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有关文史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烛之武退秦师》选自第一部国别体历史著作《左传》,作者相传是鲁国史官左丘明。
B. 《左传》又名《左氏春秋》或《春秋左氏传》,是对历史著作《春秋》较为详细的描述,反映了先秦春秋时期的大量历史史实,具有较高的历史和文学价值。
C. 《荆轲刺秦王》选自《战国策·燕策三》,是一部记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止于秦灭六国,约有240年历史的史学著作,刘向等人汇编。
D. 《鸿门宴》节选自《史记》,作者是西汉司马迁,《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与“晋军函陵 ”的“军”词类活用相同的一项是
A.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B. 越国以鄙远。
C. 共其乏困
D. 名余曰正则兮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近年来,一些正值豆蔻年华的大学生沉迷网吧,从而荒废了学业,真叫人痛惜不已。
B. 他们差强人意的服务态度,给社区居民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而且严重损害了职能部门在公众中的形象。
C. 一位短小精悍的人来了。一眼看去便知道他是广东人,哨兵向他敬礼,称呼他是排长。
D. 在北京奥运会上,美国选手埃蒙斯最后一枪戏剧性地打出了4.4环,中国选手邱健功败垂成,为中国代表团再添一枚金牌。
4、下列各句对《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一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罗森塔尔突破了“客观报道”“零度写作”的框框,把自己和其他参观者在奥斯维辛访问时的感受当做文章的主要内容来写,传达出每一个有良知者的共同心声。
B.文中写二十多岁的姑娘“温和地微笑着”作者意在告诉我们在如此险恶的环境中,女孩却是那样单纯幼稚,因为她还看不清纳粹的真实面目,以此引起读者深思。
C.文中写“长条盒子”“在妇女身上搞不育实验的地方”和“数以千计的照片”等细节的目的是要引起参观者的特别注意。
D.文章前三段是本篇新闻的导语,用平实朴素的语言交代了这篇新闻的背景、新闻发生的地点,并用一组排比句点出布热金卡是一个世人瞩目的地方。
5、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用法和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夜缒而出
B.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C. 进兵北略地
D. 箕踞以骂曰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
宋词中的女性之美
宋词中的女性,都是被作为客观审美对象来描写的,不管她们的身份如何,都是那么的千娇百媚,妖娆多姿。她们简直就是美的化身,美的精灵,给人以美不胜收的感觉。
美女性美既是一种自然美,又是现实中崇高的美,它是作品经常涉及和表现的对象,而以诗歌来描写女性、歌咏女性之美,古已有之,早在《诗经》中就出现了描写女子的体态之美的作品,如“手如柔夷,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等,虽然写得比较简单,但却为后世所称道。《诗经》以后的《楚辞》、“汉乐府”中均有一些多姿多彩的女性主人公,对美女的铺陈描写在诗歌中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然而,女性之美在诗歌中并没有普遍出现。魏晋以来,描写女性渐成诗坛风尚,特别是南朝出现的“宫体诗”,第一次将女性放到了诗歌的表现中心,这是诗歌创作中的一次重大转折。“宫体诗”对女性美的着力描写,其意义在于,开启了“为女性写作”的新风气,开辟了新的文学审美领域。它不仅使女性美大规模地进入了文学的创作领域,而且从文学发展的角度来看,它对中晚唐五代出现的以“香奁体”为代表的艳情诗以及“自南朝之宫体,扇北里之倡风”的曲子词的创作都产生了自接的影响。
