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B.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 而卒惶急无以击轲
C.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D.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 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
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判:高位兼低职。例如:除镇安武胜军节度使,司徒兼侍中,判相州。《宋史·韩琦传》
B.移病:上书称病,为官者要求隐退的委婉语。例如:使匈奴,还报。不合意,上怒,以为不能,弘乃移病免归《汉书.公孙弘传》
C.解褐:脱去粗布衣服,喻人任为官。例如:绍惧不自容,将解褐故咨之于涛。
D.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它创始于隋朝,完备于唐朝,兴盛于明、清两朝,废除于清朝末年.
3、下面是某人儿子结婚庆典时,四位朋友发给某人的短信,其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喜闻犬子大婚,早已准备前往,但临时遇公司上级巡视,因此抱歉不能参加。
B. 祝贺祝贺,一定按时到场祝贺您的大婚,现正在前往的途中。
C. 欣闻令郎大婚,遥表祝贺,略备薄礼让人捎至,恕不能面贺。
D. 新婚燕尔,同贺同贺,遗憾的是,因公干不能亲临道喜。
4、下列有关名著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水浒传》中阮氏三兄弟活不下去了,积极参与劫取生辰纲的行动,后来上了梁山;鲁智深本是军官,因为疾恶如仇,好打抱不平,与官府矛盾越来越深,被迫落草
B. 石猴从石头里迸出来之后,因帮众猴寻到了水帘洞作为安身之处,被众猴推举为“千岁大王”,后来因大闹天庭和地府,被如来压在五行山下,等唐僧路过,保唐僧西天取经,唐僧给他取了个法名叫“孙悟空”
C. 《格列佛游记》中,小人国用比赛绳技的方法来选拔官员,第一名赏给蓝丝线,第二名赏给红丝线,第三名赏给绿丝线
D. 《钢铁是怎杨炼成的》以奥斯特洛夫斯基的生活经历为线索,展现了苏俄广阔的历史画面和人民艰苦卓绝的斗争生活。
E. 《童年》中的阿廖沙是个善于观察、非常敏感的孩子。在外祖父家里,他饱受欺凌;但在外祖母的细心呵护和许多善良正直的人影响下,他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B. 歌窈窕之章
C. 顺流而东也
D.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石碣①
茅盾
玉臂匠金大坚还没刻完半个字,忽地又是扑嗤一声的笑起来,抬头望他的秘密工作中的伙伴。
“金二哥,又笑,怎的?”靠在太师椅上慢慢地摸胡子的圣手书生萧让轻声说。
“萧大哥,你真是活像智多星吴用了!再过几天,我就管你叫智多星罢!”
“慢着,金二哥,刚才,你又笑,到底为的甚么?”
“想到你和我躲在这里干这个,就要笑。”
料到这玉臂匠还有几分不了解。和玉臂匠原是老朋友,知道这位朋友的嘴巴原来靠得住,和他手里的刻字刀一样可靠,但是眼前这“石碣”的事儿太重大了,他萧让便觉得很有再切实叮嘱一番的必要。
然而要把吴用的“策略”解释明白也颇困难。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大秤分金银的勾当,本来全靠的“公平”二字叫大家心悦诚服;都是受不过冤屈,才来这水泊里落草的。失却了“公平”,也就不配做绿林好汉。同是头领,同是忠义堂上的虎皮交椅,诚然也还有个第一第二之分,但这是纪律呀!没有不守“纪律”的绿林,而况“主座”属谁,也该付之公议,不应当有私心,弄诡诈。不幸的是军师吴用今回的“策略”看起来太像是诡计了。萧让再把军师吴用嘱咐过的话语想了一遍,然后轻声儿慢慢儿说:
“金二哥,你看,玉麒麟比宋大哥如何?”
“都是江湖上闻名的好汉呵!”玉臂匠头也不抬的回答了。
“哦——金二哥;好歹,总有个,高下罢?”
只有急促的刀尖落在石面上的剥落剥落的声音代替了回答。
“众多兄弟,都说,玉麒麟,仗义疏财,一身好武艺,心地又直爽;宋大哥兀自佩服。金二哥,看来遮莫是玉麒麟强些罢。”
这回却把玉臂匠的头掀起来了。对于萧让的忽然议论到宋卢的短长,金大坚深觉得诧异。自己不是屡次承蒙他告诫莫要臧否水泊内的大头领么?今儿他自己亦犯了规么?和他的刻字技术同样地古朴的金大坚的心,忍不住暗笑;老没有机会发泄的几句话便脱口冲出来了:
“人总是成群打伙的。和卢员外亲近的一伙儿自然说卢员外好哪。”
“金二哥,你总知道,我们一百单八人,不是一样的出身呀。如像白胜兄弟,他原是破落户泼皮;阮氏三兄弟,石碣村的渔民;孙二娘开黑店,公孙军师是游方道士,李俊、张横,做水面上的勾当:这算是一伙儿。五虎将的关胜、呼延灼,他们,原是朝廷命官,派来打梁山的;便是卢员外自己,先前何尝不是跟我们作对的?所以这是又一伙了。金二哥,现在,你该明白吴军师的妙计了罢?”
