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红河州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句中加点字,与“吾得兄事之”中“兄”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其人居未来   B. 常以身蔽沛公   C. 群臣   D. 邻之,君之薄也

  •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秦之遇将军,可谓矣(深:刻毒)   秦王复击轲,八创(被:受)

    B.且君尝为晋君矣(赐:赏赐)   因人之力而之,不仁(敝:损害)

    C.秦王之金千斤(购:重金征求)   今行而无(信:讲信用)

    D.旦日不可不蚤自来项王(谢:感谢)   沛公起厕(如:往)

  • 3、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A.以其无礼于晋

    B.得复见将军于此

    C.而君幸于赵王

    D.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 4、找出下列加点字与例句活用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楚人一,可怜焦土

    A.幽壑之潜蛟 B.学而

    C.假舟楫者,非能 D.踞而遨

  • 5、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作者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本纪”记述皇帝,“世家”记述诸侯王,“列传”记述各方面的著名人物。项羽虽没做过皇帝,但他打入咸阳,号令诸侯,因此司马迁把他列入本纪。

    C.“秋毫无犯”“劳苦功高”“人为刀俎,我为鱼肉”“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游刃有余”等成语,均出自《鸿门宴》。

    D.“项王、项伯东向坐”,是最上位,范增南向坐,是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张良则为侍坐。从座位可看出双方力量悬殊与项羽的自高自大。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文字各题。

    记念刘和珍君(节选)

    鲁迅

    ⑴我在十八日早晨,才知道上午有群众向执政府请愿的事;下午便得到噩耗,说卫队居然开枪,死伤至数百人,而刘和珍君即在遇害者之列。但我对于这些传说,竟至于颇为怀疑。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况且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更何至于无端在府门前喋血呢?

    ⑵然而即日证明是事实了,作证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还有一具,是杨德群君的。而且又证明着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因为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

    ⑶但段政府就有令,说她们是“暴徒”!

    ⑷但接着就有流言,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

    ⑸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⑹但是,我还有要说的话 

    ⑺我没有亲见;听说她,刘和珍君,那时是欣然前往的。自然,请愿而已,稍有人心者,谁也不会料到有这样的罗网。但竟在执政府前中弹了,从背部入,斜穿心肺,已是致命的创伤,只是没有便死。同去的张静淑君想扶起她,中了四弹,其一是手枪,立仆;同去的杨德群君又想去扶起她,也被击,弹从左肩入,穿胸偏右出,也立仆。但她还能坐起来,一个兵在她头部及胸部猛击两棍,于是死掉了。

    ⑻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刘和珍君确是死掉了,这是真的,有她自己的尸骸为证;沉勇而友爱的杨德群君也死掉了,有她自己的尸骸为证;只有一样沉勇而友爱的张静淑君还在医院里呻吟。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

    ⑼但是中外的杀人者却居然昂起头来,不知道个个脸上有着血污……

    ⑽时间永是流驶,街市依旧太平,有限的几个生命,在中国是不算什么的,至多,不过供无恶意的闲人以饭后的谈资,或者给有恶意的闲人作“流言”的种子。至于此外的深的意义,我总觉得很寥寥,因为这实在不过是徒手的请愿。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

    ⑾然而既然有了血痕了,当然不觉要扩大。至少,也当浸渍了亲族;师友,爱人的心,纵使时光流驶,洗成绯红,也会在微漠的悲哀中永存微笑的和蔼的旧影。陶潜说过,“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倘能如此,这也就够了。

    ⑿我已经说过: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意外。一是当局者竟会这样地凶残,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竟能如是之从容。

    ⒀我目睹中国女子的办事,是始于去年的,虽然是少数,但看那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概,曾经屡次为之感叹。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倘要寻求这一次死伤者对于将来的意义,意义就在此罢。

    ⒁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⒂呜呼,我说不出话,但以此记念刘和珍君!

    1作者反复写刘和珍的“微笑”和“温和”有什么作用?

    2“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请说说其中的缘由。

    3作者引用陶潜诗的用意是什么?