“诗庄词媚”,“词为艳科”,词与男女艳情有着与生俱来的密切关系,而在以柔情风月、思恋别怨为内容的宋词中经常浮动着女性的身影。在女性的描写上,宋词既与“宫体诗”、“花间词”一脉相承,又比其更为丰富,这是因为词体更具有得人独厚的优势。“词之为体,要吵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词不同于诗,它是一种女性化的文学,并且具有一种女性化的美感。与诗歌相比,词更适宜于表现女性的美。旱在词的原生阶段的作品敦煌民间词中,就有对女性美的细致刻画,如:“颜容二八小娘,满头珠翠影争光,百步唯闻兰麝香”(《竹枝子》)等。而就文人词来说,温庭筠则是第一个着意于描写女性的词人,其艳情之作中的抒情主人公绝大部分都是美丽而孤独的女性,“词中所展开的对女性美的高度专注的境界,在中国广义的诗史上可以说是空前的。”以温庭筠为代表的花间词人对后来的两宋词人对女性的描写影响很大。
宋词中这种女性之美是怎样体现出来的呢?综观词作,便可发现,词中女性之美既是整体的,又是局部的,整体的女性之美是从容貌、体态、情态、歌舞技业等局部的美体现出来的。
女性的容貌、体态是女性美的最直接、最明显的体现。女性较好的容颜和美妙的身姿,总是引人注目的。当然,这对那些风流多情的才子词人来说,不仅会使他们眼睛为之一亮,精神为之一振,而且也往往能够触发他们将其再现于笔下的兴致。打开他们的词作,就很容易看到词人们从脸、眉、发、眼、手、肌肤、腰肢等多样的视点着墨,对女性的容貌、体态进行了形象的描绘,词中的那些女性被词人们写得妩媚动人、婀娜多姿,有一种难以抗拒的魅力。而华艳精美的服装和饰物,不仅能够衬托出人体之美,而且与美丽的人体相配,更能产生相得益彰的审美效果。词人对女性服饰的描写,主要突出其浓艳、华贵、富丽。呈现在我们眼前的,那些被绣衣金缕、罗裙缓带、翠锢宝钗装扮起来的“模特”,个个都是柔婉修美,风姿绰约。
女性容貌、体态、服饰之美,更多的是一种静态美,而风情姿态之美则是一种动态美,给人的美感更为生动鲜明。宋词中的女性,不但形体美丽,而且情态也是多姿多彩的。词中所描写的哪怕只是女性的一刹那间的神情、动作,但却使人感受到她们那种可爱迷人的仪态和风情,同时,也形象地传达出女性的娇羞、喜悦、依恋、忧愁等复杂的心绪,留给人们许多美感和回味。
另外,她们的歌舞技艺也令人陶醉。特别是那些青春美丽的歌妓。 她们歌声动人,舞姿优美,词人在与她们的流连盘桓中,对她们的歌舞技艺赞叹不已。宋代歌坛重女音、尚婉媚,要求词的歌唱者是念奴一般有姿色、善歌唱的女子。加上她们风情万种的仪态、轻盈美妙的舞姿,就更令人沉迷倾倒了。
【1】下列对古代诗歌中表现的“女性美”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早在《诗经》中就有了描写女子体态之美的作品,虽然写的比较简单,但一样为后世所欣赏。
B. 《楚辞》和汉乐府中的女性之美多姿多彩.使女性之美在《诗经》的基硇上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但是,仍然不够普遍。
C. “宮体诗”,对女性之美进行着力描写,开启了“为女性写作”的新风气,使得描写女性渐成诗坛风尚,
D. 宋词中的女性,千娇百媚,妖娆多姿,成了美的化身,美的精灵,给人以美不胜收的感觉。
【2】下列对“诗庄词媚”、“词为艳科”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碗的一项是
A. “词为艳科”指词与男女艳情有着与生俱来的密切关系。
B. 在对女性的描写上,宋词既与“宫体诗”、“花间词” 一脉相承,又比它们更加丰窗,这是因为词体更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C. 词不同于诗,它是一种女性化的文学,并且具有一种女性化的美感,它在表现女性之美上“能言诗之所不能言”。
D. 与词相比,诗歌不适宜表现女性的美。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女性美既是自然美.又是社会现实中崇高的美,因此历代文学作品反复歌咏女性之美。
B. 女性姣好的容颜和美妙的身姿,总能引人注目,更让那些风流多情的才子词人诗兴大增。
C. 女性容貌、体态、服饰之美,是一种静态美。而风情姿态之美则是一种动态美。它显得更加高贵典雅,因此给人的美感更为生动鲜明。
