故称。
D.婚姻,儿女亲家。婚,是指女方的父亲;姻,是指男方的父亲。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贾芸出了荣国府回家,一路思量,想出一个主意来,便一径往他母舅卜世仁家来。原来卜世仁现开香料铺,方才从铺子里来,忽见贾芸进来,彼此见过了,因问他这早晚什么事跑了来。贾芸道:“有件事求舅舅帮衬帮衬。我有一件事,用些冰片麝香使用,好歹舅舅每样赊四两给我,八月里按数送了银子来。”卜世仁冷笑道:“再休提赊欠一事。前儿也是我们铺子里一个伙计,替他的亲戚赊了几两银子的货,至今总未还上,因此我们大家赔上,立了合同,再不许替亲友赊欠。谁要赊欠,就要罚他二十两银子的东道。况且如今这个货也短,你就拿现银子到我们这不三不四的铺子里来买,也还没有这些,只好倒扁儿去,这是一、二则你那里有正经事,不过赊了去又是胡闹,你只说舅舅见你一遭儿就派你一遭儿不是。你小人儿家很不知好歹,也到底立个主见,赚几个钱,弄得穿是穿吃是吃的,我看着也喜欢。
②贾芸笑道:“舅舅说的倒干净。我父亲没的时候,我年纪又小,不知事,后来听见我母亲说,都还亏舅舅们在我们家出主意,料理的丧事。难道舅舅就不知道的,还是有一亩地两间房子,如今在我手里花了不成?巧媳妇做不出没米的粥来,叫我怎么样呢?还亏是我呢,要是别个,死皮赖脸三日两头儿来缠着舅舅,要三升米二升豆子的,舅舅也就没有法呢。”
③卜世仁道:“我的儿,舅舅要有,还不是该的。我天天和你舅母说,只愁你没算计儿。你但凡立的起来,到你大房里,就是他们爷儿们见不着,便下个气,和他们的管家或者管事的人们嬉和嬉和,也弄个事儿管管。前日我出城去,撞见了你们三房里的老四,骑着大叫驴,带着五辆车,有四五十和尚道士,往家庙去了。他那不亏能干,这事就到他了!”贾芸听他韶刀的不堪,便起身告辞,卜世仁道:“怎么急的这样,吃了饭再去罢。”一句未完,只见他娘子说道:“你又糊涂了。说着没有米,这里买了半斤面来下给你吃,这会子还装胖呢。留下外甥挨饿不成?”卜世仁说:“再买半斤来添上就是了。”他娘子便叫女孩儿:“银姐,往对门王家去问,有钱借二三十个,明儿就送过来。”夫妻两个说话,那贾芸早说了几个“不用费事”,去的无影无踪了。
④不言卜家夫妇,且说贾芸赌气离了母舅家门,一径回归旧路,心下正自烦恼,一边想,一边低头只管走,不想一头就碰在一个醉汉身上,把贾芸唬了一跳。听那醉汉骂道:“瞎了眼睛,碰起我来了。”贾芸忙要躲身,早被那醉汉一把抓住,对面一看,不是别人,却是紧邻倪二。原来这倪二是个泼皮,专放重利债,在赌博场吃闲钱,专管打降吃酒。如今正从欠钱人家索了利钱,吃醉回来,不想被贾芸碰了一头,生没好气,抡拳就要打。只听那人叫道:“老三住手!是我冲撞了你。”倪二听见是熟人的语音,将醉眼睁开着时,见是贾芸,忙把手松了,趔趄着笑道:“原来是贾二爷,我该死,我该死,这会子往那里去?”贾芸道:“告诉不得你,平白的又讨了个没趣儿。”倪二道:“不妨不妨,有什么不平的事,告诉我,替你出气。这三街六巷,凭他是谁,有人得罪了我醉金刚倪二的街坊,管叫他人离家散!”
