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五家渠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相同的一项是(       

    来于秦                                        ②常以身蔽沛公

    ③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④后人哀之而不

    ⑤朝夜弦                                        ⑥廊缦回

    A.①②⑥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③④⑥

  • 2、找出没有通假字的一句。

    A. 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B. 距关,毋内诸侯。

    C. 图穷而匕首见。

    D. 失其所与,不知。

  • 3、下列句中加横线字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

    ①以故其后之曰“褒禅” ②有泉出 ③唐浮图慧褒始于其址

    ④顺流而也  ⑤君为我呼人,吾得事之  ⑥入之甚寒,问其  ⑦常在于险远

    A. ①③④/②⑤/⑥⑦   B. ①②⑤/③④/⑥⑦   C. ②⑥⑦/③④⑤/①   D. ③⑥/⑤⑦/①②④

  • 4、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①挥斥方(强劲有力)   ②不相师(羞耻)

    ③吾方高驰而不(顾忌)   ④六艺经传皆习之(普遍)

    ⑤外与天(边缘处)    ⑥回溪(走到尽头)

    ⑦凌万顷之茫然(失意的样子)   ⑧而江河(横渡)

    ⑨置之河之兮(水边)   ⑩驽马十(匹)

    A. ①④⑥⑨

    B. ③⑥⑦⑨

    C. ①⑤⑥⑧

    D. ②④⑧⑩

     

  • 5、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盘盘         缦立远视,而望幸

    B.故今具道所以   今君实所以见教者

    C.兴利除弊     欲出力助上抗之

    D.不侵官       天下理财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中国旧小说的第三人称全知视角,是指叙述人并不进入作品,而是站在统挽全局的位置上,仿佛世间万事万物无所不知晓、无所不能表现。如此,虽便于展现广阔的生活场景,自由地刻画、剖析人物,但失掉了文学联系生活和读者的最宝贵的东西:真情实感。

    鲁迅对全知全能的外视角叙事的突破和改造,运用的是限制叙述原则。所谓限制叙述,是指叙事者所知道的和书中的人物一样多,这就从根本上破除了作者那种居高临下妄断一切的专制态度,以有限的职能和平等态度建立起作者与读者的新型关系,从而赋予作品以真诚性和逼真感。

    第一人称小说在《呐喊》和《彷徨》中超过半数。第一人称叙事的一种情况是内部第一人称叙述,是故事的主人公或当事人,如《狂人日记》。鲁迅在必须真实的体裁——日记中去虚构一个迫害狂的文学故事。当狂人成了小说的叙述者后,立刻把读者引入到他自己观察和体验到的世界,他对世俗社会、历史文化的吃人本质的认识,他的浓重的罪感意识和容不得吃人的人、救教孩子的精神挣扎,在常人看来是语无伦次甚至荒唐的格调中显示出惊人的真实性。以第一人称叙述所冲淡和消解的文学故事的虚构性也许是《狂人日记》的最大艺术成功。

    第一人称叙事的另一种情况是,虽是故事的讲述人。却以旁观者的身份出现。这可称之为外部第一人称叙述。如《孔乙己》。《孔乙己》中的只是咸亨酒店的一个很不起眼的小伙计,他对周围的世界和社会世相没有多少明确的冷暖感受和是非观念,但孔乙己的穷酸、迂腐、落魄、善良和痛苦,以及这个世界对社会苦人儿的态度,都在他的带有童真的眼光和心灵中被不动声色甚至朦朦胧胧地折射出来。读者自然会伴随着叙述人,开始以一种超然的、调侃的态度对待孔乙己,说不定还会附和着笑。最后随着孔乙己的惨死而的叙述口吻反倒越发轻松、平静起来时,表层叙述与真正意义的矛盾冲突也达到了高潮。这种矛盾所产生的压力和张力往往能产生比正面的、直接的引导更强烈的艺术效果。最终必然会使读者从表面的误导中走出来,发现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和矛盾,感受到社会的不平以及建立在不平和矛盾基础上的人心的冷漠,从而以内省的态度思考自己与悲剧故事的关系和应负的道德责任。

    内部第一人称叙述大多以充沛情感、激越语调和明确的思想倾向性构成直接作用于读者的力量,外部第一人称叙述则是借助叙述者的超然的或近乎无言的存在,把作家自身的心理经验经由完全中立的叙述间接转移到读者的灵魂波动中。无论内部外部,第一人称当事人在场者的身份,使小说这种虚构的形式具有了极大的艺术真实性。

    (摘编自姜振昌《〈呐喊><彷徨〉:中国小说叙事方式的深层演变》)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旧小说的第三人称视角以及外部第一人称视角的优点都是便于展现社会生活,自由刻画人物形象,统揽全局。