D. 宋代歌坛重女音、尚婉媚,要求词的歌唱者姿色出众、歌声动人、舞姿轻通,今天我们在宋词中便常常见到这样风姿绰约令人陶醉的女子。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静中有动、生机勃勃的场面描写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2)《沁园春·长沙》中写诗人旧地重游,引起对往昔不平凡岁月回忆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
(3)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的“______,______”从声、色两个角度描写了激烈的战斗场面,渲染了沉重、紧张、肃杀的氛围。
8、根据情境默写诗句。
(1)《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以自谦的口吻,强调明智之人比自己更懂得不积德义不可能安定国家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对司马光在来信中对自己因推行变法而冠之以“拒谏”罪名加以反驳的三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阿房宫赋》里描写秦始皇喜繁华奢侈,连梁柱上光彩耀目的钉头都比粮仓里的米粒还要多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苏洵在《六国论》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回忆了六国先辈们开辟事业的艰辛。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为打消弟子在谈论个人志向时的疑虑,说“_____,_____”。
(2)《侍坐》中,子路想要治理一个千乘之国,这个国家不仅夹在大国之间,还面临其他的困境“_____,____”。
(3)《侍坐》中的曾皙在谈自己的志向时,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暮春时节,穿着春服,五六个成人,六七个童子,“___,___”,唱着歌回去。
(4)《庖丁解牛》中写庖丁不是靠感官去感觉牛,而是凭内在精神去接触牛体的两句是“_____,____”。
(5)“____,____”(杜甫《登岳阳楼》)一句描绘出了洞庭湖分断吴楚、吐纳日月的极其恢宏的气象。
(6)张孝祥罢官北归,写下《念奴娇·过洞庭》。在万顷湖面上,他扣舷独啸,但他“____”的胸怀,与洞庭月下“_____”的气象交融,超越了世俗的宠辱得失。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1)《荆轲刺秦王》中荆轲发出悲凉的乐音的一句是“____________”,对此送行者的反应是“____________”。
(2)《沁园春·长沙》中毛主席追忆往昔,写同学们意气奔放,正强劲有力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郦道元《三峡》中,渲染山间空旷、境界清幽寂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赤壁赋》中,“______”句与感叹生命的短暂形成对照,引出了下文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的描写。
(2)在《离骚》中,屈原面对群小诬陷、风气败坏的环境,在发出优愁苦闷、走投无路的慨叹后,仍坚定地表示“_______,_______”。
(3)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了一句来批评: “______, 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各题。
水调歌头·金山观月
[宋]张孝祥
江山自雄丽,风露与高寒。寄声月姊,借我玉鉴此中看。幽壑鱼龙悲啸,倒影星辰摇动,海气夜漫漫。涌起白银阙,危驻紫金山。
表独立,飞霞佩,切云冠[注]。漱冰濯雪,眇视万里一毫端。回首三山何处,闻道群仙笑我,要我欲俱还。挥手从此去,翳凤更骖鸾。
[注]“表独立”:屈原《九歌·山鬼》“表独立兮山之上”。“切云”,《楚辞·涉江》:“冠切云之崔嵬。”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二句,既写出江山雄伟、壮阔的气势,又点明夜间登临时的风露与春寒的感觉。
B.上片后七句,写月光照彻之景,写江面浩渺、微波荡漾之景,最后写高驻金山奇景。
C.下片前三句,词人借仙女陪伴自己之所想,向读者袒露自己的心胸。
