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课文中涉及的元杂剧的有关术语,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外 ②云 ③净 ④科 ⑤唱 ⑥卜儿
⑦鲍老儿 ⑧倘秀才 ⑨叨叨令 ⑩正旦 ⑾正宫 ⑿滚绣球
A. ①③⑥⑩/②④⑤/⑦⑧⑨⑿/⑾
B.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⑾⑿
C. ①③④/②⑤/⑥⑦⑿/⑧⑨⑩⑾
D. ①④⑥/②③⑤⑿/⑦⑧⑨/⑩⑾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思厥先祖父
B.令五人者保其首领
C.行李之往来
D.臣窃以为其人勇士
3、下列各组解释中正确的一组( )
A. 治: 同心一意,共治曹操: 对付。 今治水军八十万众:部署。
B. 与: 及其有之,与古人不殊也:和。 若壅人口,其与能几何:参加。
C. 固: 君不在,则人谁肯固矣: 固执。 无长戟劲弩、高城深沟之固也:坚固。
D. 方: 曹军方连船舰:正在。 地方数千里:才,刚刚。
4、下列划横线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申之以孝悌之义(反复陈述)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用作动词,游水)
B. 余威震于殊俗(不同的风俗) 料峭春风吹酒醒(温暖的)
C. 如惠语以让单于(辞让) 赢得仓皇北顾(落得)
D. 瑞脑销金兽(香炉名) 帝引在帷幄(拉)
5、下列加粗字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抗辞慷慨(意气激昂) 北虽貌敬(表面上)
予分当引决(本当,理当) 晋军函陵(军队)
B. 殆例送死(类于,等于) 非人世所堪(忍受)
去今之墓而葬焉(坟墓) 独五人之曒曒(同“皎皎”,明亮的样子)
C. 按诛五人(追究,查办) 不知其几矣(多少)
焉用亡郑以陪邻(增加) 永保无疆之休(美好,福祉)
D. 又欲肆其西封(放肆,肆意) 能克终者盖寡(能够)
则思谦冲以自牧(约束,修养) 役聪明之耳目(役使,劳损)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谢冕老师,您咋不老?
许文郁
①几年前的一个正午,中国美术馆十字路口,马路对面一个人正走在通往沙滩方向的五四大街上,红光满面,步履矫健,这不是谢冕老师吗?我很想跑过去与老师打招呼,忽又觉不妥,老师是从一个会议上出来?还是去赶往另一个聚会?看那匆匆的脚步,还是不要打扰了。我遥望着老师远去的背影,突然觉得,也许这独自前行的身影,才是谢冕老师的常态。
②我忆起1986年那个春节,正是诗坛“三个崛起”被搅得沸沸扬扬的时候,我趁回京探母的机会去拜望谢冕老师,老师说:“这个春节过得很清净。”我愕然无语,又颇能理解地看着谢老师,是啊,趋利避害,人之本性,当天空黑云压下时,绝大多数人第一反应自是躲避。于是,谢老师有了难得的清净,躲开喧嚣也躲开了虚伪和繁杂。祸兮福兮?静潭深流,先生的思绪在那一段安静的环境中激烈地碰撞。不久,人们又一次见到了先生智慧的井喷,那从不见疲倦的身影又活跃在大大小小的会议和聚会上。他主持了批评家周末文艺沙龙,激活当代文艺批评,这些年,又组织编写了《中国新诗总论》等几套关于百年新诗的丛书,还一连出版了几本著作。
③一次会议间隙,几个与会者围着谢老师在花园小径散步,周遭草青树碧,时令不对见不到花。一行人说说笑笑,忽觉有淡淡花香袭来,有人说是栀子花香,有人猜测是茉莉花香,也有人说不对,像玫瑰花香,独谢老师不语。大家东张西望,眼前仍是一片青碧,见不到娇红嫩紫,疑惑间,有敏感者觉得那香氛来自身后,齐转身,落在后面的谢老师忽然伸出手,掌心中,赫然躺着一个小小的香水瓶,众人认出这是宾馆为客人们预备的,笑闹声中,谢老师不无得意地举着这小小的香水瓶转来转去,脸上隐约老顽童的坏笑。一个小物件,便为众人营造出花香四溢的美妙境界,这正是谢老师。处身青年学子间不多言语,总是满怀兴致地看着那些抢着说话的学生,或莞尔首肯,或垂眸凝思,偶尔一句提问,几句解释,三两个字的点燃,便能营造出全新境界。
④最早知道谢老师,是看到他和夫人陈素琰发表在《文学评论》上评作家张洁的文章,立刻被充盈于文字中的诗意迷住了,而文中那句“不老的是思想”深印在我的头脑中。当时我以为,写出这样激情与净美文字的,一定是两个浸润在诗歌中的年轻人。后来我去北大进修,得以结识谢老师。那是1984年,论年龄,谢老师和陈老师都已知天命,可我觉得,那篇文章就是他们夫妻二人自身的写照。三十多年过去了,在我眼里,谢冕和陈素琰二位师长几乎没有变样,我心中暗自疑惑:谢冕老师,您咋不老?其实细想想,人作为万物之灵长所骄傲的,不就是具有高级思维吗?思想不老,人便不老。
⑤见到一篇写谢老师的文章,提到当代文学作为一门学科,不断涌现的新作品新思潮新现象,会让研究者应接不暇,而谢老师却选择了这个难度大的专业。评者是在赞美老师的知难而进,我却觉得不止如此。谢冕老师说:“当代文学日新月异,是一门不断生长的学科。”我以为,谢老师就是这样一个“不断生长”的人,他的天性是接近时时出新、不断变化的时代,选择当代文学做研究对象,初心绝不会是困难与否——尽管谢老师并不缺乏“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正如谢老师那篇文章的标题:《在新的崛起面前》,面对一个“新”字,“辛苦”即是享乐。
