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点字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沛公起如厕 纵一苇之所如
B. 卮酒安足辞 大礼不辞小让
C. 刑人如恐不胜 沛公不胜杯杓
D. 君安与项伯有故 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固知一死生为虚诞②则其至又加少矣③有泉侧出④映带左右⑤侣鱼虾而友糜鹿⑥问其深⑦顺流而东也⑧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A.①⑤/②/③/④⑦/⑥/⑧ B.①⑤/②/③④⑦/⑥⑧
C.①④⑤/②⑥/③⑦/⑧ D.①④⑤/②/③⑦/⑥/⑧
3、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固不如也 固:本来
B. 君安与项伯有故? 故:缘故
C. 秦时与臣游 游:游历
D. 素善留侯张良 素:一向
4、将下列语句一次填入文中的横线处,使上下文语意连贯,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人的一生约三分之一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睡眠是人的生命再生产的过程;没有良好的睡眠,就没有清醒的头脑和健康的体魄。对健康而言,睡眠与阳光、空气、食物和水一样重要。放在以前,人们常认为失眠是一个隐私问题,说出来会被人认为“有心事”,因此往往羞于启齿。在睡眠日把睡眠作为一个“公共议题” , , , 。
① 就说明睡眠不仅是一个个人问题、健康问题
② 这本身就说明人们的健康意识在提升
③ 更是一个群体性和社会性的现象
④ 而当很多人都遭遇失眠的困扰
A. ①③②④ B. ①③④② C. ②④①③ D. ④②①③
5、请为下面的上联选择一个最佳的下联( )
上联:一亭尽揽山中趣
A. 万树苍颜千里翠 B. 千树流莺歌丽日
C. 幽室能观世外天 D. 几家深树碧藏楼
6、(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俗与雅对举,通常是指相对应的两种审美形态。中国的戏曲早已被学界视为“俗文学”之一种。“俗文学”,包括的范围很广,差不多除诗与散文之外,凡重要的文体,像小说、戏曲、变文、弹词之类,都要归到“俗文学”的范围里去。
古典戏曲剧目中,有些确实出自士大夫之手,而且主要反映统治阶级思想、感情和趣味,最著者如明代礼部尚书丘潜的《伍伦全备记》等“令人呕秽”之作以及朱权、朱有燉等皇亲国戚宣扬神仙道化、为封建王朝歌功颂德的作品。但大量的剧目出自民间艺人或书会才人之手,尽管其中也可能有封建主义意识的渗透,但主要反映的是被压迫阶级的思想、感情和趣味。明清传奇、杂剧大多为文人所作,他们当中确有相当一部分人是硕学名儒,作者虽然大多是文人士大夫,但他们当中的多数人仕途失意,与统治阶级和主流文化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有的甚至格格不入论述类文本阅读答案 俗与雅对举,通常是指相对应的两种审美形态论述类文本阅读答案 俗与雅对举,通常是指相对应的两种审美形态。这些人袭用民间所创造的文学艺术样式——戏曲来从事创作,本身就是对主流文化的反叛。他们的剧作虽然有雅化倾向,但其思想倾向和艺术旨趣与属于主流文化的正统诗文并不完全相同,而与民间文化仍然有着一些相通之处。也正是因为这个缘故,主要出自文人之手的明清传奇、杂剧同样被封建统治阶级和正统文人视为异端,明王朝命解缙等编辑的《永乐大典》本来收录有部分戏曲作品,可清王朝纂修的《四库全书》却将其统统拒之门外。
判定一种艺术样式是雅还是俗,既要看其作者身份,更要看多数作品的精神取向和艺术旨趣。古典戏曲热衷于以“琐屑”的市井生活为主要描写对象,将贩夫走卒、贫寒书生、风尘妓女悲欢离合的日常生活搬上戏台,许多剧作堪称古代社会生活的风俗画论述类文本阅读答案 俗与雅对举,通常是指相对应的两种审美形态文章论述类文本阅读答案 俗与雅对举,通常是指相对应的两种审美形态出自即使是以历史为题材,描写英雄和国王,古典戏曲也多半摄取经过民间“淘洗”的历史演义和传说,少有雄浑冷峻的“风云气”,而多显家长里短的世俗趣。这与热衷于歌颂天神、国王、英雄的西方古典戏剧(主要是其中的大部分悲剧,西方古代喜剧大多表现小人物的世俗生活)有所不同。
戏曲的艺术形式也具有鲜明的民间性,通俗易懂是戏曲的重要品格,于“浅处见才”是戏曲作家追求的目标。多数古代剧作选择了“一人一事”,“一线到底”的结构模式。而且,元杂剧和宋元南戏绝大多数剧作具有口语化特点;明清传奇和杂剧文人化色彩较浓,有些剧作追求文词的华美典雅,崇尚用典,但多数还是用白话写成的,即使是写文人生活,大多也是通俗的,这类作品中的少数唱词,不读书的妇人小儿虽然不能“一望而知”,但其大意主旨还是容易被普通老百姓所接受的淘宝精品。
(郑传寅《民俗与戏曲的俗文化品格》)
【1】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俗文学包括小说、戏曲、变文、弹词等重要文体,但诗歌与散文不属于俗文学论述类文本阅读答案 俗与雅对举,通常是指相对应的两种审美形态阅读答案。
B. 古典戏曲剧目中,有的剧目出自士大夫之手,但大量的剧目还是出自民间艺人或书会才人之手。
C. 古典戏曲剧目反映的是统治阶级思想、感情和趣味,也有宣扬神仙道化、为封建王朝歌功颂德的作品。
D. 多数的古代剧作采用的是“一人一事”“一线到底”的结构模式,这也正是戏曲“通俗易懂”的一种艺术表现。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明清时期那些仕途失意的文人士大夫,与统治阶级和主流文化之间有一定的矛盾,他们多数人借用戏曲这种民间文学艺术样式进行创作。
B. 明清传奇、杂剧的作者多为文人,且多为硕学名儒,所以他们的剧作往往属于雅文学。
C. 元杂剧和宋元南戏绝大多数剧作追求着于“浅处见才”的创作目标,在作品中具有口语化的特点。
D. 古典戏曲中的许多剧作可以称得上古代社会生活的风俗画,因为它们主要描写的是普通人等“琐屑”的日常生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主要出自文人之手的明清传奇、杂剧出于对主流文化的反叛,思想倾向和艺术旨趣与民间文化有着一些相通之处,所以清朝纂修的《四库全书》没有收录它们。
B. 判定一种艺术样式的雅俗,不能看作者身份,因为像仕途失意的文人士大夫也创作传奇、杂剧,而应该看作品的精神取向和艺术旨趣。
C. 明清时期文人化色彩较为浓厚的传奇和杂剧,有的作品追求华美典雅的文词,崇尚用典,这种唱词对不读书的妇人小孩来说恐怕是难以“一望而知”的。
D. 即使是以历史为题材去描写英雄和国王的中国古代戏曲,也会与描写天神、国王、英雄的西方古典戏剧中大部分的悲剧有所不同,更多地显现出家长里短的世俗趣。
7、(1)书生意气,_____________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_____________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_____________ 。(徐志摩《再别康桥》)
(3)撑着油纸伞,_____________ ,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飘过 _____________ 结着愁怨的姑娘。(戴望舒《雨巷》)
