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特殊句式,每组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
A.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B.夫晋,何厌之有 居则曰,不吾知也
C.刀刃若新发于硎 戍卒叫,函谷举
D.若属皆且为所虏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2、下列各项中划线的词不全是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
A. 可怜体无比 秋毫不敢有所近
B. 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 凌万顷之茫然
C.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D. 汝岂得自由 行李之往来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古代戏曲,主要是指元曲和明清传奇。元曲涵盖了散曲、杂剧,还有宋元时代的“南戏”。杂剧和传奇由曲词、宾白、宫调三部分组成。
B.元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演述一个完整的故事。杂剧的唱词是按一定的宫调、曲牌写成的韵文,由正旦或正末独唱,其他配角一般只能道白不能唱。
C.关汉卿,金末元初大都人,元杂剧的代表作家,与郑光祖、白朴、王实甫一同被称为“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的作品主要有《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
D.莎土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诗人和戏剧家。代表他戏剧艺术顶峰的是四大悲剧《李尔王》《哈姆莱特》《奥赛罗》《罗密欧与朱丽叶》。
4、下列加点词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组是( )
①侣鱼虾而友麋鹿 ②道芷阳间行 ③吾得兄事之 ④乃我困汝
⑤草行露宿 ⑥齐彭殇为妄作 ⑦欲不战以老秦师 ⑧顺流而东也
A.①④/②⑧/③⑤/⑥⑦ B.①⑥/②⑧/③⑤/④⑦
C.①⑥/②⑦/③⑤/④⑧ D.①⑤/②⑦/③⑥/④⑧
5、下列各句中,加点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有些人自己只是半瓶醋,却总爱在别人面前指手划脚,炫耀自己。
B. 张老师看到课堂上气氛有些沉闷,不断点火,同学们的积极性很快被激发起来了。
C. 巴以局势日益紧张,鲍威尔紧急飞赴中东斡旋,敦促双方执行中东路线图计划,布莱尔也不断为其敲边鼓。
D. 《宋词欣赏》课上,小赵听到小高说宋词不适应新时代的发展的话题,马上反驳说:“我们可以换汤不换药,用词的形式来写新时代的生活嘛。”
6、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免费的午餐
刘心武
父亲在世时,曾向我讲述过他年轻时所获得过的一次免费午餐。
那是20世纪20年代初,父亲才十七八岁,因为祖父远行,而后祖母对他极为吝啬,所以他离开了家庭,一个人在社会上闯荡。那时他的维生手段之一,是代人投考名牌大学。他也实在是有应考的才能与气数,竟每回都能高中。但是他从那些私雇他冒考的少爷手里,每回也得不到几个钱,用不上多久便又一筹莫展。父亲本人何尝不想进入名牌大学,但纵使他让自己考取了头一名,也没钱缴纳学费。就算学校爱才如渴,准许他减免学费,他也无法应付食宿等方面的开支,而勤工俭学,路子也不是那么好找;惟一的办法,便是设法贷到一笔款,毕业后尽早归还。谁能贷给他款呢?想来想去,有这种实力并可能情愿的,应在祖父所交往的伯叔辈中。父亲在那一年的夏天为自己去应考,以优异成绩被协和医学院放榜录取,这令他万分兴奋。当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既是祖父对他的期望也是他自己的夙愿,于是筹措入学读书的费用便成了当务之急。他经过一番盘算,决定向自己的一位老友求助,该人当时在社会上已享有很大的名气,经济状况极佳,并且从小看着他长大。父亲找到了那位名人,住在一所很堂皇的四合院里。该人见了父亲,不待父亲发话,便感慨万端地说了很多同情的话。父亲听了非常感动,原来这位伯伯很了解情况,并关爱着自己,于是便倾诉起自己的具体窘境和祈盼来。名人没听完便有电话打来,一连接听打出了几个电话后,名人便蔼然可亲地对父亲说,中午有个饭局,无妨一同去,席间可以继续聊。
父亲跟着那位名人,乘坐当时仍颇时髦的弹簧马车,到了前门外的“撷英番菜馆”,这是当时显贵名流们才有财力与雅兴去消费的一家最著名的西餐馆。
祖父在北京时不曾带父亲吃过这么高档的西餐,想到这一点父亲便更加感激那位伯伯的厚待。而这一切都还并不是主要的,更令父亲念念不忘的,是那天在席间出现的,几乎都是后来进入历史的人物,有的是社会活动家,有的是艺术家,有的是学者、教授。刚进入餐厅时父亲惶恐不安,非常自卑。但那位名人牵着他的手引他入席,并向大家介绍说他是祖父的公子,显然祖父在众人心目中也是有相当分量的,父亲发现席间的名流们对他都很友善,于是也就慢慢放松下来。那是父亲青年时代所享用到的一次高档、丰美、雅致的免费午餐,令我听来也不禁神往。父亲没有详细地向我讲述这顿免费午餐的结局,但有一点那是交代得很清楚的:他没能从那位名流伯伯那里得到另外的帮助。
我问父亲:“您饭都吃了,为什么不能要求他借给您钱呢?”