⑥谢老师,您怎会老?想起您,眼前就会出现诗中描述的“总是少有闲暇的急匆匆的脚步,总是思考着的皱着的眉宇”(谢冕《永远的校园》)的模样。一位严谨的学者,一位不知疲倦的思想者,一个谢绝冠冕的老顽童,生命长青。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运用了外貌神态描写,“红光满面”“步履矫健”“常态”等简单几个词就准确描摹出谢冕“不老”的形象特征。
B.“激烈地碰撞”,在面对人生困境、被人误解的时候,谢冕也会痛苦挣扎,这样的叙写使人物形象更为丰满、真实。
C.第4、5两段从阅读谢冕作品的感受和他人对谢冕的评论两个角度,高度评价谢冕是一个“思想不老”“永远生长”的人。
D.文章善用修辞和句式表达感情,比如最后一句,排比、长短句并用,用四字短语“生命常青”收束,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2】谢冕是怎样一个人?请根据第③段的内容,简要分析概括。
【3】文章的标题说“谢冕老师,您咋不老?”,结尾又说“谢老师,您怎会老?”,这两个句子在情感表达上有什么异同?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只要自己的本心确实是美好的,就不要在乎别人是不是了解自己的心志。
(2)曹操在《短歌行》中借用《诗经·郑风》中描写女子思念恋人的两句诗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表达自己对得到人才的渴望。
(3)《卫风·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比兴手法,指出任何事物皆有边界,反衬男子的变化无常,自己对男子的忍耐以已达限度。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上片对赤壁雄奇激荡的场景进行描写,既写了怪石的奇异,也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比喻的手法写出滔滔的江水的力量。
(2)白居易《琵琶行》中,作者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琵琶女追忆当年在长安时,受到富贵子弟追捧、红极一时的场景。
(3)杜牧《阿房宫赋》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作结,使用借古讽今的手法,警醒后人不要重蹈秦人灭亡的覆辙。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世事的艰难、自己的穷困潦倒,道尽了内心的愁苦,给人以无限悲凉的感觉。
(2)秦观《鹊桥仙》中的“______,______”两句,是爱情颂歌当中的千古绝唱,其爱情观体现了秦观的精神境界。
(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用“______,______”两句点明了“哂”子路的原因。
10、补写出下列各句中的空缺部分。
①《离骚》一文中,屈原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三句,分别指出了楚怀王荒唐,群小嫉恨,时俗取巧的污浊绝望之境。
② 《赤壁赋》中,以潜蛟和嫠妇的表现来侧面描写音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苏轼在《赤壁赋》里深情地描绘曹操在战场之上饮酒作诗的豪雄形象三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苏轼的《赤壁赋》中,写物各有主,只有江上清风、山间明月,听到了成为音乐,看到了成为美景,而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大自然无穷尽的宝藏,现在为自己与朋友所共同享受。
⑤屈原在《离骚》中用比喻的手法,写出自己才能优秀却遭到嫉妒和造谣中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了一句话来批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1)白居易《琵琶行》中,写琵琶女沦落天涯后,华年不再,青春已去,只有在梦里回味往昔的“荣光”,梦醒时分跌回现实中来.无限伤感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锦瑟》中以锦瑟起兴,引起对华年往事的追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寡人之于国也》中写出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12、《沁园春·长沙》的上阕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用了哪些描写手法?请具体分析。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徐陵,字孝穆,东海郯人也。八岁能属文,既长,博涉史籍,纵横有口辩。太清二年,兼通直散骑常侍。使魏,魏人授馆宴宾。是日甚热,其主客魏收嘲陵曰:“今日之热,当由徐常侍来。”陵即答曰:“昔王肃至此,为魏始制礼仪;今我来聘,使卿复知寒暑。”收大惭。及侯景寇京师陵父在围城之内陵不奉家信便蔬食布衣若居忧恤会齐受魏禅梁元帝承制于江陵复通使于齐陵累求复命,终拘留不遣。
