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这部翻译小说虽然是以家庭生活为题材的,却多侧面、多视角地展现出那个时代光怪陆离的社会生活画卷。
B.第二展厅的文物如同一部浓缩的史书,举重若轻地展示了先民们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顽强抗争、繁衍生息的漫长历史。
C.毕业后他的同学大都顺理成章地走上了音乐创作之路,而他却另有所爱,一头扎进中国古代文化研究中。
D.那里地处热带,白天太阳灼人,街上不见人影;夜市则灯火通明,人声鼎沸,货架和地摊上,物品琳琅满目。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故国神游
B.多情应笑我
C.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D.可堪回首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古今意思一致的一项是( )
A. 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B. 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
C. 舟与哨相后先,几邂逅死
D. 为巡船所物色
4、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想北平》一文多处运用对比的手法,在对比中突出北平动中有静、布置匀调、贴近自然等特点,表达了作者对北平的无限喜爱眷恋之情。
B. 《前方》中最后说“这坐在车上的人们,前方到底是家还是无边的旷野呢?”,这里的“家”是指人的精神归宿,“无边的旷野”指人没有精神归宿。
C. 《我心归去》哲理性很强,但没有抽象的说教,而是把哲理藏在形象中,用富有抒情色彩的意象来表达,如“血沃之地将真正生长出金麦穗和赶车谣”,“金麦穗”“赶车谣”分别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D. 《我心归去》中有许多生动的细节,如“你对吊灯作第六或六十次研究”夸张地表现了作者在极度孤独的情况下研究吊灯次数多得数不清了。
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他乐于助人,看到别人有困难就主动帮助解决,受到人们称赞。几年来,他主动帮助别人的事可谓擢发难数。
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震古烁今的伟大事业,需要坚忍不拔的伟大精神,也需要振奋人心的伟大作品。
③试图“主导亚洲”的日本主张“雁行模式”,无异于痴人说梦;亚洲的合作、竞争态势远比由谁主导的含义复杂、丰富得多。
④中国对南海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南沙岛礁建设是中方主权范围内的事情,合情、合理、合法,不影响也不针对任何国家,无可厚非。
⑤科技引领社会发展,我们必须认真学习,掌握本领,不然身无长物,将无法适应科技创新时代发展的新要求。
⑥长征这条红飘带,是无数红军的鲜血染成的,在风雨如磐的长征路上,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激励和指引着红军一路向前。
A. ①②④
B. ①③⑤
C. ②③⑥
D. ②⑤⑥
6、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裱画徐
马犇(bēn)
①淮城的装裱市场比较兴盛。淮城南门大街东边的一条巷子里,有个徐姓的裱画师。
②徐家的裱画史不短。他家祖上学裱画时,认识了淮城人边寿民,后也常给边氏裱画,与其交流,向其取经,渐渐地,他的祖上善裱、能画、工篆刻。这几样,裱画徐全盘承继了。
③边寿民,工诗,善书画,与郑板桥、金农等人齐名,尤善画芦雁,人称“边芦雁”。裱画徐的祖上当时就给裱画铺起名为“念芦斋”,以纪念徐家与边氏的友谊。
④常言道“三分书画七分裱”,不难看出,装裱之于书画作品的意义。徐家裱画有三规,不丢画,不作伪,按工艺收钱、不因作者高低调价。
⑤有些不太识货的人,巧得名画抑或祖上有旧藏,是最易受骗的群体。有一回,南门靠西的一户人家,带着画作,慕名而来。裱画徐仔细看了画,不动声色,又看了看来人,议好价钱,即送走来人。
⑥此画竟是徐渭的画,裱画徐亦善写意,尤以花卉见长。他能模仿个九分像,不懂行的人根本看不出差别。但裱画徐除了欣赏时间稍长一些,像裱普通的画作一样,平静地按工艺走。裱完后,他在卷轴旁不起眼的地方钤印,此印极小,表明是裱画徐裱的,以防日后起争议纠纷。在约定好的日子,画主交完钱取走了画。此事成了行业里的段子,用来形容裱画的人诚实。
⑦裱画有原裱和揭裱之分。原裱是裱初次待裱的画;揭裱是重裱已经裱过的画,揭裱最难,很少有人敢接这个活。但揭裱也给部分技艺高超却无良的人有了作伪的机会。一张宣纸可揭出几层,裱画人如存贪念,就会将老旧的名画揭成几幅,这些作品的色彩较原作淡很多,裱画人就上手补救,然后再做旧。一幅变多幅,倒卖给黑市。
⑧淮城藏家多,很多古画因年代久远,受潮被虫蛀在所难免,对于这些作品而言,每年的梅雨季节更是火上浇油。淮城几乎所有的揭裱都会送到念芦斋,光揭裱一项,经裱画徐手的,少说也有千幅,但他没弄坏过一幅画,也从未借机作伪。就是把顾恺之、展子虔的画送到念芦斋,画主也可安心回家,按日子去取。不会出意外。
