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抚顺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A. 秋以为期

    B. 高余冠之岌岌兮

    C. 客有吹洞箫者

    D.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 梁启超是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

    B. 张老师一生默默地耕耘在幼儿园,为祖国培养了无数个风华正茂的少年儿童。

    C. 这些官员根本就不关心老百姓的疾苦,在他们看来,平民意识犹如一文不名的破布。

    D. 母亲去世的那天,他长歌当哭,涕泗交流,在场的众人无不为之动容。

     

  • 3、下列各句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A.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B. 不然,籍何以至此

    C. 太子及兵客知其事着

    D.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复旦附中16岁女生武亦姝在央视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总决赛中一举夺冠,她的一夜走红在观众中引发了诗词热。

    ②近日各处人员有不告假而行者,有久假不归,托故续假者,有散于各地自由行动者,若不严加惩处,必致纪律扫地。

    ③天灾猝不及防,人心终归充满力量。九寨沟地震中的生死离合和互相救助令人感佩。

    ④对于年轻人,只要他认认真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业余打打台球是无可厚非的,但是用来赌博就很不应该了。

    ⑤山西乔家大院文化园区旅游日不再免票的行为,使这座扬名三晋的民俗宝地越发像个商人一样锱铢必较

    ⑥只因喜爱书画的心思自幼及长愈演愈烈,时或搦管染翰,虽条件简陋也不以为然,勉力为之。

    A. ①③④

    B. ②③⑤

    C. ④⑤⑥

    D. ①③⑤

  •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组是(   )

    A.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居住在两岸的是骨肉同胞。“同胞”这个理念在中华文化中是根深蒂固的所谓打断骨头还连着筋同胞之间有手足之情没有解不开的结。

    B.在韩国釜山国际电影节上韩国演员安圣基和中国演员汤唯相濡以沫一同担任主持人成为电影节期间的一大热门话题。

    C.伊拉克政府曾几次计划减少巴格达市区检查站和隔离墙的数量但是各种各样的恐怖袭击总是如期而至该项计划被迫取消。

    D.领导干部工作应该做到一言九鼎说了算、定了干、干就干出成绩来对造福百姓的事业来不得半点马虎更容不得“忽悠”。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音乐是一种时间持续的艺术创作。我们往往可以听到在一首歌曲或乐曲从头到尾持续的过程中,总有一些重复的乐句、乐段——或者完全相同,或者略有变化。作者通过这些重复而取得整首乐曲的统一性。

    音乐中的主题和变奏也是在时间持续的过程中,通过重复和变化而取得统一的。在舒伯特的《鳟鱼》五重奏中,我们可以听到持续贯串全曲的、极其朴素明朗的“鳟鱼”主题和它的层出不穷的变奏。但是这些变奏又“万变不离其宗”——主题。水波涓涓的伴奏也不断地重复着,使你形象地看到几条鳟鱼在这片伴奏的“水”里悠然自得地游来游去嬉戏,从而使你“知鱼之乐”焉。

    舞台上的艺术大多是时间与空间的综合持续。几乎所有的舞蹈都要将同一动作重复若干次,并且往往将动作的重复和音乐的重复结合起来,但在重复之中又给以相应的变化;通过这种重复与变化以突出某一种效果,表达出某一种思想感情。

    上面所谈的那种重复与变化的统一在建筑物形象的艺术效果上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古今中外的无数建筑,除去极少数例外,几乎都以重复运用各种构件或其他构成部分作为取得艺术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

    历史中最杰出的一个例子是北京的明清故宫。从已被拆除了的中华门(大明门、大清门)开始就以一间接着一间,重复了又重复的千步廊一口气排列到天安门。从天安门到端门、午门又是一间间重复着的“千篇一律”的朝房。再进去,太和门和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成为一组“前三殿”,与乾清门和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成为一组的“后三殿”的大同小异的重复,就更像乐曲中的主题和“变奏”;每一座的本身也是许多构件和构成部分(乐句、乐段)的重复;而东西两侧的廊、庑,楼、门,又是比较低微的,以重复为主但亦有相当变化的“伴奏”。然而整个故宫,它的每一个组群,每一个殿、阁、廊、门却全部都是按照明清两朝工部的“工程做法”的统一规格、统一形式建造的,连彩画、雕饰也尽如此,都是无尽的重复。我们完全可以说它们“千篇一律”。

    但是,谁能不感到,从天安门一步步走进去,就如同置身于一幅大“手卷”里漫步;在时间持续的同时,空间也连续着“流动”。那些殿堂、楼门、廊庑虽然制作方法千篇一律,然而每走几步,前瞻后顾、左睇右盼,那整个景色的轮廓、光影,却都在不断地改变着,一个接着一个新的画面出现在周围,千变万化。空间与时间,重复与变化的辩证统一在北京故宫中达到了最高的境界。

    翻开一部世界建筑史,凡是较优秀的个体建筑或者组群,一条街道或者一个广场,往往都以建筑物形象重复与变化的统一而取胜。说是千篇一律,却又千变万化。每一条街都是一轴“手卷”、一首“乐曲”。千篇一律和千变万化的统一在城市面貌上起着重要作用。

