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点字的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②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③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④秦孝公据崤函之固
⑤内.立法度,务耕织 ⑥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⑦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⑧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⑨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⑩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耻学于师
A. ①②⑧/③⑩/④/⑤⑨/⑥⑦ B. ①④/②⑧⑩/③/⑤⑨/⑥⑦
C. ①④/②⑧/③/⑤⑨/⑥⑦/⑩ D. ①/②⑧⑩/③⑥⑦/④/⑤⑨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九州 驻马 防患未然 心心相印
B. 无端 沧海 闪烁其辞 蓝田生玉
C. 徒闻 造诣 觥筹交错 风平浪净
D. 怅惘 杜鹃 抱关击柝 梦笔生花
3、下面加点字全是词类活用相同的的一组是
①树之以桑 ②非能水也 ③追亡逐北 ④天下云集响应 ⑤吾师道也 ⑥是故圣益圣 ⑦却诸侯七百余里 ⑧以弱天下之民
A. ①②⑤/③/④/⑥/⑦⑧
B. ① /③/②④⑤/⑧/⑥⑦
C. ①②⑤ /④/③⑥⑧/⑦
D. ①②③/⑦/④/⑤/⑥⑧
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尽心焉耳矣
B.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D.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5、下列各句中不全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共其乏困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因击沛公于坐
B. 秦伯说,与郑人盟 失其所与,不知 距关,毋内诸侯
C. 沛公奉卮酒为寿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要项伯
D. 卒起不意 令将军与臣有郤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用思想照亮人生
——心地光明的当代君子叶朗
孙焘
74岁的叶朗先生还在给学生上课。他对学生的研究写作有一个慢快慢建议。他说,选一个有新意、有价值而且自己能掌握得住的题目是比较难的,所以选题的过程要慢,要十分慎重。一旦确定了选题,就要立即上马,进入写作状态,不要拖延。大致成形之后,就可以在从容的心态中开始精细打磨、修改,力求达到本人现有水平的最高限度。
其实,慢快慢不仅是一种做科研的方法,也可以看作是先生一生为学道路的写照。
从1955年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到开始中国美学的学术研究,先生的学术选题阶段经历了20年的时间。随着学术环境的好转,先生很快进入到一个创造力勃发的快的阶段。从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的十年间,先生连续写作出版了《中国小说美学》(1982年)、《中国美学史大纲》(1985年)两部专著,又带领研究生集体撰写并出版了《现代美学体系》(1988年)。
从《现代美学体系》到学术专著《美学原理》(2009年,翌年出版彩色插图本《美在意象》),中间也相隔了20年。《美学原理》在已提出的意象、感兴的基础上,加入了人生境界的概念。先生在这部著作里强调,审美活动的价值在于提升人的境界,造成一种宽广的胸襟和光风霁月的气象,使人追求一种更有意义、更有价值、更有情趣的人生。这是美育的最终意义,也是所有人文教育的目标。
先生的学术道路是一个整体,贯穿着他对审美活动的总概括:美在意象。这句话意在指出:人通过在心中生成的具有完整意蕴的意象来感知世界的面貌,领会事物的意义,寄寓自己的情感。在意象世界的生成过程中,人感受到美的存在。先生有一篇文章专门讨论柳宗元的美不自美,因人而彰的命题。他指出,柳宗元的这句话揭示了一个美学理论问题:美不能脱离人的精神心灵而独立存在。彰用西方哲学的语言就是呈现,美通过人的存在活动而呈现于人的心灵世界。彰用先生的话来说则是照亮。彰也是先生对于审美活动的理解:用审美意象去照亮一个审美的人生,人的生活才会精彩。
文革之后,先生依然会遇到种种困难,甚至在做系主任、院长的期间,要推动一些事情,也会遇到各种阻滞。然而,江汉以濯之,秋阳以曝之,在经历了烈火赤金的考验之后,在各种磨难和阻滞面前,先生抱定了一个想法,就是目光向前,不要停止自己的脚步。精纯而坚定的信念,不仅让先生自己始终保持一种乐观愉悦的心境,而且给青年人以巨大的激励。先生的信念力量对青年人的支持,也许要远远大于单纯的学术方法上的指点和资源平台上的襄助。
原文指称社会阶层的概念君子,被儒家加入了道德修养的内涵,用来概括这样一种人:他文质彬彬,宽和大度,拥有健康、高雅的品味和良好的情操,他有入世担当的情怀抱负和洒脱达观的心胸,他对师长、传统和天地怀有敬畏和感恩。笔者认为,叶先生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君子。
先生对文化教养持有确乎不拔的信念,他的内心力量正来自把治学、文风与人格陶冶打通一片。他向往中国古代儒者光风霁月、春风化雨的气象。他好引用程颐说程颢的评语:视其色,其接物也,如春阳之温;听其言,其入人也,如时雨之润。追求一种光明的格局、气象,用思想照亮人生,是先生自己的学术追求和人生理想的概括,也是他的学生们对他的印象的写照。
中国古代儒者认为,一个人的格局气象的源头在心地之灵明。治学的目的就在于回归此灵明。因为持守着传统学养的源头活水,先生对社会、人生、人性抱有乐观的态度,进而向往超拔和永恒的境界。在一份演讲稿里,先生说:宋人有两句词: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真的使人感叹不已。但是人生终究是美好的,我们又有幸生活在一个伟大的时代,让我们在经历了命运的磨难之后,抬起眼睛,朝着天空,歌颂生命,歌颂神灵,放下心灵的负担,体验那种超越生命本体、超越此岸世界与彼岸世界的终极的欢乐,最终了悟我们生存于这个世界的意义。
