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苗栗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句加点的词语的意思都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①圣人之所以为圣   ②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③悦亲戚之情话   ④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⑤将有事于西畴   ⑥亦崎岖而经丘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⑧就砺则利

    A. ①③⑤⑦   B. ②④⑥⑧

    C. ①②⑤⑥   D. ③④⑦⑧

  •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今太子之,请辞决矣

    A.粪土当年万户侯

    B.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封之

    C.烛之武退秦师

    D.晋函陵,秦军氾南

  •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在建设文化强国的今天,制造者在传播精神文明的过程中“失信”,许多消费者不以为然,欣然接受盗版出版物并且陶醉其中。

    B.张老师针对学生数学成绩差强人意的状况,讲课时注意分层指导。

    C.整改不能只是在口头上说,更要落实到行动上,相信到下一次群众评议的时候,大家对机关作风的变化一定都会有口皆碑

    D.在电脑、手机的冲击下,汉字书写面临着日渐式微的窘境,不少人动笔写字的兴趣不再浓厚,他们的汉字书写能力正在下降,“提笔忘字”成了他们真实的书写状态。

  • 4、下列各选项中,对实词“绝”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  动词,停止

    B.率妻子邑人来此境  形容词,与世隔绝的

    C.佛印类弥勒副词,  很,非常

    D.清河,涉渤海  动词,断绝

  •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其无礼晋 良曰:“长臣”。

    B.而秦武阳奉地图匣,次进 具沛公言报项王

    C.不如善遇之 击沛公于坐

    D.秦王还柱走 劳苦功高如此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题目。

    城市羔羊

    晨义

    城市每天都有意外的事情发生。

    今天,在市中心碧绿的圆草坪上,出现了一只雪白的羔羊。

    她的飘荡着山野气息的眼神,第一次闪现出犬牙参差的楼厦以及纵横交错的车流。起初,她似闯入一条不曾啃过野草的峡谷,环视这样的悬崖,顾盼这样的溪水,颈上的两个小铃铛欢快地碰来碰去,还甜甜地叫唤两声,露出少女的天真。她甚至试着走到草坪边缘,探头嗅嗅来去匆匆的车影,仿佛那是涓涓流水,可以解渴,可以照亮她可爱的模样。然而她渐渐发现这里的草干枯单调,又短又碎,也没有花朵,连她的小蹄尖都遮不住,吃起来无滋无味,山坡上的草叶多鲜美啊!这里的声音杂乱,山坡上的声音多悦耳啊!山坡上的风吹到身上像水洗一样,越吹越白越洁净,而这里的风恰恰相反,而且没有憩息的树阴……同时,她感到了处境的危险,比有一天遇见了饿狼还严重,因为那一刻她可以奔跑,跑到羊群那里,羊群那里有牧人。但现在,就她一个。她“咩咩”地叫了几声,惶恐地张望。她的语言只有她自己听得懂。这是一座孤岛,除了脚下这些小市民化的草,她成了岛上唯一的求生者。

    她怎么来到了这里?

    城市的草是不允许长高的,长高了叫荒草,要毫不客气地清理掉,不然会生出野花,生出飞叫着的昆虫,比如蟋蟀、蚂蚱——那不乡村化了吗?城市的草卑微低矮,直白一律,就那么浅浅一层薄色,看上去平平淡淡,不让你产生任何奇思异想;踩上去软软绵绵,从不留有步步芳菲的浪漫:含蓄什么?深沉就别在这里。这些草从老远的地方一块块买来,曾随阵雨般的流行音乐一起,润染过一片片苍白的心灵。但日升月落,也就不再新鲜。你见过失却魅力的情人的瞳眸吗?正是如此茫然。而今日,因了这只明亮的羔羊,它竟闪射出前所未有的奶汁般的神采。

    毫无疑问,这只羔羊吸引了众多的注目和议论。有人还端起油光光的猎枪向她眯起一只血红的三角眼。

    “哦,像个天使!”

    “哟,迷途的羔羊啊。”

    “哈,四面楚歌。”

    “很危险了,哼,说不定会叫车碰死。”

    “可惜太小了,还不够一顿涮羊肉。”

    “谁叫这家伙馋哩,啃草啃到城市里来了,这不是破坏绿化吗?”

    “它一定渴了,真可怜。”

    “倒有些诗意。”

    四周都是路,可没有她的一条。日头西沉,到了归卧家园、品味甘草的时刻。然而今天,她连回忆的权利都不存在。她等待着,她要趁夜色快快奔跑!奔跑!什么时候找到了野草,生命才能获救。

    黑夜来临,她能寻到归去的来路吗?而且,不到最终的一刻,红唇绿眼的城市不会终止纵横。何况,城市的夜路并不好走。她的心可以舒展在崎岖坎坷的旷野,却不敢透露给宽阔平坦的城市。

    不过别担心,这羔羊原来只是一尊白石雕像。她不会走动,不会饥渴。如果有人打碎它,也听不到痛苦的惨叫,看不见可怕的流血。

    感谢上帝。

    1从第三段看,这只城市羔羊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变化?请概括回答。

    2文章题为城市羔羊,却用了不少笔墨写圆草坪上的草,作者的用意是什么?请作简要分析。

    3文章为什么要铺陈众人对城市羔羊的注目和议论?

