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于敏院士在我国首颗氢弹的成功研制上功勋卓著,然而他淡泊名利,婉拒“氢弹之父”的称号,其人品胸襟,令人高山仰止。
②十九大报告高屋建瓴,通古今,察中外,总揽全局,为中国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绘制了宏伟的蓝图。
③来到黄州,远离了政治中心,远离了文坛领袖的光环,苏轼在住舍东边开辟了一块空地,过起了瓜田李下的生活,也称得上是自得其乐。
④①期待已久的《华尔街2:金钱永无眠》终于上映了,观众们拍手称快,既被电影的史诗般的气质所征服,又对演员的演技赞不绝口。
⑤如果韩国不能在“萨德”问题上改弦更张,韩国与中国,包括与俄罗斯等其他东北亚国家的经贸关系肯定受损,中韩的贸易额、人员交流会急剧下降,甚至刚性下滑,出现“硬着陆”。
⑥在“互联网+”大潮奔涌而至的今天,教育工作者不能隔岸观火,而应切实培养下一代国民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A. ①②④ B. ①③⑤ C. ③④⑥ D. ②⑤⑥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不管是企业的低碳行为,还是我们每个人的低碳行为,其实都是要行之于简朴自然,处理好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B.香港中文大学前校长高锟2009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以表彰他在光纤通讯方面的开创性工作以及取得的显著成绩。
C.谁来抑制过快增长的房价呢?关键在于政府起主导性作用。解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是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
D.“小虎队”这个演唱组合的名字,对80后的年轻人,是再熟悉不过的了,那是他们青春岁月所无法抹去的集体记忆。
3、下列各句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 没有爱的阅读,没有敬重的知识,没有心的教养,是 ▲ 性灵的最严重的罪过之一。
②但我却不知道这一切 ▲ ,行将消失时,一只早年间日日以清脆嘹亮的鸣叫唤醒人们的大红公鸡、一条老死窝中的黑狗、每个午后都照在(已经消失)的门框上的那一缕夕阳……是否也与土一样归于沉寂。
③这个世界的 ▲ 在荒野——这也许是狼的嗥叫中隐藏的内涵,它已被群山所理解,却还极少为人类所领悟。
A. 戕害 物是人非 启事 B. 戕害 面目全非 启示
C. 损害 面目全非 启事 D. 损害 物是人非 启示
4、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直不百步耳 直:只是 振长策而御宇内 御:抵御
画图省识春风面 省:曾经 风雨兴焉 焉:于此
B. 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彰:清楚 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践:踏
追亡逐北 北:溃败(的军队) 如听仙乐耳暂明 暂:暂时
C. 以手抚膺坐长叹 坐:徒、空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爱:吝惜
叩关而攻秦 叩:击 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抗:抵抗
D. 官盛则近谀 谀:阿谀、奉承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检:制止、约束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乃:竟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无:无论
5、下面这副对联的下联结构已经被打乱,调整其短语或短语内部的顺序,与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对仗工整的是
①红雨 ②树边 ③小苑西回 ④一庭佳丽 ⑤莺唤起
⑥看 ⑦绿树 ⑧池边 ⑨此间有舜日尧天
A.③⑤④⑥⑦⑧②①⑨ B.③⑤④⑥⑧⑦②①⑨
C.③④⑤⑥⑧⑦②①⑨ D.③⑤④⑥⑧⑦①②⑨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高中文理分科是否应该取消
有权威人士日前表示,文理分科降低民族整体素质,导致国人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的分离,应立即组织专家进行取消高中与高考文理分科的论证。高中阶段文理分科是否真的到了必须取消的地步?
在高中教育阶段围绕课程设计、教学实施、高考制度以及高校录取等方面,我国已形成了比较稳定的系列化举措。其中,高中阶段实施文理分科教育,更是在数十年的发展历程中获得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对此,一直有观点认为,实施文理分科教育某种程度上会导致学生在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养成上出现不均衡的现象,影响高中学生完整的人格建构。
类似看法,有一定的道理和现实意义。
但从教育社会学的角度来看,高中阶段的学生发展已显现出个性差异。这一时期的学生,受家长、教师、社会传媒等多方面潜在因素的影响,已开始形成并具有了一定的职业意识,这种意识会影响其对未来社会角色作出尝试性选择。而对未来社会角色的考虑,又很大程度上会体现在学科学习上;加上现行的高考和高校录取制度指引,对文理学科各有所偏好和侧重也就显得很正常了。
而从人的智能发展角度来看,每个个体没有完全相同的心理倾向,也没有完全相同的智能结构。这也意味着,每一个高中学生的多元智能是有差异和偏向的。尊重学生的个体性差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已有智能基础上自由发展,是素质教育的基点和内在目标。忽视个性发展,让所有学生接受同样模式的教育,绝不是教育公平的体现。在这一点上,全社会也已达成了基本共识,党和政府也多次发文强调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同时明确要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及差异化发展。
就现实的教育情况来看,我国高中阶段教育仍有非常大的区域性差异。特别是在一些农村高中,课程、教学、教师等资源明显不足,客观上带来了学生在文理学科学习上的选择偏向。如果完全取消文理分科,在现有教育资源尚不均衡、不完善的情形下,我国高中教育体系的内在差距将进一步扩大,势必影响到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
改革开放30年来,分科性的专业人才仍是社会的主要需求,同时也是最能见成效的培养对象。此外,文理分科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还有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有利于高中学生集中精力为大学的专业学习打下扎实基础。“一刀切”式地取消文理分科,尽管学生接触到的学科知识会更广,但也可能导致“浅而不深”,影响学生的持续学习与发展。
概而言之,并不能说取消分科,就能完全改变高中学生对文理学科的不同倾向。如果硬要改动,势必连课程改革、教学改革以及高考和高校录取制度改革也要一起进行。
总之,取消高中阶段的文理分科,应当慎行。只有当绝大部分学校的课程、师资等教育资源丰富起来时,我国高中教育阶段实施真正意义上的学分制教育才具有坚实的发展基础;只有当包括高考和高校录取制度改革在内的教育整体改革逐步完成时,全面取消文理分科方可说水到渠成。
【1】下列对新闻综述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实施文理分科会导致学生在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养成上出现不均衡的现象,影响高中学生完整的人格建构,这种看法有一定的道理和现实意义。