    (摘编自梁思成《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音乐、绘画、建筑之间的通感》)

    材料二:

    在谈及建筑和音乐的关系时大家往往套用“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建筑”这一说法,说明建筑和音乐自古以来在风格、流派、特点等诸多方面都有着内在的联系。

    音乐是一种声音的艺术,是通过不同的曲调、节奏、旋律来表达不同的感情,能给人美的享受。而建筑是一种有形的艺术,中国传统建筑总是由单庭建筑构成院落,再以院落为单元组成有层次、有深度的空间序列,由外而内,在运动中逐渐展开了空间的变化。这些颇似音乐中的序曲、扩展、渐强、高潮、重复、休止,能给人一种激动人心的旋律感。

    黑格尔曾说:“音乐和建筑最相近,因为像建筑一样,音乐把它的创造放在比例和结构上。”建筑是造型艺术的一种,人们是从它的均衡、对称、布局等各种形式中去体验其美感的。虽然音乐是时间的艺术,但是,类似于建筑材料的音乐语言及其要素也必须按一定的逻辑方式合理组合,形成多样化的统一,才能使人感觉到音乐的连续性、动力性和整体性,从中体验到音乐的一种美感。

    音乐家作曲家追求色彩效应,建筑师们也要用色彩这一元素来烘托音乐的美。“粉墙黛瓦”就是苏州园林的典型色彩,那白、灰两色的建筑色彩掩映在“桃红柳绿”的大自然景色之上,体现自然之趣,从而使人有一种“安静舒适”的感觉。到了花开的季节,白灰二色把花衬托得更加明艳照眼。这种深浅浓淡的巧妙搭配,主色与辅色的相互映衬,体现着独特而丰富的节奏、韵律,创造出富于音乐感的园林小诗来。

    建筑和音乐虽然是两种不同的学科,但它们之间有着内在的与外在的密切关系,以及共通的美学信息、法则及其深刻的内涵,这些都符合人们的审美需求。这些审美通感上的共通之处为我们研究建筑和音乐的共通性打下基础。

    (摘编自李均凤《浅谈建筑中的音乐美学》)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创作者根据音乐是一种时间持续的艺术特点,往往通过乐调和节奏的千篇一律的重复,从而达到其艺术效果。

    B.舞台艺术如将动作和音乐两者的重复结合起来,并辅以相应的变化,就能突出某种效果,表达出某种情感。

    C.建筑虽是一种有形的空间艺术,但人们从它的造型、布局等方面,又能感受到建筑是一种无形的时间艺术。

    D.建筑和音乐分属两种不同的学科,但从美学信息、法则及其深刻的内涵来看,它们之间也有着共通之处。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作者举舒伯特的《鱼》五重奏的例子,具体而形象地论说了音乐中重复与变化之间的关系。

    B.北京故宫的殿堂、楼门、廊庑都是千篇一律的规格,因与周围变化的景色的统一而让人流连忘返。

    C.音乐要具有美感,就需要将音符、音调、节奏等因素按一定的逻辑方式合理组合,并形成多样化的统一。

    D.建筑和音乐自古以来在风格、流派、特点等方面都有着内在的联系,两者都可以引发人们对彼此的联想。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支持梁思成“千篇一律和千变万化的统一”观点的一项是(     

    A.北京大大小小的四合院

    B.贵州盘山而建的千户苗寨

    C.山东统一规划的现代民居

    D.湘西依山傍水的吊脚楼

    【4】请结合材料二的相关内容,理解“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建筑”这句话的含意。

    【5】两则材料都论述了音乐与建筑的共通关系,但论述的侧重点不同。请简要分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哂由”,是因为孔子认为“______”,而子路却“______”。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阿房宫占地极广且极为高大,表现了阿房宫的雄壮之美。

    (3)苏洵在《六国论》中指出,六国破灭,“弊在赂秦”,即便是那些不赂秦之国,也因“____________”,而随之灭亡。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诗经·氓》中,女子自述自己早起晚睡,没有一天不是如此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曹操在《短歌行》中引用《诗经》中两句写姑娘思念情人的诗,来表达自己对人才的渴望,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归园田居》中,陶渊明连用两个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他对官场的厌倦,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蜀道难》写水石激荡,山谷空鸣的场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登高》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

    (3)《劝学》中“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与《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是相同的。

  • 10、(l)《侍坐》中,从“_________”可以看出子路的性格率直,从冉有述志时说的“_________,以俟君子”可以看出其谦虚的特点。

    (2)《侍坐》中,孔子没有直接让弟子言志,而是先用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学生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

    (3)《红楼梦》第五回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看到了一幅对联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11、默写名句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皙描绘在大自然中沐临春风、一路酣歌的太平盛世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尤为重要,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他哂笑子路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从言谈、动作、神态可以看出四个学生的不同性格,冉有性格谦虚,从他述志时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即可看出来。

    (4)《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公西华(赤)认为自己能力不足仍需要学习,对于宗庙祭祀之事,他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没有直接让弟子言志,而是先用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学生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惜春令