⑨可惜的是,裱画徐后继无人,孩子们都已迁居国外。晚年,裱画徐独自生活,雇了个人做饭,他仍坚持对外裱画。他不想在有生之年放下祖传的手艺。
⑩本想平静地过完一生,哪知晚年并不平静。改革开放后,淮城有几个去南方下海的人,禁不起物质诱惑,垂涎于逐渐兴盛的书画市场,而且看中了倒卖赝品这行。他们第一时间想起家乡的裱画徐,他们知道徐老爹裱画、绘画的技艺都很高超。他们或者通过私密渠道搞来原作,请裱画徐借揭裱制假;或者直接报上画名,逼着裱画徐画。
⑪裱画徐不从,这些人就动粗,见裱画徐想寻死,这些人就留下狠话,“不老实做,我们迟早去海外找你孩子的麻烦。”
⑫与他们纠缠不起,裱画徐按照要求,完成了一批赝品。这些人拿着这批赝品再次南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很多人知道了这件事,他们骂裱画徐早年清高不做假,晚年糊涂,晚节不保。
⑬不久,裱画徐生了场大病去世了。不久,这几个倒卖赝品的人被抓获。淮城人惊叹不已。
⑭警察通过地方报纸透露了案情。原来,裱画徐临死前给公安局寄了封信,写明事情经过,并说他的仿作在画轴夹层里都盖了一长条印,“身不由己,赝品而已”,还附上了那几个人的肖像,是裱画徐凭印象用毛笔勾画的。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开篇通过交代淮城裱画市场的兴盛,小说的主人公裱画徐及徐家裱画的历史渊源来交代小说的写作背景。
B. 边寿民人称“边芦雁”,与郑板桥齐名。裱画徐常给他裱画,常与之交流,向其学习,慢慢地他就善裱能画工篆刻了。
C. 小说第⑦段自然段是补叙,补充介绍了一些裱画的专业知识,帮助读者对裱画徐标化技术的认识。
D. 裱画徐装裱徐渭的画和给犯罪分子做赝品这两个情节从不同的方面充分展现了裱画徐的品格。
【2】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裱画徐的形象特点。
【3】伏笔和照应使小说的情节跌宕起伏,有很强的可读性。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小说使用了哪些伏笔和照应?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沁园春·长沙》)
(2)书生意气, 。(《沁园春·长沙》)
(3)寻梦?撑一支长篙, 。(《再别康桥》)
(4)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再别康桥》)
(5)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 ,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雨巷》)
(6)真的猛士, ,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7) , ,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荆轲刺秦王》)
(8)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 ;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烛之武退秦师》)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沁园春·长沙》中,作者面对生机勃勃的湘江秋景,思绪万千,不禁发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道出雄心壮志,表现博大胸怀。
(2)曹操在《短歌行》中引用《诗经》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表达自己对贤才的渴望,就如同女子对情人的思念一般热烈。
(3)陶渊明在其《归园田居(其一)》中勾勒出一幅安逸闲适的乡村生活图景,其中描绘出林木成荫的画面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想象和夸张是浪漫主义作品最常用的两种手法。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李白就用这种手法写出了夜游天姥山所听到的巨大声响,这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犹豫不决而出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桃花源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交代了桃花源中的人再没有人出去,和外面的人隔绝了一切往来的缘由。
(2)杜甫晚年漂泊异乡,身体多病且孤苦无依,《登高》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直接描述了他这种境况。
(3)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一词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诗人在历史的大潮里,乘风破浪,鼓桨前进,立誓振兴中华的壮志豪情。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操在《短歌行》中化用《诗经》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写恋人之间的悠长思恋,表现诗人对人才的渴求。