有这石碣,两伙人便会合成一伙儿么?这样的意思也曾在金大坚心中一动。但是不失自知之明的他素来知道自己的嘴巴不济事,所以还是不出声,只睒着眼睛,用半个脸笑。
突然萧让站起来,踅到房门口,在门缝里张望了一会儿,然后又回到金大坚身边,满脸庄重气象,凑着金大坚的耳朵急促地轻轻地说:
“二哥,俺水泊里这两伙人,心思也不一样。一伙是事到临头,借此安身;另一伙却是立定主意要在此地替天行道。二哥,依你说,该是谁来做山寨之主?”
“哦!原来却是恁地!何不依了黑旋风的说法,爽爽快快排定了座位,却又来这套把戏,鸟石碣,害得俺像是做了私事,当着众兄弟面前,心里怪难受!”
玉臂匠再也忍不住了,当的一下,把刻字刀掷在石碣上,大声叫将起来。
这一爆发,真是圣手书生萧让所不料的。他往后退了一步,学着军师吴用的神气,只管摸胡子。说:“二哥,话虽如此说;事情,却不能如此办。也须叫人人心服呀。单是替天行道杏黄旗上的一个‘天’字,还不够;总得再找出些‘天意’来。这便是吴军师的神算妙计!”
“天意!天意渺茫,就叫我们来替‘天’行意?”王臂匠半个脸笑着说。
萧让沉吟着踱方步。他时时把眼光往金大坚身上溜。军师吴用的高见是不错的,玉臂匠金大坚无论如何不会了解这“策略”的作用。但自己曾在吴军师跟前力保的是什么呢?金大坚的嘴巴靠得住。是凭了十多年的老交谊,他萧让才敢这么担保的。他偷眼再瞅着他的伙伴,没有什么异样。“滋拉滋拉”地又在那里刻字。
总算放下一半心,萧让再回到太师椅上时,猛听得金大坚又掷过来一个怪问题:
“旁的不管,只是,萧大哥,我们算是哪一伙?”
萧让愕然了。军师吴用从来不曾和他谈到这个。仓卒间他搬不出吴用的话语来应付。很想说是属于宋大哥那一伙,可是又觉得碍口。
看见萧让也有对答不来的时候,金大坚却呵呵笑了。这笑像是一瓢冷水,浇得圣手书生毛发直竖。
“我们,——我,既不是赵官儿的什么将军,教练,教头,也不曾偷鸡摸狗,开黑店,大江心里请客官吃板刀面。我们是靠手艺过活的。我刻东岳庙的神碑,也刻这替天行道的石碣。就是这们一回事。提起什么天呀道呀地呀,倒是怪羞人呢!”
仿佛抖落了一口袋子的金钱似的,金大坚自己也不很相信竟会这样地滔滔发议论。他的拿着刻字刀的右手突在空中划一个圆圈,又兴奋地加了几句:
“看来我们水泊里最厉害的家伙还是各人的私情——你称之为各人的出身;我们替‘天’行的就是这个‘道’呢!”
萧让愣着眼睛,只能摸胡子。直到金大坚的刀尖和石头相触的声音再鼓动他的耳膜时,他这才醒过来似的率然问:
“是机密呢!金二哥?”
“我当作从前给人家私刻关防②一样,决不走漏半个字!”