    [北宋]杜安世

    今夕重阳秋意深。篱边散、嫩菊开金。万里霜天林叶坠,萧索动离心。

    臂上茱萸新,似旧年、堪赏光阴。百盏香醪且酬身,牛山会难寻。

    [注释]臂上茱萸:臂上佩带的茱萸香袋。牛山:齐景公游牛山叹山河之美、生命有限而不禁痛哭,晏婴却笑着乘机进谏。

    【1】下列对本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作虽先写了秋意浓厚的重阳时节雏菊烂漫的景色,但引动诗人离心的却是萧索落叶景。

    B.“万里霜天林叶坠”一句所取意象所绘意境与杜甫《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相近。

    C.“臂上茱萸新”的“新”字与下文的“旧年”连在一起,给人留下了很多的想象与思考。

    D.词的上片以写景为主,借景抒情,景中含情;下片将叙事与抒情结合,语言明白如话。

    【2】请简要分析这首词所表达的主要思想感情。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生而警敏,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甫,名闻四方。欧阳修见其文,奇之。嘉祐二年进士第,出通判越州。岁饥度常平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又贷之种粮,使随秋赋以偿,农事不乏。

    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曲堤周氏子高横纵,贼良民,力能动权豪,州县吏莫敢诘,巩取置于法。章邱民聚党村落间,号“霸王社”,椎剽夺囚,无不如志。巩属民为保伍,使察其出入,有盗则鸣鼓相援,每发辄得盗。有葛友者,名在捕中,一日,自出首。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夸徇四境。盗闻,多出自首。巩外视章显,实欲携贰其徒,使之不能复合也。自是外户不闭。

    徙洪州。会江西岁大疫,巩命县镇悉储药待求,军民不能自养者,来食息官舍,资其食饮衣衾之具,分医视诊。师征安南,所过州为万人备。他吏暴诛亟敛,民不堪。巩先期区处猝集,师去,市里不知。徙明、亳、沧三州。巩负才名,久外徙,世颇谓偃蹇不偶。一时后生辈锋出,巩视之泊如也。过,神宗召见,劳问甚宠,拜中书舍人

    巩性孝友,父亡,奉继母益至,抚四弟、九妹于委废单弱之中,宦学婚嫁,一出其力。为文章,上下驰骋,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少与王安石游,安石声誉未振,巩导之于欧阳修,及安石得志,遂与之异。神宗尝问:“安石何如人?”对曰:“安石文学行义,不减扬雄,以吝故不及。”帝曰:“安石轻富贵,何吝也?”曰:“臣所谓吝者,谓其勇于有为,吝于改过耳。”帝然之。

    (节选自《宋史》卷三一九)

    [注]①常平:官仓名。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岁饥/度常平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

    B.岁饥/度常平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

    C.岁饥/度常平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

    D.岁饥/度常平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冠,指刚成年,也指二十岁。古人二十岁行加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B.进士,是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高一级考试会试者之称。隋炀帝大业年间始置进士科目。唐亦设此科。

    C.阙是古建筑中一种特殊的类型,是最早的地面建筑之一,为帝王宫廷大门外对称的高台,这里借指宫廷。

    D.中书舍人是中国古代官职,隋唐时,中书舍人在中书省掌制诰。宋初亦设此官,实不任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曾巩聪明有才华,初次任政就有政绩。十二岁时写成《六论》,文辞很有气魄。通判越州时,他调动民间力量解决饥荒粮食问题,还让官府借粮种给农民,秋赋偿还,没有耽误农事。

    B.曾巩治理有方,擒获盗贼有胆有谋。知齐州时,组织百姓力量侦查乡里盗贼的行踪,相互援助擒获盗贼。他优待自首的盗贼葛友,给他好吃好喝收买他,想让他带领两队手下再也不与那些盗贼复合。

    C.曾巩关心民间疾苦,对名利看得很淡。在洪州任上,对遭遇瘟疫生活困难不能自养的士兵和百姓供应衣食住宿并给他们治病。他虽负有才名,却长期在各地任地方官,别人认为他命运不济,但他并不在意。

    D.曾巩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敢于说真话。父亲去世后,他侍奉继母更加无微不至,弟弟妹妹们的读书、出仕和婚嫁都由他操办。尽管王安石得志,曾巩还是对他做出了客观的评价。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曲堤周氏子高横纵,贼良民,力能动权豪,州县吏莫敢诘,巩取置于法。

    (2)少与王安石游,安石声誉未振,巩导之于欧阳修,及安石得志,遂与之异。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读书,就是一场美丽的遇见。在必修上册语文教材的学习中,我们曾遇见独立在橘子洲头的青年毛泽东,遇见高擎着红烛的闻一多,遇见行走在稻田中的袁隆平,遇见了辞官归隐的陶渊明。我们可以走入作品,去对话小战士、香雪和鲁迅;也可以跨越千年,与曹操、李白、杜甫、苏轼、辛弃疾、李清照等人诗意地相逢。这一次次的相遇,必会激起情感的浪花,或同情他们的遭遇,或羡慕他们的生活,或崇敬他们的精神……

    请以“假如我与________生活一天”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从材料中任选一位人物,写在标题横线处,将题目补充完整。展开想象,选好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