    4“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这段话采用什么修辞手法?从中透视出作者写作此文的用意是什么?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从《诗经•氓》最后一章里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看,男女主人公年少时关系非常融洽。

    (2)屈原《离骚》中表达保持清白,死于直道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

    (3)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描述了屋前屋后绿树成荫、桃李芬芳的美好景色。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 中,词人面对大千世界,在感叹宇宙的广阔之后,慷慨激昂,又发出了这样的追问“ ___________________ ?” (《沁园春•长沙》)

    (2)《荆轲刺秦王》中 “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刻画出了众宾客为荆轲送行时的神态,渲染了一种极其悲壮的气氛。

    (3)但我不能放歌,__________。(徐志摩《再别康桥》)

    (4)她飘过,像梦一般的,___________。(戴望舒《雨巷》)

    (5)真的猛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6)《论语•颜渊》中表明“仁”的最高境界即在于推己及人,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而非强加于别人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大学》中儒家以修齐治平层层推进,由己及人,达到天下太平的三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

    (8)在《中庸》中论述达到“中和”后的思想境界的两句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1)《诗经•王风》有一首诗叫《采葛》,其中有一句大家十分熟悉:“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在《氓》中,也有一句,表现女子未见心上人伤心难过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牧在《泊秦淮》中,“________,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________。”

    (3)曹操《观沧海》中,“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海水荡漾、峰峦矗立的景象。

    (4)文天祥在《过零丁洋》诗中表现了自己视死如归的意志和他的赤诚之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屈原在《离骚》中写道“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__________。 ”

    (6)屈原在《离骚》中写道“____,虽九死其犹未悔。____,终不察夫民心。”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梦中山路曲折,主人公流连忘返,不觉天色很快就暗了下来。

    (2)《诗经》中《静女》一诗,描写了娴静的姑娘跟男友约会时,带去了一件精美的礼物,尽管只是一根初生的茅草,但确实美好且与众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人云: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但是一个人不坚持肯定是不会成功的。《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4)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曹操洒酒祭奠,持矛吟诵,能文能武的英雄气概。

    (5)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骇浪搏击江岸的壮美景色。

    (6)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借“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景象,表达了对沦陷区百姓已经安于异族统治的沉痛之情。

  • 11、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1)荀子认为人的知识、才能、品行是通过后天不断学习获得的。“金”要锋利,需“就砺”;人要成为“______”的君子,就要“______”。

    (2)韩愈在《师说》中阐明了“择师”学习的态度和标准:“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____________。”

    (3)李清照的词作《声声慢》手法独到,起句“____________,凄凄惨惨戚戚”,运用十四个叠字,层层渲染了词人孤寂凄清的心绪。

    (4)李煜《虞美人》中“____________”两句词,以水为喻,形象地表现了愁绪的连绵悠长。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塞上曲送元美

    [明]李攀龙

    白羽如霜出塞寒,

    胡烽不断接长安。

    城头一片西山月,

    多少征人马上看。

    【注】①元美,即王世贞(字元美),与李攀龙齐名,同为“后七子”领袖。②白羽:羽书,又名羽檄。古代征调军队的文书,插鸟羽示紧急,故名。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运用比喻,以“霜”喻“白羽”,既形容鸟羽之白,又烘托塞外之寒,还暗示形势逼人。

    B.次句运用拟人,以“胡烽不断”比拟异族频频入侵,战报直入朝廷,局势之严峻尽在不言中。

    C.前两句选用白羽、寒塞、胡烽、长安四组意象,强调军情的紧急,为元美的出行渲染气氛。

    D.第三句把边塞的月夜写得非常静美,既衬托情意,暗示时间,又与下文“征人”看月相照应。

    【2】三、四两句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杨阜字义山,天水冀人也。察孝廉,辟丞相府,州表留参军事。