    B.《狂人日记》虚构了一个“迫害狂”的形象,运用内部第一人称视角向读者叙述了一个他体验到的“吃人”的世界。

    C.小说叙述者的叙述口吻越是轻松、平静,就越能使矛盾冲突达到高潮,小说带来的戏剧张力就越大。

    D.第一人称叙述无论是“外部”还是“内部”,都会使虚构的故事具有真实性,让读者受到触动。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是在明确了概念的基础上,通过举例论证,论述了鲁迅作品对中国旧小说的突破和改造。

    B.文章三四段,以《狂人日记》和《孔乙己》为例,论述了内部第一人称叙述和外部第一人称叙述的区别。

    C.文章重点论证了鲁迅小说的艺术成就,即用第一人称叙述赋予作品“真情实感”,消除了小说的虚构性。

    D.文章的开头两段和结尾部分对概念进行了具体阐释,以突出第一人称限制叙述在小说中的作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只有让小说中的叙事者所知有限,才能充分调动读者去体会文学故事所表现的社会现实。

    B.鲁迅创作的小说,统统把叙述的任务交给“我”这个第一人称,“我”实则是作者抨击社会的代言人。

    C.《祝福》中采用的是外部第一人称叙述,是“我”对于祥林嫂悲剧的平淡叙述。作者是想用这份“冷漠”触动读者的内省和思考。

    D.以第三人称视角叙事的小说非常常见,如《林黛玉进贾府》《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装在套子里的人》等,都是采用全知视角叙事。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归园田居(其一)》中描写乡村常见的声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本希望能够“_________”但由于行事草率,却最终“_________”。

    (3)曹操《短歌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被唐代文学家刘禹锡《陋室铭》中化用为“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一千古名句。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琵琶行》中,在琵琶声低沉徘徊,近似停顿之后,猛然爆发出一阵雄壮铿锵,激越昂扬的强音,将全曲推向高潮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2)《诗经·芣苢》一诗通过动词的变换,来呈现劳动的过程。其中,由“_________”到“_________”,是对收工满载而归这一场景的描写。

    (3)《插秧歌》中以比喻之法形象刻画抢插稻苗的紧张场面,写出了农事的紧张和农人的艰辛,这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

    (4)在《登泰山记》中,“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日观峰以西诸山在晨曦的映照下红白错杂,都似弯腰俯首,显得矮小。

    (5)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_________”和“_________”,令人叹为观止。

  • 9、请在下面横线上填写上正确的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但我不能放歌,______________________;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又前而为歌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沉默呵,沉默呵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在沉默中灭亡。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鸿门宴》中比喻一个人表面动作与真实意图另有所指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记念刘和珍君》中评论“真的猛士”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红楼梦》中有诗云:“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沟渠”。其表意与周敦颐的《爱莲说》中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近。

     

  • 11、补写下列名句空缺部分

    (1)桑之未落,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氓》 )

    (2)还顾望旧乡,_____________________。( 《涉江采芙蓉》 )

    (3)青青子衿,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曹操《短歌行》 )

    (4)羁鸟恋旧林,_____________________。(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渐车帷裳。( 《氓》 )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过沙沟店

    王恽

    高柳长涂送客吟,暗惊时序变鸣禽。

    清风破暑连三日,好雨依时抵万金。

    远岭抱枝围野色,行云随马弄轻阴。

    摇鞭喜人肥城界,桑柘阴浓麦浪深。

    1对下列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暗惊”两字,真切生动地表现出诗人由忙碌的人世进入纯净的自然时那种惊讶的心理。

    B.颔联化用了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这一诗句,表达了对雨的喜爱之情。

    C.尾联作者摇鞭放马,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故吟之于诗,充满了活泼清新的生活气息,令人读后悠然神往。

    D.全诗写夏末秋初之景,色彩明丽,境界高远,充满轻松愉快的情调和悠闲自得的神态,毫无长途跋涉时的寂寞感、疲倦感。

    2本诗颈联向来为人所称道,其中“远岭抱枝围野色” 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其中“抱”字的使用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左传》

    1下列各句中加粗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肆:延伸,扩张

    B. 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增加

    C. 朝济而夕设版焉             济:救济

    D. 秦伯说,与郑人盟           盟:结盟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做。

    B. 春秋时期爵位分为五等:公、侯、伯、子、男。

    C. 东道主,文中释义是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

    D. 《左传》依孔子修订的鲁史《春秋》的顺序,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各国的事件和人物。

    3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烛之武从秦国的立场上劝说秦伯退兵。

    B. 烛之武在劝说秦伯的过程中指出亡郑只能对晋国有利。

    C. 晋侯为了报答秦伯,曾经答应过给秦国两座城池,但并没有履行诺言。

    D. 从烛之武对形势的分析中可知,晋国的实力比秦国强大得多

    4翻译下面的文言文

    (1)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2)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3)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少于800字的文章。

    生活中,是他们让我自立自强;成长中,是他们让我自谦自省。他们是我的师长学友,他们是我的邻居亲朋……

    请以“促我成长的那个人”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选取典型事件,有真实感人的细节;2.正文中要有不少于3行的新诗;3.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