D.下片后七句,写自己澄明洁净之感、幽远清晰之见及登仙而去之想。
【2】陈应行评价张孝祥词“真非烟火食人辞语”,请结合本词证明这一观点。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朱倬,字汉章,唐宰相敬则之后,七世祖避地闽中,为闽县人。宣和五年,登进士第,调常州宜兴簿。金将犯边,居民求避地,倬为具舟给食,众赖以济。未几,民告涝于郡,郡檄倬考实,乃除田租什九,守怒,不能夺。张浚荐倬,召对,除福建、广东西财用所属官。宣谕使明橐再荐于朝,时方以刘豫为忧,倬因赐对,策其必败。高宗大喜,诏改合入官。与丞相秦桧忤,出教授越州。用张守荐,除诸王府教授。桧恶言兵,倬论掩骼事,又忤之。
梁汝嘉制置浙东,表摄参谋。有群寇就擒,属倬鞫问,独窜二人,余释不问。曰:“吾大父尉崇安日,获寇二百,坐死者七十余人。大父谓此饥民剽食尔,乌可尽绳以法?悉除其罪,不以徼赏。吾其可愧大父乎?”通判南剑。建寇阿魏众数千,剑邻于建,兵忄耎不可用,倬重赏募卒擒获,境内迄平。
除知惠州。陛辞,因言尝策刘豫必败,高宗记其言,问:“卿久淹何所?”倬曰:“厄于桧。”上愀然慰谕,目送之。旬日间,除国子监丞,寻除浙西提举,且命自今在内除提举官,今朝辞上殿,盖为倬设也。既对,上曰:“卿以朕亲擢出为部使者,使咸知内外任均。”又曰:“人不知卿,朕独知卿。”除右正言,累迁中丞。尝言:“人主任以耳目,非报怨任气之地,必上合天心。”每上疏辄夙兴露告若上帝鉴临奏疏凡数十如发仓廪蠲米价减私盐核军食率焚稿不传。
绍兴三十一年,拜尚书右仆射。金兵犯江,倬陈战、备、应三策,且谓兵应者胜,上深然之。又策敌三事:上焉者为耕筑计,中焉者守备,下则妄意绝江,金必出下策。果如所料。史浩、虞允文、王淮、陈俊卿、刘珙之进用,皆倬所荐也。
高宗自建康回銮,有内禅意。倬密奏曰:“靖康之事正以传位太遽,盍姑徐之。”心不自安,屡求去。诏孝宗即位。明年致仕,卒。
(选自《宋史·朱倬传》,有删改)
[注]①鞫(jū):审问。②大父:祖父。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每上疏辄夙兴/露告若上帝鉴临/奏疏凡数十/如发仓廪/蠲米价/减私盐/核军食/率焚稿不传
B. 每上疏辄夙兴露告/若上帝鉴/临奏疏凡数十/如发仓廪/蠲米价/减私盐/核军食/率焚稿不传
C. 每上疏辄夙兴/露告若上帝鉴临/奏疏凡数十如发/仓廪蠲米价/减私盐/核军食/率焚稿不传
D. 每上疏辄夙兴露告/若上帝鉴临/奏疏凡数十/如发仓廪/蠲米价/减私盐/核军食/率焚稿不传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进士:文中指科举时代会试考取后通过殿试的人。进士有等级之分。
B. 国子监:我国封建时代最高的教育管理机关,有的朝代兼为最高学府。
C. 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宗、武帝、康熙。
D. 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主,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朱倬为人刚正,敢于得罪权贵。他在常州任取时,上司让他核实灾情,他免除大部分田租,让太守生气;他与丞相秦桧不和,因议事得罪秦桧。
B. 朱倬为官刚柔相济。有一群盗匪被抓,交给他审理,他仿效自己祖父的做法,全部免除他们的罪行;他在南剑时,却采取强硬办法对付盗匪。
C. 朱倬深得皇帝信任。他去惠州任职时与皇帝对话,皇帝得知他长时间不得升迁的原因后,感到忧虑,并安慰他,还目送他离开,不久就提升他。
D. 朱倬有谋略,有见识。金国人侵犯长江,朱倬陈述计策,得到皇帝的赞同,朱倬又预测金国人的策略,事实果如他所料;他推荐了很多官员。
【4】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父谓此饥民剽食尔,乌可尽绳以法?
(2)靖康之事正以传位太遽,盍姑徐之。
14、阅读下列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我们每天都在路上。生活路上有欢笑,学习路上有艰辛,交友路上有甘甜,追求路上有付出……在路上,我们有坚实的脚步,有丰富的体验,有无尽的期盼与思考。
上述材料引起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身发展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