(选自《传记文学》2013年第1期,有改动)
相关链接:
叶朗(1938.10生),浙江衢州人,著名美学家,196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93年至2001年曾任北京大学哲学系主任,1997年至2001年同时兼任宗教学系、艺术学系主任。同时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哲学评议组成员,救育部高等学校哲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美学学会副会长兼高校美学研究会会长,全国政协常委。有多部美学著作行世。
(互动百科)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叶朗做科研的慢一快一慢的方法,也是他一生为学道路的写照。慢是因为选择研究课题比较难,要考虑的个人的和外部的因素很多,需要十分慎重。
B. “文革”之后,在各种磨难和阻滞面前,叶朗始终保持乐观愉悦的心境,他在信念力量上对育年人的支持,要远远大于单纯的学术方法上的指点。
C. 叶朗是这个时代的君子,他文弱瘦削,宽和大度,拥有高雅的品味,有入世担当的情怀和洒脱达观的心胸,他对师长、传统和天地怀有敬畏和感恩之心。
D. 作为曾经的宗教学系主任,叶郎说让我们歌颂生命,歌颂神灵,放下心灵的负担,可见,在宗教信仰上歌烦神灵,对叶朗来说.是很自然的。
E. 这篇文章用平实准确的语言、丰畜的材料介绍了著名美学家叶朗先生的学术成就、精神境界和人生态度等,再现了一个心地光明的当代君子形象。
【2】叶朗在美学领城取得了哪些成就?提出了什么美学观点?请简要回答。
【3】如何理解题目“用思想‘照亮’人生”的内涵?请结合材料说明。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朱自清在《荷塘月色》结尾处“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以此表明自己在获得短暂“宁静”后不得不回归残酷现实。同夜游的苏轼则自适太多,从他《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束出游的方式也可以看出。
(2)姚鼐在《登泰山记》中描写自己登顶泰山后,看到了红日跃出海面的壮美之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笑傲江湖》第七回描写合奏琴箫:“突然间,铮的一声急响,琴声立止,箫声也即住了。霎时间四下里一片寂静,明月当空,树影在地。”《琵琶行》中也有类似情景,侧面表现琵琶女演奏技巧高超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的《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描绘秋天落叶飘摇的悲凉之景,“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则直述自己身体不好还孤身登高。
(2)《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最终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说明了利用学习可以弥补自己不足的道理。
(3)苏轼《赤璧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侧面描写表现箫声的悲凉与幽怨。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善于运用大量比喻进行论述,他在《劝学》中用“假舆马”“假舟楫”等有力地说明了“_______,_______”的观点。
(2)韩愈在《师说》中针对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的现象,以“______,______”两句分析士大夫的心理,这种心理使从师风尚难以恢复。
(3)_____,_______,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寡人之于国也》)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从言谈、动作、神态可以看出四个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子路的性格直率,但冉有比较谦虚,从他述志时说“__________,________”中可以看出。
(2)《阿房宫赋》中,杜牧用“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秦始皇生活的奢靡,连梁柱上的钉头都比谷仓里的米粒还多。
(3)《红楼梦》中,“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描写出了薛家的豪富奢侈之气,《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同样的意思。
11、(1)《蜀道难》中,摹写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寡人之于国也》中,体现孟子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合理捕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韩愈在《师说》中论述了弟子、老师在学问方面的特点,“_______________”两句交代了“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具体原因。
(4)庄周提出了“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的哲学命题,李商隐借此在《锦瑟》中写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表达迷离之悲秋、难言之冤愤。
12、阅读下面王安石的两首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桂枝香·金陵怀古
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掉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金陵怀古(其四)
王安石
忆昨天兵下蜀江,将军谈笑士争降。
黄旗已尽年三百,紫气空收剑一双。
破堞自生新草木,废宫谁识旧轩窗!
不须搔首寻遗事,且倒花前白玉缸!