    马超之战败渭南也,走保诸戎。超率诸戎渠帅以击陇上郡县,陇上郡县皆应之,惟冀城奉州郡以固守。超尽兼陇右之众,凡万余人,攻城。阜率国士大夫及宗族子弟胜兵者千余人,使从弟岳于城上作偃月营,与超接战。自正月至八月拒守而救兵不至。州遣别驾阎温循水潜出求教,为超所杀,于是刺史、太守失色,始有降超之计。阜流涕谏曰:“阜等率父兄子弟以义相励,有死无二。弃垂成之功,陷不义之名,阜以死守之。”遂号哭。刺史、太守卒遣人请和。超入,拘岳于冀,杀刺史、太守。阜内有报超之志,而未得其便。顷之,阜以丧妻求葬假。阜外兄姜叙屯历城阜少长叙家见叙母及叙说前在冀中时事獻欷悲甚叙母慨然敕叙从阜计约誓既明十七年九月与叙起兵于卤城阜与超战,身被五创,宗族昆弟死者七人。超遂南奔张鲁。陇右平定,太祖封讨超之功,赐阜关内侯。

    阜常见明帝著绣帽、被缥绫半褒。阜问帝曰:“此于礼何法服也?”帝默然不答,自是不法服不以见阜。帝既新作许宫,又营洛阳宫殿观阁。阜上疏曰:“古之圣帝明王,未有极宫室之高丽以凋弊百姓之财力者也。慎守天位,以承祖考,巍巍大业,犹恐失之。不夙夜敬止,允恭恤民,而乃自暇自逸,惟富台是侈是饰,必有颠覆危亡之祸。君作元首,臣为股肱,存亡一体,得失同之。陛下不察臣言,恐皇祖烈考之祚,将坠于地。使臣身死有补万一,则死之日,犹生之年也。谨叩棺沐浴,伏俟重诛。”奏御,天子感其忠言,手笔诏答。每朝廷会议,阜常侃然以天下为己任。

    ——(节选自《三国志·卷二十五》)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阜外兄姜叙屯历城/阜少长/叙家见叙母/及叙说前在冀中时事/獻欷悲甚/叙母慨然/敕叙从阜计/约誓既明/十七年九月/与叙起兵于卤城/

    B.阜外兄姜叙屯历城/阜少长叙家/见叙母/及叙说前在冀中时事/獻欷悲甚/叙母慨然/敕叙从阜计/约誓既明/十七年九月/与叙起兵于卤城/

    C.阜外兄姜叙屯历城/阜少长/叙家见叙母及叙/说前在冀中时事/獻欷悲甚/叙母慨然/敕叙从阜计/约誓既明/十七年九月/与叙起兵于卤城/

    D.阜外兄姜叙屯历城/阜少长叙家/见叙母及叙/说前在冀中时事/獻欷悲甚/叙母概然/敕叙从阜计/约誓既明/十七年九月/与叙起兵于卤城/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孝廉,古代科举考试制度中的科目之一,后用来代指以此选拔出来的人才,如《陈情表》的作者李密。

    B.渠帅,是古时统治阶级对武装反抗者的首领或部落酋长的称呼,文中用来称呼诸戎(众多少数民族)的首领。

    C.爵,即爵位,是古代王者对有功之臣或皇亲贵戚的封赐。“晋侯、秦伯围郑”就说到侯爵和伯爵两种爵位。

    D.皇祖,指君主的祖父或远祖。皇,有“伟大”之意,用来形容上天或祖先。后文“烈考”与“皇祖”同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杨阜秉志守节,率众坚守城池。马超攻打陇上,只有冀城坚守,杨阜率兵坚守数月。刺史、太守投降被杀,杨阜想报答马超,没能实现。

    B.杨阜不畏强敌,拼死击败马超。杨阜与马超交战时,身上多处受伤,族中兄弟战死七人,最终击退马超。杨阜也因此被封为关内候。

    C.杨阜不惧皇威,敢于直言不讳。杨阜见到明帝穿着不合礼法,便斥问明帝,明帝无言以对,以后每次都按礼法穿戴整齐才接见杨阜。

    D.杨阜忠诚正直,以天下为己任。明帝大兴土木,杨阜上疏极力劝谏,言辞恳切,忠心可见。皇帝看了奏章,十分感动,亲自写诏书回复。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阜率国士大夫及宗族子弟胜兵者千余人,使从弟岳于城上作偃月营,与超接战。

    (2)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

    5皇帝兴建宫殿,杨阜竭力进谏的原因是什么?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要求:自选角度,自主立意,自拟题目,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