⑤贾芸道:“老二,你且别气,听我告诉你这原故。”说着,便把卜世仁一段事告诉了倪二。倪二听了大怒:“要不是令舅,我便骂不出好话来,真真气死我倪二。也罢,你也不用愁烦,我这里现有几两银子,你若用什么,只管拿去买办。但只一件,你我作了这些年的街坊,我在外头有名放帐,你却从没有和我张过口。也不知你厌恶我是个泼皮,怕低了你的身分,也不知是你怕我难缠,利钱重?若说怕利钱重,这银子我是不要利钱的,也不用写文约,若说怕低了你的身分,我就不敢借给你了,各自走开。”一面说,一面果然从搭包里掏出一卷银子来。
⑥贾芸心下自思:“素日倪二虽然是泼皮无赖,却因人而使,颇颇的有义侠之名。若今日不领他这情,怕他臊了,倒恐生事,不如借了他的,改日加倍还他也倒罢了。”想毕笑道:“老二,你果然是个好汉,我何曾不想着你,和你张口。但只是我见你所相与交结的,都是些有胆量的有作为的人,似我们这等无能无力的你倒不理,我若和你张口,你岂肯借给我。今日既蒙高情,我怎敢不领,回家按例写了文约过来便是了。”倪二大笑道:“好会说话的人,我却听不上这话。既说‘相与交结’四个字,如何放帐给他,使他的利钱!既把银子借与他,图他的利钱,便不是相与交结了。闲话也不必讲,既肯青目,这是十五两三钱有零的银子,便拿去治买东西。你要写什么文契,趁早把银子还我,让我放给那些有指望的人使去。”贾芸听了,一面接了银子,一面笑道:“我便不写罢了,有何着急的。”倪二笑道:“这不是话。天气黑了,也不让茶让酒,我还到那边有点事情去,你竟请回去,我还求你带个信儿与舍下,叫他们早些关门睡罢,我不回家去了,倘或有要紧事儿,叫我们女儿明儿一早到马贩子王短腿家来找我。”一面说,一面趔趄着脚儿去了,不在话下。
(选自《红楼梦》第二十四回“醉金刚轻财尚义侠 痴女儿遗帕惹相思”)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笔墨集中于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表现彼此复杂微妙关系的同时,也展现了他们的为人之情与处世之道。
B.从贾芸和卜世仁的对话可知,卜世仁趁贾芸父亲过世之机侵夺了贾芸家的财产,面对外甥求助不顾情分冷嘲热讽。
C.卜世仁表面欲留贾芸吃饭,但从卜世仁夫妇的对话中可知,他们并非真心,这一情节表现出他们的吝啬与虚伪。
D.贾芸不找倪二借钱解困,缘于他认为倪二结交的皆是有胆量有作为之人,不会理会自己这般“无能无力”的人。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面对贾芸的求助,卜世仁拒绝有术。他先是直接拒绝,断了贾芸赊香料的念头,然后再教训贾芸,其目的是想要让贾芸知难而退。
B.选文运用不同叙事视角叙述了贾芸偶遇倪三的场景。这种视角相互交织的写法,使场景描写更富悬念,也让读者了解了事情原委。
C.选文在刻画倪一时,用词相当精妙。如“如今正从欠钱人家索了利钱……”中的“索”字,表现出要账时的倪二凶神恶煞的特征。
D.选文运用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等手法,刻画了精于世故、善于言辞的贾芸以及济人所困、轻财尚义的倪二。
【3】曹雪芹善用隐喻,选文中贾芸舅舅的名字“卜世仁”的谐音是“不是人”,从名字谐音喻其形象特点。请列举《红楼梦》其它章节两个隐喻的例子,并分析其效果。
【4】反差是指不同人物或同一人物的不同方面对比之下显出的差异。请指出选文中的两处“反差”,并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自省来提升自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师说》中,对于为子择师自己却耻于从师的现象,韩愈最后的评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借“_____,_____”的景象,表达对百姓忘却国耻、安于异族统治的沉痛之情。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荆轲刺秦王》中荆轲唱的“易水诀别”歌的歌词是:“_______,_______ !”
(2)《烛之武退秦师》中,表明晋国国君背信弃义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 ”。
(3)在鸿门宴上,樊哙说的“_______,_______”,确实是一种抓主要矛盾、不要顾及细枝末节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4)《沁园春•长沙》中表现诗人由眼前秋景而想到了谁是国家命运的主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谁主沉浮?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百姓忘却国耻,安于异族统治的沉痛之情。
(2)《师说》中强调从师学习不必在乎别人的年龄的是“______________?”提出了“圣人无常师”的观点后,接着运用“______________”的事例加以论证。
(3)《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占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
(4)以花草赠亲朋是古人表达情感的常有行为。《涉江采芙蓉》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师说》在给“师”下定义后,接着阐述“师”的作用,并指出择师不管年龄、地位,最后正面提出了择师标准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
(2)荀子《劝学》中用“________,_________”的对比,强调了整天思考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