(有删改)
【注】①小说取材于《水浒传》第七十一回“忠义堂石碣受天文梁山泊英雄排座次”。原著对于石碣的出现是这样写的:(梁山众人)在忠义堂上做醮……从中间卷出一块火……那团火绕坛滚了一遭,竟钻入正南地下去了。……宋江随即叫人将铁锹锄头掘开泥土,根寻火块。那地下掘不到三尺深浅,只见一个石碣。(石碣上是梁山好汉的座次排序)②关防:旧时政府机关或军队用的印信。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叙述了金大坚和萧让秘密雕刻石碣的过程,写出了金大坚的困惑以及萧让欲说还休的状态,构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故事。
B.“看来我们水泊里最厉害的还是各人的私情”不仅是金大坚对萧让口中“天意””的否定,也暗含了作者的批判态度。
C.小说主要采用第三人称的全知视角叙事,让读者从人物身份、地位的角度思考问题,更让虚构的小说具有旁观性叙述效果。
D.“私刻关防”就官方法纪而言是违法行为,“私刻石碣”就江湖道义而言是不当行为,小说以此否定金大坚不法不义的行为。
【2】从萧让与金大坚的对话来看,下列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石碣是否为上天所降之物在《水浒传》中是一个空白点。茅盾利用这个空白点,采用第三人称叙述视角,交代了石碣的来源。
B.梁山泊内部的主要矛盾冲突就是梁山成员之间的出身问题,因为鱼龙混杂:有破落户、渔民、道士、黑道、朝廷命官等。
C.两人的对话揭示了梁山成员之间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兄弟情谊的虚假的现状。
D.这揭示了他们在公平磊落标榜下的私心、诡诈和争权夺利的现实。
【3】请简要分析金大坚这一人物形象。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沁园春·长沙》)
(2)她静默地走近走近,________________,她飘过像梦一般的,___________________。(《雨巷》)
(3)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别康桥》)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荆轲刺秦王》)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沁园春·长沙》中,静中有动,以秋水之壮景包蕴人事之激奋,展现积极向上的场面的句子是:____,_____。
(2)董卿在《朗读者》中说:“古往今来,有太多的文字,在描写着各种各样的遇见。‘_____,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是撩动心弦的遇见;‘这位妹妹,我曾经见过’,这是宝玉和黛玉之间,初次见面时欢喜的遇见;而戴望舒的遇见则是‘希望逢着,_________,_________。’”
(3)《再别康桥》中,诗人要和康桥离别,又生怕出声打扰惊醒他所爱的康桥,于是说:“_____;_____,_______,”于无声之中将情感推向高潮,集中表现了离别的惆怅。
9、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述了自己早年穿着破旧的衣服出入于那些衣着光鲜的同学之间,而心中毫无羡慕之情的状态。
(2)《三峡》中直接描写夏季水流湍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马说》中,表明愚妄无知、资质浅薄的统治者对千里马的不公正待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爱莲说》中,周敦颐运用正衬手法塑造莲花的形象,评价菊花是“花之隐逸者也”,莲花是“________________”,更突出了对莲花的喜爱。
(5)《出师表》中,诸葛亮阐述自己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孔子曰:“学而时习之。”又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荀子在《劝学》中提出“______________”的观点,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对学习的认识。
(2)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劝学》中,表明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和不断省察来增加自己的见识和提升自己的德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沁园春·长沙》中,作者面对一派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思绪万千,不禁发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沁园春·长沙》描写仰望与俯瞰之景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曾记否,___________,__________”几句以设问结尾,巧妙回答了“谁主沉浮”。
(2)徐志摩《再别康桥》中“但我不能放歌,___________,__________”几句集中表现了离别的惆怅。
(3)《荆轲刺秦王》中通过音乐渲染凄凉悲怆氛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的这首清诗,完成下列小题。
满江红·饯郑衡州厚卿席上再赋①
辛弃疾
莫折茶靡,且留取一分春色。还记得,青梅如豆,共伊同摘。少日对花浑醉梦,而今醒眼看风月。恨牡丹笑我倚东风,头如雪。