父亲说:“他们一直聊得很欢,我简直没有办法插进话去。”
我再问:“吃完饭,您可以单独向他提出呀?”
父亲说:“饭局一散,我发现他们都忙极了,各人都有自己的下一站。我实际上也没有办法找到一个单独的机会,人们都纷纷礼貌地,甚至可以说是带有爱怜之情地跟我握手告别。”
我还问:“那么,您可以再到他家里找他呀?”
父亲说:“也曾有过那样的念头,不过,没有去。”
我说:“是因为觉得他太虚伪了吧?”
父亲正色道:“不!怎么能怪人家虚伪呢?那顿午餐,人家让我一起去,是出于真心真意的!”
我说:“可是,他到头来没有借给您钱呀!”
父亲说:“这就是我讲这件事给你听,要你悟出来的:别人不该你不欠你!在你一生中,你应该尽量去帮助别人,可是却一定不要有依赖别人的想法!别人可能会向你提供一顿免费午餐,但你自己一生的餐饭事业,还是需要你自己去挣出来!”
我正琢磨这话,父亲又说:“其实,后来我成家立业以后,也曾无意中这样对待过别人。我可以请他一餐饭,听他诉苦,给他些安慰。可是,要我付出相当的代价帮助他,往往还是下不了决心。也许,除非是你那时不帮他,他马上活不下去。人际之间,还是这样为好——可以给一顿免费午餐,却还是希望每个人自己想办法,去安身立命!”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祖父的朋友表达了对父亲的理解,又带父亲吃了一顿丰盛的午餐,但最终也没给予父亲想要的帮助。父亲起初也有一些抱怨,但随着年龄的长大,渐渐悟出了其中的道理。
B.起初,“ 父亲”代人投考,并不是他自己不想上大学,而是他知道即使考了第一名,他也没钱交学费和生活费,所以,只能把替别人考试作为谋生手段之一。
C.小说最后“父亲”说“也曾无意中拒绝过别人的求助”,这里表现了父亲淡淡的悔恨。
D.父亲给“我”讲他的故事的目的是希望“我”能成为像名流伯伯那样被别人求助的人,而不要成为向别人求助的人,即希望“我”成为一名成功人士。
【2】结合全文简要分析“父亲”这一人物形象。
【3】小说中通过写“父亲”叙述自己的经历以及“父亲”与“我”的对话,能让你悟出哪些生活道理?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氓》中表现女子不再相信爱情,直接劝告女子不要沉溺于爱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歌行》中借用《管子》中的句子以高山大海比喻自己广纳天下贤才的壮志和胸襟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3)屈原在《离骚》中表明人各有各的乐趣,而他穷其一生追求美政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后天不断广泛学习改造获得的。“金”要锋利,需“就砺”;君子只有“___________________”,才会“_________________”,可见,学习的意义十分重大。
(3)“ _______________ ”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最终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这说明了利用学习可以弥补自己不足的道理。
(4)《师说》不仅有严密的论证思路,而且有简洁生动的语言表达,文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凝练地概括了“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
(5)《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强调从师是为了学道,和他人的年龄大小无关。
(6)我们经常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表达过去不可挽回,未来则可把握。
(7)《归去来兮辞》中表现诗人自斟自酌,享受室中之乐,心情很愉快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真正的隐士之乐。
(8)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诗人拄杖或游或息,时时昂首远望,畅享自然风景。
(9)烛之武阐明了晋国对秦国的利害关系,希望秦伯能慎重考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烛之武说退秦军后,晋国大夫子犯请求攻打秦军,然而晋文公认为“不可”。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不仁道的;“_____________”,这是不明智的;“以乱易整”,这是不符合武德的。于是晋文公对子犯说“吾其还也”,晋国军队就离开了郑国。
9、按要求填空。
(1)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先进》)
(2)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3)____________,人情练达即文章。(曹雪芹《红楼梦》)
(4)锲而不舍,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5)____________,洞庭波兮木叶下。(屈原《九歌》)
10、名篇名句默写。
(1)《沁园春·长沙》中回忆同学年少时,意气风发,强劲有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再别康桥》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描写动物侧面烘托诗人害怕打破康桥宁静的这种心情。