(3)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刘义隆本希望能够“________”,但由于行事草草,最终“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古人云: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苏洵在《六国论》中总结六国破亡的原因是:“非兵不利,战不善,_____________。”因此,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劝诫统治者说:“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皙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临风,一路酣歌的美丽动人的景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阿房宫赋》中从人们的主观感受写宫内歌舞盛况。既是舞之纷繁衬托宫殿之众多,又为下文美女充盈宫室预作铺垫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题。
赠唐衢①
韩愈
虎有爪兮牛有角,虎可搏兮牛可触。
奈何君独抱奇材,手把锄犁饿空谷。
当今天子急贤良,匦函②朝出开明光③。
胡不上书自荐达,坐令四海如虞唐④。
【注】①本诗是诗人分司东都(洛阳)所作,唐衢是诗人的宾客。②匦(guǐ)函,意见箱之类的设施。③明光,汉代官殿名,这里代指唐殿。④虞唐,即唐虞,唐尧与虞舜的并称,亦指尧与舜的时代,古人以之为太平盛世。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运用比兴手法,以虎、牛为喻,说明人要有特长。
B.颔联说唐衢作为国家的奇才,怎能在山谷里种田而挨饿。
C.颈联转到对待贤士的态度上,说皇帝急于求贤,已置办了招收贤才的匦函。
D.诗人最后劝唐衢上书自荐,使天下成为尧舜时代那样为人称道的太平盛世。
【2】据《旧唐书》记载,“唐衢者,应进士,久而不第。能为歌诗,意多感发”,诗人对唐衢有哪些评价和建议?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秦灭韩。良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得力士,良与客狙击秦皇帝,误中副车。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贼甚急。良亡匿下邳。后十年,沛公将数千人,略地下邳西,遂属焉。
沛公欲击秦,良曰:“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愿沛公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秦将果畔,沛公乃引兵击秦军,大破之。遂至咸阳,秦王子婴降沛公。
汉元年正月,沛公为汉王,王巴蜀。后从东击楚,至下邑,汉王下马踞鞍而问曰:“吾欲捐关以东等弃之,谁可与共功者?”良进曰:“九江王黥布楚枭将与项王有郄彭越与齐王田荣反梁地此两人可急使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则楚可破也。”汉三年,项羽急围荥阳,汉王恐忧。郦食其曰:“今秦侵伐诸侯社稷,使无立锥之地。陛下诚能复立六国后世,毕已受印,此其君臣百姓必皆戴陛下之德。德义已行,陛下南乡称霸,楚必敛衽而朝。”汉王曰:“善。趣刻印。”
张良从外来谒。汉王以郦生语告,良曰:“谁为陛下画此计者?昔者汤伐桀而封其后,度能制桀之死命也。今陛下能制项籍之死命乎?殷事已毕,倒置干戈,覆以虎皮,以示天下不复用兵。今陛下能偃武行文,不复用兵乎?”曰:“未能也。”“且今立六国之后,天下游士各归事其主,陛下与谁取天下乎?诚用客之谋,陛下事去矣。”汉王骂曰:“竖儒,几败而公事!”令趣销印。汉六年正月,封功臣。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
(选自《史记·留侯世家》)
【1】下列对文中划下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九江王黥布/楚枭将与项王有郄/彭越与齐王田荣反梁地/此两人可急使/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
B.九江王黥布/楚枭将/与项王有郄/彭越与齐王田荣反梁地/此两人可急使/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
C.九江王黥布/楚枭将/与项王有郄/彭越与齐王田荣反梁地/此两人可急使/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
D.九江王黥布/楚枭将与项王有郄/彭越与齐王田荣反梁地/此两人可急使/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
【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臣,古代官吏对皇帝上书或说话时的自称。古人还常常以名、字、号来自称。
B.社稷,社为土神,稷为谷神,两者是农业社会主要根基。此处用来代指国家。
C.南乡,即“南向”,指面向南方。古代帝王大多面南而坐,臣子则面北行礼。
D.封功臣,指君王授予功臣土地、爵位等。此处刘邦拟封赏张良三万户的食邑。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良忠义爱国,为韩报仇。张良为韩国人,秦灭韩后,他为报国仇,不惜倾尽家财求取刺客,一同刺杀秦始皇。可惜刺杀未成,遭到追捕。
B.张良善于谋略,屡助刘邦。攻秦时,张良使用离间计,贿赂秦将,助汉王大破秦军;攻楚时,张良又提出将关东之地送出,以此获取破楚将领。
C.张良虑事深远,解除危机。刘邦拟采用郦食其的建议,张良及时劝谏,指出此计会使刘邦失去共谋天下之士,刘邦听取了意见,销毁了封赏印信。
D.张良为人低调,不贪功赏。刘邦赞赏张良运筹帷幄,想要封赏他部分齐地。张良认为是自己幸运,意见常被刘邦采纳,提出仅要“留”这块封地。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愿沛公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
(2)陛下诚能复立六国后世,毕已受印,此其君臣百姓必皆戴陛下之德。
14、根据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革命时代,革命志士什么艰险都不怕,爬雪山,吃皮带,是为了几万万人民和后代,他们是真正的理想主义者。而今,在时代进步、科技发展的新形势下,我们依旧需要这样的理想主义者。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想和思考,请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