(4)又前而为歌曰:“___________________,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5)真正的猛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大行不顾细谨,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谏太宗十思疏》中运用对比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出团结他人与轻视他人会造成不同的结果。
(2)《登岳阳楼》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诗人站在岳阳楼上,遥望关山以北,仍然是兵荒马乱,战火纷飞。凭倚窗轩,胸怀家国,不禁潸然泪下。
(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哂子路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4)《念奴娇•过洞庭》中“_________”一句,以西江水为酒,极尽夸张之能事,凸显豪放之风;“_________”一句是暗用了《九歌•东君》“援北斗兮酌桂浆”的意思,说举北斗星当酒器慢慢斟酒来喝。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传神地描写了琵琶女在诗人再三邀请下出场时那种羞怯的神态。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公西华认为自己有很多不足,需要学习,对于宗庙祭祀等事,他谦虚地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实甫《长亭送别》中以乐景衬哀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艳丽的秋景抹上了无限的离情别意。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期望达到的理想的政治境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答司马谏议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作者从人性的惰怠及士大夫随波逐流的惯性的角度,分析了反对者“汹汹然”的根源。
(3)《阿房宫赋》中,杜牧批判统治者的穷奢极欲,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揭露其疯狂掠夺财富和大肆挥霍的暴行。
(4)苏洵在《六国论》中借助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敏锐地指出了对抗秦国的办法,此举会让对方寝食难安。
11、补写出下列句了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写女主人公的痴情,没看到心上人时,“______”;看到了心上人后,“_______”。
(2)屈原《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与《论语•卫灵公》中“道不同,不相为谋”意思相近。
(3)苏轼《赤壁赋》中,“客”以“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描述曹操吟诵《短歌行》的英武雄姿。
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小题。
水调歌头 重上井冈山
毛泽东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
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1】“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这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
【2】“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13、阅读下面的课内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劝学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下面加点字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以为轮 通煣,用火烘烤木材使之弯曲
B.善假于物也 借助
C.而绝江河 横渡
D.锲而不舍 舍得
【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荀子,名况,字卿,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B.《劝学》中“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的“河”指的是黄河。
C.荀子发展了古代的唯物主义思想。他反对天命、鬼神的迷信之说,主张“人之初,性本善”的思想,强调教育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
D.《劝学》中“驽马十驾”一句中的“驽马”指的是:十匹劣马。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要想改造成为“知明而行无过”的君子,就要“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学习可以提高自己,改变自己,意义十分重大。
B.“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表明君子不仅天赋高于常人,而且后天逐步积累,坚持不懈,不断弥补自己的不足。
C.“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和“积水成渊,蛟龙生焉”是比喻,“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才是正意。“积善”要达到了“成德”的境界,才能改变气质,具备圣人的思想感情。
D.《劝学》一文句式整齐,读时琅琅上口,作者再对偶中适当改进散句,使文气流畅而不呆滞。
【4】翻译下面的句子。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创文”即“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全国文明城市,是指市民整体素质和文明程度较高的城市。该称号是所有城市品牌中含金量最高、创建难度最大的一个。人们普遍认为借助“创文”这一活动的推动,能极大地促进市民整体素质的提升。
有人担心“创文”只是短期活动,且可能更注重形式,会造成一定的时间、精力、物力的浪费,对市民素质的提升不能起到长久的根本的推动作用。
也有人认为市民素质的提升既需要借助“创文”这一外在推动,也需要市民自己从内心深处意识到素质提升的必要性、重要性,并自觉落实到日常行动中去,才能有长久的成效。
请根据以上材料,谈谈你的思考和感受,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