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田铺大塆发扬大别山革命老区精神,在中国传统村落的基础上,以“创客小镇”为主题,把创新创意融入美丽山水,打造了数家特色小店。
B.3D人脸识别技术,一举攻破了被口罩遮挡住面孔时无法识别出身份,不仅有效降低了感染的风险,也大大提升了人脸识别的准确率。
C.疫情给人类带来了严重威胁,中国之所以在抗疫战中取得重大战略成果,根本的原因就是因为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这一指导准则。
D.令人欣喜的是,从第三季度智能手机市场份额来看,全球排名前四的企业有一半来自中国,可见国产手机在全球市场的增长势头仍然增加。
2、“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一句中,将属于嗅觉的清香,巧妙比喻为属于听觉的歌声。下列句子中,没有采用这种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从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
B.风睡林眠,泉边传来的鸟声清晰可闻,就像是被清泉洗濯过的嫩叶。
C.马蹄声孤独又忧郁地自远至近,洒落在沉默的街上如白色的小花朵。
D.月光下,那低头思故乡的离愁在湖边浅水里静泊成一叶沉思的小舟。
3、下列相关知识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不闻号令,但(但是)闻人马之行声。②事(侍奉 对待)母极孝,贫不能供甘旨。
③往往饘粥不充,日昃始(开始)食。 ④既长(长大以后),知其世家。
⑤仓廪庖厨,悉以恣(姿态)鼠,不问。 ⑥二岁而孤(孤单,孤独)。
A.①④⑥
B.②④⑤
C.①③⑥
D.②③⑤
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膝之所踦(yǐ) 砉然向然(xū) 若不阙秦(què)
B.鲰生说我(zōu) 莫不中音(zhōng) 人方为刀俎(zǔ)
C.按剑而跽(qì) 切中肯綮(qìng) 切而啖之(dàn)
D.新发于硎(xíng) 怵然为戒(chù) 目眦尽裂(zì)
5、下面的歌词所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足 ( )
A.夜空中最亮的星/请照亮我前行/我祈祷拥有一颗透明的心灵/和会流泪的眼睛/给我再去相信的勇气(《夜空中最亮的星》)
B.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等待阳光静静看着它的脸/小小的天有大大的梦想/重重的壳裹着轻轻地仰望(《蜗牛》)
C.如果你愿意一层一层一层地剥开我的心/你会鼻酸你会流泪/只要你能听到我看到我的全心全意(《洋葱》)
D.想逃离你布下的陷阱/却陷入了另一个困境/我没有决定输赢的勇气/也没有逃脱的幸运(《棋子》)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林子深处
张炜
芦青河口那围遭儿树多。大片大片的树林子,里面横一条小路,竖一条小路,非把人走迷了不可。因此河边的各家老人都常常告诫自己的孩子——没事儿,千万不要往林子深处走!
可二兰子倒蛮不在乎,她常钻到林子深处割牛草。家里养个老牛,肚子比碾砣还大,地上放捆嫩草叶儿,它伸出舌头抿几下就光了。大弟弟忙着复习考大学,小弟弟要进重点班,惟独她不被看重,忙里忙外,出工前还得去割一大早的牛草。割就割吧,她没上几天学,管“太”念“大”,常常忽略中间那“一点儿”,还不得割牛草吗?可近处的青草全被人割光了,不进林子深处行吗?好在二兰子还从没有迷过路。
早晨,还是很早的时候就进林子了。一路上,也不知踢散了多少露珠儿。太阳升起来了,光芒透过树隙,像一把长长的剑。小鸟儿就像不闲嘴儿的小姑娘,吵死人了!还是老野鸡性子缓——多长的时间才叫一声“喀喀嗒”呀!二兰子总是这样:不管心里多么不痛快,一进了这林子就变得高兴了。大树林子绿蒙蒙的,多宽敞啊,她很想扬起脖儿喊一句,听听自己在这树林子里的声音。她知道,树林子能把声音传出老远、拖得老长,树林子真好哩!可她憋住了,她要赶去割草呢。她只瞅着脚下的草叶儿,急急地走。
她走着,地上的草叶儿嫩极了,一簇一簇,顶着露珠儿,闪着亮儿,二兰子还不割吗?不割!不割!她继续往前走着……地上的草叶儿墨绿墨绿,又深又密,简直连成片儿了,二兰子还不割吗?不割!不割!她还是往前走……又穿过几排杨树,跨进了杂树林子。看吧,这里的草叶儿才叫好呢!青青一片,崭新崭新的,叶片儿宽板板,长溜溜,就像初夏的麦苗儿。那草窠里面还有花哩,红一朵,黄一朵,二兰子先拣一朵大的插在头上,然后才解了绳儿,举起手里那把雪亮亮的镰刀……小鸟儿在头顶“喳喳”地叫了几声,清甜的空气直往鼻孔里扑,二兰子高兴极了!她盯着那镰刀刃儿,镰刀刃儿锃亮锃亮,反射着阳光,耀得她眯起了眼。四周空荡荡的,一个人也没有,她脸儿红红的,四面儿瞧瞧,心里一热,不知怎么脱口喊了一声:“大刀唻,小刀唻——”呀,满林子都喊哟!二兰子听到那声音了,听那尾音儿,在林子里还引起了一阵“啦沙沙沙……”的震动。二兰子恣得闭上了眼睛,一溜睫毛显得格外长、格外密。她大仰着脸儿,眼也不睁,嘻嘻笑着又喊一遍,“大刀唻,小刀唻——”她喊完了,大气儿也不出,只用心听着自己在这树林子里的声音。大树林子绿蒙蒙的,多宽敞啊!
