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修辞手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B.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C.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D.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2、下列句子中,句式和例句相同的一句是( )
例: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A.夫晋,何厌之有 B.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C.以其无礼于晋 D.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我国旅游业近年来进入以品牌竞争为核心,丰富的旅游资源为品牌化之路提供了基础——富有文艺情调的丽江、“甲天下”的桂林山水,每年都吸引众多国内外游客。
B. 气候变化本是大自然的自我更新,而当今气候的急剧变化的原因是由于人类活动产生过多的二氧化碳破坏了大气构成引起的。
C. 与其说是人工智能战胜了李世石,还不如说是哈萨比斯及其领导的团队战胜了李世石,更确切地说是集体智慧战胜了个体智慧。
D. 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人造黄油、植物奶油等人造反式脂肪会对人体造成多种危害,尤其是提高罹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
4、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中国古代的匠师在建筑装饰中最敢于使用色彩也最善于使用色彩。这个特点是和中国建筑的木结构体系分不开的。因为木料不能经久,所以,中国建筑很早就采用在木材上涂漆和桐油的办法,__________。
A.以增加美观,达到实用、坚固与美观相结合,同时保护木质和加固木构件用榫卯结合的关接
B.以加固木构件用榫卯结合的关接和保护木质,同时增加美观,达到实用、坚固与美观相结合
C.以保护木质和加固木构件用榫卯结合的关接,同时增加美观,达到实用、坚固与美观相结合
D.以增加美观,达到实用、坚固与美观相结合,同时加固木构件用榫卯结合的关接和保护木质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分类正确一项是( )
①屈心而抑志兮②等死,死国可乎③孔子登东山而小鲁④鸷鸟之不群兮⑤黄泉下相见⑥何方圜之能周兮⑦謇朝谇而夕替⑧伏清白以死直兮⑨槌床便大怒⑩逆以煎我怀
A.①⑩/②⑧/③⑥/④⑨/⑤⑦
B.①⑩/②⑧/③⑥/④⑤/⑦⑨
C.①⑩/②⑧/③/④⑨/⑤⑦/⑥
D.①/②⑧/④⑤⑨/③⑦/⑥⑩
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偶成
戴望舒
如果生命的春天重到,
古旧的凝冰都哗哗地解冻,
那时我会再看见灿烂的微笑,
再听见明朗的呼唤——
这些迢遥的梦。
这些好东西都决不会消失,
因为一切好东西都永远存在,
它们只是像冰一样凝结,
而有一天会像花一样重开。
1945年5月31日
(选自《戴望舒诗选》)
【1】如果从揭示中心的角度为这首小诗换一个标题,下面四个短语最恰当的是( )
A.春天重到
B.凝冰解冻
C.迢遥的梦
D.花儿重开
【2】结合诗句内容和写作时间思考: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表感?
7、名句名篇默写。
(1)《兰亭集序》中表现王羲之在兰亭聚会时看到天空的无边和事物的繁多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赤壁赋》中,苏轼论述宇宙万物总在变化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赤壁赋》中苏轼与客乘着一叶扁舟在江面上无拘无束、随波飘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4)在《游褒禅山记》中,作者认为有了志和力,没有外物相助也不能到达理想的境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借用和化用是诗词创作中的常用手法,曹操的《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借用《诗经·郑风》的句子表达渴望贤才的愿望。
(2)习近平主席说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大自然是我们永恒的财富。陶渊明在《归园田居(其一)》中表达了自己回到大自然之后十分喜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自古以来,秋天一直是文人墨客常常吟味不已的季节。借助秋景表达内心悲伤的诗句不胜枚举,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写出了秋天的凄清。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⑴古人宴饮常奏“丝竹”,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的别宴情景则独具异域风情。
⑵毛泽东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
⑶荆轲奉命入秦刺杀秦王,燕太子丹和宾客送他到易水岸边。荆轲的好友高渐离击筑,荆轲便慷慨吟唱了“_______,______。”以此表明自己刺杀秦王抱着必死的决心。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劝学》中“___________”印证了这句话。文中荀子用雕刻反面设喻,说明学习中坚持的重要性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师说》中韩愈指出从师的态度不同结果也不同,古之圣人超出一般人很远却“________”,之后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凝练概括了“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错误观念,指出了门第观念对择师的反映。
(3)在《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短暂和个体渺小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赤壁赋》中用蛟龙和嫠妇听到箫声的反应来突出箫声的悲凉与幽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齐桓晋文之事》中所说的“______,______,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谈了行王道教化的作用。
(2)庄子《庖丁解牛》中“______,批大卻,导大窾,______”,道出了高超技艺中蕴含的“道”。
(3)李斯《谏逐客书》中用“______,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______;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来劝说秦王广纳贤才。
12、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礁石
艾青
一个浪,一个浪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被打成碎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像刀砍过的一样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1954.7.25
【1】“它的脸上和身上/像刀砍过的一样/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这里塑造了礁石什么样的形象?诗中的礁石象征了什么?