    4结合全文,试探究倒数第二段在结构安排和主旨表达上的妙处。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赤壁赋》中,从听众感受的角度侧面写出箫声凄婉悲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2)《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皙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中沐浴临风“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唱着歌回家的景象。

    (3)“天涯”在古诗中频频出现,成为古诗中一个十分典型的地域意象,如唐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先进》中,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笑子路,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居易《琵琶行》中写主人和客人被琵琶声打动,于是打听弹奏琵琶者,但弹奏者不肯言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人在欢乐之余,往往有人生短暂之叹,比如有人曾感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上片中描写近景并使用动静结合手法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3)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视觉和听觉描写,写出了诗人梦游天姥山登上半山腰时的所见所闻,充满了奇幻色彩。

    (4)《静女》诗中,描写男主人爱屋及乌,表达对女子的喜爱的句子是:“________。”

    (5)《涉江采芙蓉》中写主人公遥望故乡的方向,归乡之路绵延无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皙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临风,一路酣歌的美丽动人的景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对于子路的回答,孔子用神态去暗示:“_______________”,他之所以批评子路,是因为他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句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表达作者叹息流涕、忧国忧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归园田居(其一)》中作者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比喻自己久“囚”官场、终得解脱、恢复为自由人状态。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生查子·独游西岩

    辛弃疾

    青山招不来,偃蹇谁怜汝?岁晚太寒生,劝我溪边住。

    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夜夜入青溪,听读《离骚》去。

    [注] ①淳熙八年(1181)冬,辛弃疾被诬罢官,长期闲居于上饶城北的带湖之畔。西岩就在上饶城南,风景优美。这首词是他闲居期间的记游之作。②偃蹇:高耸,傲慢的样子。③生:语助词,无义。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词人欲招青山,而青山不来,于是责怪:青山你如此傲慢,有谁会再来喜欢你?

    B. “岁晚太寒生”中的“寒”既指自然界的寒,也可以理解为人内心的寒。

    C. 下片续写明月从“来”到“去”,表明诗人听别人吟诵《离骚》,夜深未眠。

    D. 下片着重写山中明月,既承接上片“劝我溪边住”,又展示明月与词人的情谊。

    E. 这首词中,作者寄情山水,与青山、明月相交游,心情轻松愉快。

    2本词刻画了怎样的词人形象?请概括回答并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文言文阅读

    燕太子丹质于秦,亡归。见秦且灭六国,兵以临易水,恐其祸至,太子丹患之。谓其太傅鞫武曰:燕、秦不两立,愿太傅幸而之!太傅曰:请入图之。鞫武曰:燕有田光先生者,其智深,其勇沉,可与之谋也。太子曰:愿因太傅交于田先生,可乎?鞫武曰:敬诺。出见田光,道:太子愿图国事于先生。田光曰:敬奉教。乃焉。

    太子跪而逢迎,却行为道,跪而拂席。田先生坐定,左右无人,太子避席而请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田光曰: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虽然,光不敢以乏国事也。所善荆轲可使也。太子曰:愿因先生得交于荆轲,可乎?田光曰:敬诺。即起,趋出。太子送之至门,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曰:诺。

    偻行见荆轲,曰:光与子相善,燕国莫不知。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也,幸而教之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光窃不自外,言足下于太子,愿足下过太子于宫荆轲曰:谨奉教。田光曰:光闻长者之行,不使人疑之,今太子约光曰: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是太子疑光也。夫为行使人疑之,非节侠士也。欲自杀以激荆轲,曰: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遂自刭而死。

    轲见太子,言田光已死,不言也。太子拜而跪,膝下行流涕,有顷而后言曰:丹所请田先生无言者,欲以成大事之谋,今田先生以死明不泄言,岂丹之心哉?

    选自《战国策•燕策》,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愿太傅幸而   图:考虑,计议

    B.   造:到……去,拜访

    C.不言也   明:明白,知道

    D.太子拜而跪   再:两次

    【2】用“/”线给文中划曲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

    B.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

    C.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

    D.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

    【3】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面对强大的秦国,燕太子希望太傅帮助他,为他出谋划策。太傅向他推荐了田光,田光向太子推荐了荆轲。

    B.太子丹为了国事,亲自去拜访鞫武、田光和荆轲等贤人侠士,这充分表明他是一个礼贤下士的人

    C.田光年纪大了,劝说荆轲尽心为太子出力,最后以自杀来激励荆轲并表明忠心。

    D.太子丹听到田光死了,很伤心,双腿跪行,流着眼泪说自己要田光不要泄密的本意是想要和田光商议重大的事情,并不是要他去死呀。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也

    光窃不自外,言足下于太子,愿足下过太子于宫。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按要求写作。

    人生总有遗憾,所以难免会有无奈有悔恨,如果总是沉醉其中,那么生活将会是一种灾难而毫无乐趣可言。当我们以一种平淡的心情打开记忆时,看那些留在岁月里的心结便宛如天上飘动的云,卷卷舒舒,而许多美好的或者不美好的感觉就会扑面而来,因为淡定,所以便可以从容面对。

    请以“解开心结”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①立意自定;②字数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