这回的尾音拖得特别的长。奇怪的是,它好像飞到了老远的地方,又从那儿折回来。声音已经变了。二兰子听着愣住了!
她一个字一个字地分辨着:是哪个小伙子在老远的地方接着喊哩!听听,他还在喊哩——“大姑娘唻,小姑娘唻——”
二兰子赶紧藏到了一丛灌木后边。当她听出那声音是从远远的河西岸传过来的,才从灌木丛里走出来。不过她一颗心还在“怦怦”跳着,胆怯地向着河西岸望去——一团绿色又一团绿色,苇行、灌木,遮得严严实实,哪里看得见啊!不过这声音却是蛮嫩气,听那调儿,还是喊的普遍话。二兰子小声骂一句“该死的”,就弯下身子割草了。
这天,她只默默地割草,连大声“哼”一句也不敢,生怕河西岸听见似的。割成了一大捆儿,她就无声地扛起来,踏着那林中小路儿回家了。
以后的早上,她每每来到林子里,刚要弯腰割草,就会听到河西岸那人在喊。“喊吧,喊吧,有谁理你才怪!”二兰子在心里说着,下狠劲儿割着草,头也不抬。割呀割呀!割得草叶堆成小山,老牛吃得肚儿圆;割呀割呀,一口气割了十天。十天里有十个早晨,有十次踢散那林中小路上的露水珠儿,也有十次听到那河西岸的呼喊。呼喊,呼喊,显你小伙子嗓子脆啊!显得你小伙子甜咪嗦嗦啊!二兰子烦他。她这会儿开始后悔了:一个姑娘家,干吗在树林子里乱喊呀?你就不知道这树林子特怪——能让声音大上几倍吗?
二兰子以后割草时,故意用心听那鸟儿吵嘴——这就能忘了那个小伙子的声音。可是几天之后,她突然觉得这无边的林子里好像少了些什么。
少了些什么呢?花也在,草也在,鸟儿也在,手里的镰刀也在——少了些什么呢?她干活不勤快了,再也无心割草,默默地贴站在一棵大杨树上,伸出镰刀刮那衰死的老皮儿……她刮着刮着猛然记起了:是少了他那喊声哩!——他从河西岸走了吗?他回不去了?他怎么就一连这多天不喊哩!
二兰子扛着草捆儿回家,走在路上都没劲儿。她是太累了。早上回到林子里,她清了清嗓子,面向河西,用甜津津的声音喊了一句:“大刀唻,小刀唻——”
树林子哟,树林子哟!树林子又把这声音传走了,那尾音儿不消不失,颤颤悠悠,像琴!像箫!像笛!像鼓!二兰子料定这声音是那千千万万片叶子传动的,要不它们怎么老是唰唰地动呀?她半个脸贴在树干上,她等河西岸那个声音。正在她的心急急跳动的时候,那声音果然又一次传过来了——“大姑娘唻,小姑娘唻——”
那尾声在林中回荡着,悠悠不绝,无边的树林仍在鸣响。这声音扩展到了一个更广阔的世界里,起落、震荡,交织成一个力的回响,深沉、昂扬,像乐章里奏出的和声……二兰子一动不动地谛听着,抿着嘴角。她四周都是高入云天的大树、蓬蓬勃勃的草木。她谛听着,渐渐觉得自己也溶化在一片无垠的绿色里了……
二兰子笑了。二兰子蹲在地上了。二兰子解了草绳儿。二兰子挥起雪亮亮的镰刀了。这个姑娘真能割牛草!