(3)《论语》中孔子论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论语》中孔子认为即使是普通人,也应该有坚定的信念的一句是:“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清照在《声声慢(寻寻觅觅)》一词中说天气变化无常,忽暖忽寒,人最难调养身体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曹操《短歌行》中运用比喻的手法感慨人生短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感叹自己多愁善感,过早长出花白头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见江边竹
南朝·虞羲
挺此贞坚性,来树朝夕池①。
秋波漱下趾,冬雪封上枝。
葳蕤防晓露,葱蓓集羁雌②。
含风自飒飒,负雪亦猗猗。
金明无异状,玉洞③良在斯。
但恨非懈谷④,伶伦未见知。
[注]①朝夕池:这里指大江。②羁雌:指独居在外的雌鸟。③玉洞:岩洞的美称。亦指仙道或隐者的住所。④懈(xiè)谷:昆仑山北谷名,相传黄帝命伶伦所取作律之竹,即出此谷。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秋波漱下趾,冬雪封上枝”两句是说秋水洗涤着竹子的沾染污泥的根部;大雪将竹子上部的枝叶全都封得蔽不见天。
B.“蒇蕤防晓露,葱荷集羁雄”,回映上联,对仗工整,暗示江竹经冬历秋,常翠不凋,于此可见诗人艺术构思的巧妙。
C.这是一首咏物诗。作者托物言志,以江竹的自然属性比喻人的品格才调,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思念家乡的一腔幽恨。
D.“含风自飒飒,负雪亦猗猗”,“自”字是说竹子含风,也自然而生飒飒之响;“亦”字也大有深意,令人生雪盛竹更盛之感。
【2】本诗从哪些角度对竹子进行了描写或议论。请简要分析。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节选自《烛之武退秦师》)
乙
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离。秦、晋连兵而伐郑,郑将亡矣。烛之武出说秦穆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烛之武一言使秦穆背晋亲郑,弃强援、附弱国;弃旧恩、召新怨;弃成功、犯危难。非利害深中秦穆之心,讵能若是乎?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他日,利有大于烛之武者,吾知秦穆必翻然从之矣!
(节选自吕祖谦《东莱〈左传〉》博议)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敢以烦执事 敢:自言冒昧的谦辞
B.夫晋,何厌之有 厌:讨厌、厌恶
C.讵能若是乎 讵:怎么
D.吾知秦穆必翻然从之矣 翻然:迅速转变貌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夜缒而出 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
B.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 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C.行李之往来 鸡、豚、狗、彘之畜
D.讵能若是乎 异乎三子者之撰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
B.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
C.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
D.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
【4】下列对文中涉及的古代文化常识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执事,指做事情,主持工作,也指办事的官吏,后来也用于表示对对方的敬称。
B.《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是优秀的历史散文著作,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C.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是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等级制度之一,其中以“公”级别最大。从而可见,齐桓公的位次高于晋侯。
D.寡人,寡德之人,意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用于古代诸侯或帝王的谦称,他们有时也自称“孤”,谓自己不能得众;称“不毂”,即不善。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烛之武顾全大局。面对郑国危亡的局面,他放下不被重用的个人恩怨,毅然担负起出使秦国的重任。
B.烛之武富于谋略。他一面向秦穆公许诺,愿为秦国提供好处;一面利用秦、晋矛盾,施行离间之计。
C.烛之武反客为主。他对秦穆公说,灭亡郑国是让秦赔上自己的邻国来增加晋国的势力并削弱自己。
D.烛之武不辱使命。他在国家危亡之时出使,不卑不亢,从容辞令,说服秦国退兵护郑,不失本国尊严。
【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
【7】请结合乙文中的观点分析秦穆公退兵的原因。
14、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作文。
如能真正地读懂一本书,听懂一支曲,看懂一个人,弄懂一件事……其实是件很了不起的事情。人就是在一点一点地 “懂”的过程中,越来越聪明的。在成长过程中,你觉得你真的弄懂了些什么呢?
请以“懂你”为题目写一篇作文,不少于800字。要求:①自选角度。②自定立意。③除诗歌处,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