(2)《归园田居》中描写乡村中常听的声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表明自己关于生和死、长寿和短命的观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温庭筠在《菩萨蛮》中,以晨起梳妆,娇懒迟迟,表现女子心有所思,无心打扮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通过写桑叶凋落喻指女子年华逝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沁园春·长沙》中,写故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在《赤壁赋》中从不变的角度描述人与万物的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病后登快哉亭①
贺铸
经雨清蝉得意鸣,征尘断处见归程。
病来把酒不知厌,梦后倚楼无限情。
鸦带斜阳投古剎,草将野色入荒城。
故园又负黄华②约,但觉秋风发上生。
(注)①快哉亭,位于今徐州东南。本诗是诗人被贬职徐州病后所作。②黄华,菊花。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描写了秋高气爽、雨过天晴的景象,诗人病愈登亭,连枝上的蝉也仿佛感到高兴。
B.颔联写病愈后频频把盏,借助美酒消渴解馋,天长日久郁积的情绪借梦境暂得缓解。
C.第六句系从白居易的诗句“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中化出,两者都用草色喻示感情之殷切。
D.这首诗在章法结构上颇具匠心,诗中写景和抒情的内容参差穿插,跌宕回旋,用笔极为灵动。
【2】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意象?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22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亡:使……灭亡
B.夫晋,何厌之有 厌:厌烦
C.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行李:出使的人
D.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阙:侵损,削减
【2】.下列各项中,对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1)夜缒而出 (2)倚柱而笑
(3)邻之厚,君之薄也 (4)将焉取之
A.(1)与(2)的“而”相同,(3)与(4)的“之”不同
B.(1)与(2)的“而”相同,(3)与(4)的“之”相同
C.(1)与(2)的“而”不相同,(3)与(4)的 “之”不同
D.(1)与(2)的“而”不相同,(3)与(4)的“之”相同
【3】与“夫晋,何厌之有”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马之千里者 B.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C.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D.何陋之有
【4】烛之武劝说秦伯退师的理由,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秦军欲越过晋国并看不起远方的郑国,这实际上是很困难的事。
B.相邻的晋国实力雄厚了,实际上自己的力量就削弱了,保留下郑国对秦也是会有好处的。
C.秦对晋侯有过恩赐,但晋侯回国后就违背承诺,并迅速筑墙拒守。
D.如让晋占领了郑,那么他们还要扩张势力,势必危及秦的安全,这种损秦肥晋的做法,实不足取。
【5】将下面的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共10分)
①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4分)
②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3分)
③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3分)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说,人生就是行走在天地间。
告别懵懂青涩的少年时代,高中生正张开双臂拥抱五色斑斓的青春。一路走来,是谁在用心呵护照顾你,用理解的目光默默地注视你?又是什么在感动和激励着你,抑或常常困扰迷惑着你……
是亲人的关爱,师友的支持,还是知识的指引,美丽的憧憬,或者是……
在成功的道路上,一路有你。一路有你,我的心中有春天;一路有你,我的天空有阳光;一路有你……
请以“一路有你”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要求:(1)运用细节描写。(2)写出真情实感,不要套作,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