(选自张炜《林子深处的声音》,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语言质朴,富有乡土气息,如“肚子比碾砣还大”“宽板板,长溜溜”,同时又不失美感,如“那尾音儿……像琴!像箫!像笛!像鼓!”
B.二兰子的形象非常立体、鲜活,对于老人们的告诫,她表现得天真胆大,“还从没有迷过路”又能从侧面看出她的心细机灵。
C.文章最后写尾声悠悠不绝,草木蓬蓬勃勃,绿色无边无垠……这些充满诗情画意的语句既交代了情节发展的走向,又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D.作者用细腻的笔触呈现二兰子心灵世界的成长过程:由开始的“潜意识”发展到了后来的“主观意识”,越来越有主动性。
【2】结合小说内容,分析二兰子三次呼喊“大刀唻,小刀唻——”时的心理状态。
【3】景物描写在小说中多次出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7、把下列句子补写完整
(1)《登高》中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2)李白在《蜀道难》中通过“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
(3)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便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5)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_______,__________。
(6)《琵琶行》中琵琶女弹奏结束后,诗人以水面四周环境的安静来侧面描写表现琵琶女演奏技艺高超、音乐让人回味无穷的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总角之宴,______________。(《诗经·卫风·氓》)
(2)______________,悠悠我心。(曹操《短歌行》)
(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______________。(王羲之《兰亭集序》)
(4)______________,虽一毫而莫取。(苏轼《赤壁赋》)
(5)《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中,荆轲悲壮的唱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蕴含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这一哲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形象地表达了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且代落花立意,倾吐心曲,表现崇高的献身精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③屈原在《离骚》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自己追求美好品德至死不悔的心志。
④阿丰老师在解读《诗经.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句时说,该句运用了比兴手法,表达了”你的变心,对我的伤害是无边无际的”之意。同时表达了女子对男子的忍耐已经到了极限。
⑤曹操在《短歌行》中以周公自比,表达了自己胸怀大志,一统天下的愿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毛泽东《沁园春·长沙》引起诗人对往昔生活回忆的句子是:“_____,____ 。”
(2) 《短歌行》中运用借代手法写解除忧愁的唯有美酒的诗句是:“____,___ 。”
(3)《归园田居(其一)》中表现作者早出晚归,不辞劳苦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
(4)青冥浩荡不见底,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且放白鹿青崖间,____ 。
11、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表现孔子不以长者自居,采用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使弟子毫无顾虑地说出各自志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子路认为自己用三年时间治理一个“千乘之国”,可以达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效果。其中孔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话解释了其“哂之”的原因。而曾皙的志向是暮春时节,换上春天的衣服,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少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唱着歌回来。
(2)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中,词人一生叹息,化用杜牧的《台城曲》的诗句,再现当时隋军已经兵临城下,陈后主居然在危难之际还在和妃子们寻欢作乐,而其后的统治阶级不以此为鉴,江南各朝相继覆亡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抒写六朝旧事随着流水一样消逝,如今除了眼前的一些衰飒的自然景物,更不能再见到什么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甫的《登岳阳楼》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意境阔大,景色宏伟绮丽。尾联由个人身世转写国事危难,感伤涕零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癸巳除夕偶成