绍泰六年,除散骑常侍。时安成王顼为司空,以帝弟之尊,势倾朝野。直兵鲍僧睿假王威权,抑塞辞讼,大臣莫敢言者。陵闻之,乃为奏弹,导从南台官属,引奏案而入。世祖见陵服章严肃,若不可犯,为敛容正坐。陵进读奏版时,安成王殿上侍立,仰视世祖,流汗失色。陵遣殿中御史引王下殿,遂勒免侍中、中书监。自此朝廷肃然。高宗纂历,封建昌县侯,邑五百户。及朝议北伐,高宗曰:“朕意已决,卿可举元帅。”众议咸以中权将军淳于量位重,共署推之。陵独曰:“不然。吴明彻家在淮左,悉彼风俗,将略人才,当今亦无过者。”于是争论累日不能决。都官尚书裴忌曰:“臣同徐仆射。”陵应声曰:“非但明彻良将,裴忌即良副也。”是日,诏明彻为大都督,令忌监军事,逐克淮南数十州之地。高宗因置酒,举杯属陵曰“赏卿知人。”至德元年卒,时年七十七岁。谥曰章。陵性清简,无所营树,禄俸与亲族共之。太建中,食建昌邑,邑户送米至于水次,陵亲戚有贫量者,皆今取之,数日便尽,陵家寻致乏绝。其周给如此。世祖、高宗之世,国家有大手笔,皆陵草之。每一文出手,好事者已传写成诵,逐被之华夷,家藏其本。
(选自《陈书·徐陵列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及侯景寇京师/陵父在围城之内/陵不奉家信/便蔬食布衣/若居忧恤/会齐受魏禅梁元帝/承制于江陵/复通使于齐/
B.及侯景寇京师/陵父在围城之内/陵不奉家信/便蔬食/布衣若居忧恤/会齐受魏禅梁元帝/承制于江陵/复通使于齐/
C.及侯景寇京师/陵父在围城之内/陵不奉家信/便蔬食/布衣若居忧恤/会齐受魏禅/梁元帝承制于江陵/复通使于齐/
D.及侯景寇京师/陵父在围城之内/陵不奉家信/便蔬食布衣/若居忧恤/会齐受魏禅/梁元帝承制于江陵/复通使于齐/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兼,文中表示兼任官职,与其用法类似的词语还有“领”;“除”“拜“也可以表示授予官职。
B.纂历,文中指继承君位。我国封建王朝奉行长子继承制,君位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C.朕,秦以前人们不论尊卑,都可自称“朕”,秦始皇以后,成为皇帝专用的自称。
D.食建昌邑,指依靠建昌封邑租税生活,食邑是君主赐予臣下作为世禄的封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徐陵博学多才,能言善辩。徐陵广涉史籍,颇有口才;他奉命出使北魏时,宴席上受到魏收的嘲讽,结果徐陵反过来嘲弄了魏收,让魏收羞愧难当。
B.徐陵不畏强权,积极谏言。安成王依仗皇帝弟弟的身份,阻塞诉讼,大臣不敢言说,徐陵带领御史台官员对其进行弹劾,罢免了他的侍中、中书监等职。
C.徐陵力排众议,坚持己见。高宗决定北伐,让大臣推荐元帅,朝臣共同签名推举中权将军淳于量,徐陵力排众议,坚持推荐吴明彻。
D.徐陵举荐有功,受到称赞。徐陵举荐吴明彻与裴忌后,皇帝诏令吴明彻为大都督,裴忌监军事,攻取了数十州。后来高宗摆设酒宴时,举杯称赞徐陵。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陵亲戚有贫匮者,皆令取之,数日便尽,陵家寻致乏绝。
(2)每一文出手,好事者已传写成诵,遂被之华夷,家藏其本。
【5】简要分析徐陵的性格特征。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理想的社会是什么样的?人应该以怎样的姿态生存于世?面对宇宙,屈原曾经发出《天问》,上下求索;面对秩序,孔子指出“为政以德”;面对苍生,孟子提倡“保民而王”;面对自然,庄子重视“依乎天理”……一百年前的一艘红船上,一群志同道合之人的征程就此起航,他们领导人民创造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缔造了一个又一个崭新的时代。
现而今,“天问一号”探测器已经进入了火星停泊轨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已经实行;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早已深入人心……
漫溯历史长河,见证新时代发展,探寻从未停止,姿态向来万方。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你心中又有着什么样的理想时代?又该以怎样的姿态生存于世?
校团委举行以“理想时代,我的姿态”为主题的征文活动。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说说你的感受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