【1】下列对《桂枝香·金陵怀古》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三句寥寥数语,即交代清楚时令、地点、天气,词人凭栏远眺,一片明净肃杀的秋色映入眼帘,让这篇登高怀古之作顿显不凡气势。
B.“彩舟”“云淡”色彩鲜明,“星河”“鹭起”,虚实相生。这两句不仅把整幅金陵秋景图展现得活灵活现,而且进一步开拓了诗人和读者的观察视野。
C.“千古凭高”二句批判千古以来文人骚客面对金陵山川只知慨朝代的兴亡,未能跳出荣辱的小圈子,也就很难从六朝的相继覆灭中引出历史的教训。
D.“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写出了六朝的风云变幻全都随着流水消逝,只有那郊外的寒冷烟雾和衰萎的野草还凝聚着一片苍绿,寄寓作者兴叹。
【2】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与《金陵怀古(其四)》在表达情感上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韩皋字仲闻,资质重厚,有大臣器。由云阳尉策贤良方正异等,拜右拾遗。累迁考功员外郎。父丧,德宗遣使吊问,俾论譔滉行事,号泣承命,立草数千言以进,帝嘉之。服除,宰相拟考功郎中,帝为加知制诰。迁中书舍人、御史中丞、兵部侍郎,号称职。俄拜京兆尹。奏署郑锋为仓曹参军。锋苛敛吏,乃说皋悉索府中杂钱,折籴粟麦三十万石献于帝,皋悦之,奏为兴平令。贞元十四年,大旱,民请蠲租赋,皋府帑已空,内忧恐,奏不敢实。会中人出入,百姓遮道诉之,事闻,贬抚州员外司马。未几,改杭州刺史,入拜尚书右丞。王叔文用事,皋嫉之,谓人曰:“吾不能事新贵。”从弟晔以告叔文,叔文怒,出为鄂岳蕲沔观察使。叔文败,即拜节度,徙镇海,入为户部尚书,历东都留守、忠武军节度使。大抵以简俭治,所至有绩。召拜吏部尚书,兼太子少傅。庄宪太后崩,充大明宫留守。穆宗以旧傅恩,加检校尚书右仆射,俄为真。又进左仆射。长庆四年,复为东都留守,卒于道,年七十九,赠太子太保,谥曰贞。皋貌类父,既孤,不复视鉴。生知音律,常曰:“长年后不愿听乐,以门内事多逆知之。”闻鼓琴,至《止息》,叹曰:“美哉嵇康之为是曲其点晋魏之际乎其音主商商为秋秋者天将摇落肃杀其岁之晏乎晋乘金运,商又金声,此所以知魏方季而晋将代也。缓其商弦,与宫同音,臣夺君之义,知司马氏之将篡也。”
(节选自《新唐书·韩皋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美哉嵇康/之为是曲/其当晋/魏之际乎/其音主商/商为秋/秋者天将摇落肃杀其/岁之晏乎
B.美哉/嵇康之为是曲/其当晋/魏之际乎/其音主商/商为秋/秋者天将摇落肃杀其/岁之晏乎/
C.美哉/嵇康之为是曲/其当晋/魏之际乎/其音主商/商为秋/秋者天将摇落肃杀/其岁之晏乎/
D.美哉嵇康/之为是曲/其当晋/魏之际乎/其音主商/商为秋/秋者天将摇落肃杀/其岁之晏乎/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古人幼时取名,成年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名一般用于自称,字则称人。
B.拜,用一定的礼节授予官职或名位,如“拜为上卿”。表示授予官职的还有除、授等。
C.崩,指古代帝王、皇后和诸侯之死。古代封爵的高官之死称为薨,大夫之死称为卒。
D.司马,复姓,如历史人物司马迁、司马懿等;司马也曾用来称官职名。这里指姓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皋敦厚持重,才华出众。他多次升迁,担任过多个要职;为官期间政绩卓著,皇上也多次给予他奖赏和提拔。
B.韩皋性格柔弱,失去原则。他担任京兆尹期间,在仓曹参军郑锋的劝说下拿出府中的钱财买粮献给皇上,他没有坚守本心和原则。
C.韩皋秉性耿直,异常孝顺。韩皋因王叔文专权而嫉恨他,不愿侍奉他;韩皋长相酷似父亲,在父亲去世后,就不再照镜子。
D.韩皋天赋异禀,精通音律。他天生通晓音律,擅长根据乐声推测前朝故事,根据乐音知悉作曲者的心路历程。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号泣承命,立草数千言以进,帝嘉之。
(2)民请蠲租赋,皋府帑已空,内忧恐,奏不敢实。
1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身处大千世界,我们面对许许多多、形形色色的诱惑。未知的世界是诱惑,位高权重的地位是诱惑,光环般的荣誉是诱惑,美好的生活是诱惑,舒适的娱乐是诱惑,甚至漂亮的时装、可口的美味也是诱惑,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请以“诱惑”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