B.显现出个性差异的高中学生,受家长、教师、社会传媒、现行的高考和高校录取制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对文理学科各有所侧重显得很正常。
C.从尊重学生的个性及差异化发展的角度看,忽视个性发展,让所有学生接受同样模式的教育,绝对不是正确的做法。
D.绝大部分学校的课程、师资等教育资源丰富起来是我国高中教育阶段实施学分制教育的基础。
【2】下列对新闻综述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由于我国高中教育存在很大的区域性差异,教育资源不均衡、不完善,一旦取消文理分科,就会影响到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
B.如果我国高中教育在条件成熟后取消文理分科,就可以兼顾学生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的培养。
C.文理分科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减轻学生繁重的课业负担,武断地取消文理分科,可能导致学科学习“浅而不深”,影响学生的持续学习。
D.为确保高中教育的有序发展,取消高中阶段的文理分科,应当慎行;即使取消文理分科,也不能改变高中学生对文理学科的不同倾向。
【3】从本篇文章看,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取消高中阶段“文理分科”的积极意义的一项是( )
A.利于学生在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养成上的均衡.
B.利于学生接受更广的学科知识.
C.利于学生在工作中获得更好的待遇。
D.利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造就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的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劝学》中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3)《师说》一文不仅有严密的论证思路,而且有简洁生动的语言表达,文中“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就凝练地概括了“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
(4)中国是一个有着尊师传统的国家,韩愈在《师说》中指出教师作用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5)我们常常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两句来表达过去不可挽回,未来则可掌握的意思。
(6)《归去来兮辞》中表现诗人自斟自酌,看着庭院里的树木,心境格外愉快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⑴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描写了诗人独立橘子洲头所见的暮秋景色,最能突出秋色之深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曹操在《短歌行》中写彼此久别重逢,欢饮畅谈,诉说往日情谊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陶渊明在《归园田居(其一)》中,用比喻手法表明自己身在官场,心系故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句,绘就万物在秋光中竞相自由地生活着的秋景图,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2)集中体现女子对爱情态度专一,男子对爱情却怀有二心的对比句是: ___________ 。
(3)《离骚》中屈原用比喻写出自己才能优秀却遭到嫉妒和造谣中伤的句子是: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没有直接让弟子言志,而是先用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学生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赤壁赋》中,苏轼写自己乘着风飞行,漂浮在天空中,飘飘欲仙,脱离了现实,不问前方,不知止地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荀子在《劝学》中,举染料、冰水、木料和金属的例子,以论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曹操《观沧海》中“________,________。”描写了海水荡漾、峰峦矗立的景象。
(2)苏轼在《赤壁赋》中写天上的满月从东面山上升起,似乎也像游人一样,沉醉在这良辰美景之中有意放慢脚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离骚》中表现诗人只要保持本心的善良和美好,别人就算不了解也不在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葛溪驿
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注:这首诗作于宋仁宗皇祐二年(1050年)王安石从临川去钱塘,途经弋阳,宿驿站中。皇祜三年,王安石任舒州通判,勤政爱民,治绩斐然。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
【1】全诗描写了哪些景物?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
【2】该诗以“乱”字为诗眼,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思。请赏析这首诗的首联和尾联。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
【1】在下面四个句子中补出的宾语“之”,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交戟之卫士欲止(之)不内 B.樊哙侧其盾以(之)撞
C.则与(之)斗卮酒 D.窃为(之)大王不取也
【2】下面对选文内容所作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哙遂入,披帷西向立”,是指樊哙面向东而立。
B.“客何为者”一句是“客为何者”的宾语前置形式。
C.樊哙撞倒守门卫士而入帐,怒视项王,并予以斥责。到此,《鸿门宴》一文情节发展到了最高潮,紧张气氛到达了极点。
D.樊哙在鸿门宴上说的话,其实只是对前文中刘邦对项王说的一番话的重复和补充,只不过是换一个角度来说而已。
【3】樊哙闯帐,面斥项王,在鸿门宴上刘、项双方的斗争中起的作用是( )
A.使刘邦一方变劣势为优势 B.使刘邦一方摆脱了被动的处境
C.使项王决定放弃杀害刘邦的念头 D.使项、刘双方的斗争更加扑朔迷离
14、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我们这个时代的许多人,将思考交给了电脑,把沟通交给了手机,将行走交给了汽车,把健康交给了保健品,把美貌交给了整容院……诚然,现代生活在给人们带来追求便捷、享受便利的同时,无形中也让人们遗失了原本应该拥有、不可或缺的、甚至必须坚守的东西。
上述现象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反思生活,反省自我,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以“坚守”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①角度自选,题目自拟,立意自定;②不少于800字,不得透露个人信息。