榆英阵,菖蒲叶。时节换,繁华歇。算怎禁风雨,怎禁鹈鴂②?老冉冉兮花共柳,是抽栖者蜂和蝶。也不因春去有闲愁,因离别。
(注):①作者力主抗金,但由于投降派把持朝政,他遭到百般打击。淳熙八年(1181)末,任江南西路安抚使的他被罢官,不得不闲居带湖(在今江西上饶)十年之久。据考证,本词作于淳熙十五年。②鹈(tí)鴂(jué):即杜鸦。
【1】下列关于这首宋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开篇以劝阻的口气写道“莫折茶罐”,好象有人要折,而且一折就立刻会产生严重的后果,正是要“留住”最后“一分春色”。
B. 上闽未明写送人,实则点出送人的季节,接着又以“还记得”领起,追溯“青梅如豆柳,共伊同摘”的往事,拓展了意境。
C. “恨牡丹笑我倚东风,头如雪”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牡丹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牡丹花的洁白和迎风得意的姿态。
D. 这首词虽然是饯别之作,却一直不提离别,直到结尾,作者突然笔锋一转,写了“因离别”,即戛然而止,艺术效果更佳。
【2】“愁”字是这首词的词眼,请简析作者抒发了哪些“愁”。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贺兰祥字盛乐。其先与魏俱起,后有以良家子镇武川者,遂家焉。父初真,少知名,为乡闾所重。尚①太祖姊建安长公主。祥年十一而孤,居丧合礼。长于舅氏,特为太祖所爱。虽在戎旅,常博延儒士,教以书传。太祖初入关,祥与晋公护俱在晋阳,后乃遣使迎致之。年十七,解褐②奉朝请,加威烈将军。祥少有胆气,志在立功。寻擢补都督,恒在帐下。从平侯莫陈悦,又迎魏孝武。以前后功,封抚夷县伯。仍从击潼关,获东魏将薛长孺。又攻回洛城,拔之。还,拜左右直长,进爵为公。
十四年,除都督、荆州刺史,进爵博陵郡公。先是祥尝行荆州事虽未期月颇有惠政至是重往百姓安之由是汉南流民襁负而至者日有千数。远近蛮夷,莫不款附。祥随机抚纳,咸得其欢心。时盛夏亢阳,样乃亲巡境内,观政得失。见有发掘古冢,暴露骸骨者,乃谓守今日:“此岂仁者之为政耶!”于是命所在收葬之,即日澍雨。是岁,大有年。州境先多古墓,其俗好行发掘,至是遂息。
祥虽太祖密戚,性甚清素。州境南接襄阳,西通岷、蜀,物产所出,多诸珍异。时既与梁通好,行李往来,公私赠遗,一无所受。梁雍州刺史、岳阳王萧詧③钦其节俭,乃以竹屏风、絺绤④之属及经史赠之。祥难违其意,取而付诸所司。太祖后闻之,并以赐祥。
十六年,拜大将军。太祖以泾、渭溉灌之处,渠堰废毁,乃命祥修造富平堰,开渠引水,东注于洛。功用既毕,民获其利。
周孝闵帝践祚,进位柱国,迁大司马。时晋公护执政,祥与护中表,少相亲爱,军国主事,护皆与祥参谋。
武成初,吐谷浑侵凉州,诏祥与宇文贵总兵讨之,破之。抚安西土,振旅而还。进封凉国公。保定二年薨,年四十八。谥曰景。
(选自《周书·贺兰祥传》,有删改)
[注]①尚:指娶公主为妻。②解褐:指脱去布衣担任官职。③詧(chá):人名。④絺绤(chīxì):葛布的统称。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后有以良家子镇武川者,遂家焉 家:定居
B. 为乡闾所重 重:看重
C. 诏祥与宇文贵总兵讨之 总:统领
D. 远近蛮夷,莫不款附 款:款待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先是祥/尝行荆州事/虽未期月/颇有惠政/至是/重往百姓安之/由是汉南流民襁负而至者/日有千数
B. 先是/祥尝行荆州事/虽未期月/颇有惠政/至是重往/百姓安之/由是汉南流民襁负而至者/日有千数
C. 先是/祥尝行荆州事虽未期月/颇有惠政/至是重往/百姓安之/由是/汉南流民襁负/而至者日有千数
D. 先是祥尝行荆州事/虽未期月颇有惠政/至是重往/百姓安之/由是/汉南流民襁负而至者/日有千数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贺兰祥惠民业绩的一组是
①随机抚纳,咸得其欢心 ②亲巡境内,观政得失
③乃谓守令曰:“此岂仁者之为政耶!”④命所在收葬之
⑤难违其意,取而付诸所司 ⑥修造富平堰,开渠引水
A. ①③⑤ B. ①④⑥ C. ②④⑤ D. ②③⑥
【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贺兰祥少时就有胆略勇气,志在建立功业,从十七岁开始担任官职,后来在对东魏和吐谷浑的战斗中,都获得胜利,官爵得到晋升。
B. 贺兰祥的母亲是周太祖的姐姐,他虽然是太祖的近亲,但是品性清正俭素;他的节俭作风也受到邻国雍州刺史、岳阳王萧督的钦敬。
C. 贺兰祥出身贵族,年少丧父,守孝符合礼仪;在舅舅家长大,很受太祖钟爱,虽然在军旅中,却不断多方聘请儒生教自己学习典籍。
D. 贺兰祥一直受到太祖的信赖,多次被委以重任;周孝闵帝即位之后,执掌朝政的晋公护对他也非常倚重,军国大事都与他商议谋划。
【5】把原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州境先多古墓,其俗好行发掘,至是遂息。
(2)时既与梁通好,行李往来,公私赠遗,一无所受。
14、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美国诗人惠特曼写道:“拂开大草原上的草,吸着它那特殊的香味,我向它索要精神上相应的讯息。”很多时候,人看到的不只是美丽的大自然,还看到了自己深藏不露的内心世界。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体验或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得少于 700 字。⑤不得抄袭、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