[清]黄景仁①
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思潜从物外②知。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早行
[宋]陈与义
露侵驼褐③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注】①黄景仁(1749~1783):清乾隆年间诗人,科举屡挫,一生未仕。写作本诗时,作者在安徽督学朱筠幕中,除夕归家过年,对社会即将发生的乱象已有预感,心中惆怅,有感而作。②物外知:从时间流逝、外物变迁中感觉出来。③驼褐:用驼毛织成的衣服,露水不易打透。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黄诗第一句以乐景衬哀情,以除夕之夜的喧腾笑语反衬诗人内心的复杂忧思。
B. 黄诗的一、二句通过对比充分表现出了诗人“众人皆醉吾独醒”的孤高情操和幽愤多思的性格。
C. 黄诗第三句中的“悄立”二字,用外形的静谧暗示诗人内心的不平静。“人不识”三字,则主要写出了诗人因久居异乡而不为乡里熟识的孤独。
D. 陈诗第一句写“露侵驼褐”,以至于感到“晓寒”,侧面写出了诗人出行之早且出行之久。
E. 陈诗中诗人通过视觉、听觉和嗅觉的交替与综合,描绘了一幅独特的“早行”图。
【2】两首诗都写到“星”,这两处“星”在诗中各自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请简析说明。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刘昌,字公明,汴州开封人也。出自行间,少学骑射。史朝义遣将围宋州,昌在围中,连月不解,城中食尽,贼垂将陷之。刺史李岑计蹙,昌为之谋曰:“廪中有数千斤曲,可以屑食。计援兵不二十日当至。东南隅之敌,众以为危,昌请守之。”昌遂被铠持盾登城,陈逆顺以告谕贼,贼众畏服。后十五日,救军至,贼乃宵溃。超授试左金吾卫郎将。
李灵曜据汴州叛,刺史李僧惠将受灵曜牵制,昌密遣曾神表潜说僧惠。僧惠召昌问计,昌泣陈其逆顺,僧惠感之,乃使神表赍表诣朝,请讨灵曜,遂翦灵曜左翼。
李希烈陷汴州,人心震恐。时昌以三千人守宁陵,希烈率五万众阵于城下,昌深堑以遏地道,凡四十五日,不解甲胄,躬励士卒,大破希烈。希烈解围攻陈州刺史李公廉计穷昌从刘玄佐救之至陈州西与贼遇昌晨压其阵未及成列大破之生擒其将翟曜希烈退保蔡州
贞元三年,委昌北出五原。岁余,授泾州①刺史。昌躬率士众,力耕三年,军食丰羡,名闻阙下。受诏城平凉,以扼弹筝峡口。旬余而毕。平凉居北地之要,分兵援戍,遏其要冲,遂以保宁边鄙。
昌初至平凉,收聚亡殁将士骸骨坎瘗之。分为大将三十人,将士百人,葬于浅水原。建二冢,大将曰“旌义冢”,将士曰“怀忠冢”。昌盛陈兵设幕次,具牢馔祭之。昌及大将皆素服临之。诸道师徒,莫不感泣。
昌守西边十五年。及婴疾,约以不日赴京求医,未发而卒。年六十四,赠司空。
(节选自《旧唐书·卷一百五十二·刘昌传》,有删改)
【注】①泾州:地名。辖区在今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北。
【1】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救军至,贼乃宵溃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韩愈《师说》)
B. 希烈率五万众阵于城下 徘徊于斗牛之间(苏轼《赤壁赋》
C. 以扼弹筝峡口 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贾谊《过秦论》)
D. 旬余而毕 余固笑而不信也(苏轼《石钟山记》)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希烈解围攻/陈州刺史李公廉计穷/昌从刘玄佐救之/至陈州西与贼遇/昌晨压/其阵未及成列/大破之/生擒其将翟曜希烈/退保蔡州
B. 希烈解围攻陈州/刺史李公廉计穷/昌从刘玄佐/救之至陈州西与贼遇/昌晨压/其阵未及成列/大破之/生擒其将翟曜希烈/退保蔡州
C. 希烈解围攻/陈州刺史李公廉计穷/昌从刘玄佐/救之至陈州西与贼遇/昌晨压其阵/未及成列/大破之/生擒其将翟曜/希烈退保蔡州
D. 希烈解围攻陈州/刺史李公廉计穷/昌从刘玄佐救之/至陈州西与贼遇/昌晨压其阵/未及成列/大破之/生擒其将翟曜/希烈退保蔡州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刘昌有勇有谋,临危主动请缨。宋州被围数月,危在旦夕,他提出以酒曲充饥的建议,主张坚守城池,等待援军,并主动要求守卫东南角。
B. 刘昌御敌有方,率部以少胜多。他率三千人抵御李希烈的五万大军,对外据天堑防守,对内激励士气,军队坚持四十五日,终于打败敌军。
C. 刘昌尽职尽责,戍边不辱使命。他任泾州刺史时,亲率士兵耕作,保障了军粮的供应;他奉命修筑平凉城,并派兵把守,保障了边地的安定。
D. 刘昌有情有义,善待阵亡官兵。他初到平凉之时,将收集到的一百多位官兵的骸骨安葬好,并举行隆重的祭奠仪式,他身穿素服到场祭奠。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2)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苏洵《六国论》)
14、班里有同学在学写文学短评的过程中遇到了困难,请你以《归园田居》《梦游天姥吟留别》《念奴娇·赤壁怀古》《声声慢》中的任意一首为例,向他们介绍文学短评的写作方法。要求:结合具体作品,方法正确,条理清晰。150 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