【2】本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初吐蕃陷石堡城留兵据之侵扰河右玄宗命李祎与河西陇右同议攻取诸将咸以为石堡据险而道远攻之不克将无以自还且宜按兵观衅祎不听,引兵深入,急攻拔之,仍分兵据守要害,令虏不得前。自是河、陇诸军游弈,拓境千余里。秋九月,吐蕃兵数败而惧,乃求和亲。忠王友皇甫惟明因奏事从容言和亲之利。上曰:“赞普尝遗吾书,悖慢,此何可舍!”对曰:“赞普当开元之初,年尚幼稚,安能为此书?殆边将诈为之,欲以激怒陛下耳。兵连不解,日费千金,河西、陇右由兹困敝。陛下诚命一使往视公主,因与赞普面相约结,使之稽颡①称臣,永息边患,岂非御夷狄之长策乎?”上悦,命皇甫惟明与内侍张元方使于吐蕃。赞普大喜,悉出贞观以来所得敕书以示惟明。冬十月,遣其大臣论名悉猎②,随惟明入贡,表称:“甥世尚公主,义同一家,张玄表兴兵寇钞,遂使二境交恶。甥深识尊卑,安敢失礼,正为边将交构,致获罪于舅。屡遣使者入朝,皆为边将所遇。今蒙远降使臣,来视公主,甥不胜喜荷。傥使复修旧好,死无所恨。”自是吐蕃复款附。十九年春正月辛来,吐蕃使者称公主求《毛诗》、《春秋》、《礼记》。正字于休烈上疏,以为:“东平王汉之懿亲,求《史记》、诸子,汉犹不与。况吐蕃,国之寇仇,今资之以书,使知用兵权略,愈生变诈,非中国之利也。”事下中书门下议之,裴光庭等奏:“吐蕃聋昧顽嚣,久叛新服,因其有请,赐以《诗》、《书》,庶使之渐陶声教,化流无外。休烈徒知书有权略变诈之语,不知忠信礼义皆从书出也。”上曰:“善。”遂与之。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吐蕃请和》,有删改)
[注]①稽颡,古代一种跪拜礼。②论名悉猎,唐朝时吐蕃大臣。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初/吐蕃陷石堡城/留兵据之/侵扰河右/玄宗命李祎与河西/陇右同议攻取/诸将咸以为石堡据险而道远/攻之不克/将无以自还/且宜按兵观衅/
B.初/吐蕃陷/石堡城留兵据之/侵扰河右/玄宗命李祎与河西/陇右同议攻取/诸将咸以为石堡据险而道远/攻之不克将/无以自还/且宜按兵观衅/
C.初/吐蕃陷/石堡城留兵据之/侵扰河右/玄宗命李祎与河西/陇右同议攻取/诸将咸以为石堡据险而道远/攻之不克/将无以自还/且宜按兵观衅/
D.初/吐蕃陷石堡城/留兵据之/侵扰河右/玄宗命李祎与河西/陇右同议攻取/诸将咸以为石堡据险而道远/攻之不克将/无以自还/且宜按兵观衅/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吐蕃,中国古代藏族政权名。其君长被称为赞普。
B.敕书,帝王的诏书,是皇帝任官封爵和告诫臣僚的文书。
C.《春秋》,儒家经典之一,是我国第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
D.诸子,指先秦的各学派。文中是指各学派的著作。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祎没有听从众人的意见,他率军深入敌境,成功拿下石堡城,并让士兵据守战略要地,使吐蕃军队无法前进。
B.唐玄宗让皇甫惟明和张元方出使吐蕃,赞普十分高兴,赞普把贞观以来的皇帝敕令拿出来给皇甫惟明看以表忠心。
C.吐蕃赞普在给唐玄宗的书表中,以谦虚的姿态,极力表示想与大唐重修于好的决心,最终吐蕃重新归附于唐朝。
D.于休烈担心吐蕃得到《史记》等经典史籍后会学习这些书籍里面的用兵策略,变得更加诡诈,这对唐朝不利。
【4】请简要概括裴光庭等人认为可以把古籍赐给吐蕃的原因。
【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
(3)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4)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我们总是习惯性地仰视比自己优秀的人,但是很少正视自己,久而久之,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和毅力,于是,行动的脚步也就缓慢起来。我们仰望别人,是因为在自己眼中,别人的样子让我们羡慕,但我们却很少知道,那个人背后所承受的一切。别人站得再高,那是人家努力拼搏的结果,我们要想站到那个高度,或者高于那个高度,路径只有一条,那就是努力提升自己。
上面材料的内容引发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议论文,